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 辛亥四川路事紀略   》 辛亥四川路事紀略      誦清堂主人 Song Qingtangzhuren

  ◎宣統三年四月初六日上諭
  
  近來國傢財政竭蹶,由於幣製不一;民生困苦,由於實業不興。朝廷洞鑒於此,不得已飭部特藉英、美、德、法四國銀行一千萬磅,日本橫濱銀行一千萬元,專備考定幣製,振興實業,以及推廣鐵路之用。該管衙門自應竭力慎節,不得移作別用。並著隨時造具表册呈覽,以副朝廷實事求是之意。欽此!
  
  ◎十一日上諭
  
  郵傳部奏:遵議給事中石長信奏鐵路亟宜明定幹路支路辦法一摺,所籌辦法,尚屬妥協。中國幅員廣阔,邊疆遼遠,綿延數萬里程途,動需數閱月之久。朝廷每念邊防,輒勞宵旰,欲資控禦,惟有速造鐵路之一策。況憲政之咨謀,軍務之徵調,土産之運輸,胥賴交通便利,大局始有轉機。熟籌再四,國傢必待有縱橫四境諸大幹路,方足以資行政而握中央之樞紐。從前規畫未善,並無一定辦法,以致全國路政錯亂紛歧,不分支幹,不量民力,一紙呈請,輒行批準。商辦數年以來,粵則收股及半,造路無多。川則倒帳甚巨,參追無著。鄂則開局多年,徒資坐耗。竭萬民之膏,或以虛糜,或以侵蝕,曠時愈久,民睏愈深,上下交受其害,貽誤何堪設想。用特明白曉諭,昭示天下,幹路均歸國有,定為政策。所有宣統三年以前各省分設公司集股商辦之幹路,延誤已久,應即由國傢收回,趕緊興築。除支路仍準商民量力酌行外,其從前批準幹路各案,一律取消。至應如何收回之詳細辦法,著度支部、郵傳部凜遵此次,悉心籌畫,迅速請旨辦理。該管大臣無得依違瞻顧,一誤再誤。如有不顧大局,故意擾亂路政,煽惑抵抗,即照違製論,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直省咨議局議員聯合會呈都察院代奏請飭閣臣宣佈政策文
  
  呈為新藉巨債,關係國傢存亡大計,請飭閣臣宣佈政策以釋群疑,而定責任,恭請據情代奏事。竊本年四月初六日奉上諭:“近來國傢財政竭蹶,由於幣製不一;民生困苦,由於實業不興。朝廷洞鑒於此,不得已飭部特藉英、美、德、法四國銀行一千萬磅,日本橫濱銀行一千萬元,專備考定幣製,振興實業,以及推廣鐵路之用。該管衙門自應竭力慎節,不得移作別用。並著隨時造具表册呈覽,以副朝廷實事求是之意。欽此!”四月二十二日欽奉諭旨:“郵傳部會奏粵漢、川漢鐵路,接議英、德、美、法各銀行藉款合同,磋商定議,繕單呈覽,並請旨簽字蓋印一摺。著郵傳部大臣簽字,餘依議。欽此!”恭讀兩次上諭,一發於內閣官製未頒以前,一發於內閣官製既頒之後。然第一次上諭署名者,為軍機大臣奕、毓朗、那桐、徐世昌,第二次上諭署名者,為奕、那桐、徐世昌、載澤假、盛宣懷。除毓朗、盛宣懷外,後之內閣總協理大臣,即前之軍機大臣。事本相承,諸臣既始終主持,自當始終擔負責任,斷無因軍機變為內閣,責任即行中斷之理。議員等對於暫行試辦之內閣,曾呈請代奏,另派大臣組織。原期實臻政治之一統,責任之確定。惟暫行閣製未取銷以前,國傢政治上之責任,不可一日無所寄。而藉債政策,關係國傢存亡大計,一日無確當之解决,即國傢大計,日陷於臲之危境,此議員等所以倉皇呼籲,不能遽息者也。近日中國之貧窘,達於極點,藉債以謀救濟,誠屬萬不得已之舉。然藉債之公例,必政府與國民均有用債之能力,而後可利用之以為救時之藥,否則飲鴆自斃,勢必不救。埃及、波斯之覆轍,稍治歷史者皆能言之。故立憲各國,慎舉國債,必經國會之議决。先朝欽定資政院章程,亦以議决公債之職權,畀諸資政院。不經資政院議决而起之國債,遵先朝之法律,原應歸於無效。惟合同既已簽押,事實再難更變。大臣違法,屬資政院彈劾之範圍,議員等請姑捨法律之論爭,所急求明白宣示者,為關係存亡之藉債政策。此次藉債政策,恭繹諭旨明定,為改定幣製,振興實業,以及推廣鐵路之用。改定幣製,振興實業,推廣鐵路,為政策之標題,决不可即認為政策之條件,在諸臣本此政策而藉巨債,必先有精密之計畫,斷無漫無成竹,冒然一試之理。就改定幣製言,此項藉款,將以為購置幣材之用耶?按中國人口之比例,需鑄實幣若幹,需用幣材若幹,流通於中國之生銀若幹,銀元若幹,閣臣曾有詳悉之調查比較乎?有詳悉之調查比較,當采自由鑄造之法,以實值換實值,吸收國中之銀貨,而以外債濟其不足。今於法製則不采自由鑄造,而以外債為基本,此何說也?將為大清銀行準備金之用耶?大清銀行之組織,純戾於銀行之原則,邇年以來,敗相畢露,救正改革,實為先决之間題。而所謂準備金者,亦必有一定之成數,閣臣曾於銀行改良之法,與準備金之確數,有精詳之計慮乎?將為收回舊幣之用耶?國中舊幣之惡孽,無逾銅元之充斥,非用不加貼補,盡數收回之法,必終亂幣製之統係,而蹙國民之生計。閣臣於籌擬舊幣辦法,亦嘗略陳梗概,大旨所在,不外暫準照市價行用,按年限製隨時設法收回,最後之解决,歸於體察事情,斟酌辦理。以何方法,能使並行不害?於主幣收回不纍及國民,閣臣曾有確實之把握乎?則例頒布一載,施行瞬將屆期,幣製根本問題之待解决者,不知凡幾,必計之已熟,而後敢樹藉債改定之政策,此不能不要求宣示者一也。振興實業,盡人皆知為要政,此項藉款條款,指定東三省工業。東三省之工業,以何者為重要?東三省重要之工業,須若幹資本而後能舉辦,而後能推廣,必有以總計而區劃之。振興實業之要件,必有賴於國民銀行,銀行之外必有賴於股份懋遷公司,閣臣能為有條理之佈置否?實業之發達,必恃有完備之法律,以為監督保障。內地各種已舉之實業,旋起旋滅,律法非不備,即用法不善,有以蹙其性命,今欲移植發榮於邊省,閣臣能為保障監督之實計否?此不能不要求宣示者,又一也。藉債修路,閣臣既藉上諭以定為一種政策,然政策雲者,非僅以鐵路國有一語,遂足以了之也。中國幅員之廣,鐵路何以必須國有?國有鐵路,何以擯斥民款,而純藉外債以收回之?外債之數,能否盡舉國中之幹路修築?國中之幹路,應以何路為先着?路款之預算,路材之取給,路師之分配,非有成算在胸,安敢毅然取銷纍年之成案,奪商民已得之權利?且救中國之貧睏,藉債造路,自以生計之鐵路為先,尤必經營鐵路以外之事業,以求本息之有着。四國六百萬磅之藉款,指定之粵漢鐵路,固可列於生計鐵路之數,川漢鐵路已不能純謂之生計鐵路。此外幹路屬於政治者較多,藉日本之一千萬元,未指定為何路之用。逆計大勢,生産與不生産之比較,必不足以相抵。而鐵路以外之實業,凋敝已極,無餘瀝為之分潤。以外債造鐵路,亦必以鐵路受外債之害,路未成而本息已無所出,將何法以治之?官辦鐵路夙稱弊藪,京奉鐵路每裏三萬餘兩,滬寧鐵路每裏五萬餘兩,津浦鐵路尚不止此。以有窮之藉款,供無窮之揮霍,將何術以弭之?此不能不要求宣示者,又一也。現時中國外債已達十萬萬兩以上,罄全國十年之歲入,毫不用於他途,猶不足為償還夙逋之用,況本年預算政費之不足超過七千萬。計臣已窮於羅掘,人民已窮於負擔,重以新債驟增,誠不知所以償還之計。不問所以償還,而姑救目前之急,償還期至,保不藉債還債,出於附水附塗之下策乎?塗附既窮,保不亂增惡稅以自絶稅源,終至債權國懼抵押物之主權乎?恭讀四月初六日上諭:“該管衙門自應竭力慎節,不得移作別用。並著隨時造具表册呈覽。”四月十九日上諭,有:“著度支部將內外各衙門,應造全國預算及藉款用法各項表册,分別嚴催,剋期辦妥。一俟九月開常年會,即交該院議决,毋稍延誤等因。欽此!”仰見皇上慎重藉債,兢兢業業之意,朝野內外,感激莫名。然以皇上聖明,日理萬幾,表册繁多,斷難一一稽核其真偽。審計院之設置,尚須俟諸明年。資政院之决算,亦必窮於鈎考,非更籌嚴密監督之法,必無以副皇上實事求是之盛心。而財政顧問、幣製顧問之電傳,方宣播於東西之報紙。設其不謬,則內國之監督,且均無所用,馴至於受外人監督。況大宗外債驟輸入於內地,銀價之漲落,物值之低昂,貿易之出入,正負之差異,皆將緣而生絶大之變動。久睏涸轍之社會,亦或以驟增消費,生蒸蒸蕃富之幻象。外資竭則幻象滅,反動力之發現,其困苦且百倍於舊時。前途種種之危險,消弭於未然之策,又均不能不要求其宣示者也。閣臣同列責任,為聖訓之所明示,無政策而藉債,是以負皇上者負國傢,非閣臣之所可言。有政策即當宣佈政策之所在,以定責任之所歸。大計攸關,存亡一發,薄海士庶,危疑交並。擬請皇上飭內閣將關於此項政策施行之法及與此項政策相輔而行之計畫,明白宣佈,以釋疑慮,而利推行,伏乞據情代奏。謹呈。
  
  上諭:“資政院奏,據議員等呈請開臨時會請旨一摺,聯披覽呈詞,似於預算藉款兩事,不無疑慮。明白宣示:本年試辦預算案,度支部兩次奏請維持,均經嚴飭京外各衙門遵辦。自本年起,試辦全國預算,亦由該部籌有切實辦法,奏準施行。朝廷主持於上,部臣復稽核於下,此預算之無可疑慮者也。至特藉兩款,前已降旨申明:專備改定幣製,振興實業,以及推廣鐵路之用。並諭令該管衙門,竭力慎節,不得移作別用,即係為預防危險起見,此藉款又無可疑慮者也。以上兩事,雖屬重要,尚非緊急,自可於開常年會時從容詳議。著度支部將內外各衙門應造全國預算及藉款用法,各項表册,分別嚴催,剋期辦妥。一俟九月開常年會,即交該院議决,毋稍延誤。所請開臨時會之處,著無庸議。欽此!”
  
  ◎五月十四日護督部堂發閱盛、端兩大臣電文
  
  川路奉命改為國有,實因民辦艱難,雖竭二十年畝捐,亦不能竣事。滇藏危倡,川路不成,邊防難辦。川省京官甘大璋等前奏款靠租捐,專害農民小戶,非數十年不能湊成一股,利永絶望,害難脫身。民盡錙銖,局用如泥沙,出入款項,均無報告。路綫延長,原估額金九千餘萬,且現開工二百餘裏,九年方能完功。全路工竣,需數十年,後路未修,前路已壞,永無成期。前款不敷逐年工用,後款不敷股東付息,款盡路絶,民窮財睏等語。朝旨毅然官辦,一面停止田捐,上下兼顧,萬無動搖。昨湘撫據咨議局公呈代奏,有旨申飭,內閣函屬敝處電復,請尊處早刻謄黃,遍行曉諭,以安衆心,免再要挾。至川粵漢藉款,係照張文襄所定草合同,以度支部所有兩湖財政作保,並無鐵路作抵。藉款仍六百萬磅,息仍五釐,四十年期,第十年起,即可先還。此次正合同將支路刪去,準歸民辦。宜昌至夔州六百裏難工,準用美國總工程師,因其慣造山路,可望速成。合同以分咨夔州至成都,尚未藉款,應俟度支部會議詳細章程,再行奏定。四月十二日,度、郵兩部公電,擬俟尊處查明帳目,咨到公司實收支款項,或由部籌還。自造支路,或願領公債股票,按年保息,分期歸本,悉聽殿商之便等語。惟由部籌還,必藉洋債,必照湖北以部有之川省財政作虛抵。已成之路,必須估藉,而自辦支路、礦務,未必確有把握。若再放倒帳,或徒滋耗費,商民必受虧損。經度支部會議數則:
  
  一、該公司股票,不分民股、商股、官股,準其更換國傢鐵路股票,六釐保息,須定歸還年限,須準分派餘利,須準大清銀行、交通銀行抵押。
  
  一、該公司股票,如願換領國傢保息之股票,則該公司歷年虛糜之款,除倒帳外,準不折扣股本。俟將來得有餘利,再行分別彌補以示體恤。
  
  一、宜夔工程,既用股款,即由督辦大臣會同郵傳部商派總辦,趕緊接辦。夔州之上,工程較易,務將華工程司移前開辦,以期早日相接。
  
  一、未用股款,實有若幹,現存何處。已用股款,實計若幹,應請尊處迅速查明電復,以憑會商內閣度支部奏請核定,明白宣佈,幸勿遲延。郵傳大臣宣督辦大臣方初五。
  
  ◎住省各法團呈請督院電奏文
  
  具公呈翰林院侍講學士銜編修伍肇齡等,為籲懇電奏事,恭讀四月十一日上諭:“各省商辦幹路,收回國有,定為政策。”京外股東聞命惶惑,憤激異常,函電交馳,日數十起。當即催促公司董事局先行呈懇電奏,收回成命,一面定期速開股東大會,籌議辦法。二十日,即奉上諭,派端方充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二十日,又奉上諭,飭川湘兩省,刊刻謄黃,停止租股,並聞政府已先派員接收。朝旨日切,人心益形憤激,在省股東,乃約集各團體於五月初一日,往公司會議。人心慘痛,議論紛歧,大致皆以川漢鐵路純依國傢法律而成立,既無收回國有之理由,恐緻釀成外有之慘禍,應即合懇督部堂據情電奏,請旨收回成命。且按照公司律,非開股東大會,不能决議。似此朝旨迫切,少數股東,誰敢承認接收,並應速懇督部堂迅予電奏,請旨飭下郵傳部督辦大臣,暫勿派員接收,免緻激亂人心,別生枝節。俟閏六月初十日開股東特別大會,議决辦法,再行請旨辦理。紳等竊以幹路收回,係全國鐵路一大變局,即川省人民生死存廢之一絶大關係,民心浮動,岌岌可危,倘不速懇維持,誠恐股東誤會,人民憤激,貽誤後來不淺。衹得具呈公懇大公祖俯順人心,預防隱患,迅予賞準電奏,請旨收回成命,飭下郵傳部督辦大臣,暫緩接收,則造福川民,保全大局,實無涯誒。情詞促迫,不勝屏營待命之至,伏乞大公祖大人察核施行。
  
  ◎川路公司為呈明川路情形再懇電奏文
  
  竊川路自奉諭旨收歸國有,京外股東,函電交馳,當經公司董事局暨近省各團股東,先後呈請代奏,暫緩接收,並以刊布謄黃,停止租股,恐民誤會暴動,具呈原因。猝奉朝旨,人心浮動,籲懇皇上,寬以時日,俟股東大會正式議决,乃有正式辦法。仰荷俯鑒輿情,據情代奏。乃奉讀五月初六日諭旨,群情悲憤,勢更岌岌。而公司捧讀惶駭,尤絶對不敢承認,不能不冒死上呈。恭繹旨意,以川省集款艱難,路工無告成之望,較湘省為尤甚。查川漢鐵路,延袤三千裏,估款七千萬。川民財力本難勝此重負,衹以前數年間,強鄰窺伺,橫肆要求,不可終日,外務部成案,具可查考,人民知路權之不可失。光緒二十九年,經前憲臺錫熱心提倡,奏請自辦,議定集股辦法,先後經外務部、前戶部、商部、郵傳部覆議奏明在案。川民濟國傢之危急,而共籌股款,商人遵國傢之法律,而成立公司,深賴先朝俞允,列憲維持。數年以來,集有股款一千餘萬,查核屬實,呈請大部給照開工。小民負擔過多,集款本屬艱難,然不藉外債,不招洋股,不擾民間,得有此成數,實為商辦鐵路之冠。而川民之租股購股,踴躍無阻,亦深冀竭一省之民力,造世界之險工,為國傢保全大局,使外人知中國民力未可輕量。路已開工,即有告成之日,股皆有息,仍屬自有之財。故兩次股東總會,全體股東對於集款方法,均無異議,且正力籌進行。此川民以艱難之款,辦艱難之路,勢不至路成不止之實情也。川、湘難易情形,既各不同,比較事實,自不正確。伏讀諭旨,以本路有虧倒情事,遂指為削脂膏,徒歸中飽,殃民誤國,人所共知,循省再四,更不知獲罪之由。查存放乃商傢正當行為,去年上海正元各錢莊,倒閉華洋官商款項至數百萬,事出倉卒,非意料所及。被倒商傢,非僅川路公司一處,經手之施典章,本前憲臺錫奏調委用人員,尚經詳請參追,照律查辦,經手不慎,咎有攸歸。朝廷以商民被倒,而力予維持,使人民債權,不至損失,此誠保國治民之至計。若因商傢被倒,而反停止其商傢,加以債務者之罪名,天下商民將無所措手足。是舉天下之商號,皆視存放為緻罪之門,相與囊括母財,坐待子息,市面金融將受莫大影響,恐大非朝廷保護商民之意。或者朝廷明燭萬裏,別有見聞,則非人民所能窺測萬一。倘以被倒為削,為中飽,即以正其殃民誤國之罪,雖赴斧所不甘也。至緩刊謄黃之請,係初一日。公司董事局各團股東會議之同意,原以各處收解租股,先後不一,不能以年度為限,所有填發收單,換給股票,歸入股東總册各種手續,絶非旦夕所能蕆事。恭奉二十四日諭旨,飭將已收之款,妥籌辦法。但從前已收已用股款,將來如何退還,尚未宣佈。此次藉款,如何抵押,將來是否仍須人民負擔,亦未明白宣示。明達之士,固知朝廷必不如此失信小民,無如租股股東,大半出於編民農戶,彼蚩蚩者,皆以為又成一種昭信股票之變相,萬口一聲,牢不可破。初見大部電文,有發領國傢公債票一語,已恐有本無息。繼見謄黃停止,如蠲免糧賦故事,益恐本息俱無,款歸無着。紛紛函電,詰問追收,是誤股為捐,已成事實,並非揣測之言。故一面呈請緩刊,一而即通告清理,並分途勸導,陳說利害,所以暫定人心,即所以顧全大局。非謂不發謄黃,即可接續抽收,青天白日,安能容此鬼蜮行為?況未奉二十四日上諭以前,公司曾詳請明定截止租股日期。謂公司希圖朦混,延宕時期,即不能自相矛盾。謂所取路款,侵蝕已多,有不可告人之處,此中利害關係,孰有切於股東?官商交替時代,曾經郵部疊次奏派人員,逐年逐款,勾稽查算,核驗股款,委無弊端,分別咨報部院,廣告民間。董事局成立以後,兩次股東總會,所舉查帳人並已逐處清釐,據實報告在案。本路股東數千萬人,斷無任聽侵蝕之理,經手者雖不告人,亦難逃人指責。公司歷年報銷統計各項成績,均已呈報郵部暨憲轅核明有案。大部有考核本路之權,督部有監督公司之責,如有侵蝕,人所共知,又豈能容忍不問?且租股嚮由各州縣遴選本地士紳設局抽收,公司對於此項股本,亦衹為間接收入。承辦局紳,偶有不慎,公司詳請懲辦,未嘗稍懈,有案可查。不肖細人,嚮有陰主藉款,請派督辦,時思取消租股,破壞公司,故不得不出此熒惑觀聽之言,以利用其私計。曾經郵部會同前川、鄂督憲張錫查明情形覆奏,不謂今日疑誤聖聰者,仍此無據之說,此大可為人心世運嘆也。咨議局為輿論代表,川路關係全省人民權利存廢,照章應由局議,何事請托!現值預備立憲時代,朝廷施一政,發一令,尚無不采諸輿論,豈有事為全省權利所關,反置諸不議?況該局公呈,出自該局議員之協議,公司呈詳,出自本路股東之合意,主張各異,界限攸分,國傢法律具存,人民利害所在,關係密切,自當拼死力爭,何必請托他人,如尋常訴訟,必需健強之辯護?總之,自川路國有之命下,朝廷尚未籌定辦法,而連日朝旨迫切,前後不符,人民惶駭,若蹈水火。大會期遙,不能議决,故有暫緩接收之請。自刊布謄黃之命下,雖已明白宣示,絲毫無損。而股東血本命根,實恐子虛烏有,情形痛切,若瀕阱陷。股東過多,易釀暴動,故有緩刊謄黃之請。深荷憲臺上遵朝命,下順輿情,俯予入告,仰見安定人心,冀得從容解决之至意,事理至為明晰,川人無不感禱。恭奉五月初六日諭旨,似於川路情形,與陳請原意,有未盡邀聖明洞鑒者,強詞奪理,既無有此確情,誤國殃民,實難當此重咎。謹遵繹體恤民艱之旨,川民艱苦,無過於川路股本,未見朝廷宣示明白辦法,川民抵死不能甘心。不得不再申前請,陳明川民並無反抗情形,川路並無朦混事實,籲懇憲臺電奏,請旨飭下郵傳部督辦大臣,速行宣佈藉款合同。國有政策暨川路接收辦法,俟川路股東大會議决,再行奏明,請旨辦理。誠惶誠恐,昧死上聞。是否有當,理合具文詳請憲臺鑒核,俯予電奏,宣示衹遵,為此備由呈乞照詳施行。五月十五日。
  
