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魔志怪 》 躋雲樓 》
第一回産英男河中浮玉簡
煙霞主人 Yan Xiazhuren
本衙藏版本。十四回。捲末有“時乾隆三十三年二月新編”字樣。清乾隆三十三年為公元1768年。
題“煙霞主人編述”,又題“自得主人編次”。
敘述寒士柳毅建功立業成仙的故。本書據唐代傳奇小說《柳毅傳》改寫,但完全喪失原作精神。
第一回産英男河中浮玉簡
話說大唐開元年間,湖廣郎州府武陵縣梅花村有寒士,姓柳,名潔,字行芳。讀書半生,功名未就。因傢計窮乏,遂以傭書為業。夫人莊氏,善織草鞋。夫婦兩個茹荼食苦,協力同心,不覺過至四十有餘。後來行芳兩目昏花,不能書寫。日逐上山打柴一擔,挑到市上賣些錢鈔,糴些糧米,聊以活生。夫人莊氏,娶過二十多年,並未生産。
一日,天颳大風。行芳山上打柴而回,見門首有個全真道人,盤膝坐地,手敲木魚,口稱化齋。行芳挑着山柴,走到跟前,道人說道:“貧道自昆侖山而來,路過寶村。偶缺資斧,萬望山主捨齋一頓,福德無量。”行芳答道:“我為寒傢,無可施捨。師傅別處去化罷!莫誤了你的工夫!”那道人把行芳上下一相,說道:“尊駕年過四十,並無子嗣,還不行些好事?”行芳聞聽,大為愕然,答道:“師傅少待!我把柴禾送到院裏,再來和你說話!”說畢,就挑到院裏。放下擔子,嚮莊氏道:“外邊有個遊方道人,嚮我化齋。我說咱傢貧寒,無可施捨。他說我年過四十,尚無子嗣,何不行些好事?他與我素不相識,為何曉得這般清楚?”莊氏道:“雲遊道人常有神仙下界點化愚民,一飯之費幾何,你出去說傢裏給他做飯哩!再仔細尋問,叫他把咱兩個後來的結果說個明白,豈不是好!”
行芳出來,說道:“鄉間別無可獻,米飯一飽。師傅不棄嫌否?”道人答道:“一粒之施,恩同滄海。那敢棄嫌!”行芳問道:“方纔師傅說我乏嗣,我果然乏嗣。但不知師傅如何曉得?”道人道:“你子女宮帶有寒氣,應主無後。但你心田端正,積些陰騭,行些好事,將來還有一子之望。”
剛纔說完,莊氏送出蒸飯一盂、菜湯一碗、四碟小菜。那道士接過,立時吃完,謝道:“多蒙施捨,再圖後會!”遂拈筆題詩一首,遞與行芳,說道:“此詩應在後人,斷勿失落!”說罷,就起身乘風往北而去。行芳看其詩,雲:世外煙霞遠,域中日月長。
幹姿肖子晉,坤體賽雲娘。
功着岩廊霞,範垂綉閣香。
丹成九轉候,相會在瑤房。
覺迷道人題贈卻說行芳回到院裏,嚮莊氏道:“這個道人說我命該無子,但心田不壞。積些陰德,日後還不終絶,贈我律詩一首。可惜咱傢太窮,這個陰德從何處積起?”莊氏道:“積陰德,不必定在錢財。但逐處存些好心,行些方便,就是了。”行芳把詩交與莊氏收住,飯後仍上山打柴,不題。這正是:要培一己方土地,卻被旁人指引來。
卻說梅花村前有山一座,名為木瓜山。山下一道河,叫做延溪河。河中水勢迅激,無可停泊。凡是東往西來,一定經過此處。每年六月間,大雨時行,山水突下。行將之人,多被漂沒。過此河者,俱以為患。行芳屢經河旁,意欲修一小橋,以便行走。遂於打柴之暇,相近山下碎石,從河中填起。日積月纍,半年以後就築成了一個三空的規模。山上伐了幾棵大樹,截成橋梁,擱在孔上。又雇木匠,鋸了些板片,棚在橋上,兩旁修上欄桿。從此你往我來,個個便宜。但秋水漲溢,時常把橋漫了。行芳又把修橋剩的木頭紮成一隻大筏,用攬係在橋邊。水落從橋上走,水長從筏上渡。徒涉之病,自此永無有了。
一日,行芳打柴。下得山來,見河邊淺水中漂一隻黃雀,被惡鳥食其半。體不能飛動,落在水裏。兩目睜上,卻有望救之狀。行芳一時發了慈心,拿到傢裏。洗以香湯,搽以細藥,朝夕喂養。住至百天,羽毛長全,然後放去。
又一日,見個少年美婦乘筏過渡。纔上筏時,墜入河中。行芳恃着自己會水,那避嫌疑!就跳到河裏,把女子背上岸來。叫他夫人讓到傢裏,去曬幹了衣裳,款待一飯而走。
