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抄艳情 》 歸蓮夢 》
第一回 降蓮臺空蓮說法
楊慎 Yang Shen
第一回 降莲台空莲说法
賊部
《歸蓮夢》
小說寫的是明朝山東泰安州鄉民白雙山夫妻,因為天旱,顆粒無收,被雙雙餓死,留下了個十二歲的女兒。一天,一位僧人經過泰安州,見白雙山女 兒孤苦伶仃,無依無靠,遂起惻隱之心,將其帶到泰山,交給一位叫真如法師的僧人收養,真如法師為其取名蓮岸,蓮岸自此就在真如法師的教導下修行學佛。六年之後,蓮岸十八歲時,她告別真如法師,下山訪道,自創門戶。在路上,她遇到了一位白猿大仙,大仙送給她一捲天書,叫《白蓮經》。蓮岸如獲至寶,刻苦揣摩,從而學會了神通法術。後來,官逼民反,她聚衆起事,與官府作對,帶領造反者占領了柳林寨,創立教門,成為白蓮教的開山祖師白蓮大師。開封府有一下級軍官崔世勳,被調到陝西去任總兵,鎮壓白蓮教軍隊。崔世勳有一女兒,名叫香雪,已經許配給寄養在崔傢的王昌年為妻。崔世勳帶兵出徵後,香雪的庶母焦氏與其子焦順就在傢中欺負香雪和王昌年。
王昌年與香雪商議解决辦法,最後决定由王昌年去陝西找崔世勳,香雪則留守傢中。王昌年到陝西後,從別人口中得知,崔世勳早已全軍覆沒。王昌年舉目無親,走投無路,加上所帶盤纏已經用完,處境十分艱難。正在這時,卻碰巧遇到了蓮岸大師。蓮岸大師見王昌年才貌雙全,遂起愛慕之心,要與他結為夫妻。王昌年恪守與香雪訂立的婚約,堅决不從。蓮岸無可奈何,於是就派人帶着王昌年,攜帶重金去了京城,用重金捐入北監(國子監),考取功名。蓮岸此舉一是為了緩圖婚事,二是為了讓王昌年考取功名,在朝廷做官,成為自己的耳目、內應。一天,蓮岸來到開封,得知焦氏和其子焦順正要把香雪嫁給財主潘一百,以索取聘禮。蓮岸於是女扮男妝,用遠遠高出潘傢的聘禮,說動焦氏母子,讓其上門入贅,與香雪成親。香雪心中惦記着王昌年,誓死不從。蓮岸趁機嚮香雪說明真相,於是兩人明為夫妻,暗作姊妹。
蓮岸返回柳林寨後,官府把香雪押解進京問罪。這時,王昌年已考中進士,在刑部任職。巧的是,審問香雪的正是王昌年,王昌年在審問時,得到蓮岸的手諭,解除了他與香雪之間的誤解。王昌年救了香雪,回開封成親。
蓮岸大師興兵打仗靠的是一面寶鏡和一捲天書。後來,寶鏡被妖狐盜走,天書也被白猿大仙收回,蓮岸無法可依,失去法寶,就被朝廷招安了。蓮岸被招安後差點被殺,幸虧被她的師父真如法師施法搭救回山。真如法師嚮她點破前因後果,她便一心皈依正教,列入仙班。
這部小說雖然寫的是白蓮教起義,但實際上是一部才子佳人和歷史、神怪混合在一起的産物,思想和藝術都很粗劣。但因為寫的是農民起義,所以也遭到了清政府的查禁。
《歸蓮夢》 - 作者簡介
《歸蓮夢》題“蘇庵主人編次”、“白香山居士校正”;但作者真實身份與姓名已不可考。
作品簡介
《歸蓮夢》共十二回,産生的年代大約在明代後期。敘述清時白蓮教起義,孤兒白氏姑娘跟從真如法師學佛法,取名白蓮岸;十八歲下山遇白猿仙獲《白猿經》幫助窮人;後女大師創立了白蓮教,率白蓮軍縱橫天下,屢敗官軍,最後竟因兒女私情毀於一旦。小說反映了作者同情農民革命,同情他們命運的失敗,卻又無能為力輓回的心境。
小說雖然寫的是白蓮教起義,但實際上是一部才子佳人和歷史、神怪混合在一起的産物。因為寫的是農民起義,所以遭到清zf的查禁。
有評論認為小說人物性格刻劃清晰,故事麯折離奇,頗能引人入勝;但也有評論認為其思想和藝術都很粗劣。
《歸蓮夢》 - 作品目錄
主要人物表
第一回 降蓮臺空蓮說法