  ◎川路公司呈詳本路股東不認查帳並懇電咨郵部取銷元電文
  
  為詳請事。竊本路欽奉諭旨,收歸國有。四月十五日,奉到憲臺行知度支部、郵傳部文電,十七日即奉到憲檄,分委各員前往公司按照部電所指各節,查明造報。公司以部派查報,尚須請旨辦理,並非接收。細繹文電,且有請憲臺察酌情形,分別電覆,藉資參酌等語。遵即轉知駐宜公司,妥為接洽。邇時股東震懼,紛來詰問,亦即據此勸告,並告以公司業經詳請督部電奏,暫緩接收。一面定期召集股東大會,此時未便拒人查算。二十四日,乃奉上諭停止租股,人心益滋疑懼。五月初一日,近省各界股東在公司會議,僉以遵照商律,體察情形,非經股東大會議决,不敢承認。經董事局暨各法團疊次呈請憲臺據情電奏,仰荷憲臺顧全大局,俯順人心,即予入告,群情感動,相戒靜候朝命。不意初六日乃奉嚴諭申飭,天心未格,輿論大嘩,各處人心又復異常痛激。各界股東,皆來敦促公司陳明川路情形,再請電奏。又經公司呈詳憲臺在案。十五日奉憲臺行知(盛端)大臣歌電。十八日,又奉憲檄,發下粵漢、川漢鐵路藉款合同。正擬將奉到情形,詳請憲臺核示。而此電一傳,報紙爭登,各界傳閱,皆謂朝旨部電,前後不符,歌電未免過於專橫武斷。證以藉款合同,輿論因以益憤。十六日,公司致電各租局辦事處,電局又以奉有郵部元電,不能繹發關於鐵路之電,此種政策,更百思不得其解。而各界股東,皆以郵部以官廳命令,束盡人民自由,不獨非立憲國所宜有,即在最專製國傢,恐亦無此極野蠻現象。紛紛以公司日行職務迫促進行,並囑剋日謝絶查帳委員,請俟股東大會後,再與郵部商議辦法,此時查帳未敢承認。公司以茲事體大,未能操切至此,倘使激成暴動,實難擔此責成。當商董事局,定期於二十一日召集各界會議,急圖安定辦法。前經憲臺派委查帳委員,應請即行停算。且公司辦事處,分駐滬、漢、宜、渝,近日飛電調取各項款目,尚未準查報齊全。電路一沮,窒礙尤多,即使勉強查算,誰敢憑空確定?並懇憲臺電咨郵部,取消元電,俾便調取各處款目,賡續磋商辦法。不然,迫人口答而先絶其舌,責人力行而先削其足,是恐人民不知剝膚之痛,而復進以奪命之湯,勢不至釀成他變不止。所有詳明本路股東,不認查帳,並電咨郵部,取消元電各緣由。是否有當,理合具文詳請憲臺俯賜察核,批示衹遵,為此備呈乞照詳施行。五月二十日。
  
  ◎四川川漢鐵路特別股東會會長顔楷,副會長張瀾暨全體股東等為休會懇請查辦文
  
  竊維四川川漢鐵路公司因郵傳部賣路奪款,特開股東總會籌議一切。開會以來,所有言論宗旨,均經督部堂親臨,並委派行政官莅會監督,實未敢有暴亂行為。乃昨聞郵傳部奏請欽派李稷勳為宜昌總理,不待公司議决交路,衊棄出資股東,至於極地。並指股東等為少年喜事,並無明白紳土,甚至指為反抗,並有嚴行彈壓,以遏亂萌而靖地方等語,直以全川股東,悉為亂民。股東等果有不法舉動,督部堂監臨在近,即執法相繩,豈敢懟怨?若衹以議及路事,遂誣為反抗,謂為亂民,則股東等隨時隨地可以橫死,實所不甘。現在川路無論仍歸商辦與否,已事經七年,款逾千萬之巨業,一旦求其歸宿,非鄭重詳密,從長籌議,斷不能服人心而清 葛。今開會兩旬,重要事件,議未過半,郵傳部輒以反抗亂萌相目。股東等欲倉卒散會,則恐貽誤無窮,欲繼續會議,則恐橫被惡名以取罪戾,再四思維,惟有懇請督部堂徹予查辦此次赴會八百餘人,究竟有無不公不正,喜事肇亂情形,以分虛實。否則不惟股東等不敢承此惡名,即全川數千萬人,曾經出資入股者,皆當寒心屏足,不知死所。貽害大局,實非淺鮮。為此暫行休會數日,駐省靜候查辦。明白宣示,不勝皇急待罪之至,伏乞督部堂核辦施行。
  
  ◎督院批鐵路股東會請暫停休會,靜候查辦由
  
  據呈已悉。股東開會以來,本督部堂以該會尚能維持秩序,並無滋擾情形,歷經電達閣部代奏。其中有不公不正之人,本督部堂監臨切近,自不難默識其人,隨時取締。即郵部來電,亦並未指實有人。所請查辦一節,應毋庸議。至路事緊要,該會長等既經任事於前,仍當確切研究以善其後,是為至要。此批。
  
  ◎趙督札鐵路公司文
  
  總督部堂趙為札行事,承準內閣電開,奉旨:盛宣懷奏瀝陳川路情形一摺,所有請飭四川總督轉飭李稷勳仍駐宜歸暫管路事。督辦大臣未接收以前,勿許離工,並責成該督遵照前旨,迅速會同端方,將所有收款,分別查明細數,實力奉行,俾得按照所擬辦法,早日决定等語,均著照所議辦理。本日又據瑞澄、端方電奏各節,應由端方就近迅速會商趙爾豐懍遵疊次諭旨,妥籌辦理,嚴行彈壓,毋任滋生事端,並將詳細情形,隨時查明電奏。欽此。閣印等因承準此。又準郵傳部電開,本日內閣片交本部,覆奏川路駐宜李總理暫時毋庸更換一摺,又鄂督會同端大臣電奏,川漢鐵路自奉旨收歸國有,川人即思反抗,迨前護督王人文代奏,奉旨嚴飭,始漸帖然。經瑞澄因宜昌夫役數萬人,誠恐未接收以前,謠諑紛紜,懷疑生事,與郵傳部及端方往返電商,仍留李稷勳暫行經理,以免停工生事。工項仍就川款開支,俟接收後一並核議,由部照會李稷勳在案。此因顧全路事,綏靖地方起見,非別有私意於其間,乃川人計無所逞,輒指專擅害公,妄議辭退總理,要求代奏。傳播到宜,人心惶惑,於地方治安大有影響。雖經電飭地方官曉諭彈壓,能否不致滋事,尚難逆料。查川省集會倡議之人,類皆少年喜事,並非公正紳董。詢之蜀人,衆口僉同。非請明降諭旨,派李稷勳仍留辦路,並責成川督懍遵迭次諭旨,嚴重對付,不足以遏亂萌而靖地方。瑞澄等不敢避讒畏謗,披瀝直陳等因。業經奉旨欽遵,除另咨外,先擇要電聞郵傳部印等因,準此。除電達駐宜總理,並咨商端大臣遵辦外,合亟札知,為此札仰該公司即便查照。此札。
  
  ◎副都統將軍總督提督暨全城司道電奏請緩收川路文
  
  北京內閣王爺中堂鈞鑒:頃接鐵路股東會會長顔楷,副會長張瀾暨全體股東等,為郵傳部違法藉債收路,危變不測,非依法交議,無以服衆心而維憲政,懇予據情電奏事。竊為四川川漢鐵路,經郵傳部定策,收歸國有,股東等特別開集總會,痛矢天良,反復研究,實係萬不可行。一原募藉外債,未經資政院議决,廢止本省權利,未經本省咨議局議决,有違先朝庶政公諸輿論之意。二則合同失敗,舉全路用人購料理財之權,悉受製於外人。三則駐宜總理李稷勳不商股東,竟以商款交部,顯悖歷次上諭。綜此諸多不合,礙難承認。乃正在研究,忽聞郵傳部戾拂輿情,竟以專擅害公。為股東總會所請撤銷更換之李稷勳,奏請欽命總理宜昌路事,故意衊法欺天,置全川出資辦路之人於無可容足之地。本月初一日電文宣佈,遂激成罷市之舉,雖經各行政官吏及股東等竭誠開導,而執理甚堅,義不苟讓。股東等既須熟籌路事,又懼四川大局危險,神智瞀亡,莫知所措。竊查省城罷市以來,各街嚴守秩序,比戶泣奉景皇帝靈主,衹有哀號而無暴動,外象極為肅穆。然而悲憤愁慘,鬱結甚深,再延時日,變且莫測。股東等固無安輯地面之責,而川路股本,由散碎集綴而來,七千萬人,皆在股東之數,此種觖望之舉,萬心齊决,必至不可收拾,非少數人所能勸譬,默念前途,實堪股慄。股東等為大局危急慮,無暇繁瀆。總之,據商律之規定,當立憲之時代,無論此次藉債收路,其利害當否如何,商民衹能嚴守法律,服從資政院、咨議局之决議,不能服從郵傳部違法之命令。惟願皇上俯念民依,仰承先朝欽頒法律,將四川川漢鐵路,照常暫歸商辦。一切議事用人,勿任郵傳部妄加干涉。並一面將藉債修路事件,分別飭交資政院、咨議局詳議。果使策非過舉,院、局皆表同情,則議策悉據法律,非郵傳部私擅專斷可比。股東等雖被損失,固應俯帖順受,否則院局章程,可由部臣任意破壞,即國傢一切法律,不能責人民以獨從。罷市已成,無方開解,曠日持久,禍福難料。股東等實不能為衆人負責,即刀鋸鼎鑊,盡加於股東等,亦必無效於全局之糜爛。今省城罷市已逾三日,外邑風聲,亦復不知所屆,情勢危迫,死所未卜,惟有懇予據情代奏。請將四川川漢鐵路,此時仍由商辦,候旨飭交資政院咨議局議决,再定接收辦法,以服衆心而維憲政。為此具呈伏乞督部堂核準電奏施行,須至呈者等情。據此,伏查川路自奉改歸國有之命,歷經前護督王人文及爾豐反復開解,輿情終於藉款合同,各懷疑慮。此次因請代奏,撤換宜昌總理李稷勳,郵部復奏改欽派,群情於是大激,緻有初一日罷市、罷課之事。爾豐日集紳民竭力開導,而群疑已結,終非空言所能解釋。紳商學界,大小婦孺,均來轅迭次要求,現已罷市四日。雖尚保守秩序,未見暴動,而萬衆哀憤,禍機四伏,近日復有不納賦稅雜捐扣抵投息之說。若不速籌解决,是以一路事發其難,而全局蒙其害。川省伏莽本多,財政素窘,影響所及,尤難收拾。該股東會此次所陳,係為法律上之請求。現在民氣甚固,事機危迫萬狀,應懇聖明俯鑒民隱,麯顧大局,準予暫歸商辦。將藉款修路一事,俟資政院開會時提交議决。九月為期至近,與其目前迫令交路,激生意外,糜爛地方,似可待交院議,從容數月,末妨路政,人心一失,不可復收。玉昆等共負地方之責,同處艱危之局,勸解無效,防製無從。竊惟停收租股,已廣皇仁,忍以戡定之勞,重傷元氣?事勢至今,不敢不冒死凜奏。伏望宸斷,迅將此次電奏,發交內閣國務各大臣,從速會議,宣示辦法,不勝迫切待命之至。謹請代奏四川將軍玉昆,總督趙爾豐,副都統奎煥,提督田振邦,署布政使尹良,提學使劉嘉琛,署提法使周善培,署????運使楊嘉紳,巡警道徐樾,署勸業道鬍嗣芬謹叩。
  
  ◎七月十五被戕諸姓氏人表
  
  姓名 籍貫
  
  所住區域 年歲 職業 日期 死所 傷之情形 結報人 助銀數
  
  劉元章 羅江 南打金街二十五號 機匠 十五 南打金街殺豬巷口 槍入腦後出額左 弟金娃元林 六元
  
  徐炳娃即徐吉山之子 郫縣 陝西街相友巷十八號 十五 小菜 十五十七
  
  轅門外死於軍醫學堂 槍斷右膝傷左腳指 母葉氏 六元
  
  董青雲 安嶽 光華街五十一號附三號 三十 裁縫 十五 大堂下 槍穿乳旁 母傅氏 六元
  
  張萬壽
  
  甘肅張掖縣 南腳店內附九號 七十三 放馬 十五 二門口 槍傷左腳 雇工譚順知 六元
  
  鄧洪興
  
  本城 錦江橋三十七號 四十八 料貨 十五 二門側 槍穿左脅 弟春山
  
  六元
  
  蒲先甲 本城 糞草湖十四號 二十一 翠花 十五 署內陸軍官廳 一槍穿小腹一槍穿左腿 父子均北院戈什 六元
  
  杜豫豐 雙流 糞草湖一百一十一號 三十一 翠花 十五 石獅側 一槍中腦門一槍中小腹 母張氏 六元
  
  何清雲 本城 糞草湖一百零三號 四十 紙花 十五 巡捕房側 槍傷頭面 妻高氏 六元
  
  周洪順 簡州 轉輪藏味經軒茶社 三十 裝水煙 十五 石獅側 槍入左目出腦後 培善 六元
  
  賴春海 本城 轉輪藏八十一號 二十 通草花 十五 二門側 未見屍 叔洪順 六元
  
  姓名 籍貫
  
  所住區域 年歲 職業 日期 死所 傷之情形 結報人 助銀數
  
  周體雲 南部 煙袋巷一百十一號 三十三 劉福盛綢緞輔徒弟 十五 大門內 槍入左眼出右耳 街正張普州 六元
  
  鬍青泉 漢州 錦江橋二十六號 二十五 飯鋪徒弟 十五 大門內受傷回鋪死 槍中左腰眼 母王氏 六元
  
  張文生 漢州 南紗帽街二十二號 十二 戲班子行頭鋪 十五 按察司墻腳 槍入左乳出背心 母史氏 六元
  
  陳宗鎰 金堂 糞草湖一百一十九號 二十七 壽春藥鋪先生 十五 西轅門水池側 槍入左膀出左肩 兄宗盛北五區巡兵 六元鬍思雨 本城 糞草湖十七號 二十一 敏有公紙輔徒弟 十五 二門內 槍洞穿心口 母詹氏 六元
  
  劉長興 成都 東鵝市巷十一號附五號 三十九 水餃子 十五 二門內 未見屍 妻徐氏 六元
  
  馬起合義順是招牌 簡州 錦江橋五十八號 二十三 牛肉 十五 二門內
  
  槍入左脅出右脅 兄起文 六元
  
  王紹華 成都 永靖街三十四號 三十一 回教 十五 轅門內傷不道街口死 槍穿小腹 母馬氏 六元
  
  王紀鑒 崇慶 走馬街六十八號 十八 乾泰生綢緞鋪徒弟 十五 二門內
  
  槍貫兩耳 本鋪徐先生 六元
  
  秦履安 本城 童子街文明巷七十一號 四十七 街正行醫 十五 大十字爛招牌左近 一刀傷右手一槍中左胸一槍中左脅腰眼一槍中左腿 妻羅氏同子二人 八元
  
  黃玉興 金堂 中市街五十四號 四十三 對子墜墜 十五二十三 大十字口由軍醫學堂回傢死 送貨路過槍中右乳子落堂 妻藍氏 六元
  
  龔治全義興是招牌 成都 蝶窩巷第四號 二十五 棕刷 十五 東轅門外
  
  槍中腰腹 母周氏 六元
  
  徐正芳 雙流 上池街第四號 二十六 機匠 十五 文廟街口 槍入右反翅骨出左乳旁 父福興 六元
  
  李輝山 溫江 內城大坑沿第九號 五十三 絲房匠人 十五 文廟街口 槍入右腿肚出左腿肚 侄廷芳 六元
  
  陳剋生 簡州 蝶窩巷六十五號 三十 刻字 十五 西轅門外 一槍中左肢窩 一槍中右腿跨 姨母秦氏 六元
  
  鬍長生 成都 染房街一百四十號 十七 白洪順牛骨輔徒弟 十五 轅門內 槍中心口 師白洪順 六元
  
  ◎又一表
  
  死者姓名 年紀 領恤款人 銀數
  
  董青雲 三十歲 董傅氏 銀二十元
  
  鬍長生 十七歲 白洪順 限二十元
  
  徐正芳 十八歲 區正易雙發 銀二十元
  
  王紀鑒 乾泰生 銀二十元
  
  王紹華 母王馬氏 銀二十元
  
  徐吉山 街正趙長泰 銀二十元
  
  李輝山 五十三歲 區正易雙發 銀二十元
  
  周體榮 三十三歲 內弟夏順林 銀二十元
  
  秦雅亭 即履安四十七歲 街正溫香亭 銀二十元
  
  劉長興 妻徐氏 銀二十元
  
  劉元章 弟元林 銀二十元
  
  杜豫豐 母杜張氏 銀二十元
  
  龔治全 母龔周氏 銀二十元
  
  蒲先甲 母蒲楊氏 銀二十元
  
  何青雲 妻何高氏 銀二十元
  
  陳宗益 兄陳宗盛 銀二十元
  
  賴春海 督賴洪順 銀二十元
  
  張萬壽 侄張海棠 銀二十元
  
  馬義順 街正張同興 銀二十元
  
  周洪發 史周學培 銀二十元
  
  鬍青泉 母鬍王氏 銀二十元
  
  張文生 母張史氏 銀二十元
  
  鬍師禹 母鬍詹氏 銀二十元
  
  黃玉興 妻藍氏 銀二十元
  
  前表中所列助金,聞係臨時慈善會所發表,即由善會印行。又一表所列,則出之商會,代公傢給與。聞有死者多人之親族,因避禍不敢出頭請領,亦有畏懼逃亡,不詳其著落者。辛亥七月十五殞傷之人,殆無從知其確數也。
  
