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公羊傳 》
隱公元年
公羊高 Gongyang Gao
春秋三傳之一,簡稱為公羊。舊題周公羊高撰,蓋高所傳述,而其玄孫壽及鬍母子都寫錄成書,清孔廣森着通義,劉逢祿着何氏解詁箋等。亦稱為公羊經。
隱公元年
一、元年,春王正月。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也微,國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立之。隱於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二、三月,公及邾婁儀父盟於眛。
及者何?與也,會及暨皆與也。曷為或言會,或言及,或言暨?會猶最也;及猶汲汲也;暨猶暨暨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儀父者何?邾婁之君也。何以名?字也。曷為稱字?襃之也。曷為襃之?為其與公盟也。與公盟者衆矣,曷為獨襃乎此?因其可襃而襃之。此其為可襃奈何?漸進也。眛者何?地期也。
三、夏,五月,鄭伯剋段於鄢。
剋之者何?殺之也。殺之則曷為謂之剋?大鄭伯之惡也。曷為大鄭伯之惡?母欲立之,己殺之,如勿與而已矣。段者何?鄭伯之弟也。何以不稱弟?當國也。其地何?當國也。齊人殺無知何以不地?在內也。在內雖當國不地也,不當國雖在外亦不地也。
四、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宰者何?官也。咺者何?名也。曷為以官氏?宰士也。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何以不稱夫人?桓未君也。賵者何?喪事有賵。賵者,蓋以馬以乘馬束帛。車馬曰賵,貨財曰賻,衣被曰襚。桓未君則諸侯曷為來賵之?隱為桓立,故以桓母之喪告於諸侯。然則何言爾?成公意也。其言來何?不及事也。其言惠公仲子何?兼之,兼之非禮也。何以不言及仲子?仲子微也。
五、九月,及宋人盟於宿。
孰及之?內之微者也。
六、鼕,十有二月,祭伯來。
祭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稱使?奔也。奔則曷為不言奔?王者無外,言奔則有外之辭也。
七、公子益師卒。
何以不日?遠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語辭典 |
|
|
隱公元年 | 隱公二年 | 隱公三年 | 隱公四年 | 隱公五年 | 隱公六年 | 隱公七年 | 隱公八年 | 隱公九年 | 隱公十年 | 隱公十一年 | 桓公元年 | 桓公二年 | 桓公三年 | 桓公四年 | 桓公五年 | 桓公六年 | 桓公七年 | 桓公八年 | 桓公九年 | 桓公十年 | 桓公十一年 | 桓公十二年 | 桓公十三年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