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股票 》 經濟危機,你準備好了嗎?:大蕭條時代 》
第1節:從富足到寒酸(1)
狄剋遜·韋剋特 Dixon Wecter
1929年10月中旬,美國前總統鬍佛嚮無限樂觀的美國人民宣佈:徵服貧窮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夢想,“我們有機會沿襲過去8年的政策繼續嚮前,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們很快就會看到,把貧窮從這個國傢驅逐出去的日子就在前頭。”言猶在耳,10月28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迎來了“黑色星期一”,當天,股指暴跌 13%。接着第二天,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幕迅即拉開,道瓊斯指數一瀉千裏,暴跌22%……美國乃至全球歷史上最恐怖的一次大危機就此拉開序幕,樂觀的人們迎來了長達十年的大蕭條時代。
第1節:從富足到寒酸(1)
1 從富足到寒酸
1929年10月中旬,展現在一個中産階級普通美國人面前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繁榮興旺的遠景。上一年,剛剛走馬上任的赫伯特?鬍佛總統曾一本正經地宣佈:徵服貧窮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幻想,“我們尚未達緻目標,但我們有機會沿襲過去8年的政策,繼續嚮前,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們很快就會看到,把貧窮從這個國傢驅逐出去的日子就在前頭”。這是一項莊嚴的經濟許諾,其中混雜着很快就會被通俗歷史學家稱之為“美國夢”的那種東西。更加自鳴得意的是,歐文?費希爾和其他洞悉華爾街秘密的經濟學家們都信誓旦旦地嚮老百姓保證:他們正在凝望一個繁榮的“永久性高原”。
這塊富庶的高地——比古老的新教徒贊美詩所珍愛的“樂土”更切實——看上去應該是一場始於內戰時期的工業大發展的最終勝利。美國最近這場戰爭的結果,已經出現在大規模生産的力量中,混合着新技術的奇跡。甚至就在眼下,1929年10月的第三周,有總統及其他名流出面捧場,亨利?福特正在主辦“電燈發明50周年慶典”,以紀念愛迪生和白熾燈的50歲生日。摩托車、浴缸、電冰箱、收音機,都是進步的試金石。在時尚和廣告的刺激下,要想跟上潮流,所需要的行頭不亞於最新潮的模特兒。營銷手段帶來的壓力,甚至慫恿人們購買雙份的奢侈品——每間車庫裏兩輛汽車——在消費市場上,已經顯示出過度的徵兆,這倒不是因為所有美國人都在貪婪地吞噬俗世的商品,而是因為購買力的不均衡。
國傢的政策和制度,與繁榮的中産階級緊密糾纏在一起。1929年夏天,一位觀察者寫道:“郊區社群是美國占支配地位的群體。”某些組織——共濟會、商人午餐俱樂部、退伍軍人協會之類——的團结和友誼所面臨的越來越大的壓力,以及其他像反沙竜聯盟這樣的組織所面臨的道德麻煩,導致了嚴格的管製,他擔心,這預示着“滋生未來法西斯黨的群體,如果真有法西斯黨的話”。巴比特①沒準脫掉了他整潔的綢衫、換上了褐色或黑色的,亦未可知;但是,對一致性——就其對物質成功的促進而言——的膜拜正大行其道。科頓?馬瑟、本傑明?富蘭剋林、彼得?帕利和霍勒斯?格裏利想必會懂得這個時代的精神,即使吃苦耐勞、集腋成裘的古訓似乎已經被快速致富的捷徑所取代。
1929年1月,這十年最有活力的周刊《時代》(Time)雜志嚮沃爾特?P. 剋萊斯勒歡呼致敬,推選他為“年度人物”,因為在過去12個月裏,他把普利茅斯和迪索托牌汽車介紹給了公衆,以1.6億美元買斷了道奇兄弟公司,並開始建造“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一幢68層的巨人”。眼下,在1929年10月14日《時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現了小威廉?裏格利的面孔,接下來連續幾周依次在封面上露臉的是:哈裏?R. 古根海姆、伊瓦?剋魯格、塞繆爾?英薩爾和托馬斯?W. 拉蒙特——全都是英雄。華爾街崩盤之前的最後一期《時代》周刊登載了新創刊的《財富》(Fortune)雜志(以“絶無僅有的一年10美元的價格”)長達3頁的宣言,宣稱“人們普遍同意這樣一句老生常談:美國的偉大功績就是商業”。另外幾幅大廣告是巴布森的《報告》(Reports)(“你的美元——你是否在連續而有效地工作?”),漢密爾頓牌手錶(“你能告訴一個成功的男人他實現成功的時刻麽?”),羅伯特?I. 沃肖的新書《華爾街的故事》(The Story of Wall Street)(“這些巨人正從本書的字裏行間闊步走過,……就像中世紀的冒險傢一樣。……丹尼爾?德魯、吉姆?菲斯剋、傑伊?古爾德、範德比爾特、希爾、哈裏曼……以及很多其他人,他們的豐功偉績令舉國震驚”),以及一傢到1932年破産時留下了數百萬未付債券的投資公司S. W. 施特勞斯公司(“他把他微薄的收入投入到穩妥可靠的優質證券中”)。它們代表了連續不斷地擊打普通讀者心靈的刺激物。
大多數在1918年的“自由公債”中購買自己平生第一筆債券的美國人,都轉嚮了更具投機性的股票。廣告誇耀的是高價格,而不是便宜貨——從派剋大街上價值45,000美元的公寓和配備“剋雷恩牌路易十六酒店金質器具”的浴室,直到價值2.50美元的口紅和價值50美分的剃須刀——為掙錢容易的一代人設定節制消費的標準。在這場嚮永久性繁榮高地攀登的比賽中,要想跟上趟,股票市場是顯而易見的交通工具。1920年,美國有29,609個股票經紀人,十年的時間裏,這個數字躍升到了70,950人。人們普遍註意到,大多數市民不再閱讀報紙的頭版,而是手忙腳亂地翻到金融專欄。小報和內情通報嚮缺乏經驗的外行們提供建議。廣播電臺裏汩汩流淌的是“老顧問”的聲音,像教堂執事一樣四平八穩,吟誦着塞繆爾?英薩爾自己的經紀人的智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
|
|
第1節:從富足到寒酸(1) | 第2節:從富足到寒酸(2) | 第3節:從富足到寒酸(3) | 第4節:從富足到寒酸(4) | 第5節:從富足到寒酸(5) | 第6節:從富足到寒酸(6) | 第7節:從富足到寒酸(7) | 第8節:從富足到寒酸(8) | 第9節:從富足到寒酸(9) | 第10節:新的生活設計(1) | 第11節:新的生活設計(2) | 第12節:新的生活設計(3) | 第13節:新的生活設計(4) | 第14節:新的生活設計(5) | 第15節:百日新政(1) | 第16節:百日新政(2) | 第17節:百日新政(3) | 第18節:百日新政(4) | 第19節:百日新政(5) | 第20節:百日新政(6) | 第21節:百日新政(7) | 第22節:百日新政(8) | 第23節:公民及其政府(1) | 第24節:公民及其政府(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