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 hòu hàn shū   》 juàn shàng guāng shàng      fàn Fan Ye    xián Li Xian

章怀太子李贤尝诏集诸儒张大安等注《后汉书》。
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礼》:“祖有功而宗有德”,光武中兴,故庙称世祖。《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伏侯《古今注》曰:“秀之字曰茂。伯、仲、叔、季,兄弟之次。长兄伯升,次仲,故字文叔焉。”南阳蔡阳人,南阳,郡,今邓州县也。蔡阳,县,故城在今随州枣阳县西南。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长沙,郡,今潭州县也。发生舂陵节侯买,舂陵,乡名,本属零陵泠道县,在今永州唐兴县北,元帝时徙南阳,仍号舂陵,故城在今随州枣阳县东。事具《宗室四王传》。买生郁林太守外,郁林,郡,今贵州县。《前书》曰:“郡守,秦官。秩二千石。景帝更名太守。”外生钜鹿都尉回,钜鹿,郡,今邢州县也。《前书》曰:“都尉,本郡尉,秦官也。掌佐守,典武职,秩比二千石。景帝更名都尉。”回生南顿令钦,南顿,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陈州项城县西。《前书》曰:“令、长,皆秦官也。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不满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钦生光武。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隆,高也。许负云:“鼻头为准。”郑玄《尚书中候注》云:“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性勤于稼穑,种曰稼,敛曰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仲,合阳侯喜也,能为产业。见《前书》。王莽天凤中,王莽始建国六年改为天凤。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东观记》曰:“受《尚书》于中大夫庐江许子威。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言贼锋锐竞起。字或作“蜂”,谕多也。地皇三年,天凤六年改为地皇。南阳荒饥,《韩诗外传》曰:“一谷不升曰歉,二谷不升曰饥,三谷不升曰馑,四谷不升曰荒,五谷不升曰大侵。”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新野属南阳郡,今邓州县。《续汉书》曰:“伯升宾客劫人,上避吏于新野邓晨家。”因卖谷于宛。《东观记》曰:“时南阳旱饥,而上田独收。”宛,县,属南阳郡,故城今邓州南阳县也。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图,河图也。谶,符命之书。谶,验也。言为王者受命之征验也。《易·坤·灵图》曰:“汉之臣李阳也。”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前书音义》曰:“孛星光芒短,蓬然。张,南方宿也。”《续汉志》曰:“张为周地。星孛于张,东南行即翼、轸之分。翼、轸,楚地,是楚地将有兵乱。后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陵,攻南阳,斩阜、赐等,杀其士众数万人。光武都雒阳,居周地,除秽布新之象。”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董巴《舆服志》曰:“大冠者,谓武冠,武官冠之。”《东观记》曰:“上时绛衣大冠,将军服也。”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伯升于是招新市、平林兵,新市,县,属江夏郡,故城在今郢州富水县东北。平林,地名,在今随州随县东北。与其帅王凤、陈牧西击长聚。《广雅》曰:“聚,居也,音慈谕反。”《前书》音义曰:“小于乡曰聚。”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前书》曰,尉,秦官,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也。进屠唐子乡,《例》曰:“多所诛杀曰屠。”唐子乡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南。又杀湖阳尉。湖阳属南阳郡,今唐州县也。《东观记》曰:“刘终诈称江夏吏,诱杀之。”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县名,属南阳郡,在棘水之阳,古谢国也,故城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北。棘音己力反。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王莽置六队,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南阳为前队,河内为后队,颍川为左队,弘农为右队,河东为兆队,荥阳为祈队。队音遂。属正梁丘赐王莽每队置属正一人,职如都尉。战于小长安,续汉书曰淯阳县有小长安聚,故城在今邓州南阳县南。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赐。沘水在今唐州沘阳县南。庐江灊县亦有沘水,与此别也。沘音比。伯升又破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于淯阳,《前书》曰,纳言,虞官也,掌出纳王命,所谓喉舌之官也,历秦、汉不置,王莽改大司农为之。桓谭《新论》云庄尤字伯石,此言“严”,避明帝讳也。秩宗,虞官也,掌郊庙之事,周谓之宗伯,秦、汉不置,王莽改太常为秩宗,后又典兵,故纳言、秩宗皆有将军号也。淯阳,县,属南阳郡,故城在今邓州南阳县南在淯水之阳。淯音育。进围宛城。 二月辛巳,立刘圣公为天子,以伯升为大司徒,光武为太常偏将军。《前书》曰:“奉常,秦官。景帝更名太常。”应劭《汉官仪》曰:“欲令国家盛大,社稷常存,故称太常。”《老子》曰:“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东观记》曰:“时无印,得定武侯家丞印,佩之入朝。” 三月,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徇,略也。昆阳、定陵、郾,皆县名,并属颍川郡。昆阳故城在今许州叶县北。郾,今豫州郾城县也。定陵故城在今郾城西北。郾音于建反。多得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转以馈宛下。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王莽时哀章所献《金匮图》有王寻姓名。