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太平天國史   》 序一 劉大年      羅璽綱 Luo Xigang

太平天國史是羅璽綱精心結撰的新著。觀點重加琢磨,材料豐富詳細,洋洋百數十萬言。發揮一己心得,彙聚衆人成果。它不止在著者的研究工作中是帶總結性的,在新中國的太平天國史研究中,也可以認為是帶總結性的。
序一 劉大年 羅璽綱同志撰寫的太平天國史馬上要付排了,叫我寫篇序文。北京太平天國歷史研究會出版一部專集祝賀羅璽綱同志八十五歲大壽和從事學術工作六十年,也要我寫點東西。兩件事都有意義,但我一時無法分頭做出兩篇文字。現在就合併辦理,把想到的話說在一起。太平天國史是羅璽綱同志精心結撰的新著。觀點重加琢磨,材料豐富詳細,洋洋百數十萬言。發揮一己心得,彙聚衆人成果。它不止在著者的研究工作中是帶總結性的,在新中國的太平天國史研究中,也可以認為是帶總結性的。大傢都會高興地看到這部新著的問世。刊印專集紀念學術界前輩人士,中國過去就有這種做法,如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壽辰紀念專刊等便是。翻開現在的日文書目,我們常常看到某某先生遠歷紀念,某某先生壽辰紀念這種題目的學術論著。一般地說,那些某某先生、學者,必有可觀成就,為學術界公論所贊許。倘若造詣平平,出紀念集,首先就難以搜羅到專傢學者的文稿。即使編撰出來,摘「災諸梨棗」了,也無人重視,難起積極作用。羅璽綱同志關於太平天國的研究,使他有資格排列在有可觀成就的學者行列前面。用他的名義出專集,作者、讀者都會相當踴躍,有助於促進學術研究工作。對於羅璽同志本人,自然也是最好的祝賀方式。羅璽綱同志的書,我從什麽時候讀到的,已經記憶不起來了。我們的直接交往,是一九五四年他調到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以後。對他的治學經歷,知道一個大概。他與蕭一山、郭廷以和簡又文,都屬於開拓太平天國研究的一代人。蕭一山以研究清史著稱。三十年代初,他從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院傳回多種太平天國印書和其他文獻,使這個領域的研究,在史料利用上面目一新。郭廷以長期研究中國近代史,四十年代,他出版太平天國史事日志兩大册,相當深入細緻,至今仍是研究者案頭必備的工具書。簡又文五、六十年代撰成太平天國全史、太平天國典製通考凡六大册,幾百萬字。後來他又同美國耶魯大學合作,把以上兩書改寫為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用英文出版。在研究環境方面,蕭、郭、簡似乎不曾碰到過什麽阻力,羅璽綱卻沒有那麽幸運。他畢業於中國公學以後,有四、五年時間,是給他那位鼎鼎大名的老師鬍適作助手。鬍適對於思想傾嚮有一種特殊敏感性。在看到羅寫的第一本書太平天國史綱以且,他憤憤然指責書上「專門表揚太平天國」為不當。照他看來,「太平天國之亂」,使中國幾十年來不曾恢復元氣,是應該譴責的。他說什麽做書不可趕時髦,此書就犯了趕時髦的毛病,自然就不足取了。無疑這是相當的思想壓力。羅璽綱在研究工作上成績顯著,從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八年,相繼出版了十本書。儘管如此,他那時飽受歧視,工作無人看重。直到一九四七年,南京中央研究院纔勉強給個研究員頭銜。新中國成立,他的工作很快得到了應有評價。一九五一年,南京成立太平天國史料編纂委員會,請羅璽綱同志參加主持。兩年以後,中央文化部籌設太平天國紀念館,請羅璽綱同志負責。一九五四年春,周恩來同志指示從上海調顧頡剛先生來北京工作,我去上海洽辦此事,路過南京。範文瀾同志要我順道去看羅璽綱同志,並寫一封親筆信由我帶給他。信上說,您到我們這裏來工作,是近代史研究所的光榮。這是一個很有份量的評價。 一九五○年到現在,羅璽綱同志已經出版和正在印行的書共三十本。不難看出,唯有在這個時候,他纔得到了研究太平天國最適合的環境和條件,使自己的學術研究,達到和超過了開拓太平天國研究同時代人的境地。