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洪駒父詩話   》 洪駒父詩話      洪芻 Hong Chu

《洪駒父詩話》,不知捲教。原書久佚,亦不見著傢著錄。《苕溪漁隱叢話》、《竹莊詩話》、《詩人玉屑》、《詩琳廣記》等皆有錄存,郭紹虞、羅根澤均曾輯其佚文,郭得二十二條,羅得二十六條。《遂初堂書目》著錄於文史類。據其曾為《藝苑雌黃》、《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所稱引,知成書當在北宋末,至遲亦應在紹興十八年(1148年)前。 洪芻受詩法於黃庭堅,江西又以杜甫為不祧之租,故是書關涉杜、黃詩者幾近半數。芻論詩重句法,謂黃庭堅“句法高妙”,係源於其父亞夫。又以格辨詩,柳宗元《江雪》詩“殆天所賦不可及也”,乃為“有格”,而高於鄭𠔌之“村學中詩”。殷璠、歐陽修於常建《破山寺後禪院》詩各取一聯,而芻以為“全篇皆工”,賞鑒不同,當隨其所好。書中尚論及用事、煉字、屬對與註杜之謬誤者,均可參考。 哈哈兒據中華書局1980年9月版《宋詩話輯佚》錄校製作。
洪駒父詩話 一、太白贈杜甫詩 世謂杜[子美]①集中贈[李]②太白詩最多,而李集初無一篇與杜者。按段成式《酉陽雜俎》雲:“李集有《堯祠贈杜補闕》③者,老杜也。其詩曰:‘我覺秋興逸,誰言④秋氣⑤悲?山將落日去,水與⑥晴相⑦宜。……雲⑧歸碧海少,⑨雁度⑩青天遲。⑾相失各萬裏,茫然空爾思。’不獨飯顆山[頭]⑿之句也。”(《叢話》前五、《能改齋漫錄》、《辨誤錄》下) 案:吳曾《能改齋漫錄》五及嚴有翼《藝苑雌黃》均舉《太白集》中《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詩,《藝苑雌黃》於此詩外,更舉《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但洪邁《容齋隨筆》捲三《李杜往來詩》條亦謂“太白與子美詩略不見一句,或謂《堯祠亭別杜補闕》者是也,乃殊不然,杜但為右拾遺,不曾任補闕。兼自諫省出為華州司功,迤邐避難入蜀,未嘗復至東州,所謂飯顆山頭之嘲,亦好事者所撰耳。”今備舉以待考。 ---------------- ①《能改齋漫錄》“子美”二字。 ②《能改齋漫錄》有“李”字。 ③案:《酉陽雜俎》十二作《祠亭上宴別杜考功》。 ④《全唐詩》六“言”作“雲”。 ⑤《酉陽雜俎》、《全唐詩》“氣”作“興”。 ⑥《酉陽雜俎》“與”作“興”。 ⑦《能改齋漫錄》、《酉陽雜俎》、《全唐詩》“相”作“空”。 ⑧《酉陽雜俎》“雲”作“煙”。 ⑨《酉陽雜俎》、《全唐詩》“少”作“夕”。 ⑩《全唐詩》“度”作“沒”。 ⑾《酉陽雜俎》、《全唐詩》“遲”作“外”。 ⑿《能改齋漫錄》有“頭”字。 二、李白蜀道難本事 《新唐書·嚴武傳》雲:“武在蜀放肆,房琯以故宰相為部內刺史,武踞慢不為禮,最厚杜甫,然欲殺甫數矣。李白作《蜀道難》乃為房與杜危之矣。”《新唐書》據範攄《雲溪友議》言之耳。按《唐書》、《摭言》載李白始自西蜀至京,道未甚振,因以所業贄謁賀知章,知章覽《蜀道難》一篇,曰:“子謫仙人也。”按白本傳,天寶初因吳筠被召亦至長安,時往見賀知章,則與嚴武帥蜀歲月懸遠。嘗見李集一本,於《蜀道難》題下註:“諷章仇兼瓊也。”考其年月近之矣,謂危房,杜者非也。《新唐書》第弗深考耳。(《叢話》前五) 三、杜詩註 世所行註老杜詩,雲是王原叔,或云鄧慎思,所註甚多疏略,非王、鄧書也。其甚紕繆者,[佛經稱善巧方便僧璨、惠可二祖師名。故詩曰:“何階子方便”,又曰:“吾亦師璨①可。”註乃雲:“子方,田子方。璨可,詩僧。”]②顧愷之小字虎頭,維摩詰是過去金粟如來,故《乞瓦棺寺顧愷之畫摩詰像詩》卒章雲:“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註乃③雲:“虎頭,僧像;金粟,金地當飾。”