行芳嚮莊氏道:“我設筏,本以濟人。今反害人,如何是好?”莊氏道:“善念既開,不可改悔!再圖萬全之策罷了!”從此,行芳雞鳴時上山,打柴一擔。日出時,就到市上賣了。回來吃過早飯,親身在河邊等候。男人過河,聽其自便。若婦女過河,必站在水裏,親手推筏,送至河岸。日逐如此,住有三年。
又一日,行芳吃飯而出。剛到河邊,見有個婦人,領着兩個幼童、一個男人,牽着一個牛犢,共登筏上。渡至中流,被風一颳,筏翻落水。慌得行芳急跳下去,先抱上兩個幼童來,再背上女的來,後背上男的來,又把牛犢給他牽到岸上。四人彼此相笑,再三致谢而去。
卻說行芳日以濟人為事,轉盼就是五年。一日,行芳打了擔山柴,市上去賣。忽見那個化齋的道人從旁走來,嚮行芳一揖,問道:“你不是梅花村柳施主麽?”行芳答道:“我卻不認得師傅了。”道人道:“五年前曾在宅上擾齋一頓,難道忘了嗎?”行芳答道:“已過之事,偶爾忘懷。”道人道:“尊駕紅光滿面,厄氣盡脫,陰德所積已不小了。你命中本該無子,據今看來,不惟有子,且生貴子。可賀,可賀!”行芳道:“師傅你鬧我了!前幾年,猶設妄想。目下拙荊年屆五十,如何還能生長?”道人道:“這卻不拘,後日你看!”說完,彼此散去。
行芳賣了柴禾,回到傢中,嚮莊氏道:“纔在市上遇見從前那個化齋的道人,他說我陰騭已深,不惟有子,且生貴子。我說你年已五十,如何還能生長?他說這個卻不拘。難道世上有五十歲的女人還生長嗎?”莊氏道:“相公莫說他是戲言,妾已懷妊三月,未曾嚮你說知。或者老年生得一男半女,也是有的。”行芳道:“果然這樣,殊屬可幸!”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莊氏到了臨盆近期,行芳仍在河邊看筏濟人。一日,時當午刻,忽從上流漂來一個玉簡,直至橋前不動。長半尺,闊三寸。行芳甚是覺樣,從水內撈出一看,上面篆刻着一個“毅”字,背面有小字一行:“得此簡者,昌大其門。”行芳把玉簡拿到傢中,遞給莊氏看。莊氏道:“此瑞徵也!妾分娩大約衹在今晚,你在傢罷,不可河上去了!”
卻說行芳在傢,候至二更時分,並無動靜。一時睏倦,不覺睡去。夢見一個青衣女子走到跟前,說道:“吾乃玄天聖母使者,前奉聖母之命,往謁南極,路過此山。被梟鳥所殘,虧吾半體,蒙君恩養,得全歸。稟知聖母,聖母轉奏玉帝。玉帝嘉君陰德,着記錄司記君大功一次。猶恐君之濟人未必始終如一,故差麻姑仙牛女二星,兩次下來試你。俱回奏君之濟人,果出誠意,又記你大功二次。今五年限滿,特着天祿星下界,光大你的門庭。你看祥光靄靄,香氣馥馥,莫不是星君來了嗎?”行芳聽說,嚮前一看,見一位大員,車馬僕從絡繹載道,到了門口。下得轎來,竟入院中,慌得行芳應接不暇。
那邊莊氏叫道:“相公快些起來,去請東鄰王大嫂!”行芳聽說,連忙起身。把東院王大嫂請到傢來。住不多時,莊氏就産下一男。行芳不勝大喜,因瑞此玉節,就起名叫做柳毅。三朝祭拜天地,從空中飄下一張頌子來。行芳拾起一看,衹見上面寫着道:作善降祥本相因,濟人衹恐心不真。
虔修應獲麟兒報,竊喜鑒觀有鬼神。
卻說柳毅原非凡人所轉。過了三朝滿月,並無半點坷絆。周歲之後,聰明異常。至八歲入學,聞覽經史,涉獵百傢。數年後,就成了一個名士。長至一十六歲,蒙舉孝廉。
往日行芳傢道貧窮,托人給柳毅謀婚,數年不就。自舉孝廉後,人見其漸有生機,爭相攀仰。梅花村東有個莊,名為東店。莊上有個寒儒,姓賈,名延齡,字慶長,是個孝廉之子。他有一女,叫做堇娘,與柳毅同庚。親友題媒,就許配了柳毅。堇娘過門後,善執婦道,把傢做活,丈夫、公婆沒一個不喜。
無如福難常享,禍從猝投。行芳自柳毅得了功名,娶了傢小,年已覺老,就不上山打柴去了。一日走到河邊,見所修石橋數年來漸就傾圮。又於無事之暇,搬石修整。橋纔修好,忽得大病。三五日間,竟自故去。柳毅極力操辦,把他父親發送入土。
