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易经新解:何新全新诠释古代经典 》
序一
He Xin
本丛书收入何新先生的四部著作,其中有对古代经典的全新诠释和简明而又博赡的考注,有自由思想家的独立思考和可贵创见。摒弃媚俗,拒绝平庸,振聋发聩,石破天惊,是何新先生所有文字的一贯宗旨,本丛书亦莫能外。如果读者可以在本丛书中领略中国古代经典的千古真谛,感悟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我们也就为之而感到莫大欣慰了。
如何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在前人解读的基础上,对上述古代经典加以科学阐释,发掘其内蕴,揭明其主旨,似乎更为紧要。何新先生向以研究领域宽广、观点大胆新颖、见解深刻独到而享誉学术界。
序一
本书是我对《易经》的译解,以及对传世本《易经》及帛书《易经》经文的注解及考释。
在我之前,先贤从训诂方面对于传统《易经》已做过大量工作,但是,这种工作非常不够。直到今日,《易经》仍然是一本难以卒读之书。李学勤曾指出:“清儒崇尚考据的学风,披靡一时,对《周易》研究的影响却很有限。从胡渭开始,一些学者考订《易》图渊源,进而企图复兴汉《易》做出不少成绩。可是清人最擅长的小学训诂的方法,在《周易》方面的发挥并不很多。有清一代的《易》学作品,仍以义理、数术两派为主,没有开创新的局面。”
近世名儒高亨著《周易古经注》后曾说:“清儒尚朴,经学大明,惟于此书,仍多瞢瞢。”“易经有些辞句,真不易读通,我的注解,自问也非处处满意。”他认为,治易之途“应该考释经文,参阅旧说,探索它的原来意蕴。”
本书的目的,就是试图探索《易经》文辞的本来意蕴,使之成为一本可以通读之书。本书拟基本打通《易经》及帛书《易经》文字训诂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帛书《易经》中含有可以勘解《易经》文字之谜的若干钥匙。传世本中由于字讹而失义,考之帛书则豁然贯通。例如传世本剥卦之“剥床”,旧说多从其表面字义,释作剥取(或敲打)睡床,这是根本讲不通的。(为什么要剥取或敲打睡床,而且为之卜卦?莫非作者有精神病乎?)而帛书“床”记作“臧”,通脏,动物之脏器也。则剥床本义乃为分解或剥取动物内脏,从而全卦豁然可解。
任何解《易》者都会遇到强为解人之事。如兑之上六,只两个字:“引兑。”旧注家有说为引导,“犹言引导大家和悦”(李镜池)。有说为“引兑者,言及于我而我乃说也。”“即有人引我言而我亦言也”(高亨),皆荒谬不经之谈。帛书本“引兑”二字做“景夺”。可知引乃景之通假。景,影也,阴也,隐也,与引音通。而夺,古字异体作“敚”,省体即从“兑”。以是知兑乃敚,即夺之假借。则景夺,即暗夺,阴夺。参之于上文有“和夺”,即和悦而不相争夺。有“章夺”,即强暴抢夺(强、章古义通诂),可知兑卦乃争夺之卦。而以兑训说,是以今义说古言,殊为不妥也。又如屯卦中之“利建侯”,旧说皆以封建诸侯为义,殊不知侯当为堠、堡之通假,即建城堡也。其他种种迂曲之说,不胜其引。多源于不通训诂,不明通假。
小畜、大畜二卦,一为农事之卦曰植,(帛书作“少蓺”),一为畜牧之卦曰殖,(故帛书作“泰蓄”)。畜者,财蓄、财富也。《礼记·王制》:“问周君之畜,数畜以对。”以农事为小财而畜牧为大财蓄,表明《易经》乃畜牧经济居于重要地位之时代产物。而畜之古音近“植”及“殖”,古音读止(此说见《周易程氏传》)。蓄者,值也,即生财与积财也。小畜、大畜,古有专官,即秦汉之小府、大府也。畜、府皆得训蓄,语源通。故大小畜二卦实即殖产之学,亦即中国远古经济思想之起源也。
本书对《易经》的解释,采用以帛书与传世本相参照的方式,力求为《易经》及帛书《易经》两个系统的经文提供一个信、达而平实的新解与新译。本书之译文务求忠实于原文,立新说务求以古训古音义为根据。本书吸纳了历代先儒及当代贤哲的研究成果。希望此书可为三千年来不可通读之《易经》,提供一个基本晓畅的训诂学通解。
此书之初撰,乃在十余年前。源于笔者读《易》之札记。近十年间易学骤热,竟成为一时市井之显学。余不得不收此稿于秘箧,不作董理而藏余说于深山。近两年来,易学热高潮渐退,恢复一种理性的研究似已可能。所以乃决定披露此书,以就教于方家并澄清某些迷雾耳。
本书仅是对《易经》本身的注释及解读。“鸳鸯绣取凭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本书未包括对《易经》经文的哲学诠释和研究。在以后出版的另一本书《上帝之车》中,我将对《易经》的起源及其哲学进行系统性的探索与研究。
岁月悠悠,人生渺渺。欲凿破混沌,发千古之覆,又谈何易焉?有一位治《易》者曾说:“读《易》必须廓清过去的迷雾。许多前人的说解,必须毫不犹豫地推翻,重新寻求正确的解释。”{1}这一说法我赞成。但任何创新,首先应当求明于本义。本书虽多立新说,却正本乎此一题旨。是耶非耶,知我罪我,都交由读者诸君去评论吧。
何新
1996年10月3日记
2001年10月30日补订于沪上
{1}黄凡:《周易——商周之交史事录》,汕头大学出版社。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Source】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
序一 | 序二 | 第四版序 | 解读《易经》的方法(1) | 解读《易经》的方法(2) | 解读《易经》的方法(3) | 解读《易经》的方法(4) | “周易”释名(1) | “周易”释名(2) | “周易”释名(3) | “周易”释名(4) | “周易”释名(5) | “周易”释名(6) |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1) |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2) |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3) |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4) |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5) |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6) |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7) |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8) |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9) | 《易经》及八卦爻辞的起源(10) | 论阴阳(1) | |
| No. I [II] Pa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