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精英 》 風雲人物的傳奇經歷:馬雲正傳 》
第1節:序
劉世英 Liu Shiying
從一個"阿甘"般的義氣少年到一個"鐵嘴"的大學老師,從大洋彼岸意外"觸網"到創辦中國第一傢網站,從50萬元艱難出發到打造一個震撼世界的互聯網王國,馬雲用他的睿智與汗水演繹了一段猶如好萊塢大片一樣蕩氣回腸的傳奇人生。
第1節:序
作者序
第一次和企業傢馬雲"零距離"接觸,還是在兩年前。我清晰地記得,那一天是2006年7月26日。
在那個酷熱的下午,我們如約來到北京市西大望路1號溫特萊中心。這個地方,是阿裏巴巴旗下公司雅虎中國的總部。我們一行人到了以後,馬雲特地到會議室把我們迎到他自己的辦公室。我們到的時候,他還沒來得及吃完午飯,馬雲迎接我們的時候還特意強調,"我們邊吃邊聊吧"。有意思的是,等馬雲和我們一起進了他辦公室後,馬雲發現放在辦公桌上剛剛吃了一點的飯菜已經被屬下收走了。馬雲不好意思地自我解嘲了一下,"你看我們員工辦事效率多高啊"。
馬雲就這樣餓着肚子同我們聊。和馬雲聊天,非常輕鬆,剛見面就像老熟人一樣,很自然,很親切。那次見面,我們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而馬雲給我們的名片也很有意思,名片上沒有任何頭銜,衹有簡單的幾個字--"阿裏巴巴集團馬雲",儘管誰都知道他是阿裏巴巴的"一號人物"。
那一次,我們說要為他寫一本書,馬雲有些不好意思,他說自己還年輕,今後的路還很長,還談不上成功,而寫書卻是很莊嚴的事情,所以現在還沒有什麽好寫。馬雲說:"我現在倒是犯錯不少,也做了不少糗事,等將來退休了或許該寫一本《阿裏巴巴的1001個錯誤》。"我們開玩笑說:"我們想把阿裏巴巴的經驗介紹給大傢,也許保存這份資料對您今後自己寫書也有個參考啊。"我們大傢一起笑了……
時隔兩個多月之後,我們再次謀面。2006年9月,我應邀參加首屆網商節大會。那天下午我們乘坐的航班飛到蕭山國際機場時,已是7點30分。一下飛機,熱情好客的"阿裏人"直接把我們帶到湖畔居茶樓參加阿裏巴巴公司茶會。參加那次茶敘的主要是一些媒體人士,還有百安居中國區總裁、後來加盟阿裏巴巴集團並擔任上市公司總裁的衛哲先生,原和訊網總裁、後來擔任過雅虎中國總裁的謝文先生,易觀國際總裁於揚先生等人。阿裏巴巴集團高管馬雲、孫彤宇、金建杭等來回穿梭,與嘉賓交流。
馬雲跟誰都好像老朋友一樣,很誠懇、親切、自然隨和,沒有一點架子。他走到我旁邊與我握手,還給我介紹其他的一些朋友,然後坐下來天南地北聊了好一會兒,臨走他雙手抱拳很抱歉地說:"實在不好意思,改時間我們再聊。"那次來的客人比較多,作為東道主,他都得招待。由於有幾個會議要他親自去主持,他衹得提前離開茶會趕往別的地方。
後來,我很榮幸被中央電視臺《贏在中國》欄目推廣組聘為顧問,由於工作關係,我經常要親臨節目錄製的現場。馬雲連續擔任了兩個賽季的評委,我親眼目睹了馬雲這個清瘦儒雅的"創業教父"如何用他充滿睿智、幽默、穿透力的諄諄教誨,令所有參賽選手和電視觀衆折服。在那期間,我們和馬雲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更深刻的瞭解。同時,馬雲也是《中國企業傢》雜志經常報道的熱點人物和劉東華社長的好朋友,每年年底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他必然到場,我與馬雲也經常在這樣的機會相遇。
