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心得 》
第1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
傅佩榮 Fu Peirong
《論語》是中國文化中一項極珍貴的遺産。其中記載孔子有關政治、社會、教育、交友、處事的說法,數千年來一直展現其歷久彌新的經典光芒及活潑強勁的生機。孔子過人的智慧與識見,使無數人得到啓迪,但他那藴藏在道理背後的哲學,卻未必容易明白。傅佩榮在本書中,即設法由吉光片羽所閃耀的智慧,試圖尋思建構一套……
第1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
序一 由《論語》出發研究哲學的人喜歡定標簽,像唯心論、唯物論、理性論、經驗論,是西方所常用的,而理學、道學、心學、實學,則是我們自己的發明。定了標簽之後,就可以品評一番,因為任何立場皆有所見,亦有所弊。其結果,好像除了受品評的當事人之外,天下人都知道他的立場有什麽優點缺點,應該如何擷長補短。
但事情恐怕沒有這麽容易。以儒傢為例,光是熟習經典,入乎其內,大概就需十年八年,等到融會貫通,可以出乎其外,就不是時間的問題,或許要看造化了。因此,筆者近年來探討儒傢思想,總是避免兩件事:一是藉用西方的概念及術語,二是凌空比較儒傢與其他學派。就“藉用”而言,我相信越是瞭解西方哲學的人會越謹慎,因為即使藉用得尚稱妥當,讀者也未必能夠分辨及受益。就“比較”而言,則易流於空泛,說些儒道互補或相互援引之類的話。
當然,我們一方面不應盲目崇拜儒傢,好像孔子與孟子已經發現了宇宙與人生的一切真理;另一方面則須時時參考自己的經驗,發揮理性的反省作用。然而,這兩方面之間有一個重大的環節,必須先加辨明,那就是經典。由經典自然衍生“詮釋”的問題。漢代以來的學者,甚至上推到孔子的及門弟子,就發生因為詮釋不同而各立派別的情形,孔子之後,“儒分為八”。如果配合後來的孟子,亦即由孔孟這兩個定點,也許可以畫出一條直綫,作為後人詮釋的依據。有了上述瞭解,我們不妨由孔子着手。
《論語》是一部格言錄,其中記載四百九十九段文字,多為孔子所言或與弟子、時人相互問答的話。這些文字不可等量齊觀,而至少應該區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是孔子個人的人生體悟,最富理趣,值得細加玩味。第二層是孔子與一流弟子的對話,智慧之光閃現,生動活潑,最具啓發性。第三層是孔子與平凡弟子及時人的對話,較為落實,對於我們往往切中要害。第四層則是某些弟子的個人心得,未必有什麽卓越見解。
區分之後,需要統合。關鍵思想是“人”。孔子對“人”有何看法?這個問題原是奧秘,亦是古今聖哲各顯才華的所在。環繞着“人”,由生到死,由潛能到實現,由求知到行動,由抉擇到價值,由命運到苦樂,這一切如何說得透徹明白?
每次展讀《論語》,皆有一些心得,久之亦想公諸同好。我想表達的是孔子的整體思想,但扣緊的則是具體的章句。章句若有疑難,不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並訴諸理性的討論。
序二 聆聽最愉快的聲音
以做人處事來說,我們需要的知識並不多。但是,這些知識必須經由實踐與體會,才能展現智慧的魅力。《論語》共有二十篇內容,如果“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是真的,那麽“半篇《論語》可以護一生”也是有效的命題。關鍵在於:如何確實把握其中的道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 | 第2節:傅佩榮《論語》心得(2) | 第3節:傅佩榮《論語》心得(3) | 第4節:傅佩榮《論語》心得(4) | 第5節:傅佩榮《論語》心得(5) | 第6節:傅佩榮《論語》心得(6) | 第7節:傅佩榮《論語》心得(7) | 第8節:傅佩榮《論語》心得(8) | 第9節:傅佩榮《論語》心得(9) | 第10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0) | 第11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1) | 第12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2) | 第13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3) | 第14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4) | 第15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5) | 第16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6) | 第17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7) | 第18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8) | 第19節:傅佩榮《論語》心得(19) | 第20節:傅佩榮《論語》心得(20) | 第21節:傅佩榮《論語》心得(21) | 第22節:傅佩榮《論語》心得(22) | 第23節:傅佩榮《論語》心得(23) | 第24節:傅佩榮《論語》心得(24)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