剩得母親莊氏,與他夫婦兩個度日維艱。莊氏織兩雙草鞋,堇娘紡幾斤綫子,柳毅拿去集上賣了,買些糧食。以此苟且延命,堇娘總無半點怨聲。住有半載,堇娘從娘傢得病而歸。柳毅請醫調治,總不見痊。病至月餘,漸就垂危。
彌留之際,忽然死去。住有三個時辰,方纔醒來,叫道:“婆婆那裏?”莊氏答道:“我在此!”又叫道:“丈夫那裏?”柳毅答道:“我也在此!”喘息多時,開口說道:“我方纔到了陰司,遇見公公大人,說:“媳婦兒你來得太早,你還該有三日陽壽哩!我且領你到個去處看看!『我跟着公公,走到個王府門前。大門內是儀門,進了儀門,是一座大殿、兩座班房。大殿上設着公座,下邊兩旁排着許多的人役。公公說:“這是你丈夫的大堂!』往裏又走,是一座二堂、兩座廂房。過了二堂,纔是宅門。進去宅門,東西兩配樓,正中一堂樓。室樓懸一金字大匾,寫着『躋雲樓』三字。公公道:“這是你丈夫的臥樓。『東樓門上挂』竜室『二字,西樓門上挂』虎窟『二字。從樓裏走出兩位娘子來,顔色勝我十倍。公公道:“這是你丈夫的兩個室人。』又見兩個幼童,公公說:“這是你丈夫的一對兒子、媳婦兒,可惜你福命太薄,壽限過促,不及與他們同享榮華了!陰司中默默沾些風光罷!我且送你回去。對你丈夫說,叫他奮志讀書,斷勿以窮睏自阻。對你婆婆說,我雖死後卻甚舒坦,叫他不必以我為念!『說完,就把我送到傢來了。我請他院裏坐坐,他說:“幽明相隔,進去不便。』撤身回去了。”
莊氏道:“這是你病中的謊話,且將養你的精神罷!”堇娘又活了三天,漸覺氣微,終自瞑目而死。柳毅母子見堇娘死訖,放聲大哭。着人上店,送信給他娘傢。賈慶長聽說,夫婦兩個立時走來,哭了一場。
柳毅把賈慶長讓到別房裏坐下,莊氏嚮前拜道:“親傢令愛死去,是我傢擔他不起。兩位親傢看該怎樣發送?雖係沒錢,小兒無不從命。”賈慶長答道:“小女亡故,是她的命薄。今歲親翁仙遊,女婿已經竭力。又遭重喪,是何等景況!做嶽丈的不能分文相幫,已覺討愧。乘此機會,故為索討,天下無此情理。殯葬之事,任從親傢的便宜。如有半句閑言,並非人類!”莊氏道:“親傢既這般相諒,甚覺蒙情!”叫道:“柳毅過來,謝你丈人、丈母!”
柳毅謹遵母命,給慶長夫婦磕頭。賈慶長心中酸痛,翁婿兩個攜手大哭,半日方住。賈慶長道:“賢婿,你少年發身,大成有望!小女無福,竟先捨去。嗣後親戚還是好親戚,莫因小女不在,就從此與我疏淡!”柳毅道:“嶽父既這樣留戀小婿,焉敢負心!”慶長夫婦兩個回去,再請也不來了。
柳毅做文一篇,把堇娘祭奠了一番,其文雲:維吾妻之持傢兮,不厭糟糠。盡孝道於雙親兮,剋備酒漿。效賢德於良人兮,罔避風霜。鬍天奪之太速兮,遽入仙鄉。痛吾心之難割兮,幾時或忘。苟靈魂其不昧兮,歆此薄觴。尚饗!
柳毅東結西藉,僅僅出紙,五天把堇娘葬訖。
剩下柳毅與他母親莊氏,並無半點生計。集上賣草鞋所獲,總不濟事。時常並日而食,莊氏處之泰然,柳毅亦全不露相。
這梅花村西頭有個富翁,姓程,名廣濟,字惠心,為人疏財仗義。聞柳毅如此窮苦,時常送些柴米來,以相周濟,柳毅母子十分感激他。
但不知柳毅後來如何,再看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産英男河中浮玉簡 | 第二回探慈母林內拾金囊 | 第三回山陰嶺藉宿訂喜耦 | 第四回涇陽陂寄信結奇緣 | 第五回合卺夜新婚溯舊約 | 第六回奠雁晨佳人辦才郎 | 第七回尋銅錘孤兒保性命 | 第八回辨鐵鞭貞女全名節 | 第九回白石崗焚牒拘猛獸 | 第十回黑水津仗劍斬悍蛟 | 第十一回虎皮將救駕沙漠場 | 第十二回竜甲軍破敵巴裏坤 | 第十三回歸故裏父子受榮祿 | 第十四回宴群仙夫妻登蓬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