第二回 劫柳寨細柳談兵
第三回 假私情兩番尋舊穴
第四回 真美豔一夜做新郎
第五回 無情爭似有情癡
第六回 有情偏被無情惱
第七回 續閨吟柳林藏麗質
第八回 驚館夢桃樹作良緣
第九回 妖狐偷鏡喪全真
第十回 老猿索書消勇略
第十一回 柳營散處尚留一種癡情
第十二回 蓮夢醒時方見三生覺路
第一回 降蓮臺空蓮說法
話說明朝末年,山東泰安州有一鄉民,姓白號雙山。夫妻兩口,誠實作傢,持齋敬佛。生平有一毛病,是個鄙吝,隨你至親骨肉,平日相與時極其和順。及至錢銀出納之際,無論周貧濟無,就是禮上該用的,也難出手。不是推托事故,定是假裝忙迫,必要短欠缺方為稱心,傢計頗饒。衹是年近半百,無男無女。
一日,雙山夫婦商量道:“我們兩個勤苦節儉,積些傢業,可惜無人承任。聞得泰山上神道極靈,何不備些香燭去求禱一番。或者山神鑒格,降得子女,也完我們心事。”算計已定,就揀一好日,要到泰山進香。是夜就虔誠沐浴睡了。睡到半夜,忽夢見天上降一金甲神人,送一枝蓮花來,雙山親手接住,及到醒來,還覺得吞氣馥鬱。
天明起身,對婆子道:“我昨日誠心要求男女,夜間就有奇夢,夢見天神送一枝蓮花與我。莫非山神憐念我們作傢人要出去進香,未免盤纏費用,虛費無益。自古以來,相傳神道是聰明正直的,衹要一點真心誠敬他,他自然感格。難道希罕這幾枝香燭、幾張紙馬?我如今在傢祈禱便有好夢,不若多吃幾月素齋,一心嚮善,或者邀天之幸,不至絶嗣,亦未可知。”因此把進香念頭息了。可見慳吝的人,若省得一文,連神道也要騙的。
過了幾月,果然夢寐有驗,那婆子就有了胎。看看十月滿足,臨盆之際生下一個女兒,眉清目秀十分可愛。鄰里也有賀他的,他想:“受人禮物,必要請人吃酒,虛費錢財何益。”遂賀也不受、酒也不請,仍舊關門吃飯,一過數年,安然無事。那女兒越長越大了。
不意,天運無常,那一年適值旱荒,雙山撐持過了。誰想,第二年越發大旱,赤地千裏,濟南、兗州一路,寸革不生。四遠饑民,打傢劫捨。雙山傢內所存粟麥,盡行搶去。他是平日一毫不捨得的,見了這光景,氣悶不過,夫妻不上半月.都氣死了。鄉鄰將他幾間小屋變賣完葬,結果他夫婦。
衹存那個女兒流離漂散,日逐在街上抄化度日。且是人情惡薄,親戚故舊,就是平日受恩的,見人傢衰敗,還不肯知恩報恩;何況雙山存日是個水米無交的,他遺下女兒,誰人肯收養她!幸喜女兒氣質比別人不同,雖則小小年紀,偏要自己主張,人有騙她,她竟不信。所穿的是孩子衣服,除了近鄰,也不曉得她是女兒,竟象小廝一般。怎奈傢業蕩然,投身無路。
忽一日往街上閑走,適見一個光僧,隨了幾個徒弟,在一所野曠之處打坐。那白傢女兒,正在無聊,也挨身在老僧旁邊坐下。衹見那老僧問道:“你是誰傢之子,怎麽一人在此?”那女兒乖巧,竟不說自己是女兒,答道:“我是前村白傢的兒子,今年十二歲。衹為年時荒旱,父母皆亡,孤存一身,無處着落,平日又無好親眷可以照顧,實是無可奈何。”
說了這一句,便嗚嗚哭將起來,引得那老僧慈悲念切,說道:“阿彌陀佛,有這樣苦事!貧僧是北邊來的,聞得泰山中有一尊活佛,要去參見他,故在此經過,歇息片時。今見你這般困苦,何不隨貧僧同到山中出傢度日?”那女兒暗思:“抄化艱難,不如隨他去圖個安飽,未為不可。”就答道:“若得老師父救我,帶摯同去,極好的事了。我又無行李,今日就同走罷。”竟假做小廝,隨幾個僧人,一路行走,到了泰山中。
卻說這泰山,是五嶽之宗,高四十餘裏,闊不可量。其上有日觀峰、丈人峰、蓮花峰、明月峰,又有石徑峪、桃花峪、黃峴嶺、飛雁嶺、白雲洞、水簾洞、黃花洞、玉女池、王母池、白竜池、封禪臺、五大夫鬆。山中又有一座涌蓮庵,建在最僻之處。
