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评论 》 炙轂子詩格 》
炙轂子詩格
王叡 Wang Rui
《炙轂子詩格》一捲,唐王叡撰。《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於集部文史類。晚唐五代之詩格,以此書為最早,書中所提各種“詩格”,均較簡明,較後起同類詩格之傷於煩瑣不同。
《炙轂子詩格》首論“章句所起”,談三、四、五、六、七、八、九言詩起源。次論詩體,計有三韻、連珠、側聲、六言、三五七言、一篇血脈條貫、玄律、背律、計調、雙關、模寫景象含蓄、兩句一意、句並句內疊韻等十四體,每體均引詩為證,兼附簡要解釋,其中如“一篇血脈條貫體”、“模寫景象含蓄體”、“兩句一意體”、“句病體”、“句內疊韻體”諸條,對詩歌創作及鑒賞均有裨益。
哈哈兒據《格緻叢書》本,參校《詩學指南》本錄校製作。
炙轂子詩格
論章句所起
三言起《毛詩》雲:“摽有梅”,“殷其雷”。四言起《毛詩》雲:“關關雎鳩”,“呦呦鹿鳴”。五言起《毛詩》雲:“誰謂雀無角?”六言起《毛詩》雲:“俟我於堂乎而。”七言起《毛詩》雲:“尚之以瓊華乎而。”八言起《毛詩》雲:“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九言起於韋孟詩,又始於李白雲:“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三韻體
李益《塞下麯》:“漢傢今上郡,秦塞古長城。有日雲長慘,無風沙自驚。當今聖天子,不戰四夷平。”
連珠體
《柏梁殿》:“玉纓翠佩垂輕羅,香汗微漬朱顔酡。為君起唱白紵歌,清聲裊雲思繁多。”
側聲體
常建《吊王將軍墓》:“嘗聞關西將,可奪單於壘。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
六言體
詩云:“白雲千裏萬裏,明月前溪後溪。君嚮長沙謫宦,江潭春草萎萎。”
三五七言體
李白詩:“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烏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一篇血脈條貫體
李太尉詩云:“遠謫南荒一病身,停舟暫吊汩羅人。”此詩首一句發語,次一句承上吊屈原。“都緣蘄尚圖專國,豈是懷王厭直臣。”此二句為頷下語,用為吊汩羅之言。“萬裏碧潭秋景靜,四時愁色野花新。”此腹內二句,取江畔景象。“不勞漁父重相問,自有招魂拭淚巾。”此二句為斷章,雖外取之,不失此章之旨。
玄律體
詩云:“八月九月蘆花飛。”上四字全用側聲。“南溪老翁垂釣歸。”上四字全用平聲。“秋山入檐翠滴滴。”律全用平。“野艇倚檻雲依依。”律全用側。
背律體
《詠柳詩》:“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巫娥廟裏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此後第五句第二字合用側聲帶起,卻用平聲,是背律也。“不將榆莢共爭翠,深感杏花相映紅。”此是大纔,不拘常格之體。
訐調體
李郢詩:“青蛇上竹一種色,黃蝶隔溪無限情。”此“種”字合用平而用側,是訐調也。
雙關體
李端公詩:“卻到城中事事傷,惠休歸寂賈生亡。誰人收得章句篋。”“句”字亦合用平,今用側字,亦是訐調。“獨我重經苔蘚房。一命未沾為逐客,萬緣初盡別空王。”此一句哭賈生,一句哭僧,是雙關也。
模寫景象含蓄體
詩云:“一點孤燈人夢覺,萬重寒葉雨聲多。”此二句模寫燈雨之景象,含蓄凄慘之情。
兩句一意體
詩云:“如何百年內,不見一人閑。”此二句雖屬對,而十字血脈相連。
句病體
詩云:“沙摧金井竭,樹老玉階平。”上句五字一體,血脈相連,若“樹”與“玉階”是二物,各體血脈不相連。
句內疊韻體
詩云:“風吹榆莢葉,雨打木瓜花。”“莢葉”、“瓜花”,末句疊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