羅璽綱同志在太平天國研究上的成就,詳細的評論,要由專傢們去做。學術問題不能憑粗枝大葉作出評斷。我衹能簡單地說一說我印象最清晰的幾點。羅璽綱比其他人都早,寫了一本首尾完整的太平天國史綱。史綱衹有十來萬字,卻是比較係統地講述那次農民革命運動的第一本書。太平天國在歷史上起過偉大的作用,相當長時間裏人們對它缺乏正確認識。 本世紀初,資産階級革命派開始肯定太平天國的功績。孫中山、黃興、章太炎、鄒容、陳天華等都贊揚洪秀全和太平天國,孫中山還囑咐劉成禺撰寫太平天國戰史。他們肯定太平天國,但大多也認為太平天國是反滿革命。一九二八年出版的清史稿算是一部歷史書。列傳中篇幅不短的洪秀全傳,是緊排列在吳三桂等「逆藩」後面,作為「粵匪」加以貶斥的。蕭一山、簡又文的書前進了,也衹一味強調太平天國是一場宗教革命或一場反滿民族革命,機力反對農民革命說。太平天國史綱不同,它認為「太平天國革命的性質,是貧農的革命」,「含有民主主義的要求,並且參入了社會主義的主張」。這個看法,當然不能說是馬剋思主義的精確分析,但比之於同時其他研究者的認識,顯著地高出一頭。它更加接近於歷史的本質。在當時,這是難能可貴的。史綱如果是羅璽綱同志研究太平天國的起點,經過不斷的積纍、前進,用多種體裁結合而成的綜合體寫的新本太平天國史,就是它的集大成了。關於太平天國史料和史實考證,在羅璽綱同志的研究成就中最為引人註目。歷史研究研究首先必須弄清楚事實和有關史料。不論事件大小,先要解决事實究竟如何,而後才能談得上對它的認識如何。資産階級學者常常宣稱,馬剋思主義的研究者重觀點,輕史料,移史就觀。那類宣傳出自偏見,識者早就為齒冷了。考訂史料和史實,在太平天國研究中尤其重要。 太平天國本身的文獻、檔案被毀殆荊後來從海外陸續傳回一些,但數量有限。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者仍不得不主要利用清官方文書和私人筆錄,旁采野史傳聞。官方文書報告,捏造掩飾,本來不實,私人記錄出自不同動機,有些與實際相去甚遠。對它們不加考訂,率璽作為依據,撇開觀點不說,史實上也必定謬誤百出。這種例子不脅枚舉。羅璽綱同志研究太平天國,開始於考證張嘉祥的事跡,糾正張嘉祥早年與洪秀全有往來的謬說。從那以後,他傾註主要精力,對涉及太平天國的史料、人物、事件作一係列考證工作。天國史叢考等作為書名的。另外的圖釋、調查集,也基本上是史料考證。在這十本書裏,他對太平天國研究中許多重要問題,一一加以辨別訂正。現在我們對那場農民革命運動一些重要史實,能夠有比較準確的瞭解,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這些考證所取得的成就。有些考證,近來研究者中有了新的看法。但新看法也還是由於羅璽綱同志的研究提供了討論基礎,然後取得進展的。 與史實、史料考證並行,是他大量搜集和係統地編纂太平天國資料。從建國初期在南京主持太平天國史料編纂工作開始,經過十多年努力,搜集有關資料一千二百萬字。其中尤有價值的,編為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六册,於六十年代初出版。簡輯絶大部分,是關於太平天國後期在江、浙地區施行的政治、經濟、社會政策方面的資料,和太平軍統治下農村生産、生活狀況,地主階級與太平軍激烈鬥爭的資料。它們具體、生動紀錄了太平天國政權社會底層的狀況,對於瞭解那場農民革命是不可缺少的。五十年代末,他編成太平天國印書、文書、文物、藝術等集,印書影印達二十册,近年又有續編影印印書八種。最近他還在雄心勃勃,進行一項大型資料書太平天國資料續繼編的纂工作。 不少新發現的太平天國文獻、清方記載和國外新出版的史料,都將在這個續編中提供給學術界。中國近代史研究,在開國以來的三十多年裏,進展顯著,太平天國這個領域的研究進展尤其顯著。這種進展來自所有研究者的共同努力,而羅璽綱同志上述幾個方面的成就,給這種發展做了打基礎的切實工作。 璽綱同志為人治學,謙遜虛心,一貫保持着書生、學者本色。他不自滿,不矯飾。勤奮敏捷,樂於幫助別人。