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
第1节:前言(1)
Zhou Weijun
去过台北的人都该会被那些别致的街道名称所吸引,市区几条东西向的主干道,从北往南依次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名,此外还有四维、八德之类典自四书五经的路名,此乃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的杰作。他在台湾除了将传统文化平铺在了城市的路面上,还煞费苦心地把原来的“草山”以其偶像王守仁之字改曰“阳明山”,而这里的公园便顺理成章成了阳明山公园。
第1节:前言(1)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前言
一
去过台北的人都该会被那些别致的街道名称所吸引,市区几条东西向的主干道,从北往南依次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名,此外还有四维、八德之类典自四书五经的路名,此乃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的杰作。他在台湾除了将传统文化平铺在了城市的路面上,还煞费苦心地把原来的"草山"以其偶像王守仁之字改曰"阳明山",而这里的公园便顺理成章成了阳明山公园。
同时蒋介石用大陆各地命名台北的街巷,方位基本按照中国版图位置排列,恍如一张缩微的中国地图。比方说,走到青海路,你就知道,这是在台北的西北,假如是厦门街,那就是在东南方。倘若碰到一个生僻的地名,像康定路,估计外地人就要找不到北了。
蒋家王朝在1949年仓皇败逃时,带走了故宫的古董字画,国库的金条珠宝,但是最宝贵的是,"抢救"走了胡适、傅斯年、罗家伦……这些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知识分子。
而对于生逢鼎革的知识分子来说,1949年则是短暂而漫长的一年,这一年在政治军事大幕背后,有悲欢离合的社会生活,有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踯躅。在这个改朝换代的易辙之时,他们注定要进行一次地震般的分化与聚合。因为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命运不可避免地与云谲波诡的政治粘合在一起了,国共两党的历史和纷争无情地影响了他们的选择,透显出时代是如何摆布个人命运的。当时整个知识界都得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是留在大陆,还是东渡台湾?
胡适、傅斯年、钱穆、方东美、徐复观、牟宗三……他们原本就不理解人民革命,或曾坚持过"反共"立场,他们或是直接担任过国民党军政要职,或是思想文化立场不认同新政权。在紧张的政治气氛中,已隐隐预感到将是新时代中被改造抛弃的对象,反复权衡种种利弊之后,带着生命个体的彷徨与恐惧,无奈地背井离乡。
最终或走或留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分水岭,他们的选择亦成了新中国初建时一道抢眼的风景线。所谓最终,是因为对于想走的人来说,这是最后的机会;而对决定留下的人来说,无疑亦是新生活的开始。无论是走是留,个人命运都将由此而大不相同……
从此以后两岸长达半个世纪的暌违阻隔,这些去往台湾的知识分子们只能做苦海望乡人,在满腹乡愁下度过余生。几十年生死两茫茫,他们逐渐被记忆和历史所尘封,消失在大陆人的视野中,很多人的名字甚至都被遗忘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他们在台湾还好吗?他们在台湾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作为大陆的人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挥之不去的乡愁是他们共同的标签。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前言(1) | 第2节:前言(2) | 第3节:前言(3) | 第4节:前言(4) | 第5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 | 第6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2) | 第7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3) | 第8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4) | 第9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5) | 第10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6) | 第11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7) | 第12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8) | 第13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9) | 第14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0) | 第15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1) | 第16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2) | 第17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3) | 第18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4) | 第19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5) | 第20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6) | 第21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7) | 第22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8) | 第23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9) | 第24节:傅斯年归骨于田横之岛(1) | |
| No. I [II] [III] Pa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