王邑,王商子,于莽为从父兄弟也。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颍川,郡,今洛州阳翟县也。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逋,违也。舂陵侯敞即光武季父也。《东观记》曰:“为季父故舂陵侯诣大司马府,讼地皇元年十二月壬寅前租二万六千斛,槁焒钱若干万。时宛人朱福亦为舅讼租于尤,尤止车独与上语,不视福。上归,戏福曰:‘严公宁视卿邪?’”及是时,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尤笑曰:“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1 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说文》曰:“募,广求之也。”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周礼》曰:“析羽为旌,熊虎为旗。”辎,车名。《释名》曰:“辎,厕也。谓军粮什物杂厕载之。以其累重,故称辎重。”重音直用反。时有长人巨无霸,王莽连率韩博上言:“有奇士,长一丈,大十围,自谓巨无霸,出于蓬莱东南,五城西北,昭如海滨,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卧则枕鼓,以铁箸食。”见《前书》。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郑玄注周礼云:“军壁曰垒。”崔瑗《中垒校尉箴》曰:“堂堂黄帝,设为垒壁。”尉者主垒壁之事。又驱诸猛兽“猛”或作“犷”。犷,猛蝄也,音古猛反。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光武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关。聚名也。郦元《水经注》曰:“颍水东南经阳关聚,聚夹颍水相对。”在今洛州阳翟县西北。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入昆阳,皆惶怖,忧念妻孥,孥,子也。欲散归诸城。光武议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埶无俱全。且宛城未拔,谓伯升围之未拔也。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闲,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1光武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遽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光武复为图画成败。诸将忧迫,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自与骠骑大将军宗佻、骠骑大将军,武帝置,自霍去病始。佻音太尧反。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王莽置五威将军,其衣服依五方之色,以威天下。李轶初起,犹假以为号。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几音祈。既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宝,古“宝”字。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1众乃从。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亟,急也,音纪力反。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翟义字文仲,方进少子,为东郡太守。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立东平王云子信为天子,义自号柱天大将军,以诛莽。莽乃使孙建、王邑等将兵击义,破之。义亡,自杀,故坐不生得。坐音才卧反。见《前书》。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遇”或为“过”。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云车即楼车,称云,言其高也,升之以望敌,犹墨子云“公输般为云梯之械”。瞰临城中,俯视曰瞰,音苦暂反。旗帜蔽野,广雅曰:“帜,幡也,音炽。”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说文》曰:“钲,铙也,似铃。”或为地道,冲輣橦城。冲,橦车也。《诗》曰:“临冲闲闲。”许慎曰:“輣,楼车也。”輣音步耕反。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续汉志曰:“云如坏山,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坠,其下覆军杀将,血流千里。’”厌音一叶反。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秦法,斩首一,赐爵一级,故因谓斩首为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1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时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墯其书。寻、邑得之,不甏喜。喜音许记反。诸将既经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敢死谓果敢而死者。凡军事,中军将最尊,居中以坚锐自辅,故曰中坚也。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埶,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闲。殪,仆也,音于计反。或作“噎”。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水经》曰,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尧山,东南经昆阳城北,东入汝。滍音直理反。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数过于万,故以万为数。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县名,属颍川郡,故城在今许州。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父城,县,古应国也,属颍川郡,故城在今许州叶县东北。以伯升见害,心不自安,故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九月庚戌,三辅豪桀共诛王莽,传首诣宛。