此殊可笑也。④餘嘗見一老書生,忘其姓名,自言註老杜詩,取而觀之,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雲:“冠,上服,本乎天者親上故稱冠,譬之君子。袴,下服,本乎地者親下故舉袴,譬之小人。”雖不為無理,然穿鑿可笑。(《叢話》前九、《能改齋漫錄》五《辨誤錄》下) 案:吳曾《能改齋漫錄》僅引顧愷之一節,謂“考《世說》乃謂顧愷之為虎頭將軍,……知‘虎頭’非小字”。 ---------------- ①《少陵集》“吾”作“餘”,“璨”作“粲”。 ②筩改齋漫錄》(辨誤錄)無此語;《歷代》四十二僅引此數語。 ③《能改齋漫錄》“註乃”作“乃註”。 ④《能改齋漫錄》五(辨誤錄下)引至此。 四、杜詩黑暗解 老杜詩“黑暗通蠻貨”,黑暗,犀角也;波斯國謂象牙為白暗,犀角為黑暗,並見《酉陽雜俎》。(《叢話》前九) 案:此節可參閱《聞見後錄》十九。 五、杜韓詩用歇後語 世謂兄弟為友於,謂子孫為貽厥者,歇後語也。子美詩曰:“山鳥山①花皆②友於”,退之詩“誰③謂貽厥無基址④”,[雖]⑤韓、杜[亦]⑥未能免俗,[何也?]⑦(《叢話》前十二、《野客叢書》二十) 案:吳幵、吳曾並據《南史》劉湛友於素篇,《北史》李謐事兄盡友於之誠,及陶淵明詩:“一欣侍溫顔,再喜見友於”,謂子美亦有所本。朱翌《猗覺寮雜記》上,復據晉《五行志》何曾曰:“國傢無貽厥之謀”,謂退之用字亦有所本。是歇後之語不始杜、韓。故王楙雲:“自東漢以來多有此語。” ---------------- ①《野客叢書》“山”作“幽”。 ②《少陵集》“皆”作“共”。 ③《全唐詩》十二“誰”作“豈”。 ④《野客叢書》、《優古堂詩話》、《能改齋漫錄》均引杜詩不引韓詩。 ⑤《野客叢書》有“雖”字。 ⑥《野客叢書》無“亦”字。 ⑦《野客叢書》無“何也”二字。 六、杜甫送惠二詩 劉路左車為予言,嘗收得唐人雜編時人詩册,有送《惠二歸故居詩》雲:“惠子白駒瘦,歸溪惟病身。皇天無老眼,空𠔌滯斯人。崖蜜鬆花白,山杯竹葉新。柴門了生事,黃綺未稱臣。”真子美語也。白駒或作驢字。(《叢話》前十三、《玉屑》十四) 七、柳子厚鄭𠔌詩格高下 東坡言鄭𠔌詩“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簑歸”,此村學中詩也。子厚雲:“千山鳥飛絶,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信有格①也哉!殆天所賦不可及也。②(《叢話》前十九、《詩林》一、《玉屑》十五、《名言》三) ---------------- ①《東坡題跋》二“信有格”作“人性有隔”。 ②《名言》作“詩格清超,勝鄭作遠矣”。 八、常建詩 丹陽殷璠撰《河嶽英靈集》,首列常建詩,愛其“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之句,以為警策。歐公又愛建“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欲效建作數語,竟不能得,以為恨。予謂建此詩全篇皆工,不獨此兩聯而已。其詩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①寂,但聞②鐘磬音。”(《叢話》前二十、《竹莊》十二、《玉屑》十,又十五) ---------------- ①《竹莊》、《唐紀》三十一“俱”作“都”。 ②《竹莊》、《唐紀》“聞”作“餘”。 九、一方明月可中庭 山𠔌至廬山一寺,與群僧圍爐,因舉《生公講堂詩》末雲“一方明月可中庭”,一僧率爾雲:“何不曰‘一方明月滿中庭。’”山𠔌笑去。(《叢話》前二十、《詩林》一) 一○、樂天詩草 世傳樂天詩云:“文誇蓋世①徒為雨,命壓人頭不奈何。”