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 第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      林語堂 Lin Yutang

本書是林語堂在中西方文壇的成名作之一,大師以主人翁意識嚮世界展現着中國及其勤勞而樸實的子民,他用特有的手法和筆調廣泛而深入地描繪了國人的生存狀態,並從文化、歷史、社會和環境等角度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研究,本書將為您完整呈現華夏大地的風物人文和民族性格。
第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 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一 朱頻的故鄉 朱頻在自己的祖國覺得自己像一個陌生人。從廣州出發,他乘火車旅行了好幾天,祖國一望無際的大地震撼了他的心靈祖國。廣袤的土地--從南方的廣州,朱頻父親出生之地,一直到北方的北京,朱頻即將上學之地,有1100多英裏。祖國的歷史一樣的悠久。他的父親反復地述說三千年的故鄉史。任何事物都有三千年的歷史。即便是朱頻在聖弗朗西斯科買到的中國花生條,上面的標簽也稱是用三千年前的工藝製作的。實際上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大約公元前 2700年。同時中國的人口衆多,多得讓人瞠目結舌。無人知道究竟有多少中國人。朱頻得知有四億中國人,或許有四億五千萬。最近官方公佈的數字為六億,隨後又為六億五千萬。沒有人真正知道具體的數字,但是中國人口大約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 許多年前,朱頻的父親移居到美國,朱頻在舊金山出生並在那裏生活。然而他的父親不願意讓他在一個沒有中國文字、中國文學、中國文化與歷史的環境中長大成人。朱頻14歲時,他的父親堅持認為應該將孩子送回祖國上學。"朱頻不能僅僅會說中國話。"他說,"他必須到北京念書。" 他還想到朱頻正在快速地失去中國人的文化特質。像大多數的中國人一樣,在故國之中他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他深深地懂得與那些僅僅能說英語的人相比,一個濡浸在中國語言與文學中的人總是具有一種與衆不同的眼光。 事情就這樣决定了。朱頻乘船三星期穿越太平洋到達廣州,而後在火車上的三天裏,朱頻透過車窗如饑似渴地欣賞中國多姿多彩的土地。 因為中途停留,朱頻從廣州到北京花了一星期時間。朱頻曾打算乘船沿着海岸參觀上海和天津。然而他選擇乘火車旅行,一半是因為節省時間,但更主要的是他內心的願望。"現在我剛回到中國,應該親眼目睹真實的中國,看看幾乎沒有受到西方影響的中國大地。"他確實曾想去上海看看,但是他想上海是一個大熔爐,更像他所熟悉的舊金山,他完成大學學業後會回來參觀它的。 乘火車從廣州到揚子江畔的漢口是一段既快捷又方便的旅行,在計劃旅行之前他還不得不乘渡船過江。最初的旅行就是嚮北穿過老傢所在的廣東省。他感覺很自在,因為在這裏每個人都說他自己的方言--廣東話。諸多綿延的高山將廣東省與中國的中部隔開。這些山脈從東一直延伸到西,並在瀕臨海濱時嚮北延伸,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外國商賈雲集,各種方言交會,因為沿海地區與中國的其他地方分開了。 火車穿越山脈駛入湖南山區時,朱頻意識到有了變化。一切皆變了:氣候、語言、民族服裝與植物--各種果樹,各種各樣的花與鮮花盛開的季節。廣東屬亞熱帶氣候,有棕櫚樹、柚子(一種葡萄柚),還有朱頻最愛吃的荔枝。湖南是中國的大米之鄉。火車轟隆隆經過高山地帶,他看到高高的竹林、緑油油的山坡、繁茂的草木、飛瀉的瀑布和婉蜒的洪流。處處是梯形的稻田。空氣清新而清涼,不過火車一進入平原熱意就襲來了,夏天的腳步到了。 此時印象最深的是衆多的河流與溝渠,這裏是中國最大的湖泊--洞庭湖盆地。鐵路環繞洞庭湖,乘火車需數小時。朱頻覺得洞庭湖與其說是湖泊更不如說是大海,因為在遙遠的地平綫之外看不到陸地。這湖泊恰好位於長江的南面,火車已駛過洞庭湖,但是他還看到了無數的小小的水面。這裏陸地豐饒而平坦,這條大河的主流婉蜒麯折,在發洪水的年代,隨時準備改變它的旅程和陸地的面貌。偉大的長江將中國一分為二,自然地將中國分為南方與北方。它與在北方的另一條偉大的河流黃河為同一源頭,上及中國的突厥和西藏北部。長江流經中國幅員遼闊的地區,然後在上海附近匯入中國海。 朱頻經過三十多個小時的旅行抵達長江。由於沒有橋,他到達終點站時不得不取下行李,擺渡過江。過江之後,漢口屹立在面前,這是中國中部的工業中心。另一條重要的西北流嚮的河流匯入這條偉大的河流。實際上這是三城為一的城市(漢口,漢陽與武昌),這座城市被兩江匯合處一分為三。這裏江深水急。江上交通異常繁忙,那些小小的蒸汽機隱藏在帆船桅桿中,那些桅桿猶如森林中的玫瑰。在江邊有許多現代建築,兩三層樓高,一些打着英文廣告牌的外國公司在這裏拔地而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第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第2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第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3)
第4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4)第5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5)第6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6)
第7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7)第8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8)第9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9)
第10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0)第1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1)第12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2)
第1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3)第14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4)第15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5)
第16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6)第17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7)第18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8)
第19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9)第20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0)第2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1)
第22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2)第2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3)第24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4)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