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古今诗话   》 古今诗话(一)      Li Qi

古今诗话 古今诗话(一)
《古今诗话》,不知卷数。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宋史·艺文志》集类文史类有《古今诗话录》七十卷,作李颀撰,疑即此书。曾慥《百家类说》有节编本,五十九条。《诗话总龟》前后集共录存三百六十六条,他如《苕溪渔隐丛话》、《竹庄诗话》、《诗人玉屑》、《诗林广记》、《修辞鉴衡》,以及《优古堂诗话》、《竹坡诗话》等亦有录存。郭绍虞、罗根泽均曾据以上各书辑其佚文,郭得四百四十四条,罗得三百九十四条,略有出入。据罗根泽考,其成书最晚应于建炎(1127-1130)之前,最早应于元丰(1078-1085)之后,盖哲、徽二宗时。原书多达七十卷,疑为诗话总集。所存文字多系采摭正史、别集、地志、野史、小说、笔记、类书、诗话等书中旧说,且大部为记事,自撰甚少。未见全书,其编纂意旨不详。 古今诗话(一) 《古今诗话》论诗重在立意、感兴。书中谓“少游钟情,故诗酸楚;鲁直学道,故诗闲暇”。而苏轼《南中》诗,别具“英特之气”。盖立意不同,诗风迥异。又谓意须诗外求之,贵在含蓄。如王安石“院落深沉杏花雨”一句,优于白居易、李贺、王勃,即因其“言尽而意不警。又如胡擢作诗,状花木鸟兽,多有“物外意”;王维作画,绘山谷云水,妙在“意出尘外”。郑谷咏落叶,“未尝及雕零飘坠之意,人一见之,自然知为落叶”;“偕以雪月松竹,难咏杨柳,作者虽多,鲜见其妙”,而杜牧、滕迈“不言杨柳”,则所咏“最佳”。是书论感兴云:“自古工诗,未尝无兴也。睹物有感焉,则有兴。”又云:“今之作者以兴近乎讪也,故不敢作,而诗之一义废也。”故别兴、讪之异,“始可言诗”。《古今诗话》以意、兴言诗,于诗人审美意识、创作兴会与诗之美感特征,皆有所阐发,多得诗家三昧,近于苏轼元祐一派。 是书论鉴赏,主张不拘一格,随其所好。如宋庠不爱韦应物,独好李商隐;晏殊取杜甫多,取李白少,皆属常情。又谓类比可鉴别诗之优劣,如杜甫“醉把茱萸仔细看”,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朱仿“学他年少插茱萸”三句中,当以杜句为优。论修辞,不取富艳,以为“善调脂粉”;又称多用事者为“鬻冥器”,“垛迭死人”。此外,所记传闻,如“虏中”好白居易诗,李商隐赋木兰诗,周德华歌杨柳词,贯休不改诗,苏轼以海棠诗为“平生最得意诗”等,均足资研究。 书中谓王维《终南山》诗为“讥时宰”之作,失诸穿凿。论夺胎、换骨,亦不可龋 哈哈儿据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宋诗话辑佚》录校制作。
古今诗话(一) 一、杜诗愈疾 杜少陵因见病疟者,谓之曰:“诵吾诗可疗。”病者曰:“何?”杜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句,疟犹是也。又曰:“诵吾‘手提髑髅血模糊。’”①其人如其言,诵之,果愈。〔言感鬼神亦不妄。〕②(《总龟》前四十六、《类说》本) 案:《西清诗话》所引《树萱录》亦有此说,语句少异。葛立方《韵语阳秋》引子美诗中“患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攻战”及“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诸句,谓子美亦尝病疟,是杜诗愈疾说之妄固不待辨矣。 ---------------- ①案此杜甫《戏作花卿歌》中句,应作“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韵语阳秋》十七引《古今诗话》,亦如此。此文当脱误。 ②《类说》无末一句。又以上诸语,《类说》本亦较删简。 二、诗泣鬼神 李太白初自蜀到京师,贺知章闻其名,见之,请为文,出《蜀道难》示之。知章曰:“公非人间人,岂太白星精邪?”于是解金貂换酒醉而归。及见《乌夜啼》曰:“此诗可以泣鬼神。”其词曰:“姑苏台上乌飞①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②山欲衔半边日。金壶丁丁③漏水多,起看秋月坠④江波,东方渐明⑤奈乐⑥何。”