那庵中一個老僧,法名真如。當初原是儒傢出身,讀書明理。後來削發披緇,做一個苦行和尚,不念佛,不肯招徒弟,也不住寺院,衹擇得一處無人耕種的荒地,便隨高逐低,不論粟麥蔬菜桑麻之類,一概種植。卻也奇怪,凡是他種的,生的又豐盛,賣的又價高,除了一身日用之外,件件存餘堆積。他就將每年堆積之物施捨貧人。有喪事不完的助他成葬,有親事不就的助他成婚,有饑寒睏乏的助他飽暖,有糧稅不足的助他完納。若堆積之物助完了,再種植起來,依舊助人。
有人教他誦經念佛,他說:“我生平不要人財,不貪色欲,不慕功名,不輕貧賤,不重富貴,不修來世,與人無爭。但一身吃着的,靠天地種植起來料理,倘若有餘,便要周濟人急,衹算把天地生養之物仍舊還了天地,不幹我事,何等幹淨。我做和尚是這等的,何消誦經念佛。”如此苦行二十餘年,忽然一夕燈下現出一尊金剛來,口中朗誦經內四句謁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霜,應做如是觀。
那真如不慌不忙,立起身道:“你的話甚好,我已明白了。”他原是識字明理的,因自號曰“真如”。嗣後,漸漸心裏透徹,曉得過人未來之事。往往論人未來事情,屢屢應驗。因此,人人播揚,處處傳說,稱真如是個活佛。當時就有一班和尚推尊真加為法師,要他坐方丈。真加大駭,遂潛逃至泰山中。適值日晚,無處投宿,他就趁着月亮從山中僻路走去。見一處林木參差,清泉秀石,幽異非常,遂坐在石上。忽見澗水中涌出見朵蓮花來,真如喜悅,知是個異境。
次日,便攀木樵柴,草創一間茅屋,自題匾額叫做“涌蓮庵”。誰知創造這庵之後,便有好事的相傳出來。那和尚們聞知,個個到涌蓮庵親近活佛,好藉這名色在外邊化銀子。豈料真如是個最怪藉佛法騙人的,他見衆僧來皈依,便創起規矩,偏要不化齋不念佛,日間耕種,夜間靜坐,若發一言,便是妄想,擯棄山外。那些和尚初來時想是一件好生意,今見如此枯寂,就退去了大半,衹留幾個耐心苦守的相伴過日。衹是真如道性迥異常人,故此,遠方慕道的,不怕吃苦,都來相見。當日那北邊來的老僧,帶了白傢女兒,徑到涌蓮庵來。因昨日晚,不得相見,
至次日上午,真如上堂說法。他的說法,與別個善知識不同。別個要參語錄,要棒喝,把幾句無來歷的話,叫做“機鋒相湊”,通是一般鬼混的意思。這真如一走上堂,心裏便曉得來參的人是怎麽樣。不待開口,便叫衆人不許思想做佛:“你們後日都要死的。到得死時不要怕痛,那如來也是皆痛的,你若怕痛,我今日便與你一刀。”衹這一番話。
不知是什麽緣故?輪到北邊那老僧來參,真如便道:“不要參,我以前的話,你們都聽見,不過如此了。衹問你昨日帶來的孩子,是男是女?”那老僧見問,吃了一驚,一時對答不出。真如呵呵笑道:“不要講了,可送他到後邊屋裏,每日與他兩頓飯吃,也不與他剃頭髮。”那老僧不知所以,因說道:“既是老衲帶他來,也叫他一見大和尚,題個法名。”真如道:“這個使得。”因喚那白傢小廝來參拜了。真如道:“好個孩子,衹是秀美太過。你既到我涌蓮庵來,正如落水的人爬到岸上一般。”因此取名蓮岸。
自此以後,那蓮岸朝夕伏侍真如,凡遇說法之時,側耳細聽,至於文墨字句之類,留心訪問,真個聰明勝人,聞一知十。
光陰迅速,一過六年,那蓮岸已是十八歲了。自思:“我是女身,假充小廝在此混過幾年,終無了局。不如出山去,轟轟烈烈做一成傢創業之人,強如在此混過日子。”
看官,那蓮岸是個女子,為何有這英雄氣概?不知她原是天上星宿差遣下來的,當初投母胎時原有蓮花感夢之異,故此年紀大了知識不凡。惟真如曉得,別人哪裏得知。