三辅谓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共在长安中,分领诸县。《淮南子》曰:“智过百人谓之豪。”《白虎通》云:“贤万人曰杰。”时城中少年子弟张鱼等攻莽于渐台,商人杜吴杀莽,校尉公宾就斩莽首,将军申屠建等传莽首诣宛。 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前书》曰,司隶校尉本周官,武帝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秩二千石。《音义》云:“以掌徒隶而巡察,故曰司隶。”于是置僚属,作文移,《东观记》曰“文书移与属县”也。从事司察,一如旧章。续汉书曰:“司隶置从事史十二人,秩皆百石,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汉官仪》曰:“帻者,古之卑贱不冠者之所服也。”《方言》曰:“覆髻谓之帻,或谓之承露。”而服妇人衣,诸于绣镼,《前书》音义曰:“诸于,大掖衣也,如妇人之筜衣。”字书无“镼”字,续汉书作“?”,音其物反。杨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关之西谓之??。”郭璞注云:“俗名?掖。”据此,即是诸于上加绣?,如今之半臂也。或“绣”下有“拥”字。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续汉志曰:“时知者见之,以为服之不中,身之灾也,乃奔入边郡避之。是服妖也。其后更始遂为赤眉所杀。”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1由是识者皆属心焉。 及更始至洛阳,乃遣光武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十月,持节北度河,《汉官仪》曰:“太尉,秦官也,武帝更名大司马。”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冯衍与田邑书曰:“今以一节之任,建三军之威,岂特宠其八尺之竹,牦牛之尾哉1续汉志曰:“更始时,南方有童谣云:‘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后更始为赤眉所杀,是不谐也;光武由河北而兴,是得之也。”镇慰州郡。所到部县,辄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二千石谓郡守也。长吏谓县令长及丞尉也。三老者,乡官也。高祖置。《前书》曰:“举人年五十已上,有修行能帅众者,置以为三老,每乡一人;择乡三老为县三老,与令长丞尉以事相教,复其徭戍。”续汉志曰“每刺史皆有从事史、假佐,每县各置诸曹掾史”也。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汉初遣丞相史分刺州,武帝改置刺史,察州,秩六百石。成帝更名牧,秩二千石。《汉官典仪》曰“刺史行郡国,省察政教,黜陟能不,断理冤狱”也。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说文》曰:“苛,小草也。”言政令繁细。礼记曰:“苛政猛于虎。”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 进至邯郸,县名,属赵国,今洺州县也。《前书》音义:“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荆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故赵缪王子林缪王,景帝七代孙,名元。《前书》曰,元坐杀人,为大鸿胪所奏。谥曰缪,音谬。《东观记》“林”作“临”字。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赤眉贼帅樊崇等恐其众与王莽兵乱,皆朱其眉以相别,故曰赤眉。续汉书曰:“是时上平河北,过邯郸,林进见,言赤眉可破。上问其故,对曰:‘河水从列人北流;如决河水灌之,皆可令为鱼。’上不然之。”列人,县,故城在今洺州肥乡县东北。光武不答,去之真定。县名,属真定国,今恒州县也。林于是乃诈以卜者王郎为成帝子子舆,《前书》曰,立国将军孙建奏云“不知何一男子遮臣车前,自称汉氏刘子舆,成帝下妻子也,刘氏当复”。故郎因而称之。十二月,立郎为天子,都邯郸,遂遣使者降下郡国。 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县名,属涿郡,今幽州县也。本字从“契”从“邑”,见《说文》。王郎移檄购光武十万户,《说文》曰:“檄,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谓之檄,以征召也。”又曰:“以财有所求曰购。”魏武奏事曰:“若有急,即插以鸡羽,谓之羽檄。”而故广阳王子刘接广阳王名嘉,武帝五代孙。起兵蓟中以应郎,城内扰乱,转相惊恐,言邯郸使者方到,二千石以下皆出迎。于是光武趣驾南辕,趣,急也,读曰促。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至饶阳,县名,属安平国,在饶河之阳,故城在今瀛州饶阳县东北。官属皆乏食。光武乃自称邯郸使者,入传舍。客馆也。传音知恋反,下同。传吏方进食,从者饥,争夺之。传吏疑其伪,乃椎鼓数十通,椎音直追反。绐言邯郸将军至,绐,言欺诳也,音殆。官属皆失色。光武升车欲驰;既而惧不免,徐还坐,曰:“请邯郸将军入。”久乃驾去。传中人遥语门者闭之。门长曰:“天下讵可知,而闭长者乎?”遂得南出。晨夜兼行,蒙犯霜雪,蒙,冒也。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沱河,《山海经》云:“太戏之山,滹沱之水出焉。”在今代州繁畤县东,流经定州深泽县东南,即光武所度处,今俗犹谓之危度口。臣贤案:呼沱河旧在饶阳南,至魏太祖曹操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水,所以今在饶阳县北。无船,适遇冰合,得过,续汉书曰:“时冰滑马僵,乃各以囊盛沙,布冰上度焉。”未毕数车而陷。进至下博城西,下博,县,属信都国。在博水之下,故曰下博。故城在今冀州下博县南。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老父盖神人也,今下博县西犹有祠堂。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此八十里。”信都郡,今冀州也。光武即驰赴之,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世祖因发旁县,得四千人,先击堂阳、贳县,皆降之。堂阳及贳并属钜鹿郡。堂阳在堂水之阳,今冀州县,故城在今冀州鹿城县西南。贳音时夜反。王莽和成卒正邳彤亦举郡降。《东观记》曰:“王莽分钜鹿为和成郡。”卒正,职如太守。又昌城人刘植,宋子人耿纯,昌城,县,属信都国,故城在今冀州西北。宋子,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平棘县北。