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 風雨百年——北大與祖國同行 》
風雨百年——北大與祖國同行
傅樺 Fu Hua
這是一塊聖地
近百年來,這裏成長着中國數代最優秀的學者。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莊嚴無畏的科學思想,這一切又與耿直不阿的人格操守相結合,構成了一種特殊的精神魅力。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已成為這塊聖地不朽的靈魂。
王瑤先生曾在90周年校慶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回顧90年來的歷史,總的看來,它的經歷是同中華民族的現代化進程同步的,“充滿了棄舊圖新的改革精神”,“如果要考察中國現代思潮變化發展的脈絡和軌跡,是不能忽略北大在其中所發生的重要作用的。”
再往前,1925年北大27周年校慶,魯迅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我觀北大》。時常有人稱魯迅為北大派,魯迅引以為豪,他認為,“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嚮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魯迅說這是北大的“校格”
一、歷史的使命
每一所學校都有其超出校史的淵源,而這種淵源往往决定了這所學校的風格和使命。馮友蘭、季羨林先生在談論北大時曾說,它的創辦雖然應當從1898年京師大學堂算起,但它的淵源則要上溯到漢朝的太學。如果從漢朝建武五年(公元29年)始設太學算起,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這樣看來,北大當屬世界上歷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也是其繼承和集中了中國古老而優秀的東方文明之緣由。北大的校風,也承襲了太學之研習、互學之風。
1898年,是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覺醒的中國人面對鴉片戰爭之後出現的社會危機,開始超越傳統文化的局限去重新尋求思想的新方向。他們首先把目光放到了教育上,試圖用新的高層次的教育方式,培養和造就代有現代文化知識的有政治覺悟的青年,以此來拯救苦難深重的國傢。這種興學圖強的革新思想,經過多年的求索與抗爭,終於找到了歷史的契合點。
就在這一年,中國的光緒皇帝在維新變法的旗鼓中頒布國是詔,明定在京師建為大學堂,這便是北京大學的前身。由此,中國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誕生了。它標志着中國現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具有劃時代的影響。
北京大學建立之初不僅是當時中國的最高學府,而且是全國教育行政領導機構。百年來,北京大學在為中國走嚮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起到了先鋒的作用。她曾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搖籃,是“五·四”愛國運動的發祥地,是在中國傳播馬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最初基地,也是中國建設現代化事業的教育中心和研究中心。
北大的傳統和中國知識分子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飽含了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
自第一位校長嚴復譯《天演論》起,西方進步思想被介紹到中國。隨後,北大成為中國新義化運動的中心,蔡元培、陳獨秀、鬍適、魯迅、劉半農、錢玄同、瀋尹默等一批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都彙聚北大,倡導“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推動着中國從舊的封建文化嚮新文化的變革。
1919年5月4日,北大率先舉起反帝反封建大旗,爆發了標志着中國現代文開端的“五·四”愛國運動。
作為新文化、新思想活躍的中心,北大又成為中國傳播馬剋思主義的最早基地。陳獨秀、毛澤東、鄧中夏等中國共産黨的創始者,都與北大有着不解之緣。參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有5名曾在北大學習或工作過,而中國共産黨最早的兩個支部之一——北方支部即由李大釗在北大圖書館宣佈成立。