  ◎趙督告示
  
  為曉諭事。照得此次所拿的首要,並非為爭路的事實,因他們藉爭路名目,陰圖不軌的事。若論爭路的事,乃是我們四川的好百姓,迫於一片愛國的愚誠,本督部堂是極贊成的。所以本督部堂下車的時候,即為我們四川百姓代奏,又會同將軍各司道代奏,又聯絡官民一齊代奏,本督至再至三,那一回不是為我們四川百姓爭路?爭路是極正當的事,並不犯罪,何至拿辦,更何至拿辦有官職的紳士?若論此次所拿的事,是因他們這幾個人,要想做犯上作亂的事,故意藉爭路的名目,煽惑全省的人。煽惑既多,竟敢抗捐抗糧,明目張膽,反抗朝廷。並分佈各州縣設辦事處,膽敢收地方糧稅,並脅迫我們百姓,不準為我們的皇上納糧,偏要為他們亂黨納糧。不準為我們的皇上納稅,偏要為他們亂黨上稅。且於省外州縣解來的地丁錢糧,扣住不準上庫,更要造槍造炮練兵練勇,自作自由,種種背逆行為,我們百姓皆於報告中共見共聞者,此尤背逆之顯見者也。他們包藏禍心,偏要藉著路事說那好聽的話。試問抗糧稅、造槍炮、練兵勇這與鐵路什麽相幹?明是要背叛朝廷,又怕我們百姓不肯。故藉爭路名目,哄弄大衆,說的是一片愛國愛川的熱誠。上等社會之人,自然也為其所惑,隨聲附和起來,故此愚民百姓,更容易哄騙了。他並敢勾結外匪,定期十六日舉事,作謀反的舉動。果然十六日,四處便來圍城了。若不是關城的早,城內進來這些亂人,早就燒殺搶劫起來,不知鬧成個什麽樣子了。爾等鄉愚無知,受其愚弄,實堪矜憫。所以昨日撲城,抗拒官兵的人犯,雖是無知妄作,自犯死罪。本督部堂念其皆是朝廷赤子,受人煽惑,情實可憐。昨日所拿數十人,親訊明白,從寬釋放,復與以飲食之資,是則本督部堂不忍之心所見端者也。況省中、省外的百姓,皆為其迫脅,實不得已,但能各安本分,照常營業,皆是良善子民,豈有株連究辦之理?總之,此次所拿首要,非為爭路的事實,係為背逆朝廷的事,本督部堂係奉密旨辦理的。我們百姓要聽明白,切勿誤會。不但不株連我們的百姓,並且不妨害我們爭路的事。就是誤入該會的人,衹要能立刻改過自新,也便不追問了。本督部堂愛民如子,疾惡如仇。從前護院的時候,並未有妄殺一個人,想為爾四川百姓所共見。為此再行明白曉諭,凡爾士農工商人等,務須善體此意,不必妄生猜疑。切切特示!宣統三年七月十九日。
  
  ◎七月二十三日上諭
  
  前因四川逆黨勾結為亂,當飭趙爾豐分別剿撫,並飭端方帶隊入川。現據瑞澄及重慶等處電陳:四川省城城外,聚有亂黨數萬人,四面圍攻,勢甚危急等語。成都電報,現已數日不通,附近各府州縣,亦復有亂黨煽惑鼓動。川省大局,岌岌可危,朝廷殊深焦慮。昨已電飭端方剋期前進,迅速到川。開缺兩廣總督岑春暄,威望素著,前任四川總督熟悉該省情形。該督病勢日已就痊,著即前往四川,會同趙爾豐辦理剿撫事宜。岑春暄嚮來勇於任事,不辭勞瘁,即著由上海乘輪即刻起程,毋稍遲延。此次川民滋事,本係不逞之徒,藉端誘惑,迫脅愚民,以致釀成此變。現在辦法,自應分別良莠,剿撫兼施。其倡亂匪徒,亟須從嚴懲辦,所有被脅之人,均係無辜赤子,要在善為解散,不得少有株纍,以期地方早就敉平。岑春暄未能立時到川,端方計已行抵川境,著先行設法,速解城圍,俾免久睏,並沿途妥為佈置,毋任滋蔓。該大臣等其各懍遵諭旨,迅赴事機,以紓朝廷西顧之憂,而免川民塗炭之苦。欽此。
  
  監國攝政王鈐章
  
  奕假那酮、徐世昌署名
  
  ◎趙督批股東總會公懇明示以釋群疑案
  
  披閱來呈,誤會牽飾之處太多,茲為該公司撮要揭之。來呈謂股東等不解首要,係指會長或另有他人。如認會長為首要,則會長係股東等全體舉出,以便取决議案,即爭路之股東,均當為首要等語。查此次所拿首要,乃圖謀不軌之人,非討論路事之人。其被拿之由,乃因背叛朝廷而見逮,非為充會長而見逮也。呈內又謂,如外間所傳之匿名商榷書,不特會長未經提案,即股東等亦並無一人與聞建議。前十三日,股東等入場時,在門口接得此書。閱後,質之會長,隨同根究,正在偵探期間,即有休會之變等語。查此書十三日在會場內散布時,衆目共見,會長如未認可,見此書時,何不即刻將散書之人扣留,登時呈請本督部堂根究嚴拿,以明嫌疑?此際始以隨同根究,正在偵探期間等詞,麯為解飾。試問地方有謀叛朝廷之亂黨,其根究偵探之權責,究在股東會長耶?抑在本省督撫耶?至於書內載停辦捐輸一條,則固已經該公司陳由咨議局呈院有案,似亦不能竟為會長未經提案矣。呈內又謂:此後覆議,請緩捐輸及以股息抵納丁糧兩等。雖經提出,會衆議决,不過表示必爭之意思,呈請本督、本堂核奪施行,可否尚在鈞裁之中等語。查兩案呈文具在,不特文後胥無可否之詞,亦並無核奪字樣,是直已實行,豈僅表示意思者耶?總之,此次爭路事起,不軌之徒,竟藉同志會機關,盤踞勾結,陰圖革命,捏造朝廷將鐵路送與外人,路亡川亡國亡等語,開會演說,廣為煽誘,及至人心已動,更無所忌憚,明目張膽,指稱朝廷衊棄四川,川人應圖獨立,鼓吹論說,一唱百和,悖逆情形,筆難罄述。又迫令罷市、罷課,實行抗糧抗捐,推廣各協會,創設辦事處,攔截上庫解款,自嚮民戶收捐,種種謬妄舉動,一一見諸實行。又復廣發木牌,召募各團,潛派死黨,勾結匪徒,禍機之來,間不容發。幸經本督部堂查悉,該逆徒等陰謀十六日起事,始於十五日先發製人,遵旨嚴拿首要。該徒黨竟敢立時擁衆數千,撲攻督署,甫經擊退,而外屬如牛市口、大面鋪等處,敵黨數千人,即於是夜結隊持械,直撲城下,稱由同志會調集,前來保護羅綸。數日以來,近自成都各屬,遠至邛、蒲等處十數州縣,均各聚衆,盈千纍萬,號稱民團,大張旗幟軍械,圍攻省城,意圖擾害地方,搶劫首要。可見平日非有預謀,倉卒豈能麇集?先後陣擒各犯,解轅審訊,皆言為同志會所召集。十四日已有集團之舉,現今匪徒到處肆擾,方從事滌蕩,已入軍事範圍。而該股東等,乃欲為之飾辯,以與本督部堂爭論是非,亦何所見之謬也!此案與路事不相涉,與各股東亦迥不相涉,不必以少數人之罪戾,引為全體之猜嫌;更不必以同為股東,麯為營救。須知事關重大,若非確有憑據,亦斷不出此。試問果使待至十六難作,省中之糜爛固不堪言,而全川之蒙禍,伊於鬍底?此事為此數人惜,而獨不為數千萬生靈惜乎?本督部堂因維持大局,保衛生民,决不過事誅求,期於毋縱毋濫。該股東等自當按切事理,反復省察,勿昧於一時,而嘵嘵置辯。應即各守職業,勿聽淆惑,一俟亂事既平,再行徐議路事。仰即遵照此批。
  
  原呈俟覓得再行補印。附記。
  
  ◎紳耆伍肇齡等上軍督司道呈稿(七月二十三日)
  
  為懇請詳察,矜全大局事。竊自本月十五日,鐵路公司股東會正、副會長顔楷、張瀾,咨議局正、副議長蒲殿俊、羅綸及鐵路股東代表鄧孝可等,奉召入署後,猝見首要就擒之示。一般人民皇駭無似,恭捧先皇神牌,詣轅泣懇釋放。旋由憲署開槍擊斃多人,又見出示雲:“擁進轅門,格殺無論。”兼以閉城數日,城外鄉民不知城內情事,紛紛擾擾,群呼爭路,事變至此,倘不及早解决,將來謠傳愈遠,人集愈多,地方之糜爛,勢將無所底止。刻下城內商民,仰體憲臺示諭,復督率商董沿街勸導,陸續開市,然卒不知被拿諸人是何罪狀。及十八日,乃見大公祖示諭,諸人等皆係藉爭路為由,希圖煽惑人心,潛謀不軌,所有城中停課、罷市等情,皆諸人主使。人民等但見憲臺示諭,未見悖逆確證,又復皇皇奔走,驚相告語。紳等睹此等情形,不敢為諸人辯護,深為大局危懼,是以不揣冒昧,瀆懇垂察。竊咨議局長為全省人民所公推,股東會長為全體股東所公舉,各股東遵公司律而集會,是皆為國傢法律認定之人,即當受國傢法律之保護。果有悖逆之謀,不惜犧牲川民數千萬人生命財産,供其一快,而使數千萬人日夜所欲爭回之路,灰於一旦。是此數人者,不特為朝廷之亂民,亦即四川之公敵。國傢刑律,固所難容,即我數千萬人民,亦豈能容忍不問,聽其擾亂?惟據人人心理推測,此數人中,或因爭路狂熱,言詞過於激烈,固不能麯為之諱。而一般人民,則皆激於爭路熱誠,不易解釋。倘此被拿數人,不經法庭審訊,取具確實證據,宣佈罪狀,而遽罹不測之罪,雖有憲臺剴切示諭,謂爭路為正當,並不更事株連。竊恐全川人民,因愛路之愚忱,而痛惜爭路之人。衹謂爭路者被拿,不知被拿者何罪,疑誤不解,變患迭生,將我大公祖竭力保全川路之苦心,亦終不白於天下。本省伏莽既多,他省人心正亂,而外人復乘間伺隙,深冀我內地不靖,可以藉口調兵保護,以擴張其勢力範圍。路事一日不平,責言一日不止,若因此內哄,外交無法抵製,是藉債之失敗猶緩,爭路之召亂甚亟。數人之生命雖輕,大局之安危實重,此中關係,毫釐千裏。紳等見聞所及,緘默難安。伏查欽定法院編製法,凡國事犯,皆以大理院為第一審。處此禍福須臾,衹得懇請大公祖矜全大局,可否將此數人交法庭審訊。如果真有叛逆確據,即請佈告全川,俾人民等鹹曉然於此數人之罪不可逭,則全川數千萬人,不第疑誤冰釋,且鹹頌我大公祖從容定亂之德於無窮矣。為此具呈,不勝屏營待命之至。
  
  ◎股東總會交公司轉詳文
  
  竊股東等前因會長顔楷等被逮,呈懇明白批示,仰見督部堂示諭:謂川民爭路極為正當,不但不株連爭路之人,並且不妨害爭路之事。方冀憲怒可回,亂萌可遏。及二十三日,忽巡警道遵奉督諭:將鐵道學堂股東招待所封閉,乃復危疑震恐,日夕彷徨。正擬續呈請命,旋奉督批指駁,誤會牽飾種種,飭勿嘵辯。
  
  股東等自應謹遵批示,不必爭論是非。然天下事是非自有定理,不必爭論,亦有不能不論者。是以不思斧鉞之威,而請畢其說。復查原呈各節,不過在路言路,尋繹督批,亦分路事亂事為兩途。但所指實行抗糧、抗捐之證據,即爭路議案,請停捐輸及以股息抵納丁糧,交由咨議局總公司呈請督部堂察核之件,而所指拿獲圖謀不軌之人,又皆係討論路事之人,勢又不得不以數人猜嫌,引為全體罪戾。查會議通則,會長衹能表决議案,不能獨决議案。兼以會場日有行政及警察監視,言論果出範圍,不難立時阻止。況初一罷市、罷課後,會長等休會,呈請查辦。奉批,該會尚能維持秩序,並無滋擾情形。查辦一節,應勿庸議,並飭會長賡續開會。當日會場,即有請停捐輸抵扣股息之議,已蒙督部堂據以入奏,認為法律上之請求,何不旬日間,股東全體可决之事,悉指為會長諸人煽惑所為?自古以文字告密者,皆別有秘密真實反具,豈有於稠人廣衆中宣佈反書,長官不之禁,反認為正當之請求,而上達天聽者,如謂商榷書,即宣告獨立之證據?現聞散布此書之人,業經就捕,是非真偽,自有定讞,無待贅言。且散布此書時,官警亦曾莅會。如督批權責有在,則會長、股東等無認可之權,亦自無呈請之責矣。至謂兩案呈文,皆無可否字樣,即為實行。無論察核之與核奪,有何區別?而原案具在,究竟是議是抗,不辯自明。股東等既無嫌疑可居,亦何須更為辭釋?惟督批十五日先發製人:遵旨嚴拿首要,該徒黨竟敢立時擁衆數千,撲攻督署,甫經擊退雲雲。恭讀二十日上諭,亦據督部堂奏陳,十五日竟有數千人兇撲督署,肆行焚殺,並傷斃弁兵。二十三日上諭:並據鄂督、重慶等處,電陳四川省城城外聚有亂黨數萬人,四面圍攻,勢甚危急等語,殊深焦慮,着先行設法,速解城圍,俾免久睏等因。誰非臣子,而忍無端貽君父宵旰憂邪!查是日商民聞諸人被逮,不知是何罪狀,見公司被圍,不知是何危險,皆為爭先恐後,紛抱先皇神牌,赴轅呼籲。營務處喝令巡防軍槍斃數十人,號苦之聲,全城震動。夫謀反叛逆,不操戈盾,僅以香牌從事,乃能傷斃弁兵?白日青天,睽睽萬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且文廟前、後街、東大街、署襪街各街行人,亦復有為槍斃者,則又何說?現在城外人民,似不釋然於十五之事,以致民匪混合,兵團相仇,剿洗之風,紛傳四遠,旬日以來,死者蓋數千矣。信讞未成,大局已潰,故股東等尤不得不冒死進詞。查去年二月,憲政編查館奏定死罪施行細則,凡謀反叛逆,謀大逆者,屬大理院特別權限。國法具在,不但股東等不敢麯為營救,果其情真罪當,即司法者亦無暇為此數人惜。第革命之說,在南、北各省,利便交通,反對憲政之徒,炸彈求逞,時或有聞。蜀民愛國極愚,嚮來無此風氣,如動以此律人,未免鄰於鼓吹。如以會場言論自由,遂指為革命證據,在股東等共見共聞,猶百思不得其解,矧遠在百裏之外鄉民乎!要之此次爭路,直接求路事之完全,間接防憲政之破壞,督部堂明鑒,深予維持。而以通國皆知有害無利之合同,請廢不能,請交資政院又不能,乃提兩種消極議案,以為最終積極請求。杞人愚憂,誠所未免,責以狂妄,咎或無辭。如推愛國之愚忱,而悉蒙以悖逆之重罪,是以國傢法律認定之人,而不得受國傢法律之保護,竊恐我國上下臣民,內外一心,日日所企成之憲政,實於諸人之疑獄,不無關係,深願我督部堂熟審之也。股東等遵律召集,全體一心,何能默認討論路事之人,皆成圖謀不軌之人,致使憲政危殆,法權侵損,而路事因之摧殘淨盡。反復省察,惟有仰懇督部堂推維持大局之實心,布保衛生民之至意,遵依法律,慎重罪名,俾上下猜疑,不求解而自解,庶大局早就敉平,生民少遭塗炭,而路事稍有安坐徐議之一日。區區愚忱,不勝迫切之至。再股東久處疑慮之中,招待所既經封禁,不惟食宿不便,抑且睏難堪虞。刻即暫行分道還鄉,靜候續行召集。合併聲明,即請公司備文轉詳,實為公便。
  
  ◎署理四川總督趙爾豐緻內閣請代奏電(七月二十七日)
  
  十五日,遵旨拿獲首要,隨將圍攻督署亂民擊退,曾於鹹電具陳在案。是日分段派兵彈壓,兵民仍多衝突,直至三更,城內始稍靜息,而城外大面鋪、牛市口民團數千人,夤夜已到城下。據稱係由同志會調令十六日進城,始知逆謀兇狡,實非一朝一夕之故。連日已到各團,計西有溫江、郫縣、崇慶州、灌縣,南有成都、華陽、雙流、新津及邛州、蒲江、大邑等十餘州縣。一縣之中,又多分數起,民匪混雜,每股均不下數千人,或至萬人。所到之處,搶掠燒劫,無所不為。附省居民,紛紛逃徙。陣獲之人,訊供或稱係赴同志會召集,有稱係蒲、羅等大人調來保路者。十四日,即已暗中齊團,亦有沿江得有同志會散布調兵木箋,令來保護羅、蒲諸人者。今知渠等被擒,特來救援。要求從此不納糧稅,不準,則圍城攻打。當經調派陸軍及巡防軍衛隊,一面謹嚴守城,將各國駐省領事及教堂教士等,加意保護。一而分路迎剿,仍先將該逆紳等謀叛情形,分頭曉諭解散,免緻愚民無知誤犯。兵民接戰時,官弁等亦必先行勸解。乃各該團恃其人衆勢強,分四路圍城,並放槍炮,傷亡兵士。迨官軍開槍回擊,猶敢抵死抗拒,至勢難支持,始各紛紛敗退。嗣有大股匪團數千人,盤據距省五十裏之竜泉驛山頂,扼守險要,密列炮械,揚言進攻省城。官軍馳往剿擊,匪即開炮轟打。官軍於黑夜猛撲上山,占據山頂,奪獲大炮數十具,械彈刀矛無算,匪遂下山紛竄。蓋竜泉驛為東路要害,該匪等意在扼險固守,截斷省城聲援。幸經立時攻奪,不致為其所製。而西路犀浦、中和場等處,復有數千匪徒聚集,縱橫於郫縣、雙流之間。復經派兵防剿,當即敗退。詎該匪旋又分股圍攻雙流縣城,放火焚燒關廂街寺,勢甚危迫。官軍躡蹤往援,與匪接仗數次,均獲勝利,相持一晝夜,城圍始稍鬆解。其竄擾犀浦、中和場並續竄唐傢寺之匪,亦先後敗退。刻據探報,金堂、什邡、漢州等處,又復紛紛告警,猶須分兵往救。查官軍自十六日至今,連戰七日,防內攻外,東馳西擊,刻無暇晷。爾豐隨時激以忠義,犒以重賞,各將士均尚用命。雖所當輒靡,擒斬甚多,奪獲槍炮、刀矛、旗幟約二千餘件。而民匪散而復合,前去後來,竟成燎原之勢。自十六日,各路電桿悉被砍斷,驛遞文報,皆被截阻搜殺。各處匪徒,日益麇集,跡其設伏守險,圖扼東西要道,陷我於坐睏之地,必有梟桀詭譎之徒,主謀指使。而西充、漢州等處,匪徒猶有分路來省之說。兵數有限,備多力分,恐倉卒未易殲除。擬俟城守稍固,即抽隊迎剿以圖廓清。其先後陣擒各犯中有被脅愚民,均用善言開導,悉予寬免省釋,飭其勸告鄉裏,勿緻誤蹈罪戾,為妥籌解散之計。惟聞彼黨已密派多人,運動各省咨議局及京外官紳,意圖淆亂黑白。爾豐一面通電各省督撫,宣佈其罪,以免人民誤會或有牽動。至現在籌辦防守,所有籌畫餉需,預備供給及賞恤救濟,巡查地面各事宜,自不能無總匯機關,以資督率。其臨時需用各款,亦為預算所不及。刻已於藩署飭設籌防局,妥為辦理,俾資綜核。再各路電報久已不通,因前日將簡州匪股擊退,始專馬賫稿至資州電局發遞,是以具報稍遲,合併聲明,謹請代奏。爾豐叩,漾。
  