各率宗亲子弟,据其县邑,以奉光武。于是北降下曲阳,县名,属钜鹿郡。常山郡有上曲阳,故此言下。众稍合,乐附者至有数万人。 复北击中山,中山,国,一名中人亭,故城在今定州唐县东北。张曜《中山记》曰:“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拔卢奴。县名,属中山国,故城在今定州安喜县。《水经注》曰:“县有黑水故池,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因以为名。”所过发奔命兵,《前书》音义曰:“旧时郡国皆有材官、骑士,若有急难,权取骁勇者闻命奔赴,故谓之‘奔命’。”⑶移檄边部,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南击新市、真定、元氏、防子,皆下之,新市,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恒州东北。元氏、房子,属常山郡,并今赵州县也。防与房古字通用。因入赵界。 时王郎大将李育屯柏人,县名,属赵国,今邢州县,故城在县之西北。汉兵不知而进,前部偏将朱涪邓禹为育所破,亡失辎重。光武在后闻之,收涪禹散卒,与育战于郭门,大破之,尽得其所获。育还保城,攻之不下,于是引兵拔广阿。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象城县西北。会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上谷,郡,故城在今妫州怀戎县。渔阳,郡,在渔水之阳,今幽州县。各遣其将吴汉、寇恂等将突骑来助击王郎,突骑,言能冲突军阵。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常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人庶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书,主断狱事。仆射,秦官也。仆,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以督课之。”谢躬为尚书仆射。光武因大飨士卒,遂东围钜鹿。王郎守将王饶坚守,月余不下。郎遣将倪宏、刘奉倪音五兮反。率数万人救钜鹿,光武逆战于南编组□,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邢州柏人县东北。《左传齐》国夏伐晋取栾,即其地也。其后南徙,故加“南”。今俗谓之伦城,声之转也。栾音力全反。斩首数千级。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反侧,不安也。《诗·国风》曰:“展转反侧。” 更始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萧,县,属沛郡,今徐州县也。续汉书曰:“更始使侍御史黄党封上为萧王。”悉令罢兵诣行在所。蔡邕《独断》曰:“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自是始贰于更始。贰,离异也。 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梁王刘永擅命睢阳,县名,属梁郡,今宋州也。擅,专也。公孙述称王巴蜀,蜀有巴郡,故总言之。李宪自立为淮南王,淮南,郡,今寿州也。秦丰自号楚黎王,习凿齿《襄阳记》曰:“秦丰,黎丘乡人。黎丘楚地,故称楚黎王。”黎丘故城在今襄州率道县北。张步起琅邪,郡名。有琅邪山,故城在今海州朐山县东北。董宪起东海,郡名,今海州县。延岑起汉中,郡名,故城在今梁州南郑县东北。田戎起夷陵,县名,属南郡。有夷山,故曰夷陵,今硖州县也,故城在今县西北。并置将帅,侵略郡县。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强盛为号。铜马贼帅东山荒秃、上淮况等,大肜渠帅樊重,尤来渠帅樊崇,五校贼帅高扈,檀乡贼帅董次仲,五楼贼帅张文,富平贼帅徐少,获索贼帅古师郎等,并见《东观记》。各领部曲,续汉志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三校尉。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 光武将击之,先遣吴汉北发十郡兵。幽州牧苗曾不从,汉遂斩曾而发其众。秋,光武击铜马于鄡,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冀州鹿城县东。鄡音苦尧反。《竹书纪年》曰:“卫鞅封于鄡。”臣贤案:下文云“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又“追至馆陶”,并与鄡相近。俗本多误作“邬”,而萧该音一古反,云属太原郡,臧竞音作鄢,一建反,云属襄阳郡,并误也。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县名,属清河郡,今贝州县,故城在州西北。贼数挑战,挺身独战也,古谓之致师,见《左传》。挑音徒了反。光武坚营自守;有出卤掠者,辄击取之,卤与虏同。郭璞注《尔雅》曰:“掠,夺取也。”绝其粮道。积月余日,贼食尽,夜遁去,追至馆陶,大破之。馆陶,县,属魏郡,今魏州县。受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余众合,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前书》音义曰“蒲阳山,蒲水所出”,在今定州北平县西北。本或作“满阳”。渠,大也。《尚书》:“歼厥渠魁。”列侯即彻侯也。称列者,言见序列也。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归营勒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1投死犹言致死。由是皆服。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赤眉别帅与大肜、青犊十余万众在射犬,续汉志曰野王县有射犬聚,故城在今怀州武德县北也。光武进击,大破之,众皆散走。使吴汉、岑彭袭杀谢躬于邺。 青犊、赤眉贼入函谷关,攻更始。函谷,谷名,因谷以名关。旧在弘农湖城县西,《前书》杨仆为楼船将军,有功,耻居关外,武帝乃为徙于新安。故关在今洛州新安县之东。光武乃遣邓禹率六裨将引兵而西,以乘更始、赤眉之乱。时更始使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等屯洛阳,舞阴,县,属南阳郡,故城在今唐州沘阳县西北。光武亦令冯异守孟津以拒之。孔安国注《尚书》云:“孟,地名,在洛北,都道所凑,古今以为津。”《论衡》曰:“武王伐纣,八百诸侯同于此盟,故曰盟津。”俗名治戍津,今河阳县津也。 建武元年春正月,平陵人方望平陵,昭帝陵也,因以为县,故城在今咸阳县西北。立前孺子刘婴为天子,平帝崩,王莽立楚孝王孙广戚侯显子婴为孺子。莽篡位,废为定安公。更始遣丞相李松击斩之。 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追至右北平,连破之。