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 zǒu jìn qín lǐngzhōng huá mín qīn shān tàn xíng   》 1 jié suǒ liǎo jiě de qín lǐngdài ) (1)      wáng ruò bīng Wang Rebing

这是《天水日报》记者、诗人、诗评家王若冰3年前考察秦岭归来之后的沥心之作。 秦岭山脉西起甘肃境内的陇南山地,东至河南伏牛山区,南及神农架,北临渭河,绵延1500多公里,不仅是我国南北气候和动植物资源分界线,而且是南北方文化,东西部文化交融、形成和相互渗透的一个结,一个聚合点和交汇点。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林莽荒原,处处折射着华夏氏族童年时代的先贤神圣召唤华夏第一缕文明曙光的神秘、壮阔、震人心魄的场面;奔突着春秋战国、秦汉盛唐开启并凝铸一个民族大疆土、大气象、大魂魄的时代风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第一个东方帝国,都诞生在秦岭温暖宽厚的怀抱里;老子、秦始皇、刘邦、刘彻、李世民,在这里成就他的千秋伟业;道教文化、秦楚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关陇文化和佛教文化都与她密不可分……这座绵高峻山岭,就像一位襟怀宽广、仁慈睿智的圣贤,向我们提示一个民族高贵丰满的灵魂孕育成长的全部历程。作为第一位全程关注秦岭的作家,2004年7至9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文学院特邀评论家、《天水日报》专刊部主任王若冰只身一人,历尽艰辛,深入秦岭腹地,途经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河南五省50余县市近百个乡镇,沿秦岭南北绕行,先后6次翻越秦岭主脊,行程6000余公里,对秦岭南北沿线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了全面考察。考察过程中,作者走访了遍布秦岭深处,堆积了中华民族历史情感的古战场、古道、古镇、古村落,翻阅了50余县县志,搜集了大量遗留在民间的历史资料,利用两年多时间创作完成了我国目前第一部全面反映秦岭历史文化的长篇散文《走进大秦岭》。该书以作者当年行走路线为线索,采用纵横交织的结构方式,以精美的语言文字、富于激情的想象和大量图片,在追寻“中华民族父亲山”在培植、塑造一个民族精神形象过程中所呈现的意义的同时,探寻梳理秦岭在中西部与东部、北方与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征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历史脉络,思考秦岭铸造一个民族精神、情感和灵魂的历程,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秦岭文化”这样一个文化学观念。 2004年,王若冰全程考察秦岭行动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曾播发通稿,国内数十家报刊和网站对其考察活动进行了报道,并被本站评为2004年中国诗坛十大新闻。《走进大秦岭——中华民族父亲山探行》全书40万字,附有近百幅图片,第一版印刷6000册,由花城出版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第1节:我所了解的秦岭(代序一)(1) 我所了解的秦岭(代序一) 从出生到现在,我一直生活在西秦岭北坡,但对秦岭山脉进行一次文化考察,是我不曾设想过的。 2004年5月兰州参加第二届甘肃诗会期间,和《人民文学》杂志社陈永春老师闲聊,他说你生活在秦岭,何不写一本关于秦岭的书?陈老师的一句话当时就提醒了我:作为横亘中国内陆的文化和地理分界岭,自秦汉三国到宋元明清,发生在秦岭沿线、直接影响过中国历史和文化进程的人和事,实在太多了!更何况,幼年坐在家乡村口的麦场上所看到的苍苍茫茫、如巨浪奔涌的秦岭形象,已经成为我衡量世界上所有山岭的一种尺度--至今我都固执地认为,真正的山岭,就应该如秦岭一般,不仅具有汹涌高矗的形体,而且具备神秘莫测的灵魂。 