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文集 臺灣雜詠合刻   》 弁言      劉傢謀 Liu Gumou    王凱泰 Wang Kaitai

台湾杂咏合刻 弁言
本書(一冊七八面四六、八○○字)合刊 劉傢謀著「海音詩」與王凱泰、馬清樞、何澂着「臺灣雜詠合刻」兩種。「海音詩」七絶一百首,皆吟詠臺灣事跡。作者劉傢謀,字仲為,一字芑川;福建矦官人。舉鄉薦,以大挑得教諭。初任寧德,繼調臺灣;時當清道、鹹之際,在任凡四年。鹹豐三年海寇黃位倡亂,臺地不靖;傢謀力疾守陴,病署卒。「海音詩」成於二年間,毎首均有自註。首章註云:『壬子(鹹豐二年)夏秋之間,臥病連月,不齣戶庭;海吼時來,助以臺颶,鬱勃號怒,臺佀有不得已者。伏枕狂吟,尋聲響答韻之;曰「海音」』。「臺灣雜詠合刻」計有王凱泰「臺灣雜詠」三十二首及「續詠」十二首,統為七絶;馬清樞「臺陽雜興」三十首、何澂「臺陽雜詠」二十四首,皆七言律詩。作者王凱泰,字幼軒,號補帆;江蘇寶應人。衕治九年,以廣東布政使昇福建巡撫。十三年日兵侵臺事件結束,議移閩撫駐臺,凱泰首請赴臺履勘(奏摺見第二二七種「臺案匯錄壬集」);光緖元年五月,抵臺。當時正辦「開山撫番」工作,因撰有「訓番俚言」一篇(見第五一種「臺灣生熟番紀事」附錄)。「雜詠」及「續詠一,亦於此時所作。馬清樞,字子翊,福建矦官人;何澂,字竟山,浙江山陰人。據一何跋」,光緖三年時,馬氏在臺任學官;何氏本人,則嘗於元、一年間兩度隨王(凱泰)、丁(日昌)二撫襄辦營務。「合刻」之刊印,至七年成於何氏之手。
弁言 劉傢謀的「海音詩」,吳守禮先生已經齣其蔵書,校註註印行(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齣版,列為臺灣叢書學藝門第二種)。我們是根據省立臺北圖書館的抄本的。這一抄本,記有「臺南連橫雅堂校」字樣,是經過連氏校正並『按所詠事類重編一過』,故與原刊本不無齣入。至韋、週二序,為抄本所缺,乃據原刊本補入。抄本間有錯字或脫字,亦據原刊本改正或補正。我們所以這樣做,不祇衹因為原刊本已經印行,而且因為這一抄本曾經連氏的校正與重編,有其可取之處。但是,有一問題,卻使本書的發排,耽延了頗多時日;那就是本書的分量過少,不能成編。為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原想找些劉氏的著作,附錄印行。據謝枚如說:『芑川(劉氏字)好談掌故,自寧調臺之府學左齋,其詩曰觀海集』(見賭棋山莊文集)。這一詩集,當與臺灣有關,可惜無由覓得。餘如外丁卯橋居士初稿、東洋小草等,均非臺灣文獻,不能有所補充。最後,還是曹永和先生替我們解決了問題。他在臺灣大學圖書館找到了一本為伊能嘉矩所手抄的「臺灣雜詠合刻」(後來並由省立臺北圖書館找到「合刻」的油印本,比較伊能的手抄本多齣龔序及題詞),內載王凱泰、馬清樞、何澂澂諸人的臺灣雜詠。兩書合刊,不獨篇幅相當,內容也頗調和。因此,我們即以「臺灣雜詠合刻」之名,把「海音詩」並入刊齣,作為臺灣文獻叢刊之一。書將付印,特誌其經過。 週憲文於臺北惜餘書室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选集】臺灣文獻叢刊
弁言韋序週序海音詩楊序龔序題詞
臺灣雜詠三十二首(原註)續詠十二首(原註)臺陽雜興三十首(原註)臺陽雜詠汪跋何跋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