又曰:“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横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向人问故夫,⑦欲说辽西⑧泪如雨。”(《类说》本、《总龟》前四、《竹庄》五、《乐趣》七、《施注苏诗》二十引此作《古诗话》、《诗林》一引此作《古今词话》) 案:此则出孟棨《本事诗》。《类说》及《施注苏诗》所引仅贺知章见李白《乌栖曲》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二语。 ---------------- ①《太白集》、《本事诗》、《竹庄诗话》“飞”作“栖”。 ②《本事诗》“青”作“西”。 ③《诗林》“金壶丁侗作“银水金壶”。 ④《诗林》“坠”作“莹”。 ⑤《本事诗》、《诗林》“明”作“高”。 ⑥《诗林》“乐”作“尔”。 ⑦《诗林》“向人问故夫”作“怅然忆远人”。 ⑧《诗林》“欲说辽西”作“独宿孤房”。 三、明皇题诗 薛令之,闽之长溪人,尝为右庶子,时开元东宫官僚清冷,令之作诗,题于壁曰:“朝日①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②宽。无以③谋朝夕,何由保④岁寒〕!⑤”明皇⑥行东宫见之,题于其傍曰:〔“啄木觜距⑦长,凤凰毛羽⑧短〕。⑨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令之〕⑩遂谢病归。(《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九) 案:吴曾《能改斋漫录》四《闽人登第不自林藻》条亦引此事,谓出《唐摭言》,在今《雅雨》本《摭言》卷八中。又《太平广记》四九四卷载此事,谓出《闽川名士传》。 ------------------ ①何乔远《闽书》引作“明月”。 ②《太平广记》“箸易”作“箸多”。 ③《玉平广记》、《闽书》“无以”作“只可”。 ④《太平广记》“保”作“废”。 ⑤《类说》本无饭涩云云四句,据《总龟》增。 ⑥《类说》“明皇”作“上”。 ⑦《唐诗纪事》二十“觜距”作“口觜”。 ⑧《摭言》及《唐纪》“毛羽”作“羽毛”。 ⑨《类说》无此二句,据《总龟》增。 ⑩《总龟》无“令之”二字。 四、王贞白诗 王贞白《寄郑谷诗》曰:“火鼠重烧①布,冰蚕独茧②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类说》本)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二。 ---------------- ①《唐纪》六十七“烧”作“牧”。 ②《摭言》、《唐纪》“独茧”作“乍吐”。 五、无声诗 〔白乐天以诗名,与元微之同时,号元白。诗词多比图画,如重屏图,自唐迄今传焉,乃乐天《醉①眠诗》也。诗曰:“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老爱寻思睡,②慵便取次眠。妻教卸乌帽,婢与③展青毡。便是屏风檬,何劳画古贤。”且诗之所以能尽人情物态者,非笔端有口未易到也〕④。诗家以画为无声诗,⑤〔诚哉是言〕。⑥(《类说》本、《总龟》前二十、《施注苏诗》十一) 案:此事亦见《研北杂志》。 ---------------- ①《研北杂志》“醉”作“偶”。 ②《研北杂志》“睡”作“事”。 ③《研北杂志》“与”作“为”。 ④《类说》及《施注苏诗》无以上诸语,据《总龟》增。 ⑤《施注苏诗》“家”作“人”,又此句后更有“诗为有声画”五字。 ⑥《类说》、《施注苏诗》均无此四字,据《总龟》增。 六、春日得春衣 柳公权从驾,①文宗谓②曰:“有一喜事,边〔上赐〕③衣久不〔及〕④时,今年二月已给,公可贺我以诗。”公权进诗曰:“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⑤日得春衣。”(《类说》本、《总龟》前十七) ---------------- ①《总龟》“驾”字作“事未央宫”四字。 ②《类说》此三字作上。 ③《类说》无此二字。 ④《类说》、《唐纪》四十有“及”字。 ⑤《唐纪》“春”作“今”。 七、探骊获珠 元稷刘禹锡、韦楚客,同会乐天舍,各赋《金陵怀古》。刘诗先成。