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一盞心燈   》 第1節:嘲諷的力量      鬍建文 Hu Jianwen

真正的智者,總是站在有光的地方。太陽很好的時候,生命在陽光下奔跑。當太陽熄滅了的時候,還有那一輪高挂夜空的月亮。當月亮熄滅了的時候,還有滿天的星星閃爍。如果有一天,星星也熄滅了,那就點一盞心燈吧,為自己,也為別人。點一盞心燈,驅散靈魂的黑暗,照亮人生的漫漫旅程。
第1節:嘲諷的力量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免不了受到別人的冷嘲熱諷。所不同的是,成功者總能把嘲諷當做一塊又一塊磚頭,碼在前行的路上,失敗者卻將嘲諷砌成了一堵墻…… 嘲諷的力量 我讀高中的時候,有一位姓陸的語文老師,山裏人,矮矮胖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他有個並不普通的理想:考上北京某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在一個大學本科生都鳳毛麟角的鄉村中學,這個理想確乎是大了一點兒。 他考了一年又一年,分數總上不去。據說他考研的目的是為了從政,於是,暗地裏笑他蚍蜉撼大樹的同事們,便送給他一個“縣長”的綽號。一些不太註意場合的同事,有時竟當着學生的面“縣長”長“縣長”短地喊個不停,喊得原本內嚮的他,臉從脖子紅到耳根。 後來,他調走了。再後來,他終於圓了他的名牌大學夢。現在,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他,在一所名牌大學執教。雖然沒有從政,但他無疑是很成功了。而促使他耐住寂寞堅持到最後的,也許正是那嘲諷的力量啊!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免不了受到別人的冷嘲熱諷。所不同的是,成功者總能把嘲諷當做一塊又一塊磚頭,碼在前行的路上,失敗者卻將嘲諷砌成了一堵墻…… 人生,真的不能一條道走到黑。當遇到“此路不通”的境況時,最好早點換一個方向走。 換一個方向走 我的一位老師,曾經教過這樣一個學生,考大學考了八年,真正的“八年抗戰”。 他的家庭條件很苦,但幸運就是不肯垂青於他,每次都差那麽幾分上綫。可以想見,讀得鬍子拉碴的他最後黯然離開學校的那一刻,是多麽的痛苦和絶望。 命運終於有了轉機。他回到農村,意外地受到鄉黨委的高度器重。因為八十年代的中國貧睏農村,高中畢業生可是高學歷青年啊。 他當了村長。接着又當了鄉長、鎮長,一路春風得意。 可見,人生,真的不能一條道走到黑。當遇到“此路不通”的境況時,最好早點換一個方向走。 在生命的途程中,有時候,美德往往比能力更重要,不是嗎? 讓出來的機會 朋友高中畢業後,到深圳去打工。 人生地不熟,他去了一個月都沒找到合適的單位。眼看帶來的錢就要花光了,他心急如焚。 他依舊天天跑人才市場,天天坐同一路公共汽車。因為找工作的人多如牛毛,這路車擠得不能再擠了。不過,他來回都是從起點站上車,每次都有座位。 那天,他又一次希望破滅,從人才市場沮喪而歸。兜裏衹剩買一張回傢的火車票的錢了,坐在擁擠不堪的公共汽車上,不禁黯然神傷。車到中途,上來一個衣冠楚楚的中年人,捂着肚子,臉色很不好,多半是胃病發作。但沒有人註意他,更沒有人給他讓座位。 朋友離這位中年人站的地方較遠,隔了好幾個人。他還是决定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他。中年人聽到他的招呼,感激地笑笑,擺手謝絶了。 車又過了幾站,朋友下車了。中年人也下車,笑着遞給朋友一張名片:“小夥子,你是來找工作的吧?”朋友點點頭。中年人接着說:“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今天你給我們公司投過材料。祝賀你,你被錄用了,明天你來上班吧。我是公司的人事主管,直接來找我就可以了。” 就因為讓了一次座位,命運便因此而改變。所以說,在生命的途程中,有時候,美德往往比能力更重要,不是嗎? 無論你是幸運還是不幸,無論你生活在順境還是逆境,你都沒有理由不記住下面這句激勵過千萬人的名言:“我們總是為沒鞋穿而苦惱,有的人沒有腳,他在大街上微笑!” 造一輪太陽給自己 在我所供職的這所大學裏,經常可以看到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殘疾學生,她拄着雙拐,無論遇到誰,無論跟誰說話,都是一臉的燦爛。每次見到她,我的心裏都會不自覺地萌生一種敬意,感受到一種生命的鼓舞。 這使我想起許多身康體健的她的同齡人。他們面色陰鬱地走在校園,有腳卻步履沉重,有手卻難得瀟灑地揮一揮,他們擁有太陽,卻整個兒生活在漫漫長夜裏。為什麽?因為他們自己擋住了自己的陽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大衆文藝出版社
第1節:嘲諷的力量第2節:不是不可能第3節: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第4節:做自己的伯樂第5節:珍藏感動第6節:隱居湘西
第7節:自己的風景(1)第8節:自己的風景(2)第9節:給自己一杯忘情水
第10節:走過坎坷第11節:信任第12節:慣性親情
第13節:拼搏與徵服(1)第14節:拼搏與徵服(2)第15節:拼搏與徵服(3)
第16節:絶望嚮左,希望嚮右第17節:想唱就唱(1)第18節:想唱就唱(2)
第19節:想唱就唱(3)第20節:甜蜜與苦澀(1)第21節:甜蜜與苦澀(2)
第22節:過年(1)第23節:過年(2)第24節:過年(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