北平,县,属中山国,今易州永乐县也。臣贤案:东观记、续汉书并无“右”字,此加“右”,误也。营州西南别有右北平郡故城,非此地。又战于顺水北,郦元《水经注》云:“徐水经北平县故城北,光武追铜马、五幡,破之于顺水,即徐水之别名也。”在今易州。本或作“慎”者,误也。乘胜轻进,反为所败。贼追急,短兵接,短兵谓刀剑也。《楚辞》曰:“车错毂兮短兵接。”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骑王丰,下马授光武,光武抚其肩而上,顾笑谓耿弇曰:“几为虏嗤。”弇频射却贼,得免。士卒死者数千人,散兵归保范阳。县名,在范水之阳,属涿郡,故城在今易州易县东南。军中不见光武,或云已殁,《东观记》曰:“上已乘王丰小马先到矣,营门不觉。”诸将不知所为。吴汉曰:“卿曹努力!曹,辈也。王兄子在南阳,何忧无主?”兄子谓伯升子章及兴也。众恐惧,数日乃定。贼虽战胜,而素慑大威,慑,惧也,音之涉反。客主不相知,夜遂引去。大军复进至安次,县名,属勃海郡,今幽州县也,故城在县东。与战,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贼入渔阳,乃遣吴汉率耿弇、陈竣马武等十二将军追战于潞东,潞,县名,属渔阳郡,今幽州县也。有潞水,因以为名。萧该《音义》云:“潞属上党。”臣贤案:潞与渔阳相接,言上党潞者非也。及平谷,大破灭之。平谷,县,属渔阳郡,故城在今潞县北。 朱鲔遣讨难将军苏茂攻温,今洛州县。冯异、寇恂与战,大破之,斩其将贾强。 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言早当即尊位以定众心,今执谦退,失于事机也。孙子名武,吴王阖闾将,善用兵,有《兵法》十三篇。反音翻。大王虽执谦退,柰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乃议征伐。今此谁贼而驰骛击之乎?”谁谓未有主也。《前书》音义曰:“直骋曰驰,乱驰曰骛。”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可斩也1武曰:“诸将尽然。”光武使出晓之,使晓谕诸将。乃引军还至蓟。 夏四月,公孙述自称天子。 光武从蓟还,过范阳,命收葬吏士。至中山,诸将复上奏曰:“汉遭王莽,宗庙废绝,豪杰愤怒,兆人涂炭。《尚书》曰:“人坠涂炭。”孔安国注云:“若陷泥坠火,无救之者。”王与伯升首举义兵,更始因其资以据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统,败乱纲纪,盗贼日多,群生危蹙。蹙,迫也,音子六反。大王初征昆阳,王莽自溃;后拔邯郸,北州弭定;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光武又不听。 行到南平棘,县名,属常山郡,今赵州县,故城在县南。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乎?诸将且出。”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闲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杨雄《法言》曰:“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 行至鄗,县名,今赵州高邑县也。鄗音火各反。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强华续汉书曰:“强华,颍川人也。”强音其两反。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汉火德,故火为主也。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谓强华奉《赤伏符》也。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尚书中候》曰“武王伐纣,度孟津,中流白鱼跃入王舟,长三尺,赤文有字,告以伐纣之意”也。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坛谓筑土,场谓除地。秦法,十里一亭。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其地在今赵州柏乡县。《水经注》曰,亭有石坛,坛有圭头碑,其阴云常山相陇西狄道冯龙所造。坛之东,枕道有两石翁仲,南北相对焉。 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天高不可达,故燔柴以祭之,庶高烟上通也。《尔雅》云:“祭天曰燔柴。”燔音烦。燎音力吊反。禋于六宗,精意以享谓之禋。续汉志:“平帝元始中,谓六宗为《易》卦六子之气,水、火、雷、风、山、泽也。光武中兴,遵而不改。至安帝即位。初改六宗为天地四方之宗,祠于洛阳之北,戌亥之地。”望于群神。山林川谷能兴致云雨者皆曰神。不可遍至,故望而祭之。《尚书》曰:“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其祝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属音烛。秀不敢当。腢下百辟,不谋同辞,《诗·大雅》曰:“百辟卿士。”郑玄注云:“百辟,畿内诸侯也。”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元元谓黎庶也。元元由言喁喁,可矜怜之辞也。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卯金,刘字也。《春秋演孔图》曰:“卯金刀,名为刘,赤帝后,次代周。”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腢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于是建元为建武,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 是月,赤眉立刘盆子为天子。 甲子,前将军邓禹击更始定国公王匡于安邑,大破之,安邑,县,属河东郡,今蒲州县也。斩其将刘均。 秋七月辛未,拜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丁丑,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野王,县,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时据《赤伏符》文,故从县宰而超拜之,事具《梁传》。壬午,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偏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偏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偏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中坚将军杜茂为大将军。 时宗室刘茂自号“厌新将军”,王莽号新室,言欲厌胜之。