予見李侍郎傢收得樂天墨跡詩草,乃雲“病壓人頭”。(《叢話》前二十一) ---------------- ①《全唐詩》十六“文誇蓋世”作“詩稱國手”。 一一、唐彥謙詩 山𠔌言,唐彥謙詩最善用事,其《過長陵詩》雲:“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杯。千古腐儒騎瘦馬,灞陵斜日重回頭。”又《題溝①津河亭》雲“煙橫博望乘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皆佳句。(《叢話》前二十二、《詩林》二) ---------------- ①《唐紀》六十八、《全唐詩》二十五“溝”作“蒲”。 一二、木蘭詩 《古樂府[木蘭篇]》①“願馳千裏明駝足,千裏送兒還故鄉”。②“明”字多誤作“鳴③”,[《酉陽雜俎》謂世傳“明駝千裏腳”,謂]④駝臥腹不帖地屈足⑤,漏明則行千裏。⑥(《叢話》前二十三、《能改齋漫錄》七) 案:鬍仔雲:“餘《讀古樂府木蘭篇》雲:‘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止此而已。駒父乃雲如此,疑其誤也。”又吳曾雲:“《朝野僉載》雲:後魏文帝定四大姓,李氏恐不入四姓,李氏夜乘明駝至洛,時四姓定訖,故人謂之駝李氏。”明駝事又見此,乃知駒父偶忘此事。 ---------------- ①《能改齋漫錄》無此三字。 ②《能改齋漫錄》作“願得明駝歸故鄉”。 ③《能改齋漫錄》作“今本明作鳴,非是”。 ④《能改齋漫錄》有此語。 ⑤《能改齋漫錄》作“駝臥屈足腹不着地”。 ⑥《能改齋漫錄》“則行千裏”作“最能遠行”。 一三、未雩何竜 牧之[]①“未雩何竜”,鮑欽止謂予言古本是“未雲何竜”,當以此為是。(《叢話》前二十三、《履齋示兒編》二十二、《歷代》十九) 案:《夢溪筆談》十四亦言杜牧《阿房宮賦》誤用竜見而雩事。 ---------------- ①《履齋示兒編》有“雲”字。 一四、丁晉公屬對律切 潘子真為予言,晉公詩“緑楊①垂手舞,黃鳥緩聲歌”,樂府有大垂手小垂手,前緩聲後緩聲,[故丁②用之]③,其屬對律切如此。(《叢話》前二十五、《玉屑》七、《履齋示兒編》二十、《宋紀》六、《名言》四) 案:孫奕雲:“美則美矣,其如緑楊無手何!終不若下句意渾成。” ---------------- ①《宋紀》“楊”作“柳”。 ②《玉屑》“侗作“予”。 ③《名言》無此四字。 一五、不藉 荊公詩“窗明兩不藉”。按史遊《急就章》雲:“裳韋不藉,為牧人。”顔師古《註》雲:“不藉,小屨也,以麻為之,其賤易得,人人各自有,不須假藉,因而為言。”又出揚雄《方言》亦曰:“麻履謂之不藉。”惟崔豹《古今註》雲:“不藉,草屨也。”(《叢話》前三十四) 案:此語亦見吳垌《五總志》。 一六、山𠔌父亞夫詩 山𠔌父亞夫詩自有句法。山𠔌書其《大孤山》、《宿趙屯》兩詩,刻石於落星寺。兩詩警拔,世多見之矣。餘記其《怪石》一絶句云:“山鬼水怪着薜荔,天祿闢邪眠莓苔。鈎簾坐對心語口,曾見漢唐池館來。”①老杜祖審言與瀋、宋同時,詩極工,不在瀋、宋下,故老杜詩云“吾祖詩冠古,同年蒙主恩”是也。山𠔌句法高妙,蓋其源流有所自云。(《叢話》前四十七、《山𠔌詩註別集》下) ---------------- ①案山𠔌《和柳子玉官捨十首》雲:“山阿有人着薜荔,庭下縛虎臥黴苔。手磨心語知許事,曾見漢唐池館來。”故《山𠔌詩註》引《洪駒父詩話》後更有“或疑此十首亞夫作”之語。 一七、山𠔌記夢詩 [山𠔌]①《記夢詩》雲:“衆真絶妙擁靈君,曉然夢之非紛壇。窗中遠山是眉黛,席上榴花皆舞裙。藉問琵琶得聞否?靈君色莊妓搖手。兩客爭碁爛斧柯,一兒壞局君不呵。杏梁歸燕空語②多,奈此雲窗霧閤何1餘嘗問山𠔌,雲:“此記一段事也。嘗從一貴宗室攜妓遊僧寺,酒闌[劇],③諸妓皆散入僧房中,主人不怪也。