白曰:“四人探骊,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1三公乃遂罢作。(《类说》本) 案:此出《鉴诫录》卷七。惟《鉴诫录》所引刘诗乃《西塞山怀古》,非《金陵怀古》,当有误。 八、诗瓢 〔唐末蜀州有唐求,①放旷疏逸,方外人也。吟诗有所得,即将〕②藁捻为丸,投大瓢中。后卧病,投瓢于江,曰:“兹瓢③苟不沉没,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瓢至新渠江,④有识者曰:“此唐山人诗瓢也。”接得十才二三。《题郑处士隐居》曰:〔“不信⑤最清旷,及来愁已空〕。⑥数点石泉⑦雨,一溪霜叶风。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酌尽一杯酒,⑧老⑨夫颜亦红。”〕⑩《赠〔行〕⑾如上人》云:“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岷峨。⑿补衲云千片,焚香篆一窠。恋山人事少,怜客道心多。日日斋钟罢,⒀高悬泸水罗。”《题青城山范贤观》:“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苔铺翠点仙⒁桥滑,松湿⒂香梢古道寒。画旁绿畦薅⒃嫩玉,夜开红灶捻新丹。孤钟⒄已断泉声在,风动瑶花月满坛。”(《类说》本、《总龟》前四十四、《竹庄》二十一、《乐趣》十七) 案:此则亦见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三。又《茅亭客话》更有《赠僧诗》一首。 ---------------- ①《唐纪》五十作“球”。 ②《类说》无以上诸语,仅作“唐求喜吟咏”五字。 ③《玉屑》、《竹庄》“瓢”作“文”。 ④《类说》“渠江”作“桥”。 ⑤《茅亭客话》“不信”作“闻说”。 ⑥《类说》无此二句,据《总龟》增。 ⑦《唐纪》“石泉”作“泉石”。 ⑧《唐纪》、《茅亭客话》“酒”作“樽”。 ⑨《茅亭客话》“老”作“脖。 ⑩《玉屑》二又二十均引至此。又《类说》无此二句。 ⑾《唐纪》、《茅亭客话》有“行”字。 ⑿《茅亭客话》“峨”作“陁”。 ⒀《茅亭客话》“罢”作“后”。 ⒁《唐纪》“仙”作“山”。 ⒂《唐纪》、《竹庄》“湿”作“织”。 ⒃《竹庄》、《茅亭客话》“薅”作“锄”。 ⒄《竹庄》、《茅亭客话》“孤钟”作“钟声”。 九、恋镜湖春色 元稹廉问浙东,喜官妓刘采春。稹尝有诗①云:“因循归未得,②不是恋鲈鱼。”人③注之曰:“恋镜湖春春色耳”。谓刘采春也。(《类说》本) ---------------- ①《总龟》作《题东武亭诗》。 ②《总龟》录全诗,此句前有“役役闲人事,纷纷碎簿书,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余,病痛梅天发,亲情海岸疏”诸语。 ③《总龟》作“卢简夫侍御”。 一○、郑鹧鸪梅河豚 〔梅圣俞《河豚诗》曰:“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于此时,贵不数鱼虾。”刘原①甫戏曰:〕②“郑都官有《鹧鸪诗》,谓之郑鹧鸪。〔圣俞有《河豚诗》,当呼有③梅河豚也。”〕④(《类说》本、《总龟》前三十九) ---------------- ①“原”原作“厚”,疑误。 ②《类说》无以上诸语,据《总龟》补。 ③“有”当作“为”。 ④《类说》无此二语。 一一、瑞锦窠 礼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谓之瑞〔锦〕①窠。 案:此语亦见《春明退朝录》。 ---------------- ①原脱“锦”字。 一二、淮西碑帽子 刘梦得曰:“柳八驳①韩一②八《平淮西碑》云:‘左飡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之云‘仰父抚③子。’”柳云:“韩《碑》兼有帽子,使我为之,便说用兵伐叛矣。”刘曰:“韩《碑》刘④《雅》,予为诗⑤云:‘城中⑥早⑦鸡喔喔鸣,城头鼓角声⑧和平’,美李愬入蔡贼无觉者者。落句云:‘始知⑨元和十二载,四海重见升平时’,⑩言十二载,以见平淮西之年。”(《总龟》前五、《类说》本) 案:此则见《唐语林》二。《类说》本原文云:“柳子厚谓韩退之《平淮西碑》犹有帽子,仆若为之,便说用兵伐叛事。”