率众降,封为中山王。 己亥,幸怀。县名,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武陟县西。天子所行必有恩幸,故称幸。遣耿弇率强弩将军陈俊军五社津,《水经注》曰:“巩县北有五社津,一名土社津。有山临河,其下有穴,潜通淮浦。有渚,谓之鲔渚。”《吕览》云“武王伐纣至鲔水”,即此地。备荥阳以东。使吴汉率朱祐及廷尉岑彭、《前书》“廷尉,秦官”也。听狱必质于朝廷,与众共之。尉,平也,故称廷尉。执金吾贾复、《前书》曰:“中尉,秦官,武帝改为执金吾。”吾,御也,掌执兵革以御非常。扬化将军坚镡等十一将军镡音徒南反。围朱鲔于洛阳。 八月壬子,祭社稷。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于怀宫。进幸河阳。更始廪丘王田立降。廪丘,县,属东郡,故城在今濮州雷泽县北也。 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奔高陵。辛未,诏曰:《汉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策书者,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也。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诏书者,诏,告也,其文曰告某官云云,如故事。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诏敕某官。它皆仿此。”“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冗音人勇反。冗,散也。朕甚愍之。今封更始为淮阳王。淮阳,郡,故城在今陈州宛丘县西南。吏人敢有贼害者,罪同大逆。” 甲申,以前密令卓茂为太傅。高密,县,属高密国,今密州县,故城在今县之西南。卓以平帝时为密令,故曰“前”。 辛卯,朱鲔举城降。 冬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蔡质《汉典职仪》曰:“南宫至北宫,中央作大屋,复道,三道行,天子从中道,从官夹左右,十步一卫。两宫相去七里。”又《洛阳宫阁名》有却非殿。臣贤案:俗本或作“御北殿”者,误。 遣岑彭击荆州群贼。 十一月甲午,幸怀。 刘永自称天子。 十二月丙戌,至自怀。 赤眉杀更始,而隗嚣据陇右,卢芳起安定。郡名,今泾州县。破虏大将军叔寿击五校贼于曲梁,战殁。曲梁属广平国,今洺州县也。 二年春正月甲子朔,日有食之。续汉志曰:“在危八度。虚、危,齐地。贼张步拥兵据齐,至五年乃破。”大司马吴汉率九将军击檀乡贼于邺东,大破降之。庚辰,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下诏曰:“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尚书》曰:“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孔安国注云“慎刑罚,亦能用劝善”也。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太公金匮》曰:“黄帝居人上,惴惴若临深渊;舜居人上,矜矜如履薄冰;禹居人上,栗栗如不满日。敬胜怠则吉,义胜欲则昌,日慎一日,寿终无殃。”其显效未酬,名籍未立者,大鸿胪趣上,续汉志曰:“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掌诸王入朝及拜诸侯封者。”趣音促。朕将差而录之。”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史记》太史公曰:“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地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易屯》卦《震》下《坎》上,《震》为雷,初九曰“利建侯”,又曰“震惊百里”,故封诸侯地方百里,以法雷也。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者即授印绶,《前书》曰:“谒者,秦官,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中兴但三十人。蔡质《汉典职仪》曰:“皆选仪容端正,任奉使者。”《前书》曰:“诸侯王,金玺盭绶。列侯,金印紫绶。”盭音戾,草名也。似艾,可染绿,因以名绶也。策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藩,屏也。言建诸侯所以为国之藩蔽也。《诗·大雅》曰:“四国于藩。” 壬午,更始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降,皆复爵位。 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汉礼制度》曰:“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寝。终则制庙以象朝,后制寝以象寝。光武都洛阳,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元帝次当第八,光武第九,故立元帝为祖庙,后遵而不改。”续汉志曰:“立社稷于洛阳,在宗庙之右,皆方坛,四面及中各依方色,无屋,有墙门而已。”《白虎通》曰:“天子之坛方五丈,诸侯之坛半天子之坛。社者,土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者,五谷之长,得阴阳中和之气,故祭之也。”续汉书曰:“制郊兆于洛阳城南七里,为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皆在坛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赤帝位在丙巳,黄帝位在丁未,白帝位在庚申,黑帝位在壬亥。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象紫宫。营有通道以为门,日月在营内南道,日在东,月在西。北斗在北道之西。外营、中营凡千五百一十四神,高皇帝配食焉。北郊在洛阳城北四里,方坛,四陛。地祇位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面,皆在坛上;地理腢后从食,皆在坛下;中岳在末;四岳各依其方,淮、海俱在东,河在西,济在北,江在南,余山川各如其方。”汉初土德,色尚黄,至此始明火德,徽帜尚赤,服色于是乃正。 是月,赤眉焚西京宫室,发掘园陵,园谓茔域,陵谓山坟。寇掠关中。大司徒邓禹入长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汉官仪》曰:“司徒府掾属三十一人,秩千石。”十一帝谓高祖至平帝。神主,以木为之,方尺二寸,穿中央,达四方。天子主长尺二寸,诸侯主长一尺,虞主用桑。练主用栗。韂宏《旧汉仪》曰:“已葬,收主,为木函,藏庙太室中西壁坎中,去地六尺一寸,祭则立主于坎下。” 真定王杨、临邑侯让谋反,杨,景帝七代孙。让即杨弟。遣前将军耿纯诛之。 