一日,蓮岸走到真如面前,跪下稟道:“自蓮岸親承法旨,已經六年。自想人身難得,若是悠悠忽忽過了一世,豈不辜負了南鬥註生、北斗註死的意。如今蓮岸稟明法師,要出山去做一個世間有用的人。”真如聽了,嘆道:“我原曉得嬭不是佛門中人。若不放嬭去,衹是天生嬭這一副心性,自然留不住的。若放嬭去,衹可惜世上的人不知受嬭多少纍,豈不可恨。如今也索罷了,這也是天數如此,非幹我事。我明日上堂時,親送嬭出山罷。”蓮岸拜謝而退。
次日,真如鳴鐘擊鼓,聚集僧衆上堂說法,說了許多生死門路。到後來,獨喚蓮岸來說道:“蓮岸,我知嬭出不得傢,因此送嬭出山去,我有一封口帖兒與嬭,若遇饑荒之時,可開來看。數年之後仍來見我。”蓮岸深深拜謝,竟自出山。
行了一日,到晚間遇着一個白須老者,把手一拱道:“蓮岸小師,往那裏去?”蓮岸道:“我要下山,尋親眷去。”老者道:“如此甚好,我同嬭走。”原來那老者不是常人,是本山中積年得道的白猿。因他在真如庵中時常聽法,故此認得蓮岸。
是晚,蓮岸同那老者行走不上二、三裏路,見一草庵,老者便同蓮岸在此草庵中歇宿。睡到半夜,外面一道火光透進庵來。蓮岸驚起,依了這光,尋覓出去。見庵後一間石屋,兩扇石門緊閉,那光就從石門裏照出來。
蓮岸歡喜,知此中必有異事,急急回庵,叫老者問道:“老師,後面石屋裏是何寶貝放出光來?”老者道:“啊呀,這光被嬭看見!也罷,我實對嬭說。此中有一捲天書,是洞府仙曹留藏的,着老夫看守。經今五百餘年,不曾出世,故此夜夜有光。”蓮岸聞言大喜道:“這寶光今夜被我看見,老師何不傳授弟子?”老者:“這書乃仙曹秘籙,不可輕易授人的。嬭若要取,且看緣法如何。”遂同蓮岸走到石屋。
蓮岸雙手把石門一推,竟推不開。老人教蓮岸嚮石門拜了四拜,衹見石門兩扇同開。蓮岸同老人走進去,內中有一塊大石,老人道:“書在此中,嬭自去取。”蓮岸四旁撫摸,全無空隙,就問道:“書在石中,何從取出?”老人道:“嬭嚮石頭拜上四十九拜,若是有緣,便可得書。”蓮岸遂虔誠拜過四十九拜。
忽聽得石內一聲震響,萬道火光,直透半天。蓮岸仔細一看,見大石分裂,露出一捲天書,光彩燁燁。蓮岸取在手中,拜謝老人。老人道:“這書不可褻狎。”蓮岸將藏在懷裏,恰好天明。
老人在庵中收拾飯,與蓮岸吃飽。遂謝別老者,獨自走了二裏多路,看見曠野蕭條,人民稀少。望見前面一株古槐村,十分高大,近前一看,見樹旁一座關帝廟,匾上寫“槐蔭堂”三字,就走進去。衹見敗壁頽垣,荒草滿地。走到廟後,見一老婦人,在鍋中煮米粥。蓮岸問道:“此處為何這等冷落?”老婦道:“原來你不知。近年山東一路,荒旱異常,路上饑死的不計其數。近日有一班饑民,成群結黨,打劫為活,因此村裏人都散了,衹存我一孤老,不能行走,暫宿於此。不想天大造化,廟後有好些粟米,故此取來煮粥充饑。”蓮岸此時饑了,就把他粥吃了兩碗。見天色已晚,尋一間空房,宿了一夜。
次早起身,思想無計,就把懷中天書取出一看。見上面寫着《石室相傳秘本陰符白猿經》,中間盡是天文地理、陰陽變幻、戰陣用兵之術。後面又寫一行五個大字,乃是:“謹守槐蔭堂”。內心想道:“這也奇怪,它教我住在此間,必定有好處。”遂安心住下。便把壁上的塵垢都抹淨了,地下的污穢都掃淨了,階前的草木都斫下了。
正要盡興收拾,不想走到後面一間側屋裏,心下吃了一嚇。衹見那側屋兩扇石板門關緊,他在窗洞內張了一張,裏邊甚是黑暗。到底蓮岸膽大,竟把石門攛開,就走進裏頭。四邊一看,真個可駭,但見破箱破桶內堆着的都是銀子,不計其數。旁邊屋裏積的,有多少隔年陳物。這是什麽緣故?難道饑荒之世四圍都沒有,那冷廟倒堆貯起來?不知這一年,那些強盜乘了饑荒,各處搶劫,都藏聚在此處。鄉村中人民離散,哪個曉得。蓮岸一時得了,大喜,仍舊把石門關好,放心居住廟中。