又云:“‘左飡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之‘仰父俯子’。” ---------------- ①《总龟》“驳”误作“骏”。 ②《唐纪》“一”作“十”。 ③《类说》、《全唐诗》十三“抚”作“俯”。 ④案“刘”当作“柳”。 ⑤《唐纪》“予为诗云”作“余诗有云”。 ⑥《刘宾客集》“城中”作“汝南”。 ⑦《唐纪》“早”作“晨”。 ⑧《刘宾客集》“声”作“音”。 ⑨《唐纪》“知”作“于”,《集》“始知”作“忽惊”。 ⑩《集》及《唐纪》作“重见天宝承平时”。 一三、捉语意合处 元和中,长安有沙门善病人文章,①尤能捉人语意相合。张籍喜之。②一日③得句曰:“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谓似应不与前辈合也。④僧曰:“此有人道来。”籍曰:“何人?”僧曰:“见他桃李树,⑤忆着⑥后园枝。”⑦籍大笑。(《总龟》前六、《类说》本)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三。又《乐趣》二引此则作《珊瑚诗话》。 ---------------- ①《类说》作“唐诗僧善论诗”。 ②《摭言》作“颇恚之”。 ③《总龟》“一日”作“或”,据《类说》改。《摭言》作“因”,因上有“冥搜愈切”四字。 ④《类说》作“自谓古人未道”。 ⑤《太平广记》一九八引《摭言》“树”作“发”。 ⑥《类说》、《摭言》“忆着”均作“思忆”。 ⑦《摭言》“枝”作“春”。 一四、乐天之宫 有商客过海值①风,〔俄抵一所,门宇耸秀,珍器烂然,〕②云是乐天之宫。③乐天闻之,作二绝云:“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④楼台。中有仙龛藏⑤一室,皆言⑥此待乐天来。”又云:“吾学空门不⑦学仙,恐君此语⑧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⑨处,归则须⑩归兜率天。”(《类说》本、《总龟》前四十五、《乐趣》十七) 案:此则见《太平广记》四十八引《逸史》。 ---------------- ①《总龟》“值”作“遇”。 ②《类说》此数句作“抵一阙”三字。 ③《总龟》“宫”作“居”。 ④《总龟》“见”作“是”。 ⑤《总龟》“藏”作“开”,《香山集》作“虚”。 ⑥《香山集》“皆言’作“多传”。 ⑦《香山集》“不”作“非”。 ⑧《香山集》“语”作“说”。 ⑨《总龟》“归”作“居”。 ⑩《总龟》“须”作“惟”,《太平广记》、《香山集》“则惟”作“即应”。 一五、诗中虎 咏牡丹诗甚多。罗邺云:“落尽春红始见①花,幄笼轻日护香②霞;③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人皆谓之诗中虎。④(《类说》本、《总龟》前六、《竹庄》十三、《乐趣》十) ---------------- ①《竹庄》“见”作“著”。 ②《乐趣》“香”作“幽”。 ③案《全唐诗话》五、《竹庄》十三、《唐纪》六十八、《全唐诗》二十四此句均作“花时比屋事豪奢”,幄笼句为此诗第六句。 ④《总龟》作“此诗中之虎也”。 一六、宋之问口过 宋之问,天后朝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明河篇》以见其意,云:“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临邛卖卜人。”天后曰:“吾非〔不〕①知其才调,但以其有口过耳。”之问有齿疾,口臭故也。《本事诗》已载。(《类说》本) 案:此则出《本事诗》。《类说》本此条与上条合,疑当为另一条。 ---------------- ①“不”字据《本事诗》补。 一七、迷楼 ①浙人项升进新宫图,〔隋炀帝〕②览之大悦。令扬州依图营建,③经岁而成,帑库为之一空。幸之,喜谓左右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④〔每一幸即经月,宫女无数,后宫多不得进。有侯夫人者,有美色,忽自缢于栋下。臂悬锦囊,左右取进,有《自感诗》三首。其一曰:“庭绝玉辇进,芳草渐成窠。隐隐闻箫鼓,君恩何处多?”其二曰:“欲泣不成泪,悲来翻强歌。庭花方烂熳,无计奈春何1其三曰:“春阴正无际,独步意如何?