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朱子学提纲   》 弁言      Qian Mu

  余自1964年夏,发意撰写《朱子新学案》。迄于69年11月,全稿告竣。因念牵涉太广,篇幅过巨,于70年初夏特撰《提纲》一篇,撮述书中要旨,并推广及于全部中国学术史。上自孔子,下迄清末,二千五百年中之儒学流变,旁及百家众说之杂出,以见朱子学术承先启后之意义价值所在。若未能读余新学案全书,窥此一篇,亦可约略得其宗趣。若求进窥全书,亦必以此篇为嚆矢也。1971年,新学案全书出版,因续将提纲分别单行,以便读者。
  钱穆
  1971年11月识于台北士林外双溪之素书楼
  * 原繁体字版无目录。此次出版简体字本,目录文字由三联书店编辑部酌加,置于书前,谨供读者参考。
  朱子学提纲
  拙著《朱子新学案》,分篇逾五十,全书超百万言,恐读者畏其繁猥,作此提纲,冠于书端,庶使进窥全书,易于寻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Next Chapter >>   
弁言(一)孔子与朱子(二)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
(三)三国两晋至唐五代的儒学流变(四)宋之新儒(五)宋代之理学
(六)朱子为集儒学之大成者(七)朱子之理气论(八)朱子之心性论
(九)朱子论宇宙之仁(十)朱子论宇宙之神(十一)朱子之圣人难为论
(十二)朱子论人心之仁(十三)朱子论心之诚(十四)朱子之天理人欲论
(十五)朱子之道心人心论(十六)朱子论敬(十七)朱子论静
(十八)朱子论已发未发以及涵养省察(十九)朱子论克己(二十)朱子论立志
(二十一)朱子论格物(二十二)朱子论象山(二十三)朱子论禅学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