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yán zhōng huā shù   》 1 jié      zhào bǎi tián Zhao Baitian

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江南文人:岩中花树 本书故事从王阳明出生的明成化六年(1472)至章学诚去世的1801年,凡二百余年,跨越明中叶-晚明、清初-清中叶这三个阶段的社会历史时期。本书试图从时代和个人生活的铺陈中呈现出16至18世纪江南文人思想、学术的嬗变轨迹和各自的精神肖像。读者可以看到一代代江南文人之间精神与思想的传承,也会看到他们或以身殉道,或在书籍与学术中销磨终生,或在现实世界的失败中寄情于感官世界的声色,或在人生的中途低徊于内心世界的成长与衰败,无一不在道德与人性的冲突与纠缠中扮演各自的角色。
第1节:自 序 自 序 这些文字起自对历史与叙事的双重热情,起自爱与孤独,起自对一种风格的迷恋。这些文字还起自于刻板的公务员生涯中对往事的追忆,这些追忆使我在现世的种种诱引面前转身后撤,决意把二十年前就想做的这件事做成。那时,通过某种古老的方式(比如口耳相传),我知道了我居住的地区、我每天经过的石桥和街巷,也曾经是数百年前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文人们习见的生活场景,那一喜好精神辩诘的传统还像暗流一样在当代生活的河道下潜滋暗长。我曾努力过,试图描绘出这一精神的河流的走向,却又因年少无知而无力泅渡。西蒙娜·薇依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离上帝就越来越近了。当我接近四十岁门槛的时候,我知道了,我有责任描绘出某种生成我血液和禀赋的东西,描绘出那种超越于地理学之上的、飘荡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一脉精神的幽香,于是我重新走近了这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 一个孩子问他的父亲,什么是历史?父亲告诉他,我们这颗星球上所有发生过的都是历史,比如说,一只小鸟一天里捉了多少虫子,练习飞翔飞到多远,这就是这只小鸟一天里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现在的写作,也正是为了描摹出天空中那曾经有过的飞鸟的痕迹。只不过在本书中,这个天空,是从明代中叶起至清代乾隆的二百余年间。 小说以想象取胜,历史用事实资证,小说中交织着历史影像,而历史也不妨写得如小说一般生动。小说家和历史学家从各自的领地出发向着对方走去,相会于幻想与事实、历史与虚构之间的中间地带,那便是叙事的国度。事实上每个写作者都是兼具现实关怀和历史意识的。而对历史的书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需要在一种关于过去的叙事中确立自我身份,在时间的流变中找到自身确切的位置。当我写作本书时,常常会感到写作本身所要求的戏剧化与陈述史实之间的冲突。我希望让人物和事件更多地呈现出它们原本应该是的样子,但也希望读者读我的书入迷,这之间的两难的确曾让我犹豫,并让我在犹豫中放慢了写作速度。但惠特曼的一句话让我找到了方向:只要适当说出事实,一切罗曼史立即黯然失色。是啊,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适当说出事实”,无论多么丰茂的想象力,也需要事实来激发和唤醒。 本书人物,从王阳明、袁中道、张岱、张苍水、黄宗羲、万斯同到全祖望、章学诚、汪辉祖,大致生活于明中叶至清康、雍、乾时期的二百余年间。这二百余年,是中国历史由衰至乱、由乱而治的充满着剧烈变动的时代。社会的激变给思想学术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和无数个可能,也使得以文章学术为业的文人的个人遭际如风中转蓬流转无定,呈现出各各不同的生活面貌和精神肖像。他们是贫瘠年代的山岩中长出的一树树好花——精神之花,也是人格之花。而选取这些人物为个案,试图从时代和生活的铺陈中,呈现出十六至十八世纪江南文人思想、学术的嬗变和各自的精神肖像,也正是作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在这二百余年人物、事件的衍生中,读者会看到一代代江南文人之间精神、思想的传承,他们相互间的认同、质疑、批判、辩驳,他们如何用毕生的热情乃至牺牲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幸福来建立、维护这一精神传统的生长。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看到,他们无一不在道德与人性的冲突与纠缠中扮演各自的角色,或以身殉道,或在书籍与学术中消磨终生,或在现实世界的失败中寄情于感官世界的声色,或在人生的中途低徊于内心世界的成长与衰败…… 近代以降,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知识分子开始有了深刻严峻的反思,其中不乏震聋发聩之论。更有论家对明季文人把有限的光阴消磨在讲说辩论上和乾嘉以后的“为学问而治学问”的学风进行深入剖析,把这些文化积孽称作“二毒”:“二毒不去,徒肆纸墨宣传。”①及至把社会的腐败归结到知识分子,诘问知识分子和大众究竟谁该负起改良社会的责任,则是责己也深,转移了对根本性的制度的探讨。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深切的体认和反思,乃有二十世纪初叶挑战整个旧传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呼唤起知识分子对现实和人生的关怀。 如果说传统是一面镜子,那么这面镜子是移动的,不管我们行进到了多远,总可以在里面照见我们“曾经是”的模样。从这一初始的映像,还可以看见我们“现在是”,或“将来是”的模样。所以当我们回头看时,那姿态却应该是前倾的,这样我们才会更清醒地看到,究竟是什么力量,阻止了这些传统文人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作者于2006年2月23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1 jié 2 jié zhāng zhèng nián shí yuèguì zhōu · lóng chǎng (1)
3 jié zhāng zhèng nián shí yuèguì zhōu · lóng chǎng (2) 4 jié zhāng zhèng nián shí yuèguì zhōu · lóng chǎng (3)
5 jié zhāng zhèng nián shí yuèguì zhōu · lóng chǎng (4) 6 jié zhāng zhèng nián shí yuèguì zhōu · lóng chǎng (5)
7 jié zhāng zhèng nián shí yuèguì zhōu · lóng chǎng (6) 8 jié zhāng zhèng nián shí yuèguì zhōu · lóng chǎng (7)
9 jié zhāng zhèng nián shí yuèguì zhōu · lóng chǎng (8) 10 jié zhāng zhèng nián shí yuèguì zhōu · lóng chǎng (9)
11 jié zhāng zhèng nián shí yuèguì zhōu · lóng chǎng (10) 12 jié 'èr zhāng jiā jìng yuán nián sān yuèshào xīng (1)
13 jié 'èr zhāng jiā jìng yuán nián sān yuèshào xīng (2) 14 jié 'èr zhāng jiā jìng yuán nián sān yuèshào xīng (3)
15 jié 'èr zhāng jiā jìng yuán nián sān yuèshào xīng (4) 16 jié 'èr zhāng jiā jìng yuán nián sān yuèshào xīng (5)
17 jié 'èr zhāng jiā jìng yuán nián sān yuèshào xīng (6) 18 jié 'èr zhāng jiā jìng yuán nián sān yuèshào xīng (7)
19 jié 'èr zhāng jiā jìng yuán nián sān yuèshào xīng (8) 20 jié 'èr zhāng jiā jìng yuán nián sān yuèshào xīng (9)
21 jié 'èr zhāng jiā jìng yuán nián sān yuèshào xīng (10) 22 jié 'èr zhāng jiā jìng yuán nián sān yuèshào xīng (11)
23 jié 'èr zhāng jiā jìng yuán nián sān yuèshào xīng (12) 24 jié sān zhāng jiā jìng nián shí 'èr yuèshào xīng (1)
dì   I   [II]   [III]   [IV]   [V]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