不及闲花草,翻承雨露多。”又云:“妆成多自恨,⑤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又《遣意》云:“秘洞扃仙卉,雕房⑥锁玉人。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炀帝见诗,反复伤感,视其尸已死,颜色尚尔,厚礼葬之。〕(《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五) 案:此则出《迷楼记》。 ---------------- ①《总龟》此句前有“隋炀帝迷于声色,高昌荐”诸字。 ②《总龟》此句无“隋炀帝”三字。 ③《总龟》此句作“即日召有司具材役夫”。 ④《类说》引至此,以下据《总龟》增。 ⑤《迷楼记》“恨”作“惜”。 ⑥《迷楼记》“房”作“窗”。 一八、马三花 〔唐开元天宝间,承平日久,世尚难微,多爱三花饰马。郭若虚家藏贵戚阅马图,中有三花马。苏大参家有韩幹画三花御马。晏元献家藏一画,号国出行图,亦有三花马。〕①三花者,剪鬃②为三瓣〔也〕。③白乐天诗云:“舞衣裁四叶,马鬣剪三花”④。(《类说》本、《总龟》前二十八) ---------------- ①《类说》无以上诸语,仅作“韩幹画阅马图并御马皆有三花马”。 ②《类说》“鬃”作“发”。 ③《总龟》无“也”字。 ④《总龟》“花”下有“是也”二字。 一九、举人试烧烛三条 〔唐制:举人试,日既暮,许烧烛三条。〕①韦承贻,〔咸通②中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南壁云〕:③〔“裒衣博带满尘埃,独上都堂纳卷④回。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却⑤重来。〕⑥三条烛尽钟初动,九转丹成鼎⑦未开。日⑧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又云:“白莲千朵照廊明,一片升平雅韵⑨声。才唱第三条烛尽,南宫风月⑩画⑾难成。”〕⑿(《类说》本、《总龟》前十、《乐趣》十二)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五。 ---------------- ①《总龟》无此语。 ②《摭言》“通”作“光”。 ③《类说》此句作“试日先毕作诗云”。 ④《摭言》“卷”作“试”。 ⑤《摭言》、《唐纪》五十六、《全唐诗》二十一“却”作“免”。 ⑥《类说》无此四句,据《总龟》补。 ⑦《摭言》“鼎”作“丸”。 ⑧《摭言》、《总龟》“日”作“残”。 ⑨《摭言》、《唐纪》、《全唐诗》“韵”作“颂”。 ⑩《摭言》“月”作“景”。 ⑾《唐纪》“画”作“写”。 ⑿《类说》无此数语,据《总龟》补。 二○、盐曲 交趾有《黄帝盐曲》。按唐谱有《突厥盐》、《阿鹊盐》等。施肩吾诗云:“颠狂楚客歌成雪,媚赖吴娘笑是盐。”(《类说》本) 二一、饮砚水 礼部试不给茶汤,但饮砚水,皆黔其口吻。(《类说》) 二二、调脂弄粉垛迭死人 徐仲稚、李九皋俱善诗。徐诗富艳,李多用事。李谓徐公曰:“〔公〕①诗如美女,善调脂粉。”徐曰:“公乃鬻冥器者,但垛叠死人耳。”(《类说》本) ---------------- ①案当脱“公”字。 二三、秋声诗 徐锴作《秋声诗》:①“井梧纷②堕砌,塞雁远横空。雨滴③莓苔老,④风吹⑤薜荔红。“(《类说》本) 案:《总龟》前二引此则作《诗史》。 ---------------- ①《诗史》“秋声诗”作“秋词”。 ②《诗史》“纷”作“分”。 ③《诗史》“滴”作“久”。 ④《诗史》“老”作“紫”。 ⑤《诗史》“风吹”作“霜浓”;《玉壶清话》“风归”。 二四、钓叟图 张文懿家有《春江钓叟图》,上有李煜①《渔父词》二首。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鳞。世上如侬有几人?”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总龟》前二十、《类说》本、《郑五代》一、王校《王五代》一) 案:《类说》本颇多删节,仅云“世传《江南钓叟图》,上有《渔父词》二首,有‘茧缕一钓轻’之句”。 ---------------- ①《五代诗话》作“李后主”。 二五、长年三老 川陕呼梢工篙手为三长老。