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考古 shuō běi gāo yáng   》 1 jiétōng wǎng wān zhāng zhī      zhū yán Zhu Yan

据传,春秋时代的首霸齐桓公开始筑邺,战国后归魏国。魏国大臣西门豹和史起曾先后担任邺县令,在这期间先后开凿了十二渠引漳水溉田,使盐卤之地尽为良田,所以左思《魏都赋》说:“西门溉其前,史起濯其后。”这次治邺的结果是,通过疏浚河道,逐渐使这片土地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沟渠发达的区域。古代农业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灌溉农业,必须有水浇灌庄稼,才可能保证收成,因此,从汉代到唐代,这里一直属于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第1节:通往湾漳之路 一、通往湾漳之路 1.从京广线南下 列车在辽阔的华北平原上风驰电掣地向南飞驰,车窗外不断闪过一株株笔直的白杨树。和风吹送着一片片整齐的麦田,漾起一轮又一轮金色的波浪。在田间简易的马路上,一些上点年纪的冀中汉子,就像高家庄的乡亲们一样裹着白色的头巾,吆喝着大车往来奔忙,一幅丰收在望的忙碌景象。 西侧的车窗外,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廓一直隐隐地伴随着列车南下,那就是著名的太行山脉。当西沉的夕阳渐渐游移到那遥远的山廓之上,人们眼前出现了一条不算太大的河流。这是一条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河流,相传2300多年前,一个当地的地方官吏为了治理此河,曾把一个危害地方、为"河伯"四处张罗童男童女的老巫婆扔进了滔滔的河水。后来,这个故事被写进了中学的历史课本,成为中国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条河流发源于山西省东南部的太行山腹地,有清漳、浊漳二源,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村汇合后,称为漳河,流域面积达18200平方公里。 当漳河流经冀、豫两省的交界地面时,车窗外不断有大大小小的古代坟丘从人们眼中闪过。望着那矗立在苍穹下的巨大土丘,人们不由得涌起一阵思古情怀--眼前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有过怎样的辉煌呢? 这里是河北省最南部的磁县地界,地处华北大平原的腹地,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距此向南不过几十公里的河南省北部重镇安阳,就曾经长期成为商王朝的都城;而从此向东5公里,就是著名的邺城了。 据传,春秋时代的首霸齐桓公开始筑邺,战国后归魏国。前面提到的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魏国大臣西门豹和史起曾先后担任邺县令,在这期间先后开凿了十二渠引漳水溉田,使盐卤之地尽为良田,所以左思《魏都赋》说:"西门溉其前,史起濯其后。"这次治邺的结果是,通过疏浚河道,逐渐使这片土地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沟渠发达的区域。古代农业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灌溉农业,必须有水浇灌庄稼,才可能保证收成,因此,从汉代到唐代,这里一直属于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就在这样一片曾经喧闹一时的热土上,那大大小小的坟丘,必然与历史上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历史人物相联系。而与这片土地有关的系列人物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那位在戏剧舞台上抹着白脸的曹操。 2.曹操"七十二疑冢"与北朝陵墓群 史载: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拜汉丞相,封于邺;建安九年(204年),曹操败袁绍,实据邺城;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王,都于邺;曹魏黄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归葬邺城之西陵。 那么,曹操的陵墓在哪里?这个历史上的谜案,时至今日依然成为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曹操的陵墓既然被称为西陵,那么,它就应该位于他亲自规划建造的历史名城曹魏邺城之西。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最南端的临漳县,邺城以西5公里的磁县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坟丘--就是那些在列车上引发人们联想的大小土丘。曾几何时,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当地居民,都把这些墓葬称为"曹操七十二疑冢"。 曹操的多疑与狡黠,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传说曹操死后,为了迷惑人们,保全自己的陵墓不被盗掘,一夜之间在当时邺都的西郊建造了数量众多的假坟丘,然后把自己隐藏在这大大小小的土丘下面。于是,曹操达到了目的,他真正的藏身之地,直到今天仍然迷惑着当世的人们。 北宋时代,人们出于当时的政治目的,开始丑化曹操,此后就连民间戏剧中的曹操,都被描述成白脸奸臣,"七十二疑冢"的传说,更是他多疑奸诈的一个有力证据。宋人愈应符在《曹操疑冢》诗中写到∶ 生前欺人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 人生用智死即休,焉有余机到丘垅。 又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zīliàoláiyuán】chóngqìng chū bǎn shè
1 jiétōng wǎng wān zhāng zhī 2 jié shí 'èr zhǒng 3 jiéběi cháo líng qún diào chá 4 jiézuì gāo de fén qiū tiān zhǒng (
5 jiékāi jìn wān zhāng cūn ( ) 6 jiéchū jiàn wáng wēi ( ) 7 jié guò lián huā tǎn de zhàng duì ( ) 8 jié dào huà rén
9 jiéliǎng de zhàng duì liè 10 jié xià shuǐ chū xiàn liǎo ( ) 11 jiézhū què mén zhōng shuì guó bǎo ( ) 12 jiébèi qīn rǎo de shì ( )
13 jié zàng fēn bèi dào jué ( ) 14 jié shì dǐng de tiān xiàng ( ) 15 jiésuǒ dìng líng zhù rén 16 jiécāng láng chū shì ( )
17 jié shì zhǐ lái běi fāng de láng 18 jiéshuāng miàn huáng 19 jié zhēng wēi zhèn róng xià 20 jiézhà xiàn shèng shì shǔ guāng ( )
21 jiéhuá shí dài ( ) 22 jié cǎi fēn chéng de shí dài ( ) 23 jiéhuà jiā de xiàn tiáo lǎo dào chún shú 24 jié chóngchóng
dì   I   [II]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