  ◎七月二十八日上諭
  
  趙爾豐電奏:自十五日亂民圍攻督署之後,是夜即有大面鋪、牛市口民團數千人麇集城下。連日又到有溫江、郫縣、崇慶州、灌縣、成都、華陽、雙流、新津、邛州、蒲江、大邑十餘州縣民團,每縣數起,每起數千人,或至萬人。所到之處,搶掠燒劫,無所不為。附近居民,紛紛逃徙。當經調派陸軍及巡防軍衛隊迎剿,乃各該團恃其勢衆,分四路圍城,並放槍炮,傷亡兵士,迨經回擊,猶敢抵死抗拒,及勢難支,始行敗退。嗣有大股匪團數千人,盤踞距省城五十裏之竜泉驛山頂,扼守險要,密列炮械,揚言進攻省城。迨官軍馳往剿擊,匪即開炮轟打。經軍隊於黑夜猛撲上山,占據山頂,奪獲大炮數十具,槍彈刀矛無算,匪遂下山紛竄。而西路犀浦、中和場等處,匪徒亦經擊退,匪復分股圍攻雙流縣城,焚燒關廂街寺,官軍與之相持一晝夜,城圍始稍鬆解。竄擾犀浦、中和場,並續竄唐傢寺之匪,亦先後敗退。自十六日至今,連戰七日,擒斬甚多,奪獲刀矛、旗幟約二千餘件。各路電綫悉被砍斷。驛遞文件,皆被截阻搜殺。現在各處乃復警報頻聞,擬俟城守稍固,即抽隊迎剿。先後陣擒被脅愚民,均開導寬免等語,辦理尚合機宜。該匪等先期散有調兵木簽,足見謀逆,已非一日。乃至逆謀敗露,立時四處響應,膽敢圍城抗拒,肆行焚掠,擾害良民,俾閭閻不得安堵。又復扼險固守,截斷聲援,並有砍斷各路電綫,截驛遞文件及搜殺情事,實屬有意作亂。似此悖逆情形,業已衆目昭彰,豈容任其糜爛?亟宜早圖廓清。現在鄂軍已經行抵川境,黔省援軍亦經開拔。仍著趙爾豐嚴飭各軍分路剿辦,迅速擊散,毋令匪焰日張。仍分別良莠,剿撫兼施,凡有被脅愚民,悉從寬宥,遍行曉諭,妥籌安撫,以免株連而釋疑懼。仍將辦理情形,隨時電奏。至所奏設立籌防局辦理籌餉各事宜一節,著度支部知道。欽此。
  
  奕、那桐、徐世昌署名
  
  ◎岑宮保自滬來電
  
  七月二十六日,由上海發遞成都及四川各屬,全省道、府、廳、州、縣、武營知悉:春暄奉命入蜀,會同督院辦理剿撫事宜。現先撰告蜀中父老子弟文,專電傳布。地方文武應即刷印多張,加蓋印信,張貼城鎮鄉村,使人民共喻春暄之情。其有不通電報處所,即由鄰封專人遞送,一體辦理。地方文武有維持治安之責,務即切實勸導。並選公正士紳講演,以期早日解散。自此電到後,地方人民苟非實行倡亂,不得妄加捕治。其因亂事拘拿在先者,苟其地業已安靖,應擇情節較輕者,量予保釋以省係纍。即情節尤重,必不可原,衹許暫行羈留,候春暄到後,再行判决,不得擅行殺戮。但望上下共釋猜嫌,庶或於春暄未到以前,即緻敉平,國傢之福,地方之幸。出力官紳,自應擇尤請奬,如奉行不辦,或貪功生事,一經覺察,立予嚴懲。此電到後,即將辦理情形,隨時報告,勿得隱飾。
  
  ◎岑宮保電告蜀中父老子弟文
  
  春暄與吾蜀父老子弟別九年矣,未知父老子弟尚念及春暄與否?春暄則固未嘗一日忘吾父老子弟也。乃者於此不幸之事,使春暄再與吾父老子弟相見。頻年契闊之情,竟不勝其握手欷之苦,引領西望,不知涕之何從。吾父老子弟試一思之,春暄此時,方寸中當作何狀耳。春暄衰病侵尋,久無用世之志,然念及蜀事糜爛,吾父老子弟,正在顛連困苦之中,不能不投袂而起。是以一奉朝命,無暇再計,刻日治行,匍匐奔赴。第滬蜀相距六千裏而遙,斷非旦夕可至。郵電梗塞,傳聞異辭,苟不為耳目之所聞見,何能遽加斷决?則此旬月間吾父老子弟所身受者,又當如何!此春暄所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者也。今與父老子弟約:自得此電之日始,士農工商各安其業,勿生疑慮。其一切未决之事,春暄一至,即當進吾父老子弟於庭,開誠布公,共籌所以維持輓救之策。父老子弟,苟有不能自白於朝廷之苦衷,但屬事理可行,無論若何艱巨,皆當委麯上陳,必得當而後已。倘有以往冤抑,亦必力任申雪,不復有所瞻徇。父老子弟果幸聽吾言,春暄必當為民請命,决不妄戮一人。朝廷愛民如子,斷斷無不得請。如其不然,禍變相尋,日以紛拿,是非黑白,何從辨別?春暄雖厚愛吾父老子弟,亦無術以處之。吾父老子弟其三思吾言,勿重取禍,以增益春暄之罪戾。即有一、二頑梗不化之徒,仍復造端生事,不特王法所不容,當為吾父老子弟所共棄。則宜屏弗與通,使不得施其煽惑之技,而春暄亦將執法以隨其後矣。至蜀中地方官吏已電囑其極力勸導,勿許生事邀功,以重纍吾父老子弟。春暄生性拙直,言必由衷,苟有欺飾,明神殛之。吾父老子弟其幸聽吾言乎?企予望之。春暄有印。
  
  ◎續呈軍督院文稿(八月二十九日)
  
  為公懇明示事。竊紳等七月二十三日,經懇請詳察,矜全大局具呈,迄今未荷批示。邇時剿辦之法,尚未明布,省外被亂地方,猶可縷指計也。然紳等鰓鰓過慮者,即以被拿諸紳,非經法庭審訊,取具確實證據,必致益滋疑誤,愈激愈亂,愈釀愈巨。及恭讀二十日上諭,十五日竟有數千人兇撲督署,肆行□□,並傷斃弁兵。二十三日上諭:據鄂督、重慶等處,電陳四川省城城外聚有亂黨數萬人,四面圍攻,勢甚危急等語。紳等以鄂、渝距省太遠,所陳自非事實。督憲電奏,所謂肆行□□者,當亦喧攘或呼號等詞。嗣由川東道宣佈上諭全文,乃知□□係“燒殺”二字。並見十九日成都日報第一版所載,亦謂有匪徒千餘人擁進督署,欲行糾劫,雖經官軍擊退,猶復麇集。紳等乃不勝惶懼,耳目親見之地,情節尚如是離奇,省外疑誤正多,若一經傳播,民則不信斯言,匪更利用其說,一誤再誤,亂伊鬍底!現聞西南等處,兵力所至,竄擾日寬,匪固當誅,民未就撫,人民生命財産之損失,蓋不知其幾千萬億。而被拿諸紳,尚未確定罪名,且有陸續釋歸,又有續行補拿者。甚至搜查證據之舉,浸復大作,愈至戶戶不安,人人自危,惶惑不知所措,紳等更不得不為大局慮也。伏查督憲疊次告示,皆分路事、亂事為二,不事株連。並讀軍憲奏請暫歸商辦摺文,亦知萬衆哀憤,係為法律請求,非空言所能解釋。而此次被拿諸人,則確不幸皆為法團代表,又捕自法律機關以內。夫請求法律,愛國傢者,謀為悖逆,害國傢者,安有今日純為愛國傢之人,明日即為害國傢之人?此中搜查證據,是否經過搜查手續,人民無自得知。而現在司法獨立,審判必歸法庭,即確係謀反叛逆,亦須請交大理院,則人民無不知之者。處此疑誤,解釋已難,況不為之解釋乎?紳等非敢妄生政、法區別,亦非敢過為法律護持。而實見此亂象已成,禍機未已,被拿諸紳,罪名一日不定,人心一日不安,即亂事一日難平。邛、雅、眉、嘉皆密與邊藏接連,經此糜爛,已不可支,倘復蔓延,何堪設想!民命不足惜,國防亦可危。若至大局不可收拾,即盡蔽諸人以罪,恐亦不足以謝國傢,而況乎信讞未成。蚩蚩小民,惟知十五日督署慘斃之人,十五後防軍剿洗之禍,皆因緣十五之獄而起也。人心一失,不可復收,軍督憲明鑒亦早見及。當此人心大局尚可勉為收拾之時,惟有公懇軍督憲俯察前今呈懇,現在被拿諸紳,或已交請大理院辦理,或須靜候端大臣查辦。仰祈明白批示以安人心,以維大局,無任迫切待命之至。
  
  督院批:披閱呈詞,顧全大局之意,與關懷桑梓之情,洋溢褚墨,不勝欽佩。惟本部堂對於此事之苦衷,尚有不能不為該呈等正告者。呈內疑誤之所在,尚有不能不為該呈等解釋者。本部堂與羅綸等素昧生平,此次奉命督川,受篆後始因研究路事時相接晤。該逆紳等種種囂陵挾製,不憚開誠布公,再三勸誡,冀其一悟,以維大局。曾未衝突,烏有惡感?即質之該逆紳等,但係天良具在,亦當別無異詞。七月十五日,所以毅然將其拘留者,實因地方安危,生民禍福,岌岌係於呼吸。身任封圻,責無旁貸,不得不出於此。自問此心,固可質天日而對鬼神也。該呈等或望重耆儒,或資深揚歷。七月十五日以前,西顧同志各種報告之所載,以及議場之所言,悉昭昭在入耳目,諒亦同深憂懼,而無術以輓之者久矣。況該逆紳等叛逆昭著,現更證據鑿然耶?本督部堂猶不肯輕於判决者,亦以事關重大,故迭次示諭,均聲言請旨辦理。嗣於曉示新津剋復後情形白話內亦載明,或交大理院判决,正與該呈等慎重之見相符。“麯突徙薪無善策,焦頭爛額為上客。”本督部堂亦第求此心之無負君民,豈能執塗人而盡語?然該呈等試回思十五以前之情形,若不先期拘留,則此時全省地方作何景象,當有不堪設想者。況彼等之陰謀禍國,猶有為該呈等所不及見不及知者乎?呈內謂二十上諭,有數千人兇撲督署,肆行燒殺字樣,與十九日成都日報第一版所載,有匪徒千餘人,擁進督署,欲行糾劫等語,疑其情節離奇。查十五日之變,各街鳴鑼聚衆時,有人即先在督署附近放火,一面即洶涌入轅。本督部堂猶諭令軍隊,不準開槍,隨即張示轅門,令舉代表入署。豈知隨貼隨扯,直不可以理喻。守衛力阻不獲,竟兇撲入轅,衝入大堂。內中有攜刀持棍者,有奪取衛兵槍上刺刀者,登時拒傷弁兵數人,衆目共睹。暴亂已成,而猶不竭力抵禦,坐視其毀督署,害大吏,有是理耶?況當日電奏,悉係據實上陳,並無“燒殺”及“傷斃”字樣,原奏尚具在也。呈內又以被拿者皆法團代表,安有今日為愛國傢之人,明日即為害國傢之人為詞。查此次亂事,純由該逆紳等煽惑醖釀而成,陽居愛國傢之名,而陰行其害國傢之實。本督部堂,衹因其為倡亂首要而拿之,固不問其法團代表與否也。君子謂天下皆君子,故該呈等猶不禁麯為之解耳。又呈內稱:被拿諸紳,罪名一日不定,人心一日不安,即亂事一日難平。若然則現在之匪黨,與上月被拘之諸人,實有密切之關係矣。且現在所謂吳二代王、孫澤培、方少卿、侯寶齋、侯國治、卓笨田、華山等,非人人知為巨盜耶?以紳衿而與巨盜同聲氣,則該逆紳等之心跡,更可左證矣。又剿洗二字,未免失實。開戰以來,究有何處城鎮為防軍所屠者?本督部堂為前示內有剿辦字樣,恐民間斷章誤會,連示解釋,口沫手胝,尤望該呈等竭力牖導,救此蚩愚。至搜查證據,又有釋歸者,有續捕者各層,此皆治讞常情,殊不足怪,亦决不至有株連。該呈等均係本督部堂所欽佩之人,故不憚藉筆一談,明茲心麯。總之,邪正不必相蒙,官紳總宜一氣。時事艱難,公安為亟。惟望諸君子協力同心,廣行勸導,以弭禍亂,是所殷望。此批。
  
  ◎四川京官公電
  
  四川電報各分局,譯抄分送本處地方官,赴緊照抄多張,分送各府、廳、州、縣及自流井各處自治局、勸學所、農商會、城鄉父老子弟公鑒:敬告同鄉父老,二十日奉到上諭,即已公電遍緻各州縣,勸令開市、開課,不要驚疑。此次事變,朝廷深知吾民,其初係由誤會了意思,及到釀成禍亂,極為痛惜,原無加罪吾民之心。端大臣入川,是朝廷知地方官辦理不善,派來查辦官吏,不是剿殺吾民。其帶的兵隊,是保護自己,大臣遠行,照例酌帶親兵,本是尋常的事,切莫再有誤會。至吾民所疑的:第一是損失吾國權利,不知國有政策,是國傢自己興利,即是將此種權利,收歸國有,自己主張,斷無外人干涉之理。第二是損失股東利益。不知二十日上諭,已經說過,不令虧損民財,且已飭郵傳部妥籌辦法,自然一定公平,斷不令吾民吃虧。樹丹等本日具呈都察院,將吾民父老所欲言之隱衷,已經上達朝廷,必麯加矜惜。總之,朝廷已派大臣查辦,衹應靜候,决不纍及吾民。便是已經逮捕之人,亦要問個證據,决不纍及無辜。不可藉此搖動人心,務望父老互相勸告,從速解散。如果堅執,一旦决裂,雖朝廷本無加罪吾民之心,將不得已而變為用兵之計。彼時大兵一到,玉石俱焚。縱朝廷仁慈,卻因國法所在,亦已救不得吾民矣,萬勿自誤。同鄉京官喬樹楠、曾鑒、施愚、趙熙、鬍駿、黃德章、李文熙、謝緒、嶽嗣彝、賀維翰、曾彝進、鄧楠、鬍冕、馬瀎年、王章祜、劉方嶽、賴毓靈、顧鰲、張智遠、曾維藩、李固基、範天傑等敬告。二十二日。
  
  ◎度支部、郵傳部急電
  
  重慶電局送朱道鈕守,瀘州電局送趙道、劉道、郭牧,資州電局送資州朱牧、簡州牧,川京官又有長電分寄各局,望速抄印數千張,各處遞送。劉道須專送自流井陳孟翁,朱道須送紳士舒迪翁,資州牧、簡州牧須設法分送成都城外民團。切勿遲誤,印刷遞送各費,均準開支。度支部、郵傳部,漾。
  
  右電,係由渝城印寄者,與趙督發下印貼各街者,文字略異,電中所謂“知地方官辦理不善,派來查辦官吏”十四字。趙督發下之電,改為“派來查辦路事,欲求歸於完善辦法”。附記。
  
  ◎川紳請各大憲飭詰官報局稟(附質問報館函及報館覆書)
  
  具稟在籍紳士王練臣、劉錫玲、金兆中、鬍吉輔、楊永澍為報館增損上諭,改易事實,淆亂政體,煽惑人心,呈請查究事。竊維發行報紙,職在開通,而官報體例,尤貴公佈法令,以為官民標準。其不得登載冒瀆乘輿,淆亂政體,防害治安,敗壞風俗之語則一也。省城由路事牽入軍事,朝廷特簡大員查辦,以圖輓救,自督憲以暨京外各官所頒示諭文告,皆斯解釋群疑,漸求安謐。乃成都官報所出之日報,自七月十五後上諭文告,任意增刪變亂,既於報律不合,且於亂事尤大有影響。謹撮其惑亂尤甚者,條舉如左,伏候裁酌。
  
  一、如該報十九日,匯刊督憲示諭二道,一版則三道。查督憲告示分日所出先後,最關緊要。該報匯刊於一日,既非受報律第十二條之製限,則於軍律為失期,難免疏忽軍書之咎。
  
  二、該報十九日登督憲告示二,二十四日登督憲白話告示一。此通行之版也,乃有一報忽多一告示,不審所自出,是督憲軍事文書,可以聽該報增損也。
  
  三、該報通行三示,於十五街民頂神牌跪署請進,及四街所彈斃者,並不稱為匪,乃特別增出之示。則於十五日事,裝點情節,雲匪徒千餘人,擁進督署,欲行糾劫,雖經官軍擊退,猶復麇集。與通行三示,前後矛盾,致使屢次不足取信於民。此該報變易情節,指民為匪之實在情形也。
  
  四、該報所登二十日上諭,於十五日事,雲突有匪徒千餘人,兇撲督署,肆行□□,傷斃弁兵雲雲。竊臣子於上諭宜如何謹恪,並非金石古板,亦非敬避廟諱,豈容以□□模糊了事?即使號碼不明,亦當探詢登載。且省內外各行政官,敬謹宣佈,皆恭錄全文。該報竟以闕文登報,其與增損上諭何殊?
  
  五、岑飲帥告蜀中父老子弟書,詞意懇切,足以感動民情,原文具在。該報乃於其首加“為剴切曉諭事”六字,末加“切切此諭”四字,此增改查辦大臣文書告諭之事也。
  
  六、該報二十九日載四川京官緻同鄉公電,竟將“朝廷知地方官辦理不善,派來查辦官吏”二語,任意改為“查辦路事,欲求歸於完善辦法”。查此電係奉郵傳部、度支部有專電,命各屬刊布。是該電雖屬同鄉官報告,即與郵傳部、度支部命令無異。該報獨任意改竄,緻文義不通,反滋人民疑惑,其是否受人囑托,有犯報律第二十四條第三項情事,應請查究。
  
  七、重慶刊本同鄉京官公電之後,刊有郵傳部、度支部電文曰:“重慶電局送朱道鈕守,瀘州電局送趙道、劉道、郭牧,資州電局送資州朱牧,簡州牧。川京官又有長電分寄各局,望速抄印數千張,各處遞送。劉道須專送自流井陳茂翁,朱道須送紳士舒迪翁,資州牧、簡州牧須設法分送成都城外民團,切勿遲誤。印刷遞送各費,均準開支。度支部、郵傳部,漾。”查此電發於七月二十三日,該報竟秘不宣佈。至今省城附近紳民,尚不知有此部電。緊要軍書,時刻皆有關係,使此電早為張貼,事機初發,民情早已安帖,亦未可知。該報竟將緊要部電乾沒,不為張貼曉諭,以致釀成大亂,非僅遲誤軍機時刻之罪情也,不知是何居心!
  