①〔盖②推一船之最尊者言之。〕③杜诗云:“长年三老歌声④里,白马滩前白⑤浪中。”(《总龟》前十八、《类说》本、《历代》三十八) 案:戴埴《鼠璞》云:“《古今诗话》谓川陕以篙手为三长老,盖惟一船之最尊者言之。”赵与时《宾退录》云:“长读如长幼之长;摊钱,谓博也。”又案:此则亦见江休复《醴泉笔录》下。 ---------------- ①《历代》无“长”字。 ②《历代》“盖”作“乃”。 ③此句据《鼠璞》及《历代》补。《历代》“之”下有“耳”字。 ④《宾退录》四引作“长歌”。 ⑤《类说》“白”作“高”。案《少陵集》作“白昼摊钱高浪中”。《醴泉笔录》同。 二六、水鸟 鸊鹈,水鸟也。其膏可以涂刀剑,令不锈。〔《尔雅注》云,膏玉莹剑续英华〕①〔古〕②诗云“马衔苜蓿叶,剑莹鸊鹈膏”③是也。(《类说》本、《总龟》前二十八、《乐趣》六) ---------------- ①《类说》无此数字,据《总龟》增。案《尔雅·释鸟》鸊字注云:“鸊,鸊鹈,似凫而小,膏中莹刀”,文与此异。 ②《总龟》无“古”字。 ③案此戴嵩《度关山诗》。 二七、打瘠诗 卢延让《哭边将诗》①曰:“自是碉砂发,非干炮石伤。牒多身上职,②盌大背边疮。”人谓是打瘠诗。(《类说》本) 案:此则亦见《诗史》。 ---------------- ①《诗史》作《哭阵亡将》诗。 ②《诗史》“职”作“字”。 二八、尔汝歌 孙皓为晋〔所灭〕,①封归命侯。武帝问皓曰:“闻南人好作尔汝诗,尔颇能否?”皓〔被酒②〕举觞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劝汝一杯酒,令妆寿万春。”帝悦③之。(《类说》本、《总龟》前三十五) ---------------- ①《类说》无此二字,据《总龟》增。 ②《类说》无此二字,据《总龟》增。 ③《总龟》“悦”作“悔”。 二九、第三厅 兵部李涛字①社翁,《寄翰林求酒一绝》云:“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②聋酒一缾。恼乱玉堂将欲遍,依稀媚③到第三厅。”(《类说》本) 案:此则见《李文正公谈录》,亦见《石林诗话》。又《总龟》前三十九有此,未言出处。 ---------------- ①《总龟》作“小字”。 ②《总龟》及《全唐诗话续编》上“治”作“逃”。 ③“媚”当作“巡”。《总龟》及《全唐诗话续编》作“循”。 三○、钟山公 后唐李建勋出师临川,归拜司空,累表乞致仕,自称钟山公,诏授司徒,不起。学士杨①悦致状贺之。建勋答诗曰:“司空犹未许,②那③敢作司徒,幸有山公号,如何④不见呼?”先是,宋齐丘退归九华,未碁,一征而起,时论少之。或以建勋比宋者,因作诗曰:“桃花流水须相信,不学刘郎去又来。”(《类说》本) 案:此则出《江表志》及《南唐书》。 ---------------- ①“杨”当作“汤”。 ②《江表志》“未许”作“不作”。 ③《南唐近事》“那”作“争”。 ④原作“何如”,据《南唐近事》改。 三一、贾至咏薛瑶英诗 元载纳薛瑶英为姬,处以金丝帐,却尘褥,衣以龙绡衣。贾至诗曰:“舞祛铢衣重,笑疑桃脸开。方知汉成帝,虚筑避风台。” 案:此则出《杜阳杂编》卷上。 三二、何逊能诗 何逊八岁能诗。沈约曰:“每读卿诗,一日三复不已。”故李义山诗曰:“寄言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三三、太白入月 李太白三拟词选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别赋》。及禄山反,制《胡无人》云:“太白入月敌可摧。”及禄山死,太白入月去。 三四、杜诗 杨大年不喜杜子美诗,谓之村夫子。有乡人以子美诗强大年①曰:“公试为我续‘江汉思归客’一句。”大年亦为属对。乡人曰:“乾坤一腐儒。”大年默然②。〔欧公亦不甚爱杜诗,而谓韩退之绝伦。退之于唐世文章,未尝屈下,独称李、杜不已。欧公不悦子美,所不可晓;则又爱赏李白,将太白腾趠飞动,易为感动欤〕?③(《类说》本、《总龟》前五) 案:此出《中山诗话》。 ---------------- ①《总龟》“大年”下有“不服困”三字。 ②《总龟》“默然”作“似少屈”。《中山诗话》作“默然似少屈”。 ③《总龟》无以上数语。 三五、张文昌马诗 张文昌〔乐府词清丽深婉,五言亦平淡可喜,至七言诗则质多文少。