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翁帆編譯楊振寧文集:曙光集   》 翁帆編譯楊振寧文選《曙光集》出版(1)      楊振寧 Chen Ning Yang    翁帆 Weng Fan

本書精選了楊振寧先生及其友人所寫的五十多篇文章,包括論文、演講、書信、訪談、散文等,其中約一半文章未曾結集出版,很多篇目也從未發表過。
翁帆編譯楊振寧文選《曙光集》出版(1) 楊振寧、翁帆在《曙光集》發佈會現場 “魯迅、王國維和陳寅恪的時代是中華民族史上一個長夜。我和聯大同學們就成長於此似無止盡的長夜中。幸運地,中華民族終於走完了這個長夜,看見了曙光。我今年八十五歲,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應替我看到……” 2008年1月6日,既是新年後的第一個周末,又是2008年圖書訂貨會的開幕前夕,下午3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將邀請楊振寧先生、翁帆女士,於三聯韜奮圖書中心舉行“《曙光集》新書發佈會”。屆時,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先生、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許鹿希女士、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劉鈍先生、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主席兼總編潘國駒先生將作為嘉賓出席這次發佈會。 《曙光集》一書中,精選了楊先生及其友人所寫的五十多篇文章,包括論文、演講、書信、訪談、散文等,其中約一半文章未曾結集出版,很多篇目也從未發表過。全書涉及楊先生深刻的科學觀點、獨特的社會見解和豐富的個人情感,既展現了二十世紀一個人的歷史和一個學科的歷史,也反映了二十世紀一個民族的浴血重生的歷史。這並不是一部單純的總結之作,還是一部開來之作,它既是楊先生面嚮過去的生動總結,又是他面嚮新世紀的曙光展望之作。所以書中十六幅最絢爛的彩圖不是放在書的開頭,而是放在書的結尾,所以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曙光集》。 這衹是曙光,光芒萬丈的時刻還在後頭。 作為中華民族永遠的一份子 “我認為再過一百年如果討論20世紀最重要的,對人類歷史有最長遠影響的史實的話,將不是兩次世界大戰;將不是希特勒的興起與滅亡;也將不是蘇聯之崛起與解體,而是在此世紀中:(1)人類利用科技大大增強了生産力;(2)中華民族的‘站起來了’。” 有近三十的時間,楊振寧先生完全是在國外渡過的;但楊振寧先生的一生,與中華民族的發展不可分割,他的成長脈絡,與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緊密相連: 1922年,“賽先生”和“德先生”風起雲涌的年代,楊振寧出生,那個時候,魯迅寫了有名的《狂人日記》; 在1927年王國維離開清華園內西院18號住宅投水魚藻軒後的兩年,楊振寧隨父母親搬入清華園西院19號居住; 1937年抗戰開始,1938年西南聯大成立,楊振寧成為聯大一年級的學生; 1945年,楊振寧獲取了公費赴美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1957年。三十五歲的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奬; 26年後,中美關係尚未完全解凍,楊振寧作為第一個回國的華裔知名學者對祖國進行訪問,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贊譽; 2004年11月初,楊振寧獲得了在華永久居留證,就像他在1971年是第一個回國訪問的華裔知名學者一樣,他也是首批獲得在華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士之一; 清華大學專傢公寓B棟是楊振寧先生在北京的居所,至今他一直住在這裏,並把這裏取名為“歸根居”。 楊振寧先生始終認為,中華文化在他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一直發生着重要的影響,並舉例說明了美國和中國這種不同的影響。同時,對中西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係統、乃至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都做了獨特的分析;對兩岸統一問題、中國的政治發展等問題,也有自己的一番論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翁帆編譯楊振寧文選《曙光集》出版(1)翁帆編譯楊振寧文選《曙光集》出版(2)
楊振寧文選《曙光集》前言翁帆:楊振寧文選《曙光集》編前言(圖)
翁帆:楊振寧文選《曙光集》編後言鄧稼先(1)(圖)
鄧稼先(2)鄧稼先(3)
鄧稼先(4)父親和我(1)
父親和我(2)(圖)父親和我(3)(圖)
父親和我(4)(圖)父親和我(5)(圖)
父親和我(6)(圖)楊振寧:保守的革命者(1)
楊振寧:保守的革命者(2)楊振寧:保守的革命者(3)
歸根反思(1)歸根反思(2)
歸根反思(3)歸根反思(4)
CCTV的訪問(1)(圖)CCTV的訪問(2)(圖)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