故有‘曉然夢之非紛綃之句。”(《叢話》前四十七、《宋紀》三十三) ---------------- ①當有“山𠔌”二字。 ②《黃山𠔌內集》捲十一“空話”作“語空”。 ③《宋紀》無“劇”字。 一八、王荊公絶句 王荊公書一絶句於壁間雲:“竹裏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清風為掃門。”蓋詩僧顯忠詩也。(《叢話》前五十七、《竹莊》二十一、《玉屑》二十) 一九、鬼詩 《酉陽雜俎》載鬼詩兩篇,山𠔌喜道之。其一曰:“長安女兒踏春陽,無處春陽不斷腸。舞袖①弓彎渾忘卻,蛾眉空帶九秋霜。”其二曰:“流水涓涓芹努②芽,織③烏雙④飛客還傢。荒村無人⑤作寒食,殯宮空對棠⑥梨花。”(《叢話》前五十八、《總龜》後四十二) ---------------- ①《竹莊》“舞袖”作“學舞”。 ②《玉屑》“努”作“吐”。 ③《竹莊》“織”作“野”。 ④《玉屑》“雙”作“西”。 ⑤《竹莊》“人”作“處”。 ⑥《玉屑》“空對棠”作“明月空”。 二○、萱草與黃鶯 古今詩人,誤用忘憂為萱草,出𠔌遷喬為黃鶯。按詩云:“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忘也,《詩》言焉得芳草,可以忘憂,植之於北堂,本非庭萱也。《詩》曰:“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𠔌,遷於喬木。”《註》雲:“嚶嚶,兩鳥聲也。”非鶯也。崔豹《古今註》雲:“萱草忘憂”,與《禽經》稱“鶯鳩嚶嚶”,然要是後人傳會,非《詩》本意。(《叢話》後十三、《考古質疑》四僅引其論黃鶯事) 案:鬍仔雲:“餘觀《詩註》雲:‘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箋》雲:‘憂以生疾,恐將危身,欲忘之。’又《稽康養生論》雲:‘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李善引《毛萇詩傳》,與《詩註》同。然則駒父之言真誤矣。” 二一、天棘解 天棘事了不可解。問魯直,魯直亦不解。問王仲至,仲至雲:非煙非霧自一種物,出異書。然夢青絲何謂也?疑夢乃蔓字傳寫誤。(《猗覺寮雜記》上) 案:朱翌雲:“餘按《本草》天門鼕亦名顛棘,春生藤蔓如絲杉而細,正與詩合。天門鼕名顛棘,故有天棘之稱。藤蔓細於絲杉,故有蔓青絲之語。子美以對‘江蓮搖白羽’,决是當時所見,頗肎以非煙非霧為對耶?改蔓為夢,尤穿鑿。”又王觀國《學林》八所言亦與朱翌同。考羅大經《鶴林玉露》十謂:“譚瀎明嘗為餘言,此出佛書。終南長老入定,夢天帝贈青棘之香,蓋言江蓮之香,如所夢天棘之香爾。此詩為僧齊己賦,故引此事。餘甚喜其說,然終未知果出何經。近閱葉石林《過庭錄》,亦言此句出佛書,則瀎明之言宜可信。”然許彥周雲:“江南徐鉉傢本雲:‘天棘蔓青絲。’改蔓為夢,終涉牽強。” 二二、欵乃 案:《漁隱叢話》前集十九謂:“《元次山集·欵乃麯》註云:‘欵音襖,乃音靄,棹舡之聲。’洪駒父詩話謂欵音靄,乃音襖,遂反其音,是不曾看《元次山集》及山𠔌此碑而妄為之音耳。”《履齋示兒編》十三,謂:“《廣韻》十五海欵音於改反,相然譍也。謂之相然譍,則正得‘一聲山水緑’之本意。當從駒父欵音靄乃音襖為正。”二書對駒父所云,雖互有是非,然據是,可知《駒父詩話》有論柳子厚“欵乃一聲山水緑”之語。《冷齋夜話》捲二引洪駒父語,謂柳子厚詩曰:“□(上欵下乃,下同)靄一聲山水緑”,□音奧。而世俗乃分□為二字,誤矣。此又與《漁隱叢話》,《履齋示兒編》二書所言不同,待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洪駒父詩話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