文物古董 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上)   》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馬未都 Ma Weidou

本書根據著名收藏傢馬未都先生在中央電視臺《百傢講壇》已做關於中國陶瓷藝術的12期講座內容整理而成,圖文並茂,相得益彰。全書共12章,既對陶瓷及陶瓷歷史等層面做了宏觀描述,也對歷代名窯,以及宋、元、明等朝代瓷器做了微觀闡釋。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動實例為佐證,讀者會在不經意間領略到中國陶瓷藝術文化的獨特魅力。作者精心選配的150餘幅相關圖片,更是起到錦上添花之功,為本書增色不少。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燒陶的溫度要有控製。歷史上的燒陶,一般情況下都會低於1000度,瓷器一般要燒到1200度以上。所以說,一開始溫度也限製了瓷器的産生。陶和瓷在科學上是兩個概念。這一講衹講陶,下一講再講瓷。那麽,對陶的理解呢,首先要看它産生的背景。 陶器産生的一個最好的背景是黃河流域。黃河流域是我們民族、我們祖先的一個發祥地,黃河貫穿九個省,我們都稱黃河為母親河。陶器主要的發現地域,大多數沿着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也有,但與黃河流域相比較,陶器數量要少,而且燒的溫度也略低。所以今天我們如果把陶器拿出來單獨地看,黃河流域燒造的是最好的陶器。 仰韶文化、馬傢窯文化、齊傢文化、大汶口文化、竜山文化,都是黃河流域沿岸的文化;沿着長江流域的,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仰韶文化,有一個“人面魚紋盆”,非常有名。馬傢窯文化,著名的是“小口尖底瓶”。小口尖底瓶是一個提水的工具,它做得非常聰明,是尖底,為的是一旦進入水中,尖底瓶就會立刻翻個兒,水從它的口中流入;而當它裝滿水的時候,就立刻正起來了,這就是它的功能。五千年前的古人,已經開始用這麽漂亮的東西來提水了。 産生陶器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中華民族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民族,是農耕民族。農耕民族的意識影響了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因為我們是一個以種地為生的民族,以農業為主的都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我自己供自己吃穿,我們的貿易能力相對來說比遊牧民族弱。首先弱在意識上。這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一個典型特徵。而遊牧民族是通過易貨生存,通過交換取得他們不生産的東西。 農耕民族是定居的民族,需要大量生産用具。但生産時不考慮遊牧民族需要抗震動的物品。比如遊牧民族願意使的是金屬器、皮製器、木製器等等,都是不容易磕碎的,因為他們生活在行動當中。定居民族可就不在乎這個,分量重一點兒也沒關係,易碎的話,小心一點兒就可以了。 農耕民族的思維定勢就是重農輕商,我們幾千年的文明都是重農輕商。所以在農業發達的時期,國傢非常強盛;而當我們進入一個貿易社會,或者說經濟社會的時候,弱點就顯現出來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甘肅彩陶秦磚漢瓦文物的證據—馬鐙秦兵馬俑(1)秦始皇的貢獻
漢俑市場上的陶俑釉陶唐三彩唐人愛馬唐三彩馬
陶與瓷的區別瓷器的優勢原始青瓷三國兩晉南北朝動物造型流行虎子
唐朝盛世南青北白南青—越窯北白—邢窯長沙窯 魯山花瓷法門寺秘色瓷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