世紀之初,西學東漸,匯於北大;世紀之末,東方文化固守北大,亦緣於兼容並包學術自由之風尚。北京大學對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的影響,是無法取代的。
二、精神的魅力
北大的為學之道:求之在學,學之在深,互砌互磋,互琢互磨、自由平實,矢志不移。
常年來,人們對北大的魅力討論不休。許多人認為,北大的魅力不僅在於其兼收並蓄、兼容並包的學術風範,也不僅在於名師鹹集,更不僅止於其革命的傳統。
大學之為學者,必有其為學之道。有人曾對北大和清華作過比較,認為水木清華,教學嚴謹,實行標準化管理,平均水準較高。而北大提倡自主、自立,不拘一格,故能人才輩出。
張中行先生曾盛贊北大教學對課堂學生“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大學風範,強調學生要有獨立判斷及自我設計能力。林語堂認為,這種自由的大學教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古代中國“書院中師生態度之閑雅,看書之自由。”
雖則自由,“北大的師生又被一種不成文的大法管轄着,這就是濃厚的學術空氣”(張中行語)。學者認同的精神氣質與追求精彩又註重平凡的北大校園,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氛圍。為師者,名重學術界俯拾皆是,為學者,雖來自九洲,貧富不一,但人們註重的大多是為人和為學。北大學生常言“我們的北大”,被列為“我們”兩個字的不僅是北大的氛圍和北大人的精神氣質,在這種氛圍中産生的人格、學識或成就,纔是成為“我們”的標準。
關於北大,有許多求賢的故事,這些故事也構成了北大不拘一格選人才的無形標準。
蔡元培先生任職北大時,年輕而飽學的梁漱溟先生以青年記者的身份拜訪蔡先生,並以所著研究佛學的文字求救蔡元培。蔡先生說:“你的文章我在上海看過了,很好。”隨即表示希望梁先生到北大任教,並說:“我此次來北大,重點要辦好文科,文科中又以哲學為重,你就來哲學係講印度哲學好了。”
梁先生以涉足印度哲學尚淺,不敢承當。蔡先生轉言說:“我們把一些喜愛哲學的朋友聚在一起,共同研究,互相切磋,你怎麽可以不來呢?……你把到北大當作來共同學習好了。”
梁先生在幾十年後追憶說,蔡先生兼容並包的主張和當時新思潮的影響,共同形成了追求真理的濃厚空氣,不僅感染了北大師生和其他高校,且影響及於社會。生活在此種氣氛中怎能不嚮上奮進呢?
北大兼容並包、兼收並蓄的辦學方針,吸引了海內外大批學者,逐步確立了北大在中國教育界、學術界的地位,成為群賢薈萃之地。嚴復、章太炎、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鬍適、魯迅、馬敘倫、李四光、湯用彤、馬寅初、王力、朱光潛、馮友蘭、周培源、江澤涵、陳岱孫……一大批知名學者構築起了北京大學豐博深邃的治學品格和科學民主的學術精神。
現在,北京大學仍然擁有全國最強的師資力量,在北京大學目前的6900多名教學科研人員中,有教授814人,副教授808人,中國科學院院土、中國工程院院士29人,博士生導師530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人數均居全國高校首位。而曾在北大學習或工作過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就達378名,幾乎占了全國院土總數的一半。
三、未名湖,心靈的湖
我曾經領略過一種高尚的感懷,至今不能忘卻,這是我的煩惱——歌德
北大之子,纔俊輩出,而北大學生對母校記憶最深的,還是那片心靈的湖。有人說,北大是美的園地,到過北大者,無不為北大之美而陶醉。
北大之美,源於學術之厚重,學風之自由,人格之樸實正直,自然之和諧,理想之飛揚。北大是崇尚天性、助長正氣、培植思想的地方,也是促你一生成就其理想的學堂。
未名湖的水色天光、晨曦幕月中高聳的博雅塔、靜臥的斯諾塚、漫步湖畔的莘莘學子……構成了北大濃厚的自然色彩。然而,未名湖給予學生的,更多是高遠之志、平靜之心和嚴謹求實的學風。
在豐富而靜美的環境中學習,正應了一句古語: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每一個學生在進入北大時,都會來認識未名湖,而當每一個學子奔赴天涯海角,未名湖就成了他們對母校最真實的眷念。有人說,未名湖是海洋,盛裝着歷史、現實和未來,西方、東方、中國的流水、老人的記憶、中年的奮鬥和青年的熱血。一個離開北大奔赴海南的學生在信中告訴朋友:“我們踏上這個島時,心中竟異常豁達、自信與寧靜,在未名湖邊我們學到了許多許多。”
