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山大川 》 走進大秦嶺:中華民族父親山探行 》
第1節:我所瞭解的秦嶺(代序一)(1)
王若冰 Wang Rebing
這是《天水日報》記者、詩人、詩評傢王若冰3年前考察秦嶺歸來之後的瀝心之作。
秦嶺山脈西起甘肅境內的隴南山地,東至河南伏牛山區,南及神農架,北臨渭河,綿延1500多公裏,不僅是我國南北氣候和動植物資源分界綫,而且是南北方文化,東西部文化交融、形成和相互滲透的一個結,一個聚合點和交匯點。這裏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林莽荒原,處處折射着華夏氏族童年時代的先賢神聖召喚華夏第一縷文明曙光的神秘、壯闊、震人心魄的場面;奔突着春秋戰國、秦漢盛唐開啓並凝鑄一個民族大疆土、大氣象、大魂魄的時代風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傢、第一個封建製國傢、第一個東方帝國,都誕生在秦嶺溫暖寬厚的懷抱裏;老子、秦始皇、劉邦、劉徹、李世民,在這裏成就他的千秋偉業;道教文化、秦楚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關隴文化和佛教文化都與她密不可分……這座綿高峻山嶺,就像一位襟懷寬廣、仁慈睿智的聖賢,嚮我們提示一個民族高貴豐滿的靈魂孕育成長的全部歷程。作為第一位全程關註秦嶺的作傢,2004年7至9月,中國作傢協會會員、甘肅文學院特邀評論傢、《天水日報》專刊部主任王若冰衹身一人,歷盡艱辛,深入秦嶺腹地,途經甘肅、陝西、四川、湖北、河南五省50餘縣市近百個鄉鎮,沿秦嶺南北繞行,先後6次翻越秦嶺主脊,行程6000余公裏,對秦嶺南北沿綫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進行了全面考察。考察過程中,作者走訪了遍布秦嶺深處,堆積了中華民族歷史情感的古戰場、古道、古鎮、古村落,翻閱了50餘縣縣志,搜集了大量遺留在民間的歷史資料,利用兩年多時間創作完成了我國目前第一部全面反映秦嶺歷史文化的長篇散文《走進大秦嶺》。該書以作者當年行走路綫為綫索,采用縱橫交織的結構方式,以精美的語言文字、富於激情的想象和大量圖片,在追尋“中華民族父親山”在培植、塑造一個民族精神形象過程中所呈現的意義的同時,探尋梳理秦嶺在中西部與東部、北方與南方政治、經濟、文化上相互徵服、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歷史脈絡,思考秦嶺鑄造一個民族精神、情感和靈魂的歷程,並創造性地提出了“秦嶺文化”這樣一個文化學觀念。
2004年,王若冰全程考察秦嶺行動引起媒體廣泛關註,新華社曾播發通稿,國內數十傢報刊和網站對其考察活動進行了報道,並被本站評為2004年中國詩壇十大新聞。《走進大秦嶺——中華民族父親山探行》全書40萬字,附有近百幅圖片,第一版印刷6000册,由花城出版社與作者簽訂出版合同,出版社負責出版發行。
第1節:我所瞭解的秦嶺(代序一)(1)
我所瞭解的秦嶺(代序一)
從出生到現在,我一直生活在西秦嶺北坡,但對秦嶺山脈進行一次文化考察,是我不曾設想過的。
2004年5月蘭州參加第二屆甘肅詩會期間,和《人民文學》雜志社陳永春老師閑聊,他說你生活在秦嶺,何不寫一本關於秦嶺的書?陳老師的一句話當時就提醒了我:作為橫亙中國內陸的文化和地理分界嶺,自秦漢三國到宋元明清,發生在秦嶺沿綫、直接影響過中國歷史和文化進程的人和事,實在太多了!更何況,幼年坐在家乡村口的麥場上所看到的蒼蒼茫茫、如巨浪奔涌的秦嶺形象,已經成為我衡量世界上所有山嶺的一種尺度--至今我都固執地認為,真正的山嶺,就應該如秦嶺一般,不僅具有洶涌高矗的形體,而且具備神秘莫測的靈魂。