他用功學習馬剋思主義著作,卻從來不認為自己通曉了多少馬剋思主義理論。早年常常對人說:我的馬剋思主義就是一本範文瀾同志的中國近代史。翻遍近三十幾年他出版的幾十部書,你很難找到那上面像有些人生安硬套,點綴上幾句馬曰列雲之類的地方。善於剋服自己所短,充分運用自己的所擅長,在他是做得很好的。一九五五年,董必武同志倡議全國政協舉辦中國近代史講座。 太平天國一講請羅璽綱同志擔任。開講前兩天他趕來北京,拿講稿嚮我徵求意見。我看了以後想到前人的一個說法:著述要看用途如何,采取不同體裁。講堂上面對聽衆,不能衹述事實,要多所論說。他的講稿史實詳盡,而分析論說欠突出。那時手頭恰巧有鬍繩同志在高級黨校講太平天國史的一個提綱,約三、四千字,綱舉目張,觀點明朗。他住在距近代史研究所不遠的工商聯樓上,我隨即送去。他很高興,參考鬍繩同志的觀點改寫原稿。盡一日夜之力,完成了一萬字以上的新篇。後來出版的太平天國史稿增訂本上的序論,就是以那篇講稿為基礎修訂而成的。俗話說,人怕出名。出了名,就不敢放棄自己的東西,不肯汲收他人的新東西了。羅璽同志完全有異於此。對待學問新知,總是見善如不及,從善如流。一九五七年我寫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一文,他這時住在北京,我去請教關於太平天國早期參加人員的成份,查哪些資料較為可靠。他說:金陵癸甲紀事略、賊情匯纂最早,記載也最詳。大約三五天後,我還沒有動手查那兩本書,他派人送來了一份用稿紙連接起來的長長的資料表。表上填寫着我想查找的人員情況材料,共五十人。根據那個材料,我在文章中對太平天國早期參加者的出身成份作了一個分類。 但沒有說明資料來源。後來別的書上也大體采用那個分類,卻不知道原來材料出於誰人之手。「言忠信,行篤」,「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在羅老現在以耄耋高齡,仍然每日勤奮著述編纂不息。說他是太平天國史學一大傢,是學術界公論所能夠贊同的。這自然不是認為,他把太平天國中什麽問題都研究到了,什麽問題都解决了。那樣的大傢是不存在的。任何歷史研究者,都不能超越個人主觀力量、歷史資料、現實環境條件去取得成就。每個人的主觀力量總又各有差異,是無法強求整齊一律的。一個研究者,衹要在他所從事的領域,或者在思想理論上,或者在具體問題研究上,比同時代人做得更多,更有創造性、科學性,大體推不翻,駁不倒,後來者能夠利用他開鑿出的途徑,拾級而上,去攀登新的高峰,那就以稱做大傢,而不是諛詞套語,乳安頭銜。不虞之譽,有自尊心的學術工作者不會引以為榮。太平天國運動衹有十幾年,它也像整個歷史長河中的所有重大事件一樣,不知有多少細節真相,人們是永遠不會瞭解了。任何研究者不可能也不應該提出這樣的任務:一一恢復事件原來的樣子。但是經過不斷深入的科學研究,歷史的基本面貌,事件的性質和意義,總是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清楚的。學術工作的功能也就在這裏。與開拓太平天國這塊園地的其他人不同,羅璽綱同志的研究工作,與社會主義新中國這個環境條件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他不是任何別的大傢,他是新中國最早的太平天國史學一大傢。 劉大年 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序一 劉大年序二 𠔌霽光
序三序四 邢鳳麟
自序凡例 湯錫竜
第一部份 捲一 序論第二部分 捲二 紀年
第三部份 捲三至捲二十一 表捲二十二 志第一 上帝教
捲二十三 志第二 天朝田畝制度捲二十四 志第三 資政新篇
捲二十五 志第四 政權捲二十六 志第五 政體
捲二十七 志第六 食貨捲二十八 志第七 官爵
捲二十九 志第八 兵捲三十 志第九 刑律
捲三十一 志第十 志第禮製捲三十二 志第十一 天歷
捲三十三 志第十二 科舉附招賢捲三十四 志第十三 外交
捲三十五 志第十四 地理捲三十六 志第十五 交通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