这些年作家也如商人,抢山头,占地盘,极尽豪华精美的各种旅游书几乎写尽了全国名山大川。但从兰州回来在网上一搜,竟发现汗牛充栋的中国出版界,至今还没有一本全面反映秦岭人文历史的书。于是匆匆忙忙两个月的准备之后,便于2004年7月6日踏上了走访秦岭之路。 我出发那天,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秦岭访谈》西线摄制组也在麦积山石窟举行开机仪式。 司马迁无意中说出"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出现之前,秦岭被称为"南山",更早的古代典籍,则把秦岭和祁连山通称为昆仑。根据台湾学者的观点,广义的秦岭是指西起陇南山地,东至河南伏牛山区,北及渭河南岸,南到剑门关和神农架山区,包括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河南在内,如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内陆腹地的这条山岭。所以2004年7月至9月整整一个酷热难耐的盛夏,我一直奔走在汉江和渭河之间那片高峻挺立的高地上。 两个月时间,60个日日夜夜,我坐遍了各种可以代步的所有交通工具,走过了甘、陕、川、鄂、豫5省50多县的100多个乡镇。与中央电视台《秦岭访谈》摄制组庞大的摄制阵营,前呼后拥的迎送队伍相比,一个人在苍茫山岭之间的行走,实在是太渺小了。然而,正是这种沉默、孤寂的进入,却使我有机会触摸到秦岭的灵魂和精神。那些日子,我举目所至,抬腿所及之处,都是高耸无际的山峦、幽深阒寂的峡谷、纵横蔓延的林莽。每当攀上一座静默在天地之间的高峻峰岭,徜徉在隐匿于高山密林之间的山间溪流之侧,或者置身于那些早已荒废的古城镇、古村落、古战场、古蜀道之际,我的内心和情感就会被一种穿越千年时空的苍茫浩渺笼罩。此时此刻,我感到自己不是行走在当代,而是在一条浩浩荡荡,融汇了数千年甚至数十万年民族精神情感的江流上逆流而进,透过茫茫林海、起伏山峦,我能够看到大地湾人、半坡人、蓝田猿人、郧西人和仰韶人在荆莽遍地、天荒地老的远古时代打磨石器,狩猎捕鱼的朦胧身影;俯拾起一片沾满时间绿锈的残砖断瓦,我能够感受到伏羲、女娲、炎帝神农、轩辕黄帝--这些华夏氏族童年时代的神圣在日月昏暗、天地混沌的背景下召唤华夏故国第一缕文明曙光之际神秘、壮阔、震人心魄的场面。还有春秋战国、秦汉盛唐,这些风云际会、开启并凝铸一个民族大疆土、大气象、大魂魄的时代风雷,也会于我凝思沉默之际带着粗砺、神秘的速度,从林莽覆盖,至今荒老荒寂的秦岭上空奔涌呈现,向我提示一个民族高贵丰满灵魂孕育、成长的全部历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zīliàoláiyuán】huā chéng chū bǎn shè
1 jié suǒ liǎo jiě de qín lǐngdài ) (1) 2 jié suǒ liǎo jiě de qín lǐngdài ) (2) 3 jié suǒ liǎo jiě de qín lǐngdài ) (3)
4 jiécóng yān shān kāi shǐ (1) 5 jiécóng yān shān kāi shǐ (2) 6 jiéchuàng shì (1)
7 jiéchuàng shì (2) 8 jiéchuàng shì (3) 9 jiéchuàng shì (4)
10 jiéchuàng shì (5) 11 jiédōng fāng shèng (1) 12 jiédōng fāng shèng (2)
13 jiédōng fāng shèng (3) 14 jiédōng fāng shèng (4) 15 jiédōng fāng shèng (5)
16 jiéshén nóng (1) 17 jiéshén nóng (2) 18 jié mín de bèi yǐng
19 jiédōng fāng luò zhī zhàn (1) 20 jiédōng fāng luò zhī zhàn (2) 21 jié (1)
22 jié (2) 23 jié (3) 24 jiézāo hēi 'àn chuán》 (1)
dì   I   [II]   [III]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