〕①《谢裴司空②马诗》云:“乍离华厩移③蹄涩,初到贫家举眠惊。”乃一迟钝不能行多惊马也。〔诗人之辞微而显,亦少其比〕。④(《类说》本、《总龟》前五) 案:此出《中山诗话》。 ---------------- ①《类说》、《中山诗话》均有此数语,《总龟》无之。 ②《全唐诗》十四“司空”下有“寄”字。 ③《总龟》“移”作“疑”。 ④《类说》无此二语,据《总龟》增。 三六、诗动静 古人①有“风定花犹落”之句,〔无人能对〕。②舒王对以“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若对“风定花犹落’,则〕③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类说》本、《总龟》前五、《乐趣》二、《名言》三) 案:此则出《梦溪笔谈》卷十四。 ---------------- ①《类说》“人”作“时”。 ②《类说》无此语,据《总龟》增。 ③《类说》无“本宋王籍诗”至此数语,据《总龟》增。 三七、院落深沉杏花雨 舒王①云:“梨花一枝春带雨”,“桃花乱落如红雨”,“珠帘暮卷西山雨”,皆警句也。〔然终〕②不若“院落深沉杏花雨”为佳,③〔言尽而意不尽也。〕④(《类说》本、《总龟》前六、《鉴衡》一) ---------------- ①《修辞鉴衡》作“王荆公”。 ②《总龟》无“终”字,《鉴衡》无“然”字。 ③《鉴衡》“佳”作“优”。 ④《总龟》无此句。《鉴衡》“不颈作“有余”。 三八、范希文诗 范希文《赠钓者诗》云:“江上往来人,尽爱鲈鱼美。看君一叶舟,出没风涛里。”又观杜诗:①“一棹轻如叶,旁观亦②损神。他时③在平地,无忽险中人。”(《类说》本) ---------------- ①案《后山诗话》,此是范仲淹《淮上遇风诗》。 ②《后山诗话》“亦”作“欲”。 ③《后山诗话》“时”作“年”。 三九、文喜宴赐诗 太宗好文,每进士及第,赐文喜宴御制诗,遂为故事。仁宗诗尤多。有云:“寒儒逢景运,报国合何如?” 案:此事出《中山诗话》,亦见《庚溪诗话》。 四○、蝴蝶诗 谢学士《吟蝴蝶诗》〔三百首,人呼为谢蝴蝶,其间绝有佳句,〕①如②“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又曰:“江天春晚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古诗有“陌上斜飞去,花间倒翅回”,又云:“身似何郎贪③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终不若谢④句意深远。〕⑤(《类说》本、《总龟》前六、《玉屑》十、《名言》六) 案:《说诗乐趣》卷十引此则作《直方诗话》。 ---------------- ①《类说》无此数语,据《玉屑》增。 ②《类说》“如”作“云”。 ③《玉屑》“贪”作“全”。 ④《名言》无“古诗”至“终不若谢”数语。 ⑤《类说》无“又曰”至此数语,据《总龟》、《玉屑》增。 四一、李氏宫中诗 欧公云:诗源乎心,贫富愁乐,皆系其情。江南李氏宫中诗曰:“帘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微闻箫鼓奏。”①与夫“时挑野菜和根煮,乱斫生柴带叶烧”异矣。(《类说》本) ---------------- ①案此李后主《浣溪沙词》。 四二、丘浚诗 丘浚至山阳,太守召饮。浚诗曰:“丑却天下妇①人面,止得世间君②子心。”(《类说》本) 案:此则见《翰府名谈》。 ---------------- ①《翰府名谈》“妇”作“美”。 ②《翰府名谈》“君”作“男”。 四三、调元地养病坊 王随入相而病甚,①尤好释氏。时有人作诗曰:“谁谓调元地,番成养病坊。但见僧盈室,宁知②火燎③房。”(《类说》本、《总龟》前二十六) 案:此则亦见《江邻几杂志》。 ---------------- ①《总龟》此句作“王文惠相府中脖。 ②《类说》“知”作“如”,《江邻几杂志》作“忧”。 ③《江邻几杂志》“燎”作“掩”。 四四、魏野诗 章圣遣使召魏野,仲先闻使至,留诗一联于壁,而遽去。①云:“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使还,以壁间诗对。章圣曰:“野不求仕矣。”遂不召。(《总龟》前四十四、《类说》本、《乐趣》十七) ---------------- ①《类说》作“魏野隐华山,真宗屡召不起,留题壁间遁去”。 