  以上數條,皆其顯犯報律第十條各項製限之罪也。至其造作一人私語,而以為輿論,種種剌謬鄙俚,不勝枚舉。又其所出《正俗新白話》,同一宗旨,並無編輯姓名,不知是否官傢增出,抑係人民發行。名為正俗,實恐俗不能正,尤為可哂之至。並查成都日報七月十五以前,報紙無一字涉及路事。爭路不合,當盡糾正之責。爭路若合,當存紀事之實,何以前後懸絶殊異?不但外省人見之,不信其為《成都日報》,即本省人見之,亦不解其何以為《成都日報》。職等伏讀八月初一日所貼督憲二十四日告示,深恐鄉愚於示諭斷章取義,不統觀上下文,以致群懷疑慮,官民捍隔,於全局大有關係。是列憲原期上下通情,各得其所,然告示所及者少。該報傳播省內外,似此離奇反覆,任意增刪,職等閱之,轉生疑慮,何況鄉愚。若不稟懇澈察,恐安撫之具,轉成煽亂之機,於各憲安撫至意,亦不免背道而馳。大局已經糜爛,若此以後,更何堪設想!為此具懇大公祖照律查究,庶於大局不無裨益。職等痛念桑梓,誼當勸導,敢布忠告之言,敬祈采納,不勝惶迫之至。除通稟列憲外,伏乞大公祖大人臺前俯賜察核,批示施行。
  
  ◎緻官報局函
  
  徑啓者,查官報體例,貴公佈法令,以為官民標準。茲閱貴報自七月十五後登載公文,似不合報律。除將不合報律之條,另摺開呈外,合行函緻貴報館,尚希逐條答覆,以釋群疑,實為公便,須至啓者。
  
  計附手摺一件
  
  王練臣
  
  劉錫玲
  
  金兆中 同啓
  
  鬍吉輔
  
  楊永澍
  
  按手摺各條件,與前稟同,未及復載,觀報局復書自明。
  
  ◎官報局復函(辛亥年九月初一日午刻到)
  
  逕復者,頃奉惠書,並手摺一件,質問敝局所辦《成都日報》各條,具見熱心公益,糾繆繩愆,紉感無暨。查本局除官報外,兼辦《成都日報》,於電鈔、公牘兩門,尤不敢妄意增減。承詢各條,似未深悉局中梗概。茲特逐條答復,藉釋群疑。除登報外,專復布臆,即希亮察。名正具。
  
  ◎答復質問各條列左
  
  一、來書謂:本報七月十九日,所刊督憲告示等件,不應匯刊於一日等語。查本報嚮來所登督院公牘,非奉督轅送登,不敢登載。是以本局十五日後,承印督憲告示各件,十九日以前,悉未登報。至十八日午後,奉院示,命將近日所送刻印告示各件,即刻速登日報等因。維時十八日報,已經發行,衹得於十九日報內匯刊,豈能以軍律失期為不倫之比擬?
  
  二、來書謂:本報十九日登督憲告示二,二十四日登督憲白話示一,此通行之版,乃有一報忽多一告示,不審所自出等語。查本局於十八日午後,既奉院示,即將在局所印告示各件照登,於十九日晨早發行。後又奉院示令無登開城告示,因開城事未果,此示中止,而本報則已發行。一面飭人追回取消,另印再送。來書所謂:有一報多一告示,想即指此。實因臨時事實上發生變易,並非本報敢於增損督憲軍事文書也。
  
  三、來書謂:本報特別增出之示,於十五日事,裝點情節。雲:匪徒千餘人擁進督署,欲行糾劫,雖經官軍擊退,猶復麇集,與通行三示矛盾。謂:係變易情節,指民為匪等語。查此示係曉諭開城告示,即第二條答復,因開城未果,報已發行而中止者,並非本報特別增出,至本局職司印刷,雖屬官辦,實係營業性質。承印公牘,無改易原稿之權,此示悉照原文刊印,何得指為裝點情節?
  
  四、來書謂:本報二十日,所登上諭於十五日事。雲:突有匪徒千餘人,兇撲督署,肆行□□,傷斃弁兵雲雲。不應以闕文模糊了事等語。查本報嚮例登載電鈔,悉由成都電報局送來照登。彼時見電局送登,原報即有闕文,當經探詢該局,據稱號碼不明,自應敬謹闕疑,不特本報所載如此。即電局分送各處是日電鈔,悉皆有闕。此事各有權限,本局依據電局原電照登,亦各報通例,何敢有所增損?再本報係照原電敬錄,雲有數千人兇撲督署,並無“匪徒”二字。而來書所云,添入 “匪徒”二字。與原電字句不符,亦非本報增加。
  
  五、來書謂:本報載岑帥告蜀父老子弟書,首加“為剴切曉諭事”六字,末加“切切此諭”四字,為增改查辦大臣文書告諭等語。查岑帥此書係奉院發下,飭印多張,交來原底,即係如此。本報照登,亦非自行增改。
  
  六、來書謂:本報二十九日,載四川京官緻同鄉公電,竟將“朝廷知地方官辦理不善,派來查辦官吏”二語,任意改為“查辦路事,欲求歸於完善辦法”等語。查此電係由成都縣署總務科交印一萬餘張,由局照原底印就交清,並登入日報。至其中電文有無改易,自有交來處所負責,本局衹能照印,無從任意改竄。
  
  七、來書謂:重慶刊本同鄉京官公電後,刊有郵傳部、度支部電文,此電本報秘不宣佈等語。查本報並未奉到此項郵傳、度支兩部電文,從何宣佈?責備本報,將緊要部電乾沒,似未知本局並未奉到此電情形,幹沒之說,實不能當此重咎。
  
  ◎督辦川漢、粵漢鐵路大臣緻內閣請代奏電(九月初四日)
  
  竊端方自奉赴川查辦之命,即經派員先行,馳往密查。比抵川境,疊據川省各屬士紳代表,紛紛呈訴,官民交哄,厥因並為趙爾豐所拘諸人辯護。途次已奉內閣字寄七月二十三日上諭,都察院代奏:四川京官曾鑒等,為川民爭路,緻釀重案。懇飭秉公查辦,以維大局,而遏亂源呈一件,著端方按照所陳各節,查明實在情形,秉公分別核辦,毋枉毋縱,據實具奏。原呈著鈔給閱看。欽此。遵復逐細詳查,先後接據報告。並就在川所聞官紳論議,復加考核。查七月十五日,趙爾豐電奏,川人以路事鼓動人民,抗糧抗捐,刊散自保傳單,謀於十六日聚衆起事。因將蒲殿俊、羅綸、鄧孝可、顔楷、張瀾、鬍嶸、江三乘、葉秉誠、王銘新設法誘擒,午刻猝有匪徒數千,先使人在督署附近放火等語。又二十七日電奏:有訊據匪供係同志會召集,羅、蒲兩人調來保護。十四日,已暗中齊團等語。另飭趙爾豐所持蒲、羅諸人逆據,有川人自保商榷書,沿江調兵木牌暨黃綾血書統領名册等事。此皆趙爾豐所據以拘獲首要,稱為逆證者也。又查川京官法部左丞曾鑒等呈,並沿途所收川紳公稟,及派查各員所報,暨趙爾豐派來候補道謝廷麒面述各情,多謂川中罷市、罷課,不戕官吏,不劫倉庫,絶非逆黨勾結為亂。其十五日,民居失火,僅係南打金街民人自行失慎。人民赴轅請釋蒲、羅諸人,統領田徵葵竟擅槍斃街正、商民數十人。逾日城埤附近居民聞知,人人首裹白巾,冒雨奔赴城下求情,又為官兵開槍擊斃者約數十人。衆情乃大憤,至自保商榷書,並無“獨立”字樣,亦無保路同志會及股東會圖記,其中且有皇基萬世等語。況其書並非從蒲、羅等手作,又木牌、血書皆匪徒假托,非士人所為。趙爾豐乃指為圖謀不軌之確證。川中官吏周善培、王@@、饒鳳璪等,復挾咨議局糾舉之嫌,構成冤獄。又稱不納捐糧一說,係行政官發起,官紳聯合會之內,提倡有緩辦捐輸以請息扣糧之說,會長囑具正當公文,由總公司詳呈總督核奪,並非股東實行經收國傢租稅等語。此川省各屬人士,據以憤泣求伸,以為匪亂之成,均由冤獄所激者也。竊謂此次川事糜爛,實由官民交哄而致。王人文、趙爾豐既麯徇蒲殿俊、羅綸等之言,提倡保路於前。趙爾豐又誤用田徵葵、周善培等之言,激憤人民於後。全川公論,均謂川人自有爭路之舉,若非大吏推波助瀾,路潮必不至如此之烈。及後從事彈壓,若非諸人貪功,捕風捉影,熒惑長官,陷蒲、羅以叛逆,並槍斃頂香呼訴之人,人民怨毒,亦不至如此之深。趙爾豐所指蒲、羅諸人逆據,雖自有嫌疑被逮之由。惟川匪盡屬土著,該紳著名鄉裏,匪幫中開會爭路,意氣激烈之時,偽托假冒,自必無所不至。抗捐截餉,尤屬行同盜劫,絶非士紳之所應為。至自保商榷一書,確有“協助政府,皇基萬世”之語,惟語多妄誕。值茲匪亂相尋,實足搖惑觀聽,自應嚴究著書之人,另案懲辦。署提法使周善培,在同志會演說,有奪路奪款等語。朝廷收路國有,準人民照商辦章程附股分紅給息,非奪路也。人民不願附股,準給還原辦股本,非奪款也。朝廷德意,全賴地方官吏為之剖析分明。若以行政之官,先行阻撓國政,危詞聳聽,則士民議論囂張,又何足怪?且緩辦捐輸之議,周善培實陰為助長。趙爾豐未到任以前,於同志會極表同情。七月十一日,同志會稟請休會,聽候查辦。趙爾豐不即閉會,有會長等既經任事於前,仍當確切研究以善其後之頌詞。是該會長等已具有悔禍之心,趙爾豐乃不為因勢之禁,曾不旋踵,忽逮捕蒲、羅諸人。始則縱放,繼則操切,措置乖方,實不能麯為之諱。署鬆潘鎮總兵、營務處總辦、候補道田徵葵貪功妄舉,擅斃平民,應請即行革職,發往巴藏,責令戴罪圖功。署提法使勸業道周善培輕躁喜事,變詐無常,候補道王、王梓結怨紳商,聲名素劣,均請即行革職,以昭炯戒。候補道饒鳳璪資輕望淺,輿論不孚,惟纔具尚屬可用,應請改簽他省候補。至咨議局議長法部主事蒲殿俊,咨議局副議長舉人羅綸,度支部主事鄧孝可,侍講銜翰林院編修顔楷,貢生張瀾,民政部主事鬍嶸,舉人江三乘,舉人葉秉誠,舉人王銘新,對於路事異常憤激,惟於匪事概無干涉,應懇天恩即予釋放。咨議局副議長法部主事蕭湘,本年七月同案被逮羈留,應請一並免其置議。該紳等研求新政,維護地方,為川士一時之選。惟任事近於專擅,持論過於激昂,荷蒙寬典之優加,必有懷刑之敬懼,益當謹身勵行,勉為成材。王人文、趙爾豐身任封圻,既不能裁製於前,復不能弭變於後,亦屬咎無可辭,應如何酌予懲處,朝廷自有權衡,非臣下所敢擅擬,所有遵旨查辦,據實覆奏緣由,請代奏。端方叩,二十八日。
  
  ◎資政院奏部臣違法侵權激生變亂據實糾參摺
  
  奏為大臣不法,誤國殃民,謹據實糾參,請旨嚴懲,以遏亂萌,恭摺仰祈聖鑒事。竊維治天下莫急於安人心,安人心莫急於除禍首。今茲危急存亡之秋,而海內所疾首痛心,以為禍首者,實為郵傳大臣盛宣懷。跡其專權肆欲,敗法害紀,罔上虐下,禍歸朝廷,實有應得之罪。伏奉明諭令臣等各攄忠愛,臣等竊願陛下與民更始,同其好惡,謹臚列其罪狀,為我皇上一一陳之。蓋今日禍亂之源,發於鐵道國有政策,在朝廷方以體恤民艱,故俯從郵傳部之議。而海內憤怨,效實相反,蓋皆郵傳大臣欺朦朝廷,違法斂怨,有以致之。夫該大臣本意,不過以川粵漢藉款草合同,訂自原任大學士張之洞,外交上已成定議,故藉國有政策經消納之。不知外交睏難情形,本為內外所共喻。朝廷不忍以一舉而損四國之邦交,亦為不得已之苦心,何難開誠布公,消弭民謗,乃必濫用國有名義,震駭天下觀聽,釀此紛紜?試問該主管大臣籌有何種的款,定有何種畫一幹綫之法律,足以收天下之商辦各路而有之?既所收僅此四路,何名政策?既準商民附股,即是官商合辦,何雲國有?該大臣指鹿為馬,而海內輿論遂不能不循名責實。況雲國有政策,則是取消先朝諭旨之商辦公司及欽定商律。按照資政院院章,實應交院協議;按照內閣官製,亦應交閣議决。乃該大臣於輿論機關,欽定官製,一切不顧。於閣製發表之後二日,首先破壞,單銜入奏。該大臣目無憲典,目無國法,目無同僚,目無人民,一至於此。臣等竊不識內閣總協理大臣何以居然副署,以致詔諭一頒,謗議四起也?夫民心易失,國體宜尊,猶賴主管大臣慎重籌謀,妥定辦法,庶禍消於將然,牢補於未晚。乃該大臣以市儈之心,與小民競錙銖之利,以豪橫之政,陷朝廷為怨毒所歸。川、粵、湘、鄂,同歸官辦,待遇民股,自應一律。國傢既欲收其後利,自就償其損失。乃該部前後所奏,於抽本還利之法,既暮四而朝三;於川、鄂、湘、粵之民,復偏輕而畸重。川亂之起,其大半原因,即以該部奏定,僅給實用工料之款,以國傢保利股票,不能與鄂路商股一律照本發還。又將施典章等所虧倒數百萬,棄置不顧,怨苦鬱結,上下爭持。川亂既作,人心浮動,革黨叛軍,乘機竊發,武漢繼陷,大局糜爛,禍首之罪,誰實屍之!今雖朝廷宣佈德意,一律發回股本,而時晚勢蹙,恩不下究,損辱威信,皆盛宣懷罔上虐下之罪也。夫民情通塞之機,即大局安危所係。朝廷方欲公萬幾於輿論,而盛宣懷則務塞輿論以蔽朝廷。當川省爭路之時,紳民電報,皆為郵傳大臣命令所阻。通飭各局,不準通遞。比附朝旨,謂煽惑抵抗,以違製論。呼籲無門,大亂遂作。夫疾痛號呼,發於忠愛,有何罪惡,加以叛名?盛宣懷自以手握天下交通之機關,不惜專愎擅權,隔絶上下之情如此。臣等竊覽往古權臣,專國之禍,未有如此之烈者也。川粵藉款,係由宿約,盛宣懷罔上欺民,塗附政策,釀成禍階,已如此矣。至其藉日本國債一千萬元,尤為普天下臣民所不喻。盛宣懷所辦漢陽鐵廠、萍鄉煤礦,皆藉有日本款項。此中關係如何,雖無從得其真相,而竟悍然不顧,以國傢為孤註之擲,以貫通南北樞紐之京漢鐵路為抵質之符。則其飲鴆自甘,有同賣國,實不能令天下無疑。今亂事方棘,京漢鐵路餘利,岌岌不保,不審該大臣何以應之?臣等竊料該大臣心計素工,狡謀最甚,必以外交危詞,恫嚇皇上。即以奉旨特藉,搪塞人民。至於流毒藴禍,非其所知。若夫弁髦資政院議决專章,敗壞憲典,乃該大臣故智,臣等實未遑指數綜之。自資政院閉會以來,於今一紀,時艱孔迫,大小臣工,塗附為治,釀伏禍機。自盛宣懷掌部以來,橫肆衝决,破壞憲典,破壞官製,破壞輿論機關。禍難驟發,乃如飄風迅雨,不可測度。臣等誠知今日國事之敗壞,不必盡由於一人之咎,而盛宣懷實為誤國首惡。去盛宣懷,則公憤可以稍平,大難庶幾稍息。若容留姑息,則天下即有以窺朝廷,後患之來,實非臣等所堪設想。臣等憂危大局,不勝區區憤懣之忱,謹遵院章第二十一條,據實糾參。擬請明降諭旨,立予嚴懲,天下幸甚。謹恭摺具陳,伏乞皇上聖鑒,謹奏。宣統三年九月初五日。
  
  內閣奉上諭,資政院奏部臣違法侵權,激生變亂,據實糾參一摺。據稱禍亂之源,皆郵傳大臣盛宣懷欺朦朝廷,違法斂怨有以致之。該大臣手握交通機關,不惜專愎擅權,隔絶上下之情,於應交院協議交閣議决之案,一切不顧。於閣製發表之後二日,首先破壞,單銜入奏。罔上欺民,塗附政策,釀成禍階。此次川亂之起,大半原因,即以該部奏定僅給實用工料之款,以國傢保利股票,不能與鄂路商股一律照本發還。又將施典章所虧倒數百萬,棄置不顧,怨苦鬱結,上下爭持。川亂既作,人心浮動,革黨叛軍,乘機竊發。該大臣實為誤國首惡等語。鐵路國有,本係朝廷體恤商民政策,乃盛宣懷不能仰承德意,辦理諸多不善。盛宣懷受國厚恩,竟敢違法行私,貽誤大局,實屬辜恩溺職。郵傳大臣盛宣懷,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協理大臣大學士那桐、徐世昌,於盛宣懷朦混具奏時,率行署名,亦有不合。著交該衙門議處。嗣後該大臣等,於一切用人行政事宜,務當不避嫌怨,竭誠贊畫,以維大局而濟時艱。欽此。
  
  ◎九月初五日上諭
  
  前派端方前往四川查辦鐵路事宜,嗣據都察院代奏,四川京官曾鑒等為川民爭路,緻釀重案,懇飭秉公查辦,以維大局,而遏亂源,呈一件。又經諭令端方按照所陳各節,秉公查明具奏。茲據端方電奏稱,行抵川境,迭據各屬士紳代表呈訴,並先後接據委員報告及所聞官紳議論,詳加考核。查得川中罷市、罷課,不戕官吏,不劫倉庫,絶非逆黨勾結為亂。其七月十五日,民居失火,僅係南打金街民人自行失慎。人民因蒲殿俊、羅綸等被拘,赴轅請釋。統領田徵葵擅行槍斃街正、商民數十人。附近居民聞知,遂首裹白巾,奔赴城下求情,又為槍斃數十人,以致衆情憤激。其所傳布之自保商榷書、並無“獨立”字樣,亦無保路同志會及股東會圖記。其中且有“皇基萬世”等語,並非出自蒲、羅等之手。又有搜獲之木牌、血書,皆匪徒假托,非士人所為。川中官吏周善培、王、饒鳳躁等,復挾咨議局糾舉之嫌,構成冤獄。不納捐糧一說,係官紳聯合會內提倡,有緩辦捐輸,以請息扣糧之議,並非股東實行徵收國傢租稅等語。此次川事糜爛,既據端方查明,實由官民交哄而成。所有辦理不善之地方官自應分別懲治。前署四川總督王人文,現署四川總督趙爾豐,身任封圻,既不能裁製於前,復不能弭患於後,實屬咎無可辭。王人文、趙爾豐均著交內閣議處。署鬆潘鎮總兵營務處總辦候補道田徵葵,貪功妄舉,擅斃平民,著即行革職,發往巴藏,責令戴罪圖功。署提法使勸業道周善培,輕躁喜事,變詐無常,候被道王、王梓結怨紳商,聲名素劣,均著即行革職。候補道饒鳳璪,資輕望淺,輿論不孚,著以同知降補以昭炯戒。四川咨議局議長法部主事蒲殿俊,副議長舉人羅綸,度支部主事鄧孝可,翰林院編修顔楷,貢生張瀾,民政部主事鬍嶸,舉人江三乘、葉秉誠、王銘新對於匪事絶無干涉,均著即行釋放。法部主事蕭湘,前被拘留,著一並免其置議。現在川省土匪竊發,蹂躪地方,煽脅良民,蔓延日久。著端方傳旨責成蒲殿俊等分頭開導,迅速解散,不得藉詞諉卸。其有抗拒不服,甘心作亂之匪徒,仍著端方、趙爾豐嚴飭地方文武切實剿辦。總使良莠分明,毋枉毋縱,以副朝廷綏靖地方之至意,餘照所議辦理,該衙門知道。欽此。
  
