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印象中國·張藝謀傳   》 第1節:前言 他的名字叫"紅"(1)      黃曉陽 Huang Xiaoyang

在張藝謀之前,確實沒有一部中國電影真正走出過國門。可以說,張藝謀給中國電影帶來了一場革命,第一次將電影還原成電影;也正是張藝謀,第一次將鏡頭的使用提升到了藝術的高度,從而使得中國電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回歸,使得中國觀衆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麽叫做鏡頭前的精雕細琢,從而徹底明白電影和其他各類藝術的根本性不同。本書將真實再現張藝謀的電影軌跡,並詳盡記述其情感歷程,以及電影之外的輝煌人生。
第1節:前言 他的名字叫"紅"(1) 前言 他的名字叫"紅" 人上了一定年紀常常懷舊,最常想到的,是少年時跑幾十裏路去看電影的情景。如今40歲以上曾經生活在農村的人,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電影,幾乎是他們當時接受文化營養的主要途徑,滋養了整整幾代人的精神世界。 張藝謀很不幸,如果他是那個時代的大導演,不知能多出多少粉絲。同時,張藝謀又是極其幸運的,如果在那個時代,他很可能連出名的機會都沒有,其導演才華一定淹沒在滔滔的政治洪流之中。正所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張藝謀的成功正應了那句話:天才的産生,還需要有培育天才的土壤。 張藝謀成長的土壤好嗎? 就電影而言,中國電影這片土地並不貧瘠,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除了北京、上海、長春三大電影基地,幾乎每省一傢電影製片廠,後來更是出現了衆多的各種體製的電影製片公司。按理說,國傢如此重視,又集中了這麽多的電影人才,中國早應該出些好電影纔對。好萊塢算什麽?好萊塢衹不過是美國西海岸的一座電影城。可人傢怎麽就能以全世界6%的電影産量,拿走了70%以上的票房份額?中國為什麽就沒有一部影片能真正進入國際市場? 在張藝謀之前,確實沒有一部中國電影真正走出過國門。記得20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一個順口溜:"越南飛機大炮,朝鮮哭哭笑笑,中國新聞簡報。"形容的就是當時能在中國放映的影片類型特色。 我喜歡張藝謀,因為他給中國電影帶來了一場革命,第一次將電影還原成電影。 這話說得看似有點欠公允,帶着筆者強烈的主觀色彩。張藝謀之前,中國電影就不是電影?如果不是電影,那是什麽?那是將小說貼上攝影、音樂、戲劇標簽的簡單攪拌。電影是什麽?課本上說,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是對小說、戲劇、攝影、音樂等諸多藝術的綜合,從而派生出的一種全新的藝術門類。可實際上,許多的所謂電影藝術傢們,一面在課堂上販賣這種理論,一面將攝影機扛進劇場,將舞臺上表演的話劇、京劇、黃梅戲拍下來,便說這就是電影。 張藝謀卻告訴我們,那不是電影,那衹是某類戲劇的留影。 張藝謀還告訴我們,電影是用鏡頭講述故事,或者說是鏡頭的表現藝術。鏡頭是電影的介質,是用攝影機鏡頭進行藝術的精密組合、科學配伍和藝術雜糅。電影和其他藝術門類最大的區別在於鏡頭的表現力,如果不體現這一點,人們完全可以去看戲或者是讀小說。 正是張藝謀,第一次將鏡頭的使用提升到了藝術的高度,從而使得中國電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回歸,使得中國觀衆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麽叫做鏡頭前的精雕細琢,從而徹底明白電影和其他各類藝術的根本性不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 他的名字叫"紅"(1)第2節:前言 他的名字叫"紅"(2)第3節:前言 他的名字叫"紅"(3)
第4節:我的父親母親(1)第5節:我的父親母親(2)第6節:被人從門縫兒裏看着長大(1)
第7節:被人從門縫兒裏看着長大(2)第8節:在她的手掌輕輕碰一下(1)第9節:在她的手掌輕輕碰一下(2)
第10節:在她的手掌輕輕碰一下(3)第11節:第一雙尼竜絲襪(1)第12節:第一雙尼竜絲襪(2)
第13節:第一雙尼竜絲襪(3)第14節:第一雙尼竜絲襪(4)第15節:華君武幫了大忙(1)
第16節:華君武幫了大忙(2)第17節:華君武幫了大忙(3)第18節:華君武幫了大忙(4)
第19節:不再戀愛(1)第20節:不再戀愛(2)第21節:彷徨有時,浪漫有時(1)
第22節:彷徨有時,浪漫有時(2)第23節:彷徨有時,浪漫有時(3)第24節:他為"第五代"立軍令狀(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