有人說北大讓人難以忘懷的是交流,夢想和激情、真誠和惦念、鼓勵和嘉勉、痛苦和精彩、嚮往與追求,既可以獨自承受,又可以互相溝通。
還記得北大的草坪嗎?還記得中秋之夜靜靜立在圖書館前的天文望遠鏡嗎?在北大新建圖書館開工之前,無數的北大人在這片草坪上流連忘返。一些北大校友甚至從外地趕來,最後再看一看這片夢的園地。
在這片草地,記者曾見到一位從海外歸來的校友,她說怕一轉身,就再也找不回完整的北大的記憶。
在這裏,我們曾有過共同的夢想,這裏有北大承襲的追求卓越的精神。我們的志嚮、報國的理想,對人生的醒悟、對美好的執著,勇敢與樸實、虛心與寬容,都在這裏得到培養。北大人無時不在以自己的努力,創造着精彩的生活。
1997年,北京大學學生合唱團應邀參加了被稱為合唱節中的“戛納”的西班牙國際合唱節。7月,合唱團抵達了美麗而寧靜的托列維哈,那是一座臨海的小城。
比賽前一天清晨,合唱團的學生們緊密地站在陽臺上,站在大海的對面,一遍又一遍地練習那首《我們的海》。不知不覺中,她們的聲音已與澄碧的地中海海水,與清晨西班牙最純淨的一縷陽光融合在一起。她們忘記了一切,在平靜之中找到了音樂的靈魂——情感。
第二天,在西班牙,在異域他鄉,年輕的北大大學生合唱團戰勝了來自10個國傢的22個對手,戰勝了俄羅斯、奧地利等音樂強國的專業合唱團,為中國大學生捧回了復調歌麯演唱第一名的奬牌。
精彩的豈止是音樂。從這一片湖、這一片草地和這一所校園所領略的,又豈止是藝術、平靜和志嚮,甚至對祖國的眷念,已經從未名湖盈盈地融進了每一個學子的心。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體育健兒王軍霞一舉奪冠。處在無比激動之中的王軍霞忽然想到,此時此刻,若是手中揮舞一面國旗繞場一周那該有多好呀!這不僅是展示中國體育健兒的風采,更主要的是展示中國人的雄姿!可是,運動員手裏並沒有國旗。遺憾寫在了每個中國運動員的臉上。
突然,一個中國小夥子嚮地拋來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王軍霞未及多想,利索地揮舞起神聖的國旗,神情莊重地繞場走了一圈。
掌聲,在賽場上空久久回蕩。
當王軍霞下場後,那位送國旗的青年已悄然離開了。
一年之後,幾經周折,在上海電視臺的幫助下王軍霞找到了這位青年。他叫瀋忠民,80年代初從北大畢業後就輾轉赴美勤工儉學。臨走,他除了攜帶必要的生活用品和書籍外,特意帶上了這面國旗。
這難忘的一瞬間,在北大人的心裏衹有一個字眼能夠概括,這個名字就叫:《可愛的中國》。
四、團结起來,振興中華
抗日戰爭時期,北大南遷,並入西南聯大。原北大的255名師生經過68天的長途跋涉,行程3360華裏,歷經顛沛艱險抵達昆明,在極端睏難的條件下,以剛毅堅卓之精神,堅持學習。著名學者楊振寧、李政道在回憶這段日子時說:“西南聯大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
北大學生的刻苦精神和勤學之風是有名的。為了滿足學生們求學的欲望,北大不得不開設了“通宵教室”。
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北大創始之妝,就與一個民族負重前行的命運緊密相聯。在現代化進程越來越依賴於科學的今天,北京大學“有為社會、回報祖國”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憂患意識,仍然是推動北大前進的原動力。
1950年,毛澤東主席親自為北大題寫了校名,並為紀念“五·四”運動31周年題詞:“團结起來,為建設新中國而奮鬥。”北大師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社會和學術活動中去,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致力於尖端學科、空白學科的創建。我國第一個原子能係設在北大,第一批計算機、半導體人才出在北大,並第一次研製成功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島素,使人類第一次用人工手段合成了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質。
文革期間,北大師生衝破重重睏難,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臺百萬次電子計算機,並進行了衆多尖端的基礎學科研究。
1981年3月20日夜,中國男排在世界杯排球賽亞洲區預選賽的奪魁戰中力剋世界勁旅韓國隊。消息傳來,北京大學4000多學生集隊遊行,高唱國歌,喊出了“團结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之音。1984年天安門國慶大典中,北大部分學生在遊行隊伍中舉出“小平您好”的橫幅,道出了千百萬知識分子的心聲。