  ◎欽差大臣端告示
  
  蒲羅九人釋放,王周四人參辦。爾等哀命請求,天恩各如爾願。良民各自回傢,匪徒從速解散,非持槍刀抗拒,官軍絶不剿辦。
  
  ◎周提法上趙督憲稟
  
  大帥鈞座,敬稟者:竊七月十五之事,究由憲臺獨斷,抑有他人參議,署司毫未預聞。乃自七月十五以後,外間紛紛造謠,皆謂十五之事,乃由署司主謀告密。因值事變,大局方在危難之中,一身何復毀譽可計?且自路事發生以後,署司一念惟知大局,既未嘗取悅於上,又何必求諒於民。故聞謠謗之來,均衹付之一笑。不意昨得渝中報告,謂端大臣駐節在渝,博稽輿論,遂不免兼采謠言,謂必參署司以謝川人。報告所云,雖難保其必確,時勢至此,一官尤無足惜。惟是非所關,去留有道。倘憲臺以署司十五以前,不應力持和平辦法,責以姑息誤事,雖加嚴劾,萬無所辭。至於十五之事,署司方恨與聾無殊,端大臣采及謠言,署司豈甘以曖昧獲罪?應懇憲臺將十五之事,究由憲臺獨斷,抑由何人告密主謀,電知端大臣,俾免誤聽。至於署司前此不應力持和平辦法,若蒙憲臺將署司立予撤任,奏請參處,以為姑息貽誤者戒,尤沐大德,不勝迫切待命之至。須至稟者。
  
  ◎總督部堂趙批
  
  據稟悉,此次首要諸人,係因其藉路倡亂,逆跡昭彰,迫不得已,遵旨拘獲。該署司並未預議,外間謠諑,詎足為信?端大臣尚未抵省詳查,何至以無稽之辭,遽行參奏?該署司以力主和平,深自引咎,本署督部堂以前對於諸紳研究路事,亦何嘗不力主和平。而彼時固有以和平為本督部堂罪者,任事之難如此,不獨該署司一人已也。總之毀譽難知,是非具在,切勿輕聽浮言,鰓鰓過慮,是為至要。繳。
  
  ◎周提法上端大臣稟
  
  欽帥鈞座,敬稟者:竊查四川因路事而成亂事,至於今日,殆已不可收拾。自聞節下疏劾王護督憲,趙督憲辦理之失宜,朝命即以節下來川查辦。先讀宜昌示諭,語語嚴重,方服節下堅識毅力,不以既亂而易初衷。昨有自渝來者,宣誦奏請釋放被逮諸人,劾辦田鎮及署司示文。尤服節下因時轉移,勇於補救。川亂果能遂定,節下功德當垂無窮。署司但保安寧,方沐大惠,區區一官,何復足說!雖然,論事必求其本,治人必當其罪。自七月十五以後,署司一切未得預聞。而當路事發生之日,署司時方待罪勸業,故頗悉始末委麯,而亦自知其有罪。節下奉命查辦,不能捕捉風影,必當得其真相。署司既有所知,敢為先陳變亂之所始,而後自狀其罪,惟節下察擇之。蓋四川路事自五月改歸國有之命下,以至七月十五,凡經三變,而後至於今日之大亂。一曰,五月二十一日,保路同志會之成立。一曰,七月初一日之罷市。一曰,七月十五日之逮捕諸人。節下亦知五月二十一日,保路同志會成立之原因乎?川人初聞國有之命,群情不惟無怨,且極歡幸。現在被逮之鄧主事孝可,曾於蜀報著文,以論川路之宜歸國有,此固可證川人並無反對國有之意。即後此提倡保路之諸紳,前此亦皆贊成國有之人也。然則何因而有五月二十一日,保路同志會之成立乎?是則川人意主保存現有之款,求還已用之款。而節下五月初五日,會同盛大臣緻王護督憲歌電,則欲舉現存已用之款,一律填給股票,已非川人之意。尤以籌還必復藉外債,必以川省財産作抵,恫喝川人,於是大起川人恐怖之念。王護督憲知此電一宣,群情必將大激。當於初七復緻虞電,力言現款之萬不可提,並申明歌電之未敢宣泄。不意節下既置不復,十一日,又電緻宜昌李總理,問其曾閱緻王護督憲歌電否?李總理電詰成都公司,索閱此電。王護督憲迫不得已,衹得宣佈,群情於是大激越。十五日,又有盛大臣禁止電局,不準代發關於路事之電,群情於是尤激越。十七日合同到川,於是遂有五月二十一日保路同志會之事。自表面觀之,同志會若因合同而起,其實則因歌電而起。夫歌電者,固節下會同盛大臣所主持,王護督憲所不敢宣佈,而節下所迫令宣佈者也。此保路同志會成立之原因,節下不可不深查而力辦之者也。節下又知七月初一何故而罷市乎?是又川人求換李總理,呈請趙督憲為之代奏,而節下與盛大臣必主用李總理。六月二十九日,仍用李總理之電到,七月初一遂罷市矣。此又七月初一罷市之事,節下所當深查而力辦之者也。至於七月十五之事,署司之未預聞,昨已具稟質問趙督憲,奉批另呈。署司對於路事,即欲苟自引咎,反復搜求,亦衹“不應力主和平”六字之罪名。趙督憲對於路事,始亦力主和平者。良不知七月十五,何以一變而遂嚴重激烈至此。趙督憲一念所發,雖無從證明其所因,而七月十四日,川紳官京師者,即有電來,謂節下疏劾王護督憲、趙督憲,已派節下查辦。同日趙督憲亦得京電,道路皆傳。七月十五之事實,節下疏劾所激而成。署司雖未敢據以為然,而細為推測,罷市既已十四日,趙督憲兩次電奏,皆望政府采用和平解决之法。何以十四日,方傳節下疏劾之電,十五遂有如此嚴重之舉?此之推測,未可為據。更讀閏六月二十四日,節下會同瑞莘帥電奏有:此次川紳集會倡議之人,類皆少年喜事,並非公正紳董。詢之蜀紳,衆口僉同。並聞留東內校學生,紛紛回川,顯有學人煽惑情事。尤恐名為爭持路事,實則別有陰謀。非請明降諭旨,責成趙爾豐,凜遵迭次諭旨,嚴重對付,殊不足以遏亂萌而靖地方等語。然則今日被逮諸紳之罪名,固為節下所前定,而趙督憲嚴重之辦法,亦聽節下之指揮。此又七月十五之事,節下尤當反復推查切實糾辦者也。七月十五以後,大局遂不可說。以川民數百年戴國之忠,即有一二倡為不忠之人,何遽迅速溥及至此?人皆歸咎七月十五之事,表面若為信詞,雖然,使無七月初一之罷市,安有七月十五之事?使節下能如川人之請,不用李總理,安有七月初一之事?使無五月二十一保路同志會之事,安有七月初一之事?使節下不迫王護督憲宣佈歌電,安有五月二十一之事?川人實視川路存亡,為生命存亡。歷時三越月,文電數萬言。凡民之情,何隱不達!節下與盛大臣豈直不許通融,且節節愈逼愈緊,川人進不能自保其路,良民以為生命將絶,遂一切不復顧忌,匪徒則從而利用之,坐使數百年忠戴本朝之人心,一旦土崩瓦解。嗚乎,此豈一二倡為不忠者之力所能緻哉!於是又有為推本之論者,謂當保路同志會發生之初,王護督憲苟能仰體意旨,取嚴重干涉之辦法,川人容可就範,因咎王護督憲之釀亂。推論至此,署司不特不能為王護督憲辯,且當服罪於節下,不敢自辯。蓋王護督憲所主張,署司皆嘗贊成者。雖然,以為事勢至今,王護督憲當為引咎,署司當為分咎。姑認為姑息誤事焉則可,若必以為釀亂則王護督憲,當日固據有種種理由,不能嚴重干涉者。當王護督憲在任時,保路同志會不惟無罷市罷課之行為,且能謹守秩序,從何干涉?一也。五月二十一日,因議合同在鐵路公司開商學各團體會議,不期而集者數千人。當時若加干涉,則七月十五之事,必於五月二十一日見之,二也。集者皆號哭私泣,鹹若切膚之痛,不能自勝,何忍干涉?三也。若此巨大關於四川全體之路事,一旦變更,安能禁人之不議?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豈能干涉?四也。且王護督憲雖大智,亦安知節下與盛大臣必用一李總理而激成七月初一之事?又安知節下預定諸紳罪名,強製趙督憲取嚴重辦法,而激成七月十五之事?亂事皆節節相逼而成,誰能懸一破壞之境而為之預防,五也。所以不能直加干涉之理由若此,然當士紳集議保路之頃,苟有稍為妨害治安之影響者,王護督憲無時不集諸紳,反復誥誡,今日被逮諸人,節下可一一晉而問之。以署司所知,王護督憲對於路事,不惟見好要譽之心,且有異常嚴重之誥誡,顧不肯取悅節下,強抑人民,而為國傢離散數百年忠戴之人心而已。故節下今日而采推本之論,以王護督憲為不應過持和平,姑息誤事,以署司為不應贊成,則署司輸服,且可代王護督憲輸眼。若以為釀亂,則署司已先不敢輸服。若以署司為預於七月十五之事,采及街巷無賴主謀定計之謠傳,則尤日月有時而滅,此心萬難麯服。蓋雖閭裏小人細故,將科以幾等之罰,猶必審情得實,公開審判,有服猶許依法上訴。署司不肖,忝列監司,雖節下絀於勢事,不憚掩置一切變亂之原,雜劾數人,以為釋疑平憤之計。然是非所在,豈節下今日始知?衆怒難犯,尚能翻然改圖,署司嚮日固以恤民為心,乃忍妄自菲薄耶?或者又謂節下寧能采及謠言,遂以入告?設無證佐,小民尚難冤抑,反坐豈無國律。且此事辦法,不外平和、嚴重兩端,謂署司之罪為贊成平和耶?則節下今日固主平和矣。謂署司之罪為預聞嚴重耶?則節下前日固主嚴重矣。二者但劾其一,節下先無以自解。因又傳述鈞諭,謂署司為兩兩見好者,此又置司所可昂首自伸,抗言披露者矣。夫所謂見好者,必其麯順兩方,不顧事理者也。所謂兩方者,則節下與盛大臣為一方,而紳民為一方也。署司苟見好於節下與盛大臣耶?夫節下與盛大臣固始終力持嚴重主義者也,則不惟不應贊成王護督憲之平和,且尤不應屢以平和解决力勸趙督憲。蓋七月十三日,署司晉謁趙督憲,猶勸速以民情迫切之狀,電催政府,速順輿情。且力勸趙督憲但遵勿滋事端之旨,勿取嚴重之法,緻上無以對朝廷,下無以對地方,而中為節下與盛大臣所弄。嗟乎!使趙督憲而聽署司之言,安得七月十五日之事,安得集怨於一身,而歸名於節下?然則署司果見好於節下與盛大臣及趙督憲之一方耶?若曰見好於紳民,夫紳民固主激烈者也,然自路事發生以來,署司每與士紳燕談,抑廣衆演說,無不以和平從容維持治安相勸導,有時且用嚴重警誥之言燕談,則被逮諸人尚在,節下固可晉而叩問之,曾有一語見好要譽否?廣衆演說,則通國皆知。閏六月十五日,因股東將全體上院,署司到會演說,勸以從容,大為股東所駁詰。七月初間,兩次各街協會,署司到會演說罷市之害,又大為會衆所非難。以後謠言由是而起,下流感情由是而傷。嗟乎,使署司稍知見好於紳民,安得復有謠言,節下變安所摭拾以為加罪之資料哉?不顧大局,見好一面,已為絶無廉恥心肝之人。若兩面見好,任為反復,署司非不為,但恨無此纔耳。或者,又傳節下之劾署司考語,有“朦蔽貪功”字樣。夫所謂朦蔽者,不據實之謂也。謂署司七月十五以前,不以民間迫切之情上告耶?在外則趙督憲可質,在內則兩次附銜電奏可據,固已無所不盡矣。謂署司誣罔諸人以致被逮乎?則趙督憲之批具在,署司既不預聞七月十五之事,即七月十五以後,傳說發現種種重要證據,署司至今亦未得一見。局外議論,除節下閏六月二十四日預指陰謀一奏而外,他直了無所聞,不知節下朦蔽之罪,將何所指?復何所據?至於貪功,則署司既未預議,難居坐論之功;司法復非領兵,亦無勳績可樹。且凡貪功之心,恆本於委過,必求其實,則節下始之堅持嚴重主義,以求鐵路政策之必行,已又劾趙督憲以求禍亂之苟定。若是者,庶幾似之。署司未嘗無樹功之才,特不忍存委過之心耳。考語既無證佐,言者又未必確,或者又曰:節下蓋深恨署司不應贊成王護督憲但持和平,不知仰體,而當以和平解决。收拾人心之時,又不能更以和平相罪。故姑博採謠言,既陽以謝川人,復陰以懲往事,是言之深,則非署司淺人所敢妄議。苟參署司,真可以謝川人,節下身肩大局,本有因時轉移變化之權,署司何敢復以是非失置念?惟時局糜爛至今,上下相疑已久,苟求補救之方,惟當坦然推誠,與川人相見。如或稍參權術,誠恐一疑未釋,一疑復結。川亂群知以節下始,群望以節下終。亂始於不平,非持平即無以終亂。署司不敢多論持平處置他事之法,但論持平處置署司一身之法。道途傳言而苟不確,即請節下迅賜奏參署司不應始終力持平和,姑息誤事。若前奏已發,未當鄙罪,即請迅予奏請更正罪狀。要之署司自問,念念皆為大局,事事皆無慚疚。即姑自引附,亦衹不應始終力持和平之一點,以此受劾,百罪不辭。此外但加纖微之詞,苟非所甘,萬難誣服。署司罪狀如此,靜候宣示。至於川亂之原,語語皆有事實可按,字字皆本良心而出,非敢妄采謠言,稍參臆說。節下秉命來川,方為朝廷所倚畀。此次抗疏具劾,又為川衆所謳歌。所為原本上陳,苟欲一達鈞聽,明其始末,若夫是非之公,惟當共俟千載。至於趙督憲七月十五之事,已集天下之謗,署司未敢妄為論列。然有一言,不敢不忠於節下者:則天下之人,皆可評議趙督憲,惟節下不可輕論趙督憲。署司天賦大愚,但餘一綫天良。修詞不周,伏惟鑒察。所有署司陳明川亂原本及罪狀所在,呈請依罪參處緣由,理合稟請欽帥察核批示。須至稟者。
  
  ◎欽差查辦大臣端批前署提法司周善培稟
  
  查該署司罪惡昭著,衆口一詞,本大臣俯順輿情,據實參劾,正如該稟所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之意也。乃該署司不惟不自慚內疚,反指公論為謠言,肆其老姦巨滑之手段,直欲以筆墨空談,嫁禍移怨於本大臣,為上欺我皇上,下愚我川民之計,而謂“是非之公,必俟千載”。吾則謂“是非之公,存乎庶人”。該署司苟欲見好於兩面,其可得乎?孟子曰:“盆成括小有纔,足以殺其軀而已矣。”吾誦斯言,為該署司懼之。
  
  ◎大理院奏遵旨判擬要案請飭按名解京訊取確供以成信讞摺
  
  奏為遵旨判擬要案,請飭按名解京訊取確供,以成信讞,恭摺仰祈聖鑒事。宣統三年九月二十日,內閣奉上諭,資政院奏:疆臣罔上殃民,違法激變,請明正國法以遏亂源一摺。著將此案交大理院按照法律判擬具奏等因,欽此。並由內閣暨資政院先後將原奏及四川京官陳請說帖四件,鈔交到院。臣等當以案關激變良民,情節極為重大,自非將在案各該員等,提解來京,嚴行質訊,不足以折服其心,而伸川民冤憤之氣。正在繕摺具奏間,復於二十三日,承準內閣片交奉上諭趙爾巽電奏,資政院奏參趙爾豐交大理院判擬,惟判擬必憑質問供詞,請將全案人證,提京質問,據供定案等語,著大理院知道等因,欽此。仰見朝廷明慎用刑之至意,自應欽遵辦理。查資政院原奏趙爾豐以外,尚有周善培、王、田徵葵、饒鳳璪等四員,均係案內緊要之犯,相應請旨飭下署四川總督端方,迅派妥員,一並押解來京,送交臣院訊取確供,再行按律分別定擬,並由總檢察廳電飭該省高等檢察長,將激變情形詳細調查,並將全案捲宗檢齊送院,俾免狡卸而重憲典。所有承審要案,請解院質訊緣由,是否有當,理合恭摺具陳。伏乞皇上聖鑒,謹奏。宣統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奉旨依議,欽此。
  
  ◎署督部堂與四司兩道及各界紳耆緻全省官紳文
  
  全省官紳公鑒:今日蜀禍亟矣!自路事發生以來,我全川紳民不憚奔走呼籲,嘵音<疒者>口,以求得美滿完全之結果,即本署督部堂及各司道等,其始亦皆亟圖轉圜,力予維持。而不虞事變迭乘,相激相蕩,乃演成此傷心慘目,至可悲痛之現象。此數月中,近省數百裏之間,精壯膏鏑鋒,老弱轉溝壑,田園村鎮,漸就荒蕪,商賈農工,鹹憂失業。蓋人民之生命財産,犧牲於焚劫寇攘中者,已不知其凡幾矣,而近猶浸淫而未有已時,嗚呼,此豈我邦人父老所托命於司牧,屬望於捂紳者之意料所及哉!抑彼滋釁從亂之人,孰非朝廷赤子,豈樂鋌而走險,扦法網而禍桑梓?無亦治理失其宜,教養無其術,其平日饑寒疾苦,無可告訴。適自路潮震撼,又不幸而出於過激之行動,遂不免附會牽連,乘機而思逞耳,要其心豈願出此哉?夫因路事而至於激爭,因激爭而至於騷亂,當時在事官紳,誠無一能寬其責任。本署督堂職任封圻,既未能弭變於事後,撫衷循省,尤切疚慚。及今而始圖補救,我官與紳已無以自逃於清議。若猶觀望遲疑,不亟謀輓回救治之策,則是上負君父,下誤人民,其罪更何堪麯恕!茲幸全體官紳,聯絡一氣,協力同心,共維大局,特議定弭亂辦法數端,經本署督部堂,逐一核定,用資衆守:
  
  一曰、官紳協商,減輕人民擔負,以恤民艱也。川省地大民繁,其各款稅捐輸納於國傢者,為數至巨。惟近因百廢待興,取民之製益繁,而養民之實未舉,貧亂之源,實肇於此。茲特酌加輕減,除此次被害各地方糧稅應由官紳查明,分別稟請蠲免,並撫恤遭亂傷亡及貧難各戶外,所有應行停減者,條舉如下:
  
  (甲)抵補土稅????筋加價。查此款原案,係每筋加錢四文,每年收數共約一百二十餘萬兩,今議全數豁免。
  
  (乙)新老釐金。查此款老釐係全省各局卡,普通抽收,新釐係川東局卡抽收,全年收數,共約五十餘萬兩,今議新、老釐一律免收,並將各釐卡立予裁撤。
  
  (丙)訴訟費。查此款定章,每案收錢十千文,以一半解充省城司法經費,以一半存留各屬,備充本地公用。茲議將解省一半訟費,免收免解。
  
  (丁)票捐。查彩票無異賭稅,最為病民,現已飭局結清賬目,定期裁撤。其民間已購未開彩之票,準其赴局將銀領回,繳票註銷。其外州縣未開之彩,如何繳票還銀,由官紳公同酌議,請示辦理。
  
  以上四項,均已確定裁減,電到立即分別停收、停售。仍候另文飭知遵辦。此外,稅契、糖捐、油捐、肉釐等項,如有可以核減之處,俟議定再行隨時宣示。
  
  二曰、各地方官紳協力整頓團防,維持地方治安也。團防之製,守望相助,以同裏之人,捍同裏之患。意美法良,歷著成效,比以辦理失宜,遂致多滋流弊,至可慨也。今宜力求整頓團保,由紳糧公推,呈由地方官選任。團丁必擇樸勇農民充之,勿任遊惰充數。其費用公訂規條,由花戶公認。嚴禁勒索苛派,或即以警款通融挹註。編成之後,認真訓練,地方官以時考核而進退之。如乏教練之人,亦可稟請派員前往,藉資倡導。無事則散令歸農,有警則合力防禦。但衹責以守衛緝捕,保護地方。其出境攻戰等事,非團保力所能勝者,不必強以所難,轉形畏阻。其一切辦法,均照歷奉章程切實整頓,務以官督紳辦為主義。如此以兵任戰,以團任守,而當兵隊攻戰之時,團保仍可相輔,則宵小無從匿跡,而萑苻自可漸戢矣。
  
