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揭开20几岁的迷思:20几岁的问号   》 第1节:20几岁的迷思      Song Nakajima Asia

二十几岁,他们已掌控雄厚资产,在商界演绎新一章天方夜谭:李想、茅侃侃、戴志康、高燃……他们玩转互联网,成为“80后”新富的代表。二十几岁,他们我行我素,不走寻常路,在文坛开创一个新的世纪——韩寒、郭敬明……他们将文学与娱乐和商业巧妙结合,让文字不仅生花而且生钱,成为富豪级作家二十岁,他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在体坛创造一个新的时代:刘翔在21岁时突破“黄种人极限”,征服世界,跨入世界明星行列;“80后”姚明在大洋彼岸纵横驰骋……为什么他们成功了,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却依然处于迷茫中?我们必须解决哪些问题?替人生做好什么样的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方向?面对工作、生活和未来,又该做好什么样的规划呢?
第1节:20几岁的迷思 揭开20几岁的迷思:《20几岁的问号》 前言:二十几岁,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 二十几岁是一个奔向未来的年纪,前方是未来,脚下是座独木桥。 据韩国在线就业网站Job Korea报导,韩国就“是否因求职所带来的困扰而有过自杀念头”采访了1082名20~29岁的求职者,结果显示,47.3%的受访者做了肯定答复;回答“偶尔想过自杀”和“有过一次自杀的念头”的分别占21.9%和17.8%;“经常想自杀”和“周期性产生自杀念头”的受访者分别占5.5%和2.1%。 目前,日本青少年通过网络结伴自杀的人也越来越多,进而跃居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在中国内地15~24岁的青少年自杀率也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 据自杀防治中心统计的资料显示,自杀死亡人数已占台湾青少年死亡人数的10.7%,位居死亡原因第二位。自杀防治中心的调查也显示,恋爱和学习压力分别占青少年自杀原因的44.2%和29.8%。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选择自己走向死亡? 难道自杀才是他们得已解脱的唯一办法? 难道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就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人二十多岁时就能功成名就?例如周杰伦二十多岁时成为一代天王;姚明二十二岁时成为美国青少年的偶像;林义杰二十多岁时成为台湾“超马王子”;刘翔二十一岁时登上了黄种人田径运动之巅? 为什么他们成功了,有的人却背弃了儿时的梦想,失去人生的重心而堕落失败,甚至痛苦自杀呢? 为什么世界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和把握这瞬息万变的二十几岁? 我们又必须解决哪些问题?为人生做好什么样的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对工作、生活和未来又该做些什么样的规划呢?? 基于此,笔者与心智心理研究专家们一起历经三年时间,走访英、美、加拿大、韩国、日本、大陆、香港和台湾等63个大、小城市,采访了将近3万名青少年朋友以及家长、老师和心理专家等,最后总结出一系列解开二十几岁迷思的方案,并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大量的名人案例,以简洁通俗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向读者揭示:二十几岁时,应该如何应对工作、生活、爱情和健康。 一个人成功与否,都是由无数个细小的选择所决定。如果你不希望看到自己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被淘汰出局,那么,请翻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走进二十几岁这个非常关键的年龄段,用书中一个个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指引我们一步步迈进成功的门槛吧! 二十几岁,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松嶋亚2007.09.09 于北京 Chapter 1 二十几岁,生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 21岁的陈安之,流落街头时做了一件事,结果竟使他在6年内成为亿万富翁,他究竟是做了什么事情呢? 你是否愿意成为生活的突围者?你是否还滞留在网络世界里疯狂厮杀、醉生梦死? 难道你还想坐待机会垂青? 你是否依旧在社会与学校间的夹缝中饱受着煎熬? 你是否知道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二十岁是一道从幻想踏进现实的门槛。二十岁之前你可以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中,二十岁之后你必须踏进现实世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Next Chapter >>   


【Source】南海出版公司
第1节:20几岁的迷思第2节:现实给你的一记重拳第3节:现实和梦想同样重要
第4节:二十几岁,你和梦想差几步?第5节:二十几岁,告诉世界我来了第6节:你找到工作了吗?
第7节:求职应聘时你最在意什么?第8节:什么样的工作算是好工作?第9节:如何找到好工作?(1)
第10节:如何找到好工作?(2)第11节:迷茫的职场“闪跳族”第12节:积极也需有个“度”
第13节:二十几岁,跨越职场二重门第14节:四星上将也曾是职场“菜鸟”第15节:克服职场中的“水土不服”(1)
第16节:克服职场中的“水土不服”(2)第17节:你的财富超过了比尔·盖茨?第18节:惰性造成的拖拉(1)
第19节:惰性造成的拖拉(2)第20节:二十几岁,拒绝闭门造车第21节:学习他们的用人之道
第22节:借鉴绝非简单地COPY(1)第23节:借鉴绝非简单地COPY(2)第24节:借鉴绝非简单地COPY(3)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