二月己酉,幸修武。县名,属河内郡,本殷之宁邑。《韩诗外传》曰:“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改曰修武。”今怀州县也。 大司空王梁免。壬子,乙太中大夫宋弘为大司空。 遣骠骑大将军景丹率征虏将军祭遵等二将军击弘农贼,破之,因遣祭遵围蛮中贼张满。蛮中,聚名,故戎蛮子国,在今汝州西南,俗谓之麻城。 渔阳太守彭宠反,攻幽州牧朱浮于蓟。 延岑自称武安王于汉中。 辛卯,至自修武。 三月乙未,大赦天下,诏曰:“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之。孔子云:‘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之文。其与中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省刑法。” 遣执金吾贾复率二将军击更始郾王尹遵,破降之。“遵”或作“尊”。 骁骑将军刘植击密贼,战殁。密,县,属河南郡,今洛州县。 遣虎牙大将军盖延率四将军伐刘永。夏四月,围永于睢阳。更始将苏茂杀淮阳太守潘蹇而附刘永。 甲午,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兄子章为太原王,章弟兴为鲁王,舂陵侯嫡子祉为城阳王。城阳,国,故城在今沂州临沂县南。 五月庚辰,封更始元氏王歙为泗水王,泗水,国,今兖州县也。故真定王杨子得为真定王,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武帝封周后姬嘉为周子南君,成帝封姬延为周承休公,常即延之后。承休所封,故城在今汝州东北。 癸未,诏曰:“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六月戊戌,立贵人郭氏为皇后,子强为皇太子,大赦天下。增郎、谒者、从官秩各一等。《前书》曰:“郎官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秩六百石已下。”丙午,封宗子刘终为淄川王。淄川,国,今淄州县。 秋八月,帝自将征五校。丙辰,幸内黄,县名,属魏郡,今相州县。大破五校于羛阳,降之。羛阳,聚名,属魏郡,故城在今相州尧城县东。诸本有作“茀”者,误也。《左传》云:“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卒於戏阳。”杜预注云:“内黄县北有戏阳城。”戏与羛同,音许宜反。 遣游击将军邓隆救朱浮,与彭宠战于潞,隆军败绩。 盖延拔睢阳,刘永奔谯。今亳州县。 破虏将军邓奉据淯阳反。 九月壬戌,至自内黄。 骠骑大将军景丹薨。 延岑大破赤眉于杜陵。县名,属京兆,周之杜伯国,在今万年县东南。 关中饥,民相食。 冬十一月,以廷尉岑彭为征南大将军,率八将军讨邓奉于堵乡。《水经注》曰:“堵水南经小堵乡。”在今唐州方城县。堵音者。 铜马、青犊、尤来余贼共立孙登为天子于上郡。《春秋保干图》曰:“贼臣起,名孙登,巧用法,多技方。”盖立以应之。上郡故城在今泾州上县东南。登将乐玄杀登,以其众五万余人降。 遣偏将军冯异代邓禹伐赤眉。 使太中大夫伏隆持节安辑青徐二州,招张步降之。《尔雅》曰:“辑,和也。”音集。 十二月戊午,诏曰:“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属所谓侯子孙所属之郡县也。录其见名上于尚书,封拜之。 是岁,盖延等大破刘永于沛西。沛,今徐州县也。初,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至是野谷旅生,旅,寄也。不因播种而生,故曰旅。今字书作“稆”,音吕,古字通。麻菽尤盛,野蚕成茧,被于山阜,人收其利焉。 三年春正月甲子,以偏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杜茂为骠骑大将军,大司徒邓禹及冯异与赤眉战于回溪,溪名也,俗名回坑,在今洛州永宁县东。禹、异败绩。 征虏将军祭遵破蛮中,斩张满。 辛巳,立皇考南顿君已上四庙。 壬午,大赦天下。 闰月乙巳,大司徒邓禹免。 冯异与赤眉战于崤底,大破之,崤,山名;底,阪也。一名嵚岑山,在今洛州永宁县西北。余众南向宜阳,县名,属弘农郡,韩国都也,故城在今洛州福昌县东韩城是也。帝自将征之。己亥,幸宜阳。甲辰,亲勒六军,大陈戎马,大司马吴汉精卒当前,中军次之,骁骑、武卫分陈左右。赤眉望见震怖,遣使乞降。丙午,赤眉君臣面缚,面,偝也。谓反偝而缚之。奉高皇帝玺绶,蔡邕《独断》曰:“皇帝六玺,皆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之。”《玉玺谱》曰:“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高祖至霸上,秦王子婴献之。至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不与,以威逼之,乃出玺投地。玺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李松持玺诣宛上更始;更始败,玺入赤眉;刘盆子既败,以奉光武。”诏以属城门校尉。《前书》曰“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秩比二千石”也。戊申,至自宜阳,己酉,诏曰:“群盗纵横,贼害元元,盆子窃尊号,乱惑天下。朕奋兵讨击,应时崩解,十余万众束手降服,先帝玺绶归之王府。斯皆祖宗之灵,士人之力,朕曷足以享斯哉!享,当也。其择吉日祠高庙,赐天下长子当为父后者爵,人一级。” 二月己未,祠高庙,受传国玺。 刘永立董宪为海西王,海西,县,属琅邪郡。张步为齐王。步杀光禄大夫伏隆而反。 幸怀。遣吴汉率二将军击青犊于轵西,大破降之。轵,县,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洛州济源县东南。 三月壬寅,以大司徒司直伏湛为大司徒。续汉志曰:“光武即位,依武帝故事置司徒司直,建武十一年剩” 彭宠陷蓟城,宠自立为燕王。 帝自将征邓奉,幸堵阳。夏四月,大破邓奉于小长安,斩之。 冯异与延岑战于上林,破之。关中上林苑也。 吴汉率七将军与刘永将苏茂战于广乐,大破之。广乐地阙,今宋州虞城县有长乐故城,盖避隋炀帝讳。虎牙大将军盖延围刘永于睢阳。 五月己酉,车驾还宫。 乙卯晦,日有食之。续汉志曰:“日在柳十四度。柳,河南也。时樊崇谋作乱,其七月伏诛。” 六月壬戌,大赦天下。 耿弇与延岑战于穰,大破之。穰,县,属南阳郡,今邓州县。 秋七月,征南大将军岑彭率三将军伐秦丰,战于黎丘,大破之,获其将蔡宏。 庚辰,诏曰:“吏不满六百石,下至墨绶长、相,有罪先请。续汉志曰:“县大者置令一人,千石;其次置长,四百石;小者三百石。侯国之相亦如之。皆掌理人,并秦制。”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妇人从坐者,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诏书有名而特捕者。当验问者即就验。女徒雇山归家。”《前书》音义曰:“《令甲》:女子犯徒遣归家,每月出钱雇人于山伐木,名曰雇山。” 盖延拔睢阳,获刘永,而苏茂、周建立永子纡为梁王。 冬十月壬申,幸舂陵,祠园庙,因置酒旧宅,大会故人父老。