  以上二端,實為目前弭亂標本兼治之策。既經公同認可,本署督部堂覆加核定,應即由各屬官紳,分別籌計,切實奉行,以收轉危為安之效。而最要者,尤當念時局之艱難,求同心以共濟。凡官紳相與之間,務持一誠以相孚。事理之所當爭者,雖反復而不厭其煩;公益之所當從者,即捨己而不嫌其屈。庶幾黽勉圖維,徐臻治理。至近日聚衆滋事之徒,誤會脅迫在所不免,而實以無業可守,無傢可歸之人,居大多數。地方官紳,應即竭誠勸諭,早令解散。一面妥籌安插,俾資糊口。仍先廣行諭告,使衆周知,但能棄甲投戈,决不究其既往。頃已由本督部堂飭訂解散條件,通行遵照。若經此次勸告之後,尚有不知悛改,抗聚不散,擾害地方者,則是怙惡之徒,為我全川官民之公敵。必令軍隊以武力攻擊,免緻貽害閭閻。除暴安良,勢非得已。此外應興應革之事,當再公同籌議,酌核施行。本署督部堂及我全體官紳,同值時變,因應失宜,負咎懷慚,疚心夙夜。惟亂事一日不平,則大局一日不定,即重大之罪過,一日莫贖。是用竭盡愚誠,勉求補救,邦人父老,其亦有鑒其志而聽其言者乎?泣涕陳告,至惟諒察。總督藩學法運四司巡勸兩道及在省紳商學界全體紳耆公佈。
  
  ◎四川紳商學界通告全川伯叔兄弟函稿
  
  全川伯叔兄弟公鑒:近因亂事日亟,民不堪命。趙督帥蒿目時艱,為大局起見,與在省官紳協商,議請蒲、羅諸先生出,共圖輓救之法,以期官紳一氣,開誠布公,保地方之治安,拯生民於塗炭。現蒲、羅諸先生等已於二十四日一律禮請出署。我全川伯叔兄弟,關懷此事久矣,用特飛速奉聞,並望廣為傳播,俾衆周知。所有因爭路肇事之處,更應詳為開諭,勸其解散。現在趙、端兩帥憫念地方糜爛,均極痛心,如能和平就撫,决不輕戮一人,亦斷不追咎既往。天日在上,肇齡等亦當同負其責。公等肇事之初,本為捍衛桑梓,保護善良,而衆同胞轉因此受無窮之苦。富者破傢,貧者喪命,流離顛沛,慘不忍聞。仁人義士,亦必有所不忍,竊願力為輓救,不負初心。至鐵路事件,已有正當辦法,决不為外人所有。其他善後撫恤各事宜,蒲、羅先生既出,即當官紳協定,迅速施行,顧瞻四方,無任涕泣。
  
  ◎宣示四川地方自治文
  
  爾豐不德,不能出我四川父老子弟於水火。乃者內亂未寧,外患日逼,朝綱解紐,補救無從。若再不籌通變,必至橫挑外釁,重益人民之流離荼苦,惻惻此心,良所不忍。特與將軍、都統、提督、軍門、司、道以下各官紳商學界諸人,協商一致,以四川全省事務,暫交四川咨議局議長蒲殿俊,設法自治。先求救急定亂之方,徐圖良善共和政治。爾豐部署軍旅就緒,即行遵旨出關。咨議局為通省人才所萃會,其意思言論,為通省人民所信仰。以爾豐之愧對川人,惟當拭目以觀其設施,尚復何顔對於川人別有陳說哉?雖然,爾豐固可指天誓日,此區區愛國傢、愛人民之心,自筮仕作令以至今日,服官數十年,轉歷十七省,實無一剎那之頃,稍敢變易。此次再來督川,亦無時無事不本上愛國傢下愛人民之初念,不幸智慮有所未周,遂為吾父老子弟所疑怨。往事無足證說,今日以四川全省事務,暫交四川咨議局自治者。嗟乎!爾豐此心為何心哉?果為愛吾父老子弟與否,計吾父老子弟必不忍待爾豐之剖解而亦自燎徹也。爾豐不敢曰吾父老子弟前此之不當疑怨我,亦不敢謂吾父老子弟以後遂信用我,但此區區之心,始終既惟重愛吾民。四川雖自治,以後睏難問題,方如循環之不知所終。爾豐雖將離去,而與吾父老子弟,前後周旋,至今已九年矣。桑下三宿,尚有因緣,周旋九年,寧能恝置?因是之故,遂難自默,幸以吾言為然,實為四川將來之福;苟以吾言為非,吾亦聊盡臨別之誼。
  
  第一、奉告人民。嗚呼!我至親愛之父老子弟,亦知今日之四川為破壞之四川乎?亦知今日以後之四川,為四川人自治之四川乎?往日受治於國傢,地方而不治,國傢之患也。今日四川人自治,地方而不治,四川人之患矣。以今日之大勢,即地方已治已安,猶有種種恐怖刺激之事,若益之以內患,四川其能久存乎?爾豐對於四川之將來,良有無窮莫大之希望,然內患而不速寧,恐眼前便難自保。吾父老子弟,苟不願四川之久存,則爾豐無言矣。不然,則願吾父老子弟,展轉誥誡,速復嚮日之秩序,慎守固有之傢業,齊心合力,視大勢之轉移,圖四川之強固。如此博大之四川,吾父老子弟,其信斯言耶?
  
  第二、奉告我軍人。嗚呼!我至辛苦之新、舊軍將校士卒,亂起以來,苦我將校士卒至矣。今日以後,四川歸四川人自治,軍隊多為四川子弟,有應保全四川全體之責,而為四川全體盡捍衛之義務。亂而速定,我軍人其可稍休,如其未能,抑有外侮之來,以四川子弟對於四川人盡當盡之義務,吾恐後此軍人之勞,或什伯於今日。既曰義務,知我軍人後此必愈勞而愈自樂。統製官朱慶瀾,我軍人所至敬愛之長官也。四川新、舊軍將校士卒,即以尊重敬愛之心,謹守朱統製官之命令。今日以後,苟有對於四川境內人民生命財産,有毫發之損害者,願我軍人視為切己之私仇,毀傢之私敵,損竭頂踵以擊禦之。必使四川境內人民,各無烽火盜賊之虞,而後軍人無忝報施桑梓之義,我軍人其信之耶?安輯人民,撫恤士卒,則當事諸君子之職責也。
  
  第三、奉告我當事諸君。嗚呼!爾豐不德,愧對四川,其能補爾豐之過,而出四川人於水火者,惟望諸君矣。以諸君之才之識,吾知內亂不難立定,外侮不難立絶。雖然,以爾豐鰓鰓之慮,當此禍患未已,瘡痍未復,凡前此總督所肩至難極大之任,一惟諸君是賴是責。況當多難之頃,吾知設施之難,必倍蓰於曩日。爾豐望治之切,不能不望我當事諸君,齊志合力,降心瀋識,遠觀大勢,深察亂原,博攬人才,厚積兵備。既與四川共治,黨派之見宜蠲;即有謗議之來,消融之量宜廣。必使內地百司庶人,皆各有安其鄉土之心,纔士各有發舒能力之地,而後基礎可以奠安,事業可以發達。爾豐以可為之四川付之諸君,即以至大之責任,委之諸君。今日以後,即為自治之日,即為諸君擔荷之日。爾豐雖去此,屬望無窮,知諸君必有塞爾豐之望,且必有以塞吾四川父老子弟之望也。
  
  嗚呼!爾豐去矣,所不能已於言者,惟我當事諸君,我軍人,我父老子弟,幸聽吾言,爾豐有補過之日,身去而心實安。如曰“非也”,爾豐對於四川,始終重愛吾民之用心,皇天後土,鑒其無私,他無求矣。雖然,爾豐愛四川者,終望我當事諸君,我軍人,我父老子弟之幸聽吾言也。特此宣示。
  
  ◎附二件
  
  △川人自保之商榷書
  
  按此編未署名,不知為何人所作。事後質之同志會諸公,均不承認,即至今亦不得主名。惟趙氏爾豐,則以為逮捕諸人之據,亦路事中緊要件也,特附錄之。
  
  中國現在時局,衹得亡羊補牢,死中求生,萬無僥幸輓救之理。凡扼要之軍港、商埠、鐵産、關稅、邊地、輪船、鐵道、郵傳與治造軍械、用人行政一切國本民命所關之大本,早為政府立約,擅給外人。並將各行省暗認割分,已定界畫。如江蘇、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六省與英國之約,不得讓與他國。福建、浙江兩省與日本立約,不得讓與他國。廣東、廣西、€南、貴州四省與法國立約,不得讓與他國。山東一省與德國立約,不得讓與他國。自日俄戰爭和議以來,又與英國立約,不得讓他國。以西藏、滿洲三省,則為日、俄暗分。俄又侵略蒙古、新疆,將由新疆侵入甘肅、陝西。德又將侵山西、河南以衛山東。其餘直隸雖為京城所在,日本將由奉天入關,以行侵據。尤可恐怖者,日於旅順口,俄於西北利亞,德於膠州灣,英於威海衛及香港,法於廣州灣及安南,早已作為戰爭中國之根據地。立炮臺,造營房,泊兵船,製造槍炮彈丸,駐紮將校兵卒,危機四伏,一觸即發。政府至此,應如何奮發淬厲,亟圖輓救。乃多賄賂公行,日以賣國為事,而對於人民,猶不許國民軍成立及製造軍械,聽其自保。推其原因,政府深恐人民一張,即為彼附骨之疽,似非與中國人民同歸於盡不止。外人既握中國之死命,而不實行瓜分者,非其仁愛,亦非力有不能。一則歐、美各國內勢未均,一則中國土地廣漠,人民衆多。非得深入內地侵據鐵路財政各權,扼我咽喉,吸我精髓,則猶有煩兵折矢之勞;而或瓜分未均,反啓歐美各國自相爭戰。以政府之疑慮難解,緻外人之侵略無窮,遂將五千年古國,沉淪於九淵之下。然四川東連兩湖,西連藏衛,南連雲貴,北連陝甘。夔門劍閣,古稱天險,鐵路輪船,尚未大通。以比各行省,外人插足尚淺,勢力亦薄。且土地五十萬六千方裏,人口有七千萬,氣候溫和,物産無所不有,即比之日本,猶不及四川遠甚。今因政府奪路劫款,轉送外人,激動我七千萬同胞,翻然悔悟。兩月以來,其團结力、堅忍力、秩序力、中外鮮見,殊覺人心未死,尚有可為。及是時期,急就天然之利,輔以人事,一心一力,共圖自保,竭盡赤誠,協助政府。政府當必麯諒,悉去疑慮,與人民共輓時局之危,厝皇基於萬世之安。謹將自保條件,分列於後,願我七千萬同胞及仁人志士,付諸議會,討論一是,指定方針,或得萬一之幸。
  
  (甲)現在自保條件
  
  (一)保護官長。由各廳州縣城議事會通告鎮鄉議事會集議,選定殷實精壯子弟,多至百名,少至六十名,作為舊時團丁,分季輪操。當用駐守官署官局,以便保護。
  
  (二)維持治安。現在全川罷市,萬一不幸,亂民乘機肆擾,應由保路同志會會同咨議局協議,既經議决,認為亂民,必先曉以大義,如其不從,乃興大兵彈壓,迫令解散。但須不行殺戮,殘害同胞。
  
  (三)一律開市、開課、開工。罷市、罷課、罷工不過表明川人同志,其實損害甚大。故須斟酌時勢,約同一律開市、開課、開工,斷不可前後參差,使秩序之不能始終一致。
  
  (四)經收租稅。由各廳州縣城議事會通告鎮鄉議事會集議,即由城董事會代收糧津捐與各項釐稅,妥為存儲,以備支撥。
  
  (乙)將來自保條件
  
  (一)應請購屯鋼鐵及炮兵工廠與機器廠(仍改造槍炮),晝夜加工,製造槍炮。
  
  說明:現今國於世界,莫不以鐵血圖存。即如日本既戰勝強俄,又恐起日美及中日戰爭。其東西兩京炮兵工廠,遂日夜加工,如臨戰事。中國時局,危迫萬狀,而炮兵工廠,力至薄弱,必須日夜加工,以備外患。
  
  (二)煉鐵廠。
  
  (三)硫酸工廠。
  
  (四)酒精工廠。
  
  (五)機械鐵工廠。
  
  (六)製材工廠。
  
  (七)水電。
  
  說明:煉鐵廠與機械鐵工廠、製材工廠,為製造槍炮之本,而百種機械工業賴之。硫酸與酒精工廠,為製造彈丸之本,而百種化學工業賴之。機械與化學工業均賴電以造其精絶,且尤利用於戰爭。電之大原,出於傾斜澎湃之水力,四川則無地不宜。東西列強,所謂富國強兵之大本,要不外是。
  
  (八)練國民軍。
  
  (九)設國民軍炮兵工廠(附設炮兵講習及試驗所)。
  
  說明:國以民為本,現今世界各國,非民盡為兵,莫不置國與民於危亡。而民兵之本,尤在炮兵工廠與炮兵製造額之應足支配國民軍一倍以上。而炮兵之改良進步,尤在國民之自為講習及試驗。且外患日迫,雖有舊辦之炮兵工廠,亦必有所不及,故應由國民補助之(各外國臨戰之時,凡國民之鐵工廠皆製造槍炮以為補助)。
  
  (十)鐵路。
  
  (十一)輪船。
  
  說明:鐵路務在先修成渝,輔以川輪,使四川交通略便,以免開門揖盜之虞。宜夔一段,則宜量勢漸圖。至於鐵路所需材料,為四川富有,取之無窮,如鐵軌、木枕、石炭等,既辦鐵煉製材,即可漸次不購於外,而人工尤以四川為最廉,甚則或可以工代賑。
  
  (十二)邊險地方,建築炮臺。
  
  說明:四川雖是天險,非得人力補之,大築炮臺,終不可恃。
  
  (十三)實業及教育。
  
  說明:實業及教育,尤為自保根本。應集各業同志協議,速定改良進行方針,使人民一致趨嚮。但農、工、商、礦各業門類繁多,應擇急要曉示大綱,及淺近辦法,使人人知其利之所在。至各種教科書,應設局自行編纂,不待政府頒發。
  
  (十四)優給軍人餉需。
  
  說明:軍人捨身傢性命,以保其身傢性命,並保國民之身傢性命。其餉需太薄,非所以處現今時局。應由國民籌出餉需,增給軍人。
  
  (十五)優待軍、警兩界同胞之家庭。
  
  說明:軍、警兩界同胞,所以保衛國民,凡其家庭人口,應由各廳州縣城鎮鄉議事會,按季查編,存於議事會。至其家庭有喪葬及睏難之事,應由團鄰知照議事會,特別緻吊及籌議補助扶持。如軍、警兩界同胞,對於國民萬一有摧殘之舉,即由議事會議决,究詰其家庭。
  
  (丙)籌備自保經費
  
  (一)停辦捐輪。
  
  (二)停止協餉(對於西藏則宜酌撥)。
  
  (三)議撥稅契入款。
  
  (四)節減辦事人員薪水。
  
  (五)視自保應用之經費,核計人口地權,分別貧富擔負。或由五千萬之選民,酌量擔負,按照增加。
  
  說明:以四川土地之廣,人民之衆,物産之饒,倘人人知危亡在即,身傢不保,則財政雖窘,而每年停止不應出之款項,並詳查財政上一切陋規,然後責人民以擔負。一面振興實業,一面協約勿買外來不甚急要之貨物材料,則籌措二千萬之常年經費,舉辦以上自保諸務,必不大難(四川共計七千萬人,若以四千萬人計之,每人每年擔負銀五錢,即可籌出每年之常年經費銀二千萬兩。由此推之,持之十年,豈惟川漢即修,川藏亦或有餘)。
  
  (丁)除去自保妨礙。
  
  說明:自保所以禦外侮,而衛身傢性命起見,實出於萬不得已。凡自保條件中,既經川人多數議决認可,如有賣國官紳,從中阻撓,即應以義俠赴之,誓不兩立於天地。
  
  以上各種條件,時勢有遷,人事有異,未必恰適。然國之所以存,民之所以保,皇傢之所以萬世,其大端要不外此。願為川人先事商榷而厲行之。
  
  △周孝懷緻陳子立書(中華民國元年寄自宜昌)
  
  七月十五日之變,不知其中底藴者,多疑為周氏所聳動。周氏在川,至今人多思之。其所以招怨者,實在警局時辦流棍過嚴,與在司法任內斥退法官養成所學員所激而成也。今搜得周氏緻陳子立一書,特附錄之,於川中路事始末,及獨立原始,亦可知其梗概。
  
  十月十六一見左右,以要伯英保護相賣,未獲見報。十七傍晚,楊星友以次日點兵必變之警相告。於時僕在文法和齋中,即電話伯英。伯英詰所自聞,告以星友。伯英曰:“是謠言,不足慮也。”僕知星友不妄言,再三求伯英不可得,因約子橋過法和齋中,與法和求其收回點兵之命,不得。則環而揖之,至於七、八揖,不得。僕乃脫其佩劍曰:“誠必點兵者,請先殺我,不忍見明日之難也。”子橋太息曰:“此伯英之命,吾不便相沮,且吾早晚自分不免,與公姑聽之耳。”其時廖佩純君(名溥)在座,廖君猶在省,可問得其詳也。切商不偕,醜分乃散。翌日難作,僕倉皇出走。鄉裏老人有哀餘者,分一茅伏其中。鼕月初四,而天水之禍作,僕傢既被抄毀,先人慄主,亦不得全。老母住泗泉傢,陸軍部長率兵親往搜索,以兵指泗泉,索交僕。又逼老母,捉去捨侄。賴星友營護,捨侄得脫。其他親黨,如:李青城、孫仲淵傢,鹹被搜索。解叔平傢,則因搜索而擄掠。嗟乎,滿清雖虐,趙氏雖橫,似未聞蒲、羅之黨遭此毒害也!僕早知共和為烏頭,能生人亦能殺人,然不自量,妄倡此議,此固僕之自作孽,不能輒怪人也。雖然,使僕有毫發得罪川人,遭此誠如其量,即無罪而亦無功,自斷亦當與衆人同此憂患。毀傢亡命,亂世之常,亦所甘處。但以左右所知,僕果有罪耶?抑止於無罪耶?抑尚有毫發之功耶?七月十五以後,僕所以委麯營護諸賢,規畫獨立者,事事皆君所親見,語語皆君所親聞。當時僕雖叢集下流邱山之謗,然視之衊如。未嘗敢因趙氏疑我,衆人謗我之故,引嫌灰心,而聽諸賢之淪喪,大局之破裂也。七月十五以後,足下日日見吾曾有一日展眉露快否?當九月初,端方釋放諸人之電至,趙氏欲快意於諸人。外則大局阽危,無人可共計畫。僕與左右共議脫出諸人,共商大計。而上則趙氏屢反屢復,忽釋忽不釋,忽全釋忽欲扣留梓青、慕魯。下則尚氣之士,鹹憤不欲與趙接,以為端既奏釋,何必急急,而不知大局之危在眉睫。老輩如梓師、篤老、羅雲五諸公,且疾聞革命之說,不敢輒露一字。當其頭頭不通之頃,僕與足下不知頓若幹足,捶若幹胸,費若幹心血唇舌,熬若幹夜。十月初六之夕,變端四起,僕與璧華至相嚮而哭,嗚呼,此即僕當抄傢殺頭之罪狀也!難作以後,數欲發憤出與諸賢質論是非,愛我者皆以政府不容人說話相警。冤白而身死,誠所快樂;冤既不白,僕身方有嵩獄之重,不敢自輕。臘月初乃間關出遊,雖賴護我賢挾,而僕自恃無疚神明,故遂坦然而前。今日至宜昌,逢關不譏,遭險輒夷,此即天理所寓。
  