中央電視臺《贏在中國》總製片人王利芬女士曾經感慨說:"在馬雲身上,有一點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那就是他沒有一點虛榮心,他不怕沒面子,能十分坦然地面對自己不太成功的過去,連自己的長相也在他自嘲之列。這一點對一個人來說真的並不容易,而且有許多人因為做不到這一點而將自己放大或架了起來,之後要不斷地為這個放大的或架起來的自我費許多的精力,要演戲。而馬雲不用,他臺上臺下都是一個人,真實地表達自己的不足,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才華。我很難想象什麽人能將馬雲忽悠起來,也很難想象什麽人能把馬雲的自信打下去讓他自卑。"的確,馬雲的人格魅力太強大了,他活得轟轟烈烈、活得坦坦蕩蕩、活得真實自然。除了我們出的幾本書,其他出版社也出過一些關於馬雲和阿裏巴巴的書,但有許多讀者感到,如果有一本全面詳細介紹馬雲成長經歷、創業故事和心路歷程的圖書,"那是多麽過癮的一件事啊"(讀者來信的原話)。那麽現在這個任務就由我們來完成了。
相信這是一本給你帶來極大閱讀快感的書,你會和馬雲一起愁一起笑,一起手舞足蹈。我將這本書取名為《馬雲正傳》。查百度說"正傳是指作者寫的書的主要內容是在歷史資料中有據可查的"。《馬雲正傳》的寫作態度是嚴肅的,絶不是戲說。這是關於馬雲故事的集大成的一本書,集中了幾乎所有馬雲講過的、熟悉馬雲的人講過的、媒體報道過的所有的故事,融會貫通起來,成為一部像小說般完整演繹的情節生動、麯折感人的報告文學。?
經過近半年近乎瘋狂的日夜創作之後,這本書終於告竣。創作中時而苦悶、時而激亢的情景卻歷歷在目,莫名的感慨涌上心頭,正如一代武俠宗師金庸先生的兩句詩: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三部麯"之後,對我而言,這本書的完成似乎也隱含某種特殊的意義--關於馬雲的作品中,這也許是我的"收官之
作"了。
本書得以完成,要感謝我的兩位助手,他們是彭徵明和高賀。徵明是我的老搭檔了,《誰認識馬雲》《馬雲創業思維》都由我們共同完成。徵明是我非常喜歡的好搭檔,也是位作風嚴謹的管理學博士,對暢銷書的寫作也跟做學問一樣認真,認真得有時甚至到了偏執的程度。小高是80後的互聯網發燒友,十幾歲時就對互聯網這個新鮮事物産生濃厚的興趣。同齡人在"追星"的時候,小高卻已經開始悄悄地關註張朝陽、王志東了。興趣當然是最好的老師。
感謝我的傢人,是他們的理解與支持,讓我沒有後顧之憂而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令人興奮的創作之中。本書參考了一些財經媒體資深記者和一些熟悉馬雲的人寫的書籍文章,要嚮他們表達敬意和感謝,正是因為有大量素材的積纍,我們的演繹纔有可能完整和
精彩。
感謝支持我們的讀者,感謝廣天響石團隊其他諸位同仁的傾力協作,感謝阿裏巴巴集團許多新老朋友的熱情幫助。特別要感謝的是一直支持鼓勵我的劉東華先生和王利芬女士,正是由於他們的介紹,我對馬雲的認識纔迅速升華起來;如果不是他們的推薦,我與馬雲的緣分也許會遲到許多,再次感謝他們!
劉世英 2008年5月於北京釣魚臺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湖南文藝出版社 |
|
|
第1節:序 | 第2節:不把自己當英雄的英雄 | 第3節: 撮合百萬意中人的"網絡媒人" | 第4節: 不把自己當英雄的英雄 | 第5節:締造阿裏巴巴神話的至尊掌門 | 第6節:霸主的超越:敢保敢賠(1) | 第7節:霸主的超越:敢保敢賠(2) | 第8節:草根化創新:廣告無界 | 第9節: 瘋狂但不愚蠢的"瘋子" | 第10節:從懵懂少年到大學教師(1) | 第11節:從懵懂少年到大學教師(2) | 第12節:屢戰屢敗的"高考老兵"(1) | 第13節:屢戰屢敗的"高考老兵"(2) | 第14節:風雨馬老師 | 第15節: 那段教書的日子 | 第16節:海博翻譯社的艱苦歲月(1) | 第17節:海博翻譯社的艱苦歲月(2) | 第18節:"觸網"大洋彼岸(1) | 第19節:"觸網"大洋彼岸(2) | 第20節:西雅圖的意外"觸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