光武旧宅在今随州枣阳县东南。宅南二里有白水焉,即张衡所谓“龙飞白水”也。十一月乙未,至自舂陵。 涿郡太守张丰反。涿郡故城在今幽州范阳县。 是岁,李宪自称天子。西州大将军隗嚣奉奏。时邓禹承制命嚣为西州大将军,专制凉州、朔方事。建义大将军朱祐率祭遵与延岑战于东阳,斩其将张成。东阳,聚名也,故城在今邓州南。临淮郡复有东阳县,非此地也。 四年春正月甲申,大赦天下。 二月壬子,幸怀。壬申,至自怀。 遣右将军邓禹率二将军与延岑战于武当,破之。武当,县,属南阳郡,有武当山,今均州县也。 夏四月丁巳,幸邺。己巳,进幸临平。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定州鼓城县东南。 遣大司马吴汉击五校贼于箕山,大破之。吴汉传曰东郡箕山。 五月,进幸元氏。辛巳,进幸卢奴。 遣征虏将军祭遵率四将军讨张丰于涿郡,斩丰。 六月辛亥,车驾还宫。 七月丁亥,幸谯。遣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围刘纡于垂惠。垂惠,聚名,在今亳州山桑县西北,一名礼城。 董宪将贲休以兰陵城降,宪围之。《前书》曰贲赫。贲音肥,今姓作奔音。兰陵,县,属东海郡,故城在今沂州丞县东。虎牙大将军盖延率平狄将军庞萌救贲休,不克,兰陵为宪所陷。 秋八月戊午,进幸寿春。今寿州县。 太中大夫徐恽擅杀临淮太守刘度,恽坐诛。 遣扬武将军马成率三将军伐李宪。九月,围宪于舒。县名,故城在今庐州庐江县西。 冬十月甲寅,车驾还宫。 太傅卓茂薨。 十一月丙申,幸宛。遣建义大将军朱祐率二将军围秦丰于黎丘。十二月丙寅,进幸黎丘。 是岁,征西大将军冯异与公孙述将程焉战于陈仓,破之。 五年春正月癸巳,车驾还宫。 二月丙午,大赦天下。 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拔垂惠。 乙丑,幸魏郡。今相州也。 壬申,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成帝封孔吉为殷绍嘉公,安即吉之裔也。 彭宠为其苍头所杀,渔阳平。秦呼人为黔首。谓奴为苍头者,以别于良人也。 大司马吴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击富平、获索贼于平原,大破降之。平原,郡,今德州县也。复遣耿弇率二将军讨张步。 三月癸未,徙广阳王良为赵王,始就国。 平狄将军庞萌反,杀楚郡太守孙萌而东附董宪。 遣征南大将军岑彭率二将军伐田戎于津乡,大破之。南郡有津乡,故城在今荆州江陵县东。 夏四月,旱,蝗。 河西大将军窦融始遣使贡献。 五月丙子,诏曰:“久旱伤麦,秋种未下,朕甚忧之。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其令中都官、三辅、郡、国出系囚,《前书》音义曰:“中都官谓京师诸官府也。国谓诸侯王国也。”罪非犯殊死一切勿案,殊死谓斩刑。殊,绝也。《左传》曰:“斩其木而弗殊。”一切谓权时,非久制也。并见《前书》音义。见徒免为庶人。务进柔良,退贪酷,各正厥事焉。”臣贤案:范晔《序例》云“帝纪略依《春秋》,唯孛彗、日食、地震书,余悉备于志”。流俗本于此下多有“甲申,白虹见,南北竟天”者,误。它皆放此。 六月,建义大将军祐拔黎丘,获秦丰;而庞萌、苏茂围桃城。任城国有桃聚,故城在今兖州任城县北。帝时幸蒙,县名,属梁国,故城在今宋州北。因自将征之。先理兵任城,乃进救桃城,大破萌等。 秋七月丁丑,幸沛,祠高原庙。《前书》音义曰:“原,再也。”谓已立庙,更立者为原。诏修复西京园陵。进幸湖陵,征董宪。湖陵,县,属山阳郡,故城在今兖州方与县东,一名湖陆。又幸蕃,县名,属鲁国,故城在今徐州滕县。蕃音皮。遂攻董宪于昌虑,大破之。昌虑,县,属东海郡,故城在今徐州滕县东南。古邾国之滥邑也。《左传》曰“邾庶其以滥来奔”,即此地。 八月己酉,进幸郯,县名,属东海郡,故城在今泗州下邳县东北。郯音谈。留吴汉攻刘纡、董宪等,车驾转徇彭城、下邳。吴汉拔郯,获刘纡,汉进围董宪、庞萌于朐。县名,属东海郡,故城在今海州朐山县西。音其于反。 冬十月,还,幸鲁,使大司空祠孔子。 耿弇等与张步战于临淄,大破之。临淄,今青州县帝幸临淄,进幸剧。县名,故城在今青州寿光县南,故纪国城也。张步斩苏茂以降,齐地平。 初起太学。陆机《洛阳记》曰:“太学在洛阳城故开阳门外,去宫八里,讲堂长十丈,广三丈。”车驾还宫,幸太学,赐博士弟子各有差。 十一月壬寅,大司徒伏湛免,尚书令侯霸为大司徒。 十二月,卢芳自称天子于九原。县名,属五原郡,故城在今胜州银成县。 西州大将军隗嚣遣子恂入侍。 交址牧邓让率七郡太守遣使奉贡。交址,郡,今交州县也。南滨大海。《舆地志》云:“其夷足大指开析,两足并立,指则相交。”址与趾同,古字通。应劭《汉官仪》曰:“始开北方,遂交于南,为子孙基址也。”七郡谓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址、九真、日南,并属交州,见续汉书。 诏复济阳二年徭役。济阳,县,故城在今曹州冤句县西南。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哀帝建平元年帝生于济阳宫,故复之。《前书》音义曰:“复谓除其赋役也。复音福。” 是岁,野谷渐少,田亩益广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选集】èr shí shǐ
juàn shàng guāng shàngjuàn xià guāng xià
juàn 'èr xiǎn zōng xiào míng 'èrjuàn sān zōng xiào zhāng sān
juàn xiào xiào shāng juàn xiào 'ān
juàn liù xiào shùn xiào chōng xiào zhì liùjuàn xiào huán
juàn xiào líng juàn jiǔ xiào xiàn jiǔ
juàn shí shàng huáng hòu shí shàngjuàn shí xià huáng hòu shí xià
juàn shí liú xuán liú pén lièzhuàn juàn shí 'èr wáng liú zhāng péng lièzhuàn 'èr
juàn shí sān kuí 'áo gōng sūn shù lièzhuàn sānjuàn shí zōng shì wáng sān hóu lièzhuàn
juàn shí wáng dèng lái lièzhuàn juàn shí liù dèng kòu lièzhuàn liù
juàn shí féng cén jiǎ lièzhuàn juàn shí gài chén zāng lièzhuàn
juàn shí jiǔ gěng yǎn lièzhuàn jiǔjuàn 'èr shí diào wáng zūn lièzhuàn shí
juàn 'èr shí rèn wàn liú gěng lièzhuàn shí juàn 'èr shí 'èr zhū jǐng wáng liú jiān lièzhuàn shí 'èr
dì   I   [II]   [III]   [IV]   [V]   [VI]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