1987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首次發佈“學術榜”,在全國30所名牌大學的科學計量排序中,北京大學名列榜首。
五、治國平天下先自修身起
在北大,學子們創辦了各種各樣的社團,以聚其志,勵其行。其中最著名的愛心社和山鷹社,影響已遠遠超出了校園的範圍。
在短短的幾年中,愛心社發展成為擁有600多名社員的重要社團,在北大愛心社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愛心社也迅速建立,與北大愛心社有過聯繫的就有400多傢。
愛心社的初衷很簡單:用最基本的行動奉獻,喚醒社會的愛心。他們在黑板上貼上紙條:“請幫老師擦黑板”,在停車點挂上小木牌:“為了您和他人的方便,請扶起摔倒的自行車。”他們提出了愛心活動的四愛原則:“自愛、愛人、愛環境、愛國傢。”
愛心社社員們說:“我們不僅僅是擦了黑板,而是擦去了人們行動的遲疑;我們不僅僅是扶起了自行車,更是扶起了人們行動的勇氣。”他們的愛心行動也逐漸延伸到老人服務、愛心捐助、社會關懷、社會救助和倡導社會文明上來。北大哲學係主任葉朗說,愛心社對校園內建設一種精神文化環境很有意義,學生不僅要培養一種文化素質,更應具備一定的文明修養。
體現了北大人不斷追求永遠嚮上的北京大學登山隊“山鷹社”,是我國第一個由學生自發組織自籌資金的群衆性登山團體。北大登山隊成立8年來已經代表北大攀登了6座6000米以上的雪峰。
為了慶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北大山鷹社將在1998年衝刺世界第六高峰—一海撥8201米的卓奧友峰。
在回憶1996年攀登神秘的阿尼瑪卿雪山時,北大登山隊老隊員朱建紅說:“登山不僅是人類對自然的挑戰,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懂得了登山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默契。在沒有掌聲、鮮花、沒有金錢、權勢的藍天白雲下,令我們久久不能忘懷的不是登頂時瞬間的狂喜,而是清晨東方瑰麗的霞光映紅雪山讓人心悸的那份絶美,是靜謐的雪山上枕雪而宿、舀雪而飲的與自然的那份親近,是登山過程中那種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犧牲自我、保全大局的心心相連的那份情懷。
治國平天下,先自修身起。這一切與刻苦學習、嚴謹的學風,正直的為人、積極進取的意識聚會成北大健康嚮上、生機勃勃的精神。北大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獻身精神的北大之子。從建校到現在,北大之為國傢培養了博士、碩士、本科生、專科生和其它類型的學生共計12萬人。
六、北大産業追求卓越
以學術報國,在北大的另一群傑出人士眼裏,則是實實在在的以産業報國。北大未名集團深圳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被譽為我國第一傢生物工程企業,科興的産品是中國“863”計劃生物工程領域第一個實現産業化的重大科研成果,科興所生産的國傢一類新藥賽若金a1b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以科興為例,北京大學科技資源嚮産業轉化的勢頭可見一斑。而科興的管理以中外合資的形式率先實現了校園産業的股份化。北大年青的教授潘愛華博士率隊伍南下深圳,全面主持管理工作。在生物工程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北京大學副校長陳章良博士親任科興董事長。
北大類似科興這樣的高科技校辦産業目前已有46傢,資産20多億元。年産值超過60億元,利潤超過3億元。他們正以全新的觀念引導着中國科技産業嚮21世紀發展,其中北大方正已迅速壯大為中國信息産業的主力。
對於中國的高科技産業來說,北大方正可謂成功和卓越的象徵。北大方正集團作為校辦産業始建於1988年,目前居全國電子行業百強第12位。憑藉當年藉貸的40萬元,集團總資産現已超過20億元。1997年,全年集團銷售收入預計將近60億元,利稅3.3億元。
國傢科委主任宋健這樣評價:“方正是一個創舉,是一個奇跡。方正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創造了一個新起點。”
一個自強自立、用高科技與世界競爭的新起點。短短10年間,方正集團在王選教授的率領下,徹底改變了中國和東南亞的印刷業,被稱作“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革命。而目前,方正正由張兆東和他所率領的一批青年企業傢進行着另一場管理的革命。
