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 時代最大絆腳石的人生傳奇:晚清有個李鴻章 Biggest stumbling block to the legendary times of life: there is a late Qing Li 》
楔子(1)
趙焰 Zhao Yan
李鴻章——一個以喜劇的方式進入世界,卻以悲劇終場的命運的寵兒。說他是命運的寵兒,是因為上天在鑄造李鴻章的時候,充分彰顯了人類的豐富性、復雜性和神秘性。我寫作李鴻章的動機卻是非常明確的,那源於清醒和睏惑的交織——一種極端的清醒,也是一種極端的睏惑。這種睏惑與清醒是相聯繫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僅僅是對李鴻章本身的睏惑和清醒,是對中國文化的睏惑與清醒,同時也是對於世界以及人類思想和行為的睏惑與清醒。
楔子(1)
文字的留存起源於各種不同的情感,也起源於不同的機緣。人們因欣喜或者感悟而寫文章,或者,怨恨、憤怒、睏惑都可以點燃著作的激情。甚至於,獵奇、宣泄,心理上的樂趣也同樣可以造就文字的流傳。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動機不純的出於名氣或者金錢的考慮。而我寫作李鴻章的動機卻是非常明確的,那源於清醒和睏惑的交織——一種極端的清醒,也是一種極端的睏惑。這種睏惑與清醒是相聯繫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僅僅是對李鴻章本身的睏惑和清醒,是對中國文化的睏惑與清醒,同時也是對於世界以及人類思想和行為的睏惑與清醒。
當我在某一個早晨或者傍晚,註視那些消失在空蒙中的歷史人物時,我就如同在註視着實驗室玻璃房子裏的標本——我感受不了他們真正的氣息,嗅不到散發着旺盛的腥味或者臭味的氣息。這樣的歷史人物,就如早些年鄉間田野裏上映的皮影戲一樣,衹是模糊地顯示在白布上,它們很難有清晰的五官、氣味以及聲音;在它們的後面,還有一根根無形的細綫在操縱。而我所呈現的羞赧呢,是因為時間對歷史體無完膚的剝奪,以至於我們很難認識一個真實的個體。那些歷史人物所做的一切,在我們的眼中,都是那種可有可無的簡潔版或者省略版。相對於從前的時代而言,我們身處的時代不僅僅是面目全非,而且從精、氣、神上,也漸漸失去一脈相承。我們無法把自己沉浸在如水一樣的歲月中,品嚐着時間的體溫和況味。那些順流而下的時間,一直如一條清澈的河流,在它的上遊,是人類的源頭;而我們現在身處的時間呢,感覺已不再是順流而下的河水,而是在整體上呈現出雜亂無章的漩渦——這讓我真正地感覺到,人類和時間的關係,已不僅僅是睏惑和迷離了,人們在本質上對於時間已經力不從心,無法解讀了。
寫作就是尋找的過程。尋找,實際上就是生命的真正意義所在。在最初的寫作中,我一直是在寫小說,寫散文,通過敘述和抒情去感悟和領會。後來,我的小說創作擱淺,因為時間的關係,我無法將那些情節炮製得完整。當然,對於小說,我缺乏熱情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絶大多數的當代小說已經進入一個誤區,這些小說太流於技術性,變成了嘩衆取寵的噱頭,它們衹是笨拙地復述一個又一個惡俗的故事,淺薄,幹澀,既沒有想像力,也缺乏深刻的思想,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能看出作者的人格低下,自然而然地暴露出作者的狹隘和醜陋來。這樣的方式,就一種藝術形式來說,已經失去了對於美的召喚,失去了對真理的追求。在這樣的情形下,我漸漸遠離了小說,也遠離了世俗的泥濘。而散文呢,在寫作若幹年之後,它又很容易讓自己脫光了身子,將自己的生活、情感以及思想完全地暴露。也就是說,散文很容易把人寫空,不僅僅是別人,連自己,也會油生一種厭倦感。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表達和探尋,我不得不嘗試另一條新的道路,去尋找一種更為貼切的方式來表達我對這個世界的一點思考。就我短暫的人生而言,我終究是要表達的,也是要構建的,這一點,在我看來,是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使命之一。寫作一直是一條幽深的路徑,它所連接的,是個人的生命感悟與巨大的生命本來。這樣的路徑彎彎麯麯,充滿艱辛,險象環生,神聖地閃爍着微弱的星光。後來,我找到一種藉以表達的方式,那就是電影。在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裏,似乎沒有一種藝術形式比電影更豐富了,可以說,這種綜合的藝術形式,濃縮了這個世界的思想火花,也濃縮了這個世界的所有藝術形式,甚至,濃縮了語言所無力企及的東西。電影真是時間在這個時代裏饋贈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基於此,我嘗試着用文字來解讀電影,通過解讀光怪陸離的人生故事,來探尋人類的生活之路和心靈之路。看電影的過程,我就像一個潛入水底的人一樣,安安靜靜地躺在叢生的水草之中,看各式各樣的人生在我眼前浮遊過。電影豐富了我單調而乏味的人生,我沒有想到人們的生活是那樣的多彩,也是那樣的單調;沒有想到人性是那樣的復雜,也是那樣的單純——生活的多彩在於獨特,每一個人生都是不可替代的;而人性的復雜呢,在於伸張得如此開闊,它們比星空更加廣袤,更加幽深;而單純的意義又在於,所有的命運都是殊途同歸,那些過去的,曾經輝煌和獨特的人物仿佛沒有存在過似的。電影讓我活着無數人的人生,在各種各樣的人生中拓展自己的心靈。這是一種機緣,更是一種慶幸。
Li - a comedy way into the world, but the tragic fate of whistle darling. That he is the darling of destiny, because God in casting when Li and demonstrates the richness of human nature, complexity and mystery. I write Li motives are very clear, sober and confusion that comes from the weaving - an extreme sober is an extreme confusion. This confusion is clearly linked with, is the integration of. It is not just for their own confusion and sober Li is a confus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ober, but also for the world and human thought and behavior of confusion and sober.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楔子(1) 楔子(2) 楔子(3) 第一章 鴉片的宿命(1) 第一章 鴉片的宿命(2) 第一章 鴉片的宿命(3) 第一章 鴉片的宿命(4) 第一章 鴉片的宿命(5) 第一章 鴉片的宿命(6) 第二章 塵歸塵,土歸土(1) 第二章 塵歸塵,土歸土(2) 第二章 塵歸塵,土歸土(3) 第二章 塵歸塵,土歸土(4) 第二章 塵歸塵,土歸土(5) 第二章 塵歸塵,土歸土(6) 第二章 塵歸塵,土歸土(7) 第二章 塵歸塵,土歸土(8) 第三章 曾門弟子(1) 第三章 曾門弟子(2) 第三章 曾門弟子(3) 第三章 曾門弟子(4) 第三章 曾門弟子(5) 第三章 曾門弟子(6) 第三章 曾門弟子(7)
第 I [II] [III] [IV] [V]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