看官定想,蓮岸一個孤身女人,彼時這班強盜難道竟忘了這宗財物不成?萬一回轉來,不惟財物原是他的,並蓮岸一身也難保。誰知,那年饑荒,官府安插小民,絡繹而來。第一嚴禁的是強盜,日夜緝捕,捉到了,不問贓物便一棒打死,是時不知打死了多少。想是那一般強盜死多活少,所以槐蔭堂內絶無人來盤詰。鄉村人個個曉得是冷廟,各不提起,聽憑蓮岸享用。
那蓮岸得了此財,暗想道:“我少時,父親也是個認真作傢的,平日柴米充足,衹道一生受用,豈料命運不濟,傢業罄空,使我自小飄散到這般地步。我如今雖是女流,也曾經歷許多苦境,幸喜真如法師訓誨,不是個懵懂之人。我今若要看守傢財,就再生也用它不盡。不若生個法兒,把這項銀子做一番好事,豈不是好。”當時立了主意。
適遇山東一路,因饑荒之後百姓流離困苦,饑一頓飽一頓,頂風冒雨,不得安寧。又兼官府徵糧甚急,沒有一刻心安,因此,城中鄉村,個個都染瘧疾。一寒一熱,都是瘧鬼作禍。請醫吃藥,並無一個愈可。衆人傳說開來,盡道一樁奇事。當日蓮岸聞知此話,忽然想起真如法師傳下一個封口帖兒,教我饑荒時開看,今見此光景,何不尋出來看是如何。就將包袱內尋出,拆開一看,衹見上面寫道:
藏經內抄出治瘧靈符:
此符,將朱筆疊書此四字,每書一字,念咒一遍。書完又疊,書‘敕令’二字。“令”字下連嚮上三點,念“敕”!
咒曰:赫赫陽陽,日出東方,神筆在手,驅除妖瘴。吾奉天帝急急如律令,敕!(連趯三點,第三點趯出尖頭,重念此‘敕’字,如一喝。)
此符,於日初出時嚮東方湳掌背心上,衹不許一人知覺,瘧疾立愈。
蓮岸看了大喜,想真如曉得未來,真是活佛。就取一幅紙寫道:“槐蔭堂女師蓮岸,神治時行瘧疾,概不受謝。”
寫畢,便將此紙粘在廟門外。過了兩日,就有近村的人來求他。或是男人,或是婦人,或是孩子,俱來治瘧。人想她施什麽藥,用什麽針灸。誰知一件不用,衹有一個靈符,立刻就好。不上數日,四方傳說,求符的便挨擠廟門,打發不開。
人要請她傢中去,她執意不肯。因此,廟中熱鬧。以後瘧疾好的,或有送監盒謝她,或有送酒米謝她,或有送錢銀謝她,她一毫不受,對衆人說道:“我是泰山‘涌蓮庵’活佛的徒弟,當初受本師戒律,專一賑濟貧人。如今列位不但病好了,若是有傢內睏乏的,或是有欠糧莫措的,不妨來對我說,我一一資助。”衆人聽見這話,個個歡喜。
自此以後,來拜蓮岸者日多一日。一半是治瘧,一半是求助。蓮岸一一打發得清清楚楚,並不煩人守候,把一個冷廟弄得如墟市一般。那時官府也有聞得的,怪她聚集人衆,出示禁止。爭奈小民俱是饑睏餘生,見了賑助的人,就如親生父母,官府雖是禁緝,不過拿來打責,難道有好處與她的。譬如籠中之鳥,拘得她身,拘不得她心,所以蓮岸的聲名大著。
欲知後來,請看下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十大手抄本 |
|
|
第一回 降蓮臺空蓮說法 | 第二回 劫柳寨細柳談兵 | 第三回 假私情兩番尋舊穴 | 第四回 真美豔一夜做新郎 | 第五回 無情爭似有情癡 | 第六回 有情偏被無情惱 | 第七回 續閨吟柳林藏麗質 | 第八回 驚館夢桃樹作良緣 | 第九回 妖狐偷鏡喪全真 | 第十回 老猿索書消勇略 | 第十一回 柳營散處尚留一種癡情 | 第十二回 蓮夢醒時方見三生覺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