方正的創始人王選和他的夫人均畢業於北大數學係,其學術基礎來自於在數學係所受的培養。在解决漢字信息壓縮技術方面他們采用了數學的方法,突破了中國古老的漢字文化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屏障。當時國際上衆多的科研機構都在研究漢字轉化技術,但是,這一基礎技術最終還是在流動着綜合文化氣息的北大得到了突破。
這項技術的突破,對實現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與現代信息社會的對接,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王選說,衹有北大這樣的學校纔會誕生方正這樣的公司。當中國市場的一批電腦巨子紛紛落馬時,方正保持了長盛不衰的勢頭,“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北大學風為方正提供了充沛的學術資源,北大人對真理和創新的追求比其他公司更能産生新的構想,保證了方正的産品能不斷趕上潮流。
方正的成功,是企業傢信念、先鋒精神和學術抱負的成功,方正帶來了中國知識界觀念的轉變。
王選和他的回事們認為,中國衹有靠科學技術、靠自強不息的努力,才能使古老的東方在21世紀走嚮富強。
七、百年慶典世紀輝煌
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將迎來她的100周年華誕。這不僅是一所大學的校慶,而且是對整個中國新思想、新文化、新教育的歷史的紀念。它不但是北京大學的大事,也是值得我們國傢和所有炎黃子孫隆重慶祝的盛典,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理想的匯集,和對中華民族智慧的檢閱。
讓我們來看百年校慶的安排:
世界著名大學校長論壇當新的世紀來臨之際,當人類比任何時期都更加關心自身教育和文明程度之時,高等教育問題無疑成為世界性的話題。為此,北京大學發起倡議,在北大百年校慶期間,召開“世界著名大學校長論壇”,共同探討21世紀人類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北京大學將在這次會議上闡述自己的見解,同時吸取別國的經驗,為辦成世界一流大學,為促進人類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新的貢獻。會議擬定於1998年5月2日至3日在北京大學校內舉行,屆時,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東京大學等50所海外著名大學校長和若幹國內著名大學校長將出席會議,一些高等教育問題的專傢也將列席會議。本次會議規模之大,層次之高,在中國教育史上將屬首次。
慶典大會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慶典大會將於1998年5月4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北大人最盛大的節日,也是中國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的盛典。5月4日晚在北大校園舉辦的盛大晚會,將把慶典活動推嚮空前熱烈的高潮。
國際學術會議學校將有重點地召開漢學研究國際會議、馬剋思主義理論研討會、數學科學前沿展望討論會等一係列高水平、有影響的國際學術會議,在校園裏營造出一種濃厚的學術氣氛。百年校慶期間,北京大學將迎來一批世界一流學者,其中包括數位諾貝爾奬獲得者,這將是中國教育界、學術界的一次盛大節日。
此外,還將舉行圖書館新館落成典禮、北大校史館奠基儀式,並舉行百年校史展覽。郵電部將發行北大建校百年紀念郵票一枚。作為國傢的名片,這是我國首次為紀念一所大學而發行的郵票。國際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員會將把太空中由北大校友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北京大學星”。在國際上以一所大學的名字為小行星命名,還絶無僅有。
北京大學的10多萬校友已經在密切註視着這一天,有消息說一批海外校友將分批包乘專機返回母校。
盛大的慶典將再現北大100年的光榮和歷史,匯集北大人共同的心願。
慶典並不宣告一個世紀的結束,衹是預示一個新世紀的來臨。
那是一個文明的新世紀。
一個充滿科學與民主的新世紀,一個中華民族振興和富強的世紀。
北大100周年校慶,將傳送出古老而年輕的中國21世紀文明的第一縷鐘聲。
(本文刊載於1998年1月21日《名牌時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