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chén · xīn xiāng yuē   》 cóng xiǎo jiù bèi rèn wéi yòu yán tiān      chén Chen Luyu

“那一刻的写作冲动源于一种情感的不曾改变”
从小就被认为有语言天赋 有一天,真的就是某一天,我突然间对英语开了窍。从此以后,一通百通,英语就这么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至今,我仍然百思不得其解这其中的原因。 我成了英语角的小权威,这使我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深信不疑。 高中英语课上,我从来都是老师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只要去比赛,冠军非我莫属。 2000年7月,《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一篇题为“英语改变人生”的报道,把我归为“英语天生派”。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觉得我的生活会因为一门语言而变得精彩。对我来说,语言就是工具,不用的时候它不过是搁置在仓库里的闲物。 从小就被认为有语言天赋 小时候,我生活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很自然地就成了“双语儿童”,在北京讲普通话,在上海讲上海话。两者语音、语调上的差别和南北方言结构上的不同,都让我觉得游走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之间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我爸妈都是学外语的。他们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学的是那个年代时髦的语言。我爸学了斯瓦西里语,我妈学了孟加拉语。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们的专业实在有些生僻。每次向别人介绍斯瓦西里语我总得费番口舌:“斯瓦西里语是非洲的一个语种,主要使用的国家有坦桑尼亚、肯尼亚等,Disney动画片《狮子王》中的插曲‘Hakuna Matata’就是斯瓦西里语,意思是‘一切平安’。解释半天,仍然会有人皱着眉头追问你:“什么?稀里哗啦语?” 小的时候听爸妈叽哩咕噜地说外国话,觉得神奇,于是也立下志愿,长大后学外语,每天绕着舌头说话,让谁也听不懂。 我爸很希望我能继承父业。我才上小学一年级,刚刚学会“a-o-e-i-u-ü”,他就问我:“要不要学英语?爸爸来教你。”说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充满期待。 “你?”据我爸回忆,当时我转着眼球撇着嘴,一脸不屑地说:“你中学学的是俄语,大学学的是斯瓦西里语,你说的英语有口音。我,要么不学,要学就学最标准的英语。”我小小年纪就敢于藐视权威,这让我爸既感动又很有失落感。 从此以后,他不再提教我英语的事情。 初中一年级,我才开始学ABCD。 第一个月,我完全找不着感觉。拼写单词的时候,我非得把26个字母从头背一遍,才能找到要用的那个字母。 但是,世上真的有奇迹。 有一天,真的就是某一天,我突然间对英语开了窍。从此以后,一通百通,英语就这么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至今,我仍然百思不得其解这其中的原因。 2002年夏天,我在北京采访著名钢琴演奏家鲍蕙荞女士,她也谈到了类似的经历。 鲍蕙荞9岁学琴。别人通常是从单手练起,可不知为什么她的妈妈找了本教材一开始就要求她双手弹琴。入门就这么难,用鲍蕙荞自己的话说就是:“第一天,我整个就是搞不清楚。可到了第二天,忽然好像就会了。” 鲍蕙荞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我不住地点头,心里不断地在说:“对啊,我学英语也是这么突然开窍的。”想当年,我嘴里开始咕噜咕噜往外冒外语的时候,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初一暑假,我回到了上海。当时,人民公园有个英语角,一到礼拜天就吸引很多英语爱好者去那里练习口语。整整一个假期,每个周末我都由姑姑带着,从浦东坐车,再坐船过黄浦江去参加英语角的活动。 英语角是露天的,就在公园里一条没什么游人光顾的小路边。路面窄窄的,铺着石板,路边有几棵小树,勉勉强强能遮挡一些夏日的阳光。 英语角每次都聚集一、二百人,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有老师、工人、机关干部和在校大学生。不过,没人在意身份、地位、年龄,在英语角,惟一的衡量标准就是英语,谁的口语最好,谁就引人注目,而且可以占据小树下树荫浓密的地方,其余的人会自发地围成一个圆圈。 我的出现,在英语角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那时我13岁,身高150米,梳着马尾辫,身穿花布连衣裙,怎么看都是个小孩。可我不怯场,大方地用“流利”的英语向身边每一个人做自我介绍: “我叫陈鲁豫,是北京师大实验中学初一学生。我们学校是北京市著名的重点中学。我的爸爸妈妈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我的周围聚满了人,大家都想和这个英语讲得很棒的小孩聊上几句。小时候我是个人来疯,人越多越精神。看到那么多大人都专注地听我用英语侃侃而谈,真有些洋洋自得。 其实,我那时的英语水平很低,一共就会那么几十个单词、三五个句型。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人自我介绍,是因为我翻来覆去就会那几句话。好在去英语角的都是初学者,成年人大多爱面子,怕说错不敢张嘴,于是成就了我,让我脱颖而出,成了英语角的“小权威”。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深信不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zīliàoláiyuán】cháng jiāng wén chū bǎn shè
cóng xiǎo jiù bèi rèn wéi yòu yán tiān yīng lǎo shī zuì hòu de xīn fáng xiàn
11 wài jiào jiào guò yīng wèiwǒ kāi liǎo shàn mén
lìng lèi = bié rén yàng = róng bèi zhù kāi shǐ jiù méi yòu tuì
zán men huì bèi chǔfèn ?guǎn xué shēngguǎng yuàn lǎo shī yòu tào xíng zhī yòu xiào de fāng
tuō kǎo wán liǎochū guó de shì què fàng zài liǎo biānshí shēng huó bìng xiàng xiǎng xiàng de me jīng cǎi
zhí dào lǐng zhèng shū tiān hái shì yóu mín niánniú zǎi hèn cháng zài liǎo shēn shàng
shè xiào zhēn zhèng kāi shǐ bàn shì dìng xiāng gǎng zhī hòu
shí dào de zuǒ jiān bǎng chūn guāng zhà xiè zhě shēng huí
bāng xiě tiáo gěi shǒuxiàngnéng yòng gǎo xīn wén shuō chū lái ?
zhè hái hàoqí guàiwán liǎo cháng zhēn yǎn liǎo !”
zhé zhěng zhěng 3 xiǎo shí kāi xiāng !”
yòng wài shuō huà jué suàn shénmehǎo dǎi shì liàn kǒu 'ā !è liè de huán jìng zài 10 xiǎo shí nèi gǎi biàn liǎo dài chū liǎo xìng zhōng qiáng yìng de miàn
dì   I   [II]   [III]   [IV]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