  僕與左右仍可率性為善,無可深悔者。到南京,當於中央政府提起訴訟。可為僕之鐵證者,政界則璧華、法和,紳界則足下委麯畢達;用之詳於營護諸人之本末,明叔詳於規畫獨立之原委。今舉所欲提出於中央者,先證於足下,某事而然,某事而不然,均請逐條答復,寄交重慶嚮仙嶠轉寄僕便得。過渝未登岸,未見仙嶠,此箋寄其轉達,乃欲多一人知我心麯也。有人告僕,謂用之頗反復,在梓青前頗弄是非者,僕以用之營護蒲、羅之誠推之,彼於羅有芥蒂,尚能捐棄以救之。僕自問與用之始末無纖芥之嫌,寧忍下石於我?即有一、二參差之事,事為左右所知,固可恃左右以督反復者,使其不忍,亦不能反復也。欲證之事例左:
  
  一、九月初十,趙氏因端方告示,欲快意於諸人,僕立奔告左右。既恐諸人設有不測,又鑒武漢之事,吾四川不可不自為計。而非諸人出,無可與商者。乃與足下秘計獨立方法,而以救出諸人為獨立之前提。於此時也,有天幸一事,蓋趙氏始終疑忌我,賴端方劾我。彼既知我之冤,又以七月十三諫彼之言,不幸而驗,故對我頗慚。而獨預十五密謀之某君(左右所知),已又浸潤於端方,故知我為可信。於是僕勸趙氏以己意釋放諸人,恢復感情,共籌定亂。趙氏必欲紳士往請,以掩畏端之醜,於是左右往商周、曾諸老,又約至僕傢,然後往見趙。趙又伸縮其辭,於是諸老憤怒。楊彥如又設種種狠滑之詞,左右亦怒。僕以大計所在,數怒數抑。趙氏則忽欲放,忽不欲放,忽欲扣羅、鄧,又忽欲扣羅。某夕召用之入督署,欲叩羅之思想,有野心否,用之不肯去。僕與電話哀求其必去,勿虧此一簣。次早用之乃去,為力辯羅、鄧之無他。趙又以問僕,因為反言羅之倡始,特好名耳。名既得矣,大局爛至此,羅苟智者,方患作揖磕頭而不肯出耳,以此激之,趙乃意沮。至於九月二十二日,已定釋出矣。忽欲保結,周、曾諸老又不肯。方相持間,明叔適自渝歸,亦憤趙不欲往見。僕告左右,明叔乃决好轉圜之人,見端歸而以其狀報趙,趙之所樂,或可因此而解保結之睏難也。乃左右勸明叔不肯去,僕又運動楊彥如往勸之。及明叔諾往見矣,僕又急使璧華諷趙以保結之無益。端方之將到,如不趁明叔轉圜而自轉圜,將不可轉圜矣。趙氏信其子者也,僕嚮不與其子接。至是乃以利害諷其兩子,又為設譬,假如再有萬人上院,要求釋放,尚能開槍否,兩子亦懼,然後諸人二十五得全出。當放諸人時,司道皆至,僕以大計在後,不欲見諸人以塞趙疑,且不欲攘其美,故再三召而僕終不往。自初十與左右經營此事,凡十五日,左右日日數來吾傢,又數數止宿,往往夜商至旦,說趙氏既苦矣,諸老先生胸不知有“獨立”二字,但恃端已奏釋,早遲當出,不欲乞憐於趙。顔伯琴尤從容自信,左右又不敢以叛逆滅門之說,露之諸老,惟敢與漢三、明叔私語,僕則獨敢與傢弟私語而已。故吾二人愈急,而趙氏及諸老愈緩。自初五至二十五中,僕自知心爛腦竭,亦知左右當心爛腦竭也。當時諸老未必不疑吾二人為多事,為妄急,然試思假使成都不獨立,鄂軍殺端方以後,事尚可問耶?僕亦知成都黨人力甚微,人民獨立智識亦淺。所為與左右皇皇者,蓋巡陸兩軍,嫌怨已成。既不能調和,又無從運動,設難自兵起,則局外流血,將不可紀數。故不能不早為和平之解决,而非諸人者出,則無可擔負。九月初十以前,皇皇救諸人,乃為交情。九月初十以後,皇皇救諸人,純為獨立。苦在既不能直達於趙氏,又不能稍露於諸賢,惟我與子,自煎自燭。以上雲雲,果如此否?
  
  附註:七月十五,諸人被厄。十六早,僕即招用之、小舟、渭北來傢,勸其在商會召集紳士往見趙氏,問諸人罪狀。又為求得交大理院之律文,勸諸人以此義呈請,且救目前。趙氏積月始答,而諸賢於此,遂得從容矣。此節左右知之,用之尤詳。又告左右,速使得力人赴京,速電各省咨議局。七月十五,僕避難客籍學堂,夜夜與用之籌畫營救諸人之策。李任甫兄弟,亦時在座,左右與用之,固可信僕七月十五以後,無日無夜不顛倒夢想於營救諸人者。僕遭難後,未及見諸人,然以方寸之良,報施之理,揣度諸賢,必有一、二為我顛倒夢想者。左右何時到成都,為一探究,以其人告我,僕當刻骨記之,碎身以圖報之也。十五以後,用之營救諸人至力,其時謠言,亦謂十五之事,為用之構成,欲得甘心於用之。用之數寒心,吾獨寬解之,用之與僕遭謗同。而渠與羅、鄧有嫌,此用之之難能可貴,然得謗為有因。僕則與羅、鄧無嫌,故僕之奔走營救不足論,而得謗亦較用之尤冤,然當其時凡與蒲、羅密者,大抵縮頸袖手,惟僕與用之愈不放手,亦愈受謗。獨立以後,我固當死,用之聞亦不為軍政府所信,左右見用之,煩引僕以寬解,勿足太息也。
  
  二、諸人既出,獨立之問題起矣。蒲、羅既引嫌畏禍,不敢置一詞,明叔尚為趙氏所信,亦畏避不敢直接。其時政界與僕同此目的者,惟吳璧華君,僕既介左右及明叔與璧華談,又勸璧華往拜明叔。二十八之夕,明叔約答璧華,與左右同到僕傢先接洽,然後僕與明叔俱訪璧華(當時僕不特恐觸礙趙氏,並恐觸礙璧華。明叔至僕傢換輿,不敢在附近雇輿,步出僕傢街許,然後雇輿,以示不自僕傢去者,此亦委麯中之委麯,至可哀也)。詎到璧華傢,方論四川獨立事,明叔即發五難(僕記其三):(一)同志會不易解散;(二)巡陸兩軍不易安定;(三)租稅不易收。僕為逐條解釋(如同志會乃仇滿仇趙之會,趙遜而滿絶,當然解散雲雲),明叔謂僕君真妙於語言者。僕曰:“辦事不當易視,亦不可但計其難,且所解釋均有至理,非漫為寬譬者。”然明叔終不敢與趙直接宣露此旨,不得已僕乃勸璧華單刀直斫,與趙氏交涉,又與商量修詞之法。先說大局利害,再進以其切身之利害動之。先說其人,再說其子。當此之時,田統巡防,不敢運動,子橋亦純粹忠義之人,不能運動。士紳又不肯出頭,而趙氏調集巡防三十營,意蓋防陸軍,防革命。且以其人之橫,說而不聽,禍不旋踵。於此時也,吾真服璧華為天人神勇矣,毅然使僕調和士紳,而渠自任說趙氏,無論如何危害,必達目的而後止。乃一說不動,再說不動。僕其時病足不能出門,則以電話隨時造為民情歡迎革黨,及各領事得電北京確失,種種警耗以嚇之。直至初一早,趙氏意始動,璧華又堅之。然後以初一之夕,約明叔及左右同集僕傢,璧華既宣趙氏承諾遜位之意,即宣言吾與周君皆浙人,所以排難冒險,勸趙遜位,使四川獨立者,乃持人道主義,不欲使川人多流血耳。今日大端已定,僕與周君惟當引身而退,諸公好自為也。明叔猶緻牽輓之詞,詞頗嚴重,僕因曰:“吾二人寧足任大計?但即吾與吳君兩人觀之,亦可見外省人之不可疑忌。但得獨立之後,諸君不持排外省界主義,則大有造於四川矣。”明叔則指誓天日,力斥排外之說。是夕大局遂定。以後在寰通銀行會議條件,僕即不預矣。初七將宣佈,初六之夕,陸軍大起風潮,又有三人者上院,逼趙氏以印交梓青,不認伯英。璧華中夜來叩吾門,自責負四川,相見痛哭,蓋是時排外之論已起,陸軍之訌,即由排外而生。趙氏又以電話詰餘三人者所自來,蒲、羅何以不協至此?僕時憤急,不惟與璧華相嚮而哭,一面召用之使與璧華造伯英,同定陸軍事。一面電告伯英,叩梓青意旨,責梓青安輯其黨,擾攘至天明,幸而後定。街巷紛傳,行禮有變,僕使數輩往探,直待午後左右過我,乃知禮成無變,僕與左右自七月十五以後,直至此日,乃敢開懷快樂半日也。以上雲雲,是如此否?成都獨立發起者,乃僕與君有大功,用大力者則吳君也。蜀軍政府頗不滿於授受條件,僕語人曰:“條件誠若遜順過量,然成都大權在趙氏,黨人力既薄,巡、陸兩軍又不易運動,以口舌與武力競,但恐幣重言甘而不我聽耳。然以趙氏性之橫,權之專且重,竟能聽而自退,此蓋有天幸。僕與璧華,特盡人事,不敢貪天之功也。雖然,亦似可告無罪於四川七千萬人也。”(假使以武力競爭,趙氏或在必亡之域,然試思局外賠死者,當得若幹人血,乃能染成此獨立國旗耶!)
  
  三、初七獨立矣,僕先兩三日即告左右轉達伯英。獨立之初,萬事且緩,惟宜朝夕與兩軍將校款洽,以收拾其心。此外又條陳數事:一、勸速送趙氏離川(此不但救趙氏,並防舊軍以彼為口實,則生他意。曾屢嚮明叔、舒迪生及左右言之。十三趙氏復催我告軍政府,設法保其回傢。蓋趙氏之意,本不欲出關也)。二、勸頒選舉法,宣佈選舉期會(告左右及用之,防人之疑羨都督也)。三、勸成陸軍第二鎮,使諸排外者皆得位置(告明叔)。四、欲將防軍月餉加與陸軍等以塞其口,一面速調出外防守(告明叔)。五、勸兩軍並編為大漢革命軍以泯其跡(此節在璧華傢告明叔,明叔曰:‘革命二字不妥。’余曰:‘行其實矣,何恤其名耶?無已,則改為國民軍亦可。’明叔乃首肯,明叔固無革命思想者,餘真愧之矣)。最終為十月十七,勸其收回點兵之命,蓋自軍政府成立,僕雖未敢曳裾妄履其門,然見之所及,意之所急,亦頗不憚煩而數數聒噪當事諸賢,使當事者不鄙僕言,十月十八之事,或可以免耶?不耶!以上雲雲,是如此否?
  
  以上之事,皆左右所知見,僕不敢以為功。然即別有他罪,亦庶幾可以相抵否?不直此三者也,采老任中所舉措,僕歸美采老,固曰采老操舵而我持楫也。然采老在渝宣言,則曰僕主持而渠為傀儡也。川人如曰采老可殺,僕自可殺矣!今歌誦采老而殺僕,下流不足責,賢士大夫於心安乎?七月十三,僕對趙氏盡最後之忠告,於上端方書中,僅舉其略。若論其詳,則僕實同子橋、璧華俱見趙氏,既說吳、朱,力陳陸軍不可妄用,以折趙氏之氣。又為趙氏擬電催政府,限其三日電復,如不得請,即矯旨代許。趙氏駭“矯旨”二字,僕為稱引史傳,痛陳利害。電為子橋、璧華、法和所見,僕與趙氏辯論,則子橋、璧華所聞。悲夫,趙氏而聽僕七月十三之言,安有七月十五之事?蒲、羅而聽僕十月十七之言,又安有十月十八之事?此非僕之運蹇而言不行,抑亦川人劫會所鐘,乃使徙薪者毀傢,爛額者懋績也。
  
  以上雲雲,非敢鳴僕之有功也。以為僕誠有罪,而有如以上所云雲,亦庶幾可相抵除也。僕既反復自鞫其罪而不得,軍政府又止抄傢逮捕,而不宣佈僕有何等罪狀。無已,姑就街巷所議,而左右可為僕證明者,聊辯於左。
  
  一、最大之罪,為謠言所指七月十五之事,乃僕構成是也。端方未劾我以前,僕憤不得自明之路,賴其劾我,僕乃得質問趙氏,索其批答,又以書痛責端方,因以自明其委麯。左右當吾脫草時,狂喜大樂,促僕刊布,以為得此則一切不根之論可以立絶。刊布之後,一時士大夫,誠皆昭然,不知何以忽有抄傢逮捕之命。事後有人告僕,謂梓青語人,十五實僕邀其上院,以此耿耿,趙氏既以印批答明僕不預議。僕上趙、端兩書,亦已言無不盡,誠不值再論。姑就梓青所言,當時固有謂伯英亦受僕電話誘緻者。已而左右在咨議局問明,實伯英得趙氏之請,以電話告我,轉告諸人,我乃以約梓青者。僕上趙氏書,有自恨與聾無殊雲雲,此獨不可自直耶?即如梓青所云,僕約彼上院,遂為罪證,且勿論伯英先電告我,即我約之。當時藩署會議散,鄧、葉、王、江諸人已出,鬍宗武拉之復入,一同上院。苟僕為有罪,宗武豈能無罪?何以捨宗武而獨怨僕耶?梓青雲雲,乃旁人所傳,以理推之,梓青不能不見僕所上趙、端書,見之而猶輒疑輒罪,梓青必不出此也。且當時院上召集官紳之電話,乃由某君傳出,及官紳上院,某君始終未到,此形跡當疑否?何以某君頃猶遨翔自得,而餘獨毀傢喪主,獨出亡命耶!此不可解不甘服之尤甚者也。
  
  二、有謠言謂僕七月十四起十九日止,夜在督府住宿秘謀者。僕以十三之諫不納,十四終日在傢。左右與用之、霖甫午前十時來吾傢,夜十一時乃散。十六以後,左右日日來吾傢,此數日中,老親劇病,僕寸步不能離,左右所親見,僕乃有化身障眼法耶!
  
  三、有謂路廣鐘扳餘知搜查證據之情者。僕以為趙氏所忌,故兩次所搜證據,官紳都得見之,惟僕始終未得見,上端方書,已發憤言之。而猶有一事,可以證明僕不惟不聞證據之事,且欲假手以懲路。即八月二十五日竜王廟無頭案發現一事,僕疑路殺造證據人以滅口,督責檢察官薑彬、蘇學海剋日窮治,又示以疑竇,告以蹤跡之法,又派人四出偵察。及兇手已得,僕猶疑路所購買,反復鈎鞫。其日左右適在吾傢,中間麯折,文所不詳,左右自能追想。事後頗共笑疑所不當疑,為一女人鞋,窮思極想,左右所親見者,僕為愛路耶?非耶?且第一次證據,盟書中第一鎮統領為王某,其第六鎮則賤姓某君(左右所知,不必言其人,薦路於趙者此君。搜得證據後,領路捧以上院者亦此君,皆左右所知也),至謂僕曰:王為誰者,意蓋逼采老,而第六鎮之周,不問為僕矣。造謀者方欲一網打盡,世人乃以疑僕。今日僕遭難,適以快某君一人之意而已。某君自反對爭路起,至搜查證據止,事事與川人為仇,與僕為仇,川人顧欲快意於僕,與某君報仇,豈不怪哉?僕治無頭之獄急,又召路限其助緝。端方案起,路獨無名,僕又駡之(劉長述在座可問)。路蓋恨我切骨,其扳我亦宜,但恐當事者不知僕治獄始末耳,此左右可為我證者也(某君既反對爭路,日日迫采老干涉,又飛電京朝,中傷采老,趙堯師曾電伯英可證。十五之事,由渠傳命召集官紳,彼忽由後門上院,始終未到官廳,羅、鄧所親見者。路之搜查證據,又由其保薦,端劾衆人,獨不及路者,蓋所劾者皆某君所主持,路實受其命,彼慮路牽引,故不敢引之耳。及僕質問趙氏,十五究誰預謀,趙氏自言惟某君逼我定主義,我與商量辦法雲雲。僕乃恍然,當時即奔告君,又告用之、渭北諸人,當事者果欲論十五罪首耶?抑將修私怨耶?某君獨求庇顔氏喬梓,遨翔自得,良僕所不喻也)。
  
  四、又謠言竹枝謂僕迓趙氏於雅州,即先人以構諸人者。此則蒲、羅、鄧、葉諸人,自能為僕辯護。其為紹介鄧、葉而往耶?抑以構諸人往耶?曾見面耶?否耶?諸賢皆明之,勿事僕言矣。因我偕鄧、葉俱往,趙氏於是疑我,一到即以種種難題責我,伯英備悉委麯。十五檢察諸人護書革囊,僕之護書,亦在檢查之列,此公所知者,以後證據標賤姓,始終不示僕。方自皇悚不自兔,豈謂免於趙氏,而不免於我所苦心贊助成立之軍政府時代耶?天下事無可復說,僕亦不欲說矣!
  
  四者皆舉謠言傳聞之說,自端方有所報復,而欲快意於僕,遂以謠言為輿論。謠言可貴,端方既采於前,安知軍政府不采於後?故姑辯列於此,亦實窮搜不得罪狀,不得不以謠言為主名。譬猶神無專主,望空致祭者,其可哀矣。
  
  又謠言及報紙,謂僕助趙爾巽聚斂加糖、????各捐及茶館、酒館、客店捐等,糖、????非我主管,有案可稽。僕且因出位越俎,諫糖、????捐重,時為商人訴苦,大非趙意,尹良尤仇我,故三年猶居試署,此伯英所知者,趙堯師亦略知之。茶館、酒館、客店,則賀稚民、高少農及城會所為,與僕如風馬牛不相及,亦有案牘年月可證者。又謂僕蓄積百數十萬,有田九千畝,房屋四十餘所。嗟乎!僕身尚負債二萬,誠有是者,債主將食吾肉矣。且咨議開局兩年,僕誠貪婪聚斂,病民若此,當時司道,鹹被糾舉,何獨饒我耶?僕除簾官公所居宅,先君墓上五畝地外,但有寸土尺掾,皆以為貪婪,甘陳屍於東市,而無所惜,不必如報紙所載百數十萬數千畝、數十院之廣厚也。勸業場、寰通銀行、樂群公園三處,尚有股票二千六百金,皆為提倡公益,不得已而騰挪購股者。悅來公司,僕則未敢提倡,妄購一股,入乃謂“ 戲園旅館”,為僕所開者,擬求政府為一窮究。誠為僕所有,良願以半充公,以半娛老也。
  
  總以上功罪事實,皆將起訴於中央,而將列君及用之、明叔、法和、璧華以為證。言而審耶,抑有不實?惟左右以良心事實,逐條簽答,實者實之,虛者虛之,既關僕是非,亦係四川人功罪。但有一事一字不實,左右千萬勿徇通傢之誼,苟為麯附,得罪川人也。僕始終與左右秘議者,非恃左右有通傢之好,乃以左右親於伯英諸賢,又不為趙氏所疑,尊性又重默不泄,故相倚為心腹。世人如以僕與左右因通傢而後密洽者,則大誣僕與左右之心矣(後略)。
  
  ◎跋
  
  予以謭昧,承乏路事,倏忽三載,負咎良深,辛亥紛拿,緻釀奇變。當時報電函告,彼此是非,毀譽緣飾,多失其實。至今四年,接洽朋僚,談述往昔,每互錯迕,目見猶爾,何論傳聞?今且如此,何堪示後?因輯錄當時奏章、文告、書函、圖照,摘要編為此册,悉錄原文,不敢僭越。某非史官,敢言載筆?惟此事屬公事之要聞,亦吾蜀之故事。在路言路,輯此小册,以備他日史館之采擇,或亦不見拒於君子也。
  
  誦清堂主人跋。中華民國三年十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辛亥四川路事紀略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