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李鴻章傳   》 序例      梁啓超 Liang Qichao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李鴻章臨終詩 李鴻章,一位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有關的論著歷來很多,但大都失之過偏。梁啓超先生這部《李鴻章》可謂是描畫出了一個真實的李鴻章。對中國近代史、李鴻章感興趣的朋友都不可不讀。 “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舉天下人而惡之,斯可謂非常之姦雄矣乎。舉天下人而譽之,斯可謂非常之豪傑矣乎。雖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論非常人,烏見其可?故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願;謗滿天下,未必不為偉人。” “若以中國之失政而盡歸於李鴻章一人,李鴻章一人不足惜,而彼執政誤國之樞臣,反得有所諉以辭斧鉞,而我四萬萬人放棄國民之責任者,亦且不復自知其罪也。” “西報有論者曰:日本非與中國戰,實與李鴻章一人戰耳。其言雖稍過,然亦近之。不見乎各省大吏,徒知畫疆自守,視此事若專為直隸滿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籌一餉出一旅以相急難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己。乃至最可笑者,劉公島降艦之役,當事者致書日軍,求放還廣丙一船,書中謂此艦係屬廣東,此次戰役,與廣東無涉雲雲。各國聞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語實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若是乎,日本果真與李鴻章一人戰也。以一人而戰一國,合肥合肥,雖敗亦豪哉!” “中國俗儒駡李鴻章為秦檜者最多焉。法越中日兩役間,此論極盛矣。出於市井野人之口,猶可言也,士君子而為此言,吾無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 “李鴻章之敗績,既已屢見不一見矣。後此內憂外患之風潮,將有甚於李鴻章時代數倍者,乃今也欲求一如李鴻章其人者,亦渺不可復睹焉。念中國之前途,不禁毛發慄起,而未知其所終極也。”
序例 一、書全仿西人傳記之體,載述李鴻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論斷,使後之讀者,知其為人。 一、中國舊文體,凡記載一人事跡者,或以傳,或以年譜,或以行狀,類皆記事,不下論贊,其有之則附於篇末耳。然夾敘夾議,其例實創自太史公,史記:《伯夷列傳》《屈原列傳》《貨殖列傳》等篇皆是也。後人短於史識,不敢學之耳。著者不敏,竊附斯義。 一、四十年來,中國大事,幾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係。故為李鴻章作傳,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筆力行之。著者於時局稍有所見,不敢隱諱,意不在古人,在來者也。恨時日太促,行篋中無一書可供考證,其中記述誤謬之處,知所不免。補而正之,願以異日。 一、平吳之役,載湘軍事跡頗多,似涉枝蔓;但淮軍與湘軍,其關係極繁雜;不如此不足以見當時之形勢,讀者諒之。 一、中東和約,中俄密約,義和團和約,皆載其全文。因李鴻章事跡之原因結果,與此等公文關係者甚多,故不辭拖沓,盡錄入之。 一、合肥之負謗於中國甚矣。著者與彼,於政治上為公敵,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為之作冤詞也。故書中多為解免之言,頗有與俗論異同者,蓋作史必當以公平之心行之。不然,何取乎禍梨棗也!英名相格林威爾嘗呵某畫工曰 Paint me as I am 言,勿失吾真相也。吾著此書,自信不至為格林威爾所呵。合肥有知,必當微笑於地下曰:孺子知我。 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既望 著者自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序例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李鴻章之位置第三章 李鴻章未達以前及其時中國之形勢
第四章兵傢之李鴻章(上)第五章兵傢之李鴻章(下)
第六章洋務時代之李鴻章第七章 中日戰爭時代之李鴻章
第八章外交傢之李鴻章(上)第九章外交傢之李鴻章(下)
第十章投閑時代之李鴻章第十一章李鴻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結論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