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侠义小说 》  續小五義     》
敘
    
石玉昆 Dan Yukun 
 評書傳統書目。長篇。為《三俠五義》(《大五義》)和《小五義》的續書。其首創者為清人石玉昆,後歷經衆手始成。最早可見光緒十七年(1891)北京文光樓刻本,不題撰人。從情節內容看,此書前文所敘各個英雄人物與反面人物纔有結局,故《續小五義》與《大五義》、《小五義》連成一體,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民初以來,北京說書名傢王緻廉、王傑魁、劉傑謙、傅闊增、馬連登等擅長說此書,均在《小五義》後接說。從北宋時衆俠義英雄攻破謀反的襄陽王所設銅網陣開書,先敘智化與瀋仲元私探衝霄樓,智化被月牙形鍘刀機關卡住,艾虎藉來歐陽春寶刀削毀鍘刀救出智化,盜得叛賊名單。展昭、徐良、蔣平等幾經周折,終破銅網陣,反王趙珏由暗道逃至寧夏國。其後大內更衣殿天子冠袍帶履被盜,開封府尹包拯奉旨帶展昭、蔣平往勘,查明乃采花賊白菊花晏飛所為。使屬下邢如竜、邢如虎行詐,探知所盜禦物已獻賊首東方亮。晏飛覺察,將二邢剜目斷手而去。展昭打跑晏飛,晏飛於逃竄中又作惡多起,被徐良擊敗,四處逃命。展昭、蔣平及五小義士等密藏於南陽團城子東方亮府附近“三千戶”一地,伺機破藏珍樓。徐良等數探藏珍樓,險遭不測;後尋得樓圖,智化乃率小五義破藏珍樓,得天子冠袍帶履,並得魚腸劍。衆英雄藉東方亮設擂比武之機,設伏生擒東方亮,使其黨瓦解。東方亮之妹東方玉仙為兄報仇,夜闖開封府,刺包拯未逞,盜相印而去。徐良等奉命至朝天嶺尋印,招親於閻府。襄陽王趙珏於寧夏國興兵,委朝天嶺寨主王紀先為帥,進攻潼關。徐慶、徐良等率鄉民大破反賊。蔣平走水路探朝天嶺,殺王紀先。玉仙於亡命中,為俠女閻英雲、鄭素花所殺。衆英雄奪回相印,火焚朝天嶺。聞報晏飛率賊衆攻破陷空島,守島的老義士盧方負重傷,群雄回救陷空島,殺晏飛。趙珏又攻潼關,群雄與其决戰,大破之。趙珏被擒,氣極而亡。寧夏國遂打來降表歸順朝廷。包公上朝復旨,天子降旨,所有平叛有功人員,皆封賞有加。至此,《三俠五義》及其續書(全書又名《忠烈俠義傳》)方告終結。 
王傑魁所說《續小五義》,情節有所不同,包括了群雄大破銅網陣,北俠出傢,白菊花盜冠袍帶履,火燒潞安山,東方清沙灘設擂,群雄大破藏珍樓,徐良醉打猛虎,徐良招親,王紀先、王紀祖敗亡,𠔌雲飛巧得寶鎧,白蕓生初試魚腸劍,群雄馳救陷空島,風雨灘白菊花被亂刃分屍,擺戰場襄陽王被擒、負氣而亡等熱鬧關目。
 敘
史無論正與稗,皆所以作鑒於來茲。坊友文光樓主人購有《小五義》野史。欲刻無資。餘閱其底稿,忠烈俠義之氣充溢行間,最足感動人心。人果藉此為鑒,則內善之心,隨地皆是。因分俸餘卅金,屬其急付剞劂。書既成,故樂為之敘。時光緒庚寅孟鼕。伯寅氏志
三續忠烈俠義傳序
天地間惟忠烈俠義最足以感動人心。學士大夫博覽諸史,見古人盡一忠烈,賜尊之敬之;見古人行一俠義,則羨之慕之。讀正史者概如是,讀小說者何獨不然!今歲秋間,友人石振之刻有《續忠烈俠義傳》,即世所稱之《小五義》也。傳中所載,人盡忠烈俠義之人,事盡忠烈俠義之事,非若他書之風花雪月,僅足供人消遣者比。嗣復欲刊刻三續,商之於餘。余曰:“善!凡簡編所存,無論正史、小說,其無關於世道人心者,皆當付之一炬;其有關於世道人心者,則多多益善。使忠烈俠義之書一續出,人必爭先快睹,多見一忠烈俠義之書,即多生一忠烈俠義之心,雖曰小說,於正史不無小補。”因勸之亟為刊刻,以公諸世雲。光緒十六年歲次庚寅嘉平七日,燕南鄭鶴齡鬆巢氏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包公案
 |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敘 | 第一回 衝霄樓智化逢兇化吉 王爺府艾虎死而夏生 |  | 第二回 雲中鶴寶劍穿地板 蔣四義牙齒咬繩索 | 第三回 武總鎮帶兵圍府 襄陽王率衆逃生 |  | 第四回 看盟單智化逃走 專折本展昭入都 | 第五回 趙校尉當面行粗 魯李欽暗用機謀 |  | 第六回 英雄戶外聽私語 貪官屋內說謊言 | 第七回 拼命的不幹己事 逃生者移禍於人 |  | 第八回 使心用意來行刺 安排巧計等拿賊 | 第九回 擒刺客𠔌雲飛奮勇 送稟帖黑妖狐有功 |  | 第十回 誠心勸人改邪歸正 追悔己過棄暗投明 | 第十一回 班頭奉相諭訪案 欽差交聖旨辭官 |  | 第十二回 竜姚二人賣藝闖禍 姑娘獨自奮勇拿人 | 第十三回 天齊廟外大傢動手 把勢場內好漢遭擒 |  | 第十四回 素貞有心憐公子 盧珍無意要姑娘 | 第十五回 夫婦非是真夫婦 姻緣也算假姻緣 |  | 第十六回 馮淵巧遇小義士 班頭求見楊秉文 | 第十六回 賊女空有手帕難取勝 俠客全憑寶劍可擒人 |  | 第十八回 黑樹岡範天保行刺 金鑾殿顔大人辭官 | 第十九回 小五義禦花園見駕 萬歲爺竜圖閣封官 |  | 第二十回 猛漢險些驚聖駕 於奢一怒犯天顔 | 第二十一回 於奢得命二次舉鼎 天子一見復又封官 |  | 第二十二回 更衣殿盜去冠袍帶履 鳳翔門留下粉漏菊花 | 第二十三回 開封群雄領相諭 徐州大衆去投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