四五、三入翰林 刘子仪三入翰林,诗曰:“蟠桃三窃成何味?上尽①鳌头势②转孤。”(《类说》本) 案:《总龟》前三十八有此则,文词较详,不言出处。 ---------------- ①“颈原作“画”,据《总龟》改。 ②《总龟》“势”作“迹”。 四六、江南曲 寇莱公年十九,①〔进士及第,知东巴②县,诗云:“野③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④又为《江南春》⑤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⑥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脍炙人口。〕⑦(《总龟》前十三、《类说》本) 案:此出《温公续诗话》。 ---------------- ①《类说》“年十九”作“少年时”。 ②《温公续诗话》作“巴东”。 ③《寇忠愍公诗集》“野”作“远”。 ④《类说》无“进士及第”至“尽日横”诸语。 ⑤《类说》作“江南曲”。 ⑥《类说》无“波渺渺”至“杏花飞”诸句。 ⑦《类说》无此句。《类说》下有“又云:‘日暮江南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意皆凄惨,末年果南迁”诸语。 四七、江山留人 苏子美〔久〕①失意,〔秋日〕②登苏之阊门〔题〕③云:“年光冉冉催人老,④云物涓涓⑤又变秋。家在凤凰城阙下,江山何事⑥苦相留?”又书其旁云:“江山留人也,〔人留江山也。”卒不用,亦诗之谶。〕⑦(《总龟》前三十二、《类说》本、《宋纪》十四) ---------------- ①《类说》有“久”字。 ②《类说》无此二字。 ③《类说》有“题”字。 ④《类说》作“时光苒苒都如梦”。 ⑤《类说》作“风物萧萧”。 ⑥《类说》“何事”作“安用”。 ⑦《类说》无“人留江山也”诸语。 四八、湘灵鼓瑟诗 钱起寓宿驿舍,窗外有人咏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及殿①试《湘灵鼓瑟诗》,落句意久不属,遂以此一联续之,因中魁眩②(《类说》本) 案:此事见《唐诗纪事》三十。又《总龟》前四十八引此,不言出处,但于下节引《古今诗话》,知即《诗话》中文。 ---------------- ①《总龟》“及殿”二字作“起怪之,十年后,就试座主李时”诸语。 ②《总龟》此句后举此诗全文。 四九、闽士诗赋 章圣①朝,试《天德清明赋》,有闽士破题云:“天道如何?仰之弥高。”②会考试者亦闽人,遂中眩又荆南士人吟雪诗,用先字韵,其末句云:“十二峰前③旋旋④添⑤。”(《总龟》前二十九、《类说》本、《耆旧续闻》七、《示儿编》二十三) 案:此出《中山诗话》。又案《永乐大典》八百二十三卷引《宰相令复痴聋》云:“近世士大夫颇笑闽人作赋协韵云‘天道如何仰之弥高’,殊不知苏子由蜀人也,文集第一卷《严颜碑》长韵磨讹高豪何曹河戈亦相间而用云。” ---------------- ①《类说》作“真宗”。 ②原注:“高”读作“歌”。 ③《中山诗话》“前”作“峦”。 ④《履斋》、《示儿编》“旋旋”作“渐渐”。 ⑤原注:“添作天”。 五○、诗人用也字 诗家用“也”字,本皆音“夜”。杜诗云:“清袍①也〔自公②〕”;元稹③云:“也向慈恩寺里④游。”今人读〔为〕⑤如字,非也。(《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九、《示儿编》二十三) 案:此出《中山诗话》。 ---------------- ①“袍”原作“绝”,据《中山诗话》、《示儿编》改。 ②《总龟》脱“白公”二字,据《中山诗话》补。 ③《中山诗话》“元鸨作“白公”。案此元鸲使东川梁州梦诗》,疑《中山诗话》误。 ④《唐纪》三十七、《全唐诗》十五“寺里”作“院院”。 ⑤《类说》无“为”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Next Chapter >>   
古今诗话(一)古今诗话(二)古今诗话(三)古今诗话(四)
古今诗话(五)古今诗话(六)古今诗话(七)古今诗话(八)
古今诗话(九)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