這些年作傢也如商人,搶山頭,占地盤,極盡豪華精美的各種旅遊書幾乎寫盡了全國名山大川。但從蘭州回來在網上一搜,竟發現汗牛充棟的中國出版界,至今還沒有一本全面反映秦嶺人文歷史的書。於是匆匆忙忙兩個月的準備之後,便於2004年7月6日踏上了走訪秦嶺之路。
我出發那天,中央電視臺西部頻道《秦嶺訪談》西綫攝製組也在麥積山石窟舉行開機儀式。
司馬遷無意中說出"秦嶺,天下之大阻"這句話出現之前,秦嶺被稱為"南山",更早的古代典籍,則把秦嶺和祁連山通稱為昆侖。根據臺灣學者的觀點,廣義的秦嶺是指西起隴南山地,東至河南伏牛山區,北及渭河南岸,南到劍門關和神農架山區,包括甘肅、陝西、四川、湖北、河南在內,如一條巨竜盤踞在中國內陸腹地的這條山嶺。所以2004年7月至9月整整一個酷熱難耐的盛夏,我一直奔走在漢江和渭河之間那片高峻挺立的高地上。
兩個月時間,60個日日夜夜,我坐遍了各種可以代步的所有交通工具,走過了甘、陝、川、鄂、豫5省50多縣的100多個鄉鎮。與中央電視臺《秦嶺訪談》攝製組龐大的攝製陣營,前呼後擁的迎送隊伍相比,一個人在蒼茫山嶺之間的行走,實在是太渺小了。然而,正是這種沉默、孤寂的進入,卻使我有機會觸摸到秦嶺的靈魂和精神。那些日子,我舉目所至,擡腿所及之處,都是高聳無際的山巒、幽深闃寂的峽𠔌、縱橫蔓延的林莽。每當攀上一座靜默在天地之間的高峻峰嶺,徜徉在隱匿於高山密林之間的山間溪流之側,或者置身於那些早已荒廢的古城鎮、古村落、古戰場、古蜀道之際,我的內心和情感就會被一種穿越千年時空的蒼茫浩渺籠罩。此時此刻,我感到自己不是行走在當代,而是在一條浩浩蕩蕩,融匯了數千年甚至數十萬年民族精神情感的江流上逆流而進,透過茫茫林海、起伏山巒,我能夠看到大地灣人、半坡人、藍田猿人、鄖西人和仰韶人在荊莽遍地、天荒地老的遠古時代打磨石器,狩獵捕魚的朦朧身影;俯拾起一片沾滿時間緑銹的殘磚斷瓦,我能夠感受到伏羲、女媧、炎帝神農、軒轅黃帝--這些華夏氏族童年時代的神聖在日月昏暗、天地混沌的背景下召喚華夏故國第一縷文明曙光之際神秘、壯闊、震人心魄的場面。還有春秋戰國、秦漢盛唐,這些風雲際會、開啓並凝鑄一個民族大疆土、大氣象、大魂魄的時代風雷,也會於我凝思沉默之際帶着粗礪、神秘的速度,從林莽覆蓋,至今荒老荒寂的秦嶺上空奔涌呈現,嚮我提示一個民族高貴豐滿靈魂孕育、成長的全部歷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花城出版社 |
|
|
第1節:我所瞭解的秦嶺(代序一)(1) | 第2節:我所瞭解的秦嶺(代序一)(2) | 第3節:我所瞭解的秦嶺(代序一)(3) | 第4節:從崦嵫山開始(1) | 第5節:從崦嵫山開始(2) | 第6節:創世記(1) | 第7節:創世記(2) | 第8節:創世記(3) | 第9節:創世記(4) | 第10節:創世記(5) | 第11節:東方聖母(1) | 第12節:東方聖母(2) | 第13節:東方聖母(3) | 第14節:東方聖母(4) | 第15節:東方聖母(5) | 第16節:神農(1) | 第17節:神農(2) | 第18節:一個民族的背影 | 第19節:東方特洛伊之戰(1) | 第20節:東方特洛伊之戰(2) | 第21節:大禹(1) | 第22節:大禹(2) | 第23節:大禹(3) | 第24節:遭遇《黑暗傳》(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