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1节:引子
Song Haohao
《山长水阔知何处》在这本别具一格的图书中,作者已颇显大气、豪迈又是抒情浪漫的文字,结合历史文化名人的经典诗词,解读了温庭筠、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周邦彦、李清照、姜白石九位中国文人的曲折命运和他们在历史风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此书可以说是作者《故国行吟》一书的续篇。这种既是文化散文又似历史小说的文体,闪烁着作者从人文审美角度出发的较为高远的人生感悟和较为敏锐的文化感知,做到了史中有文、文中有史。
第1节:引子
引子
三年前的一个傍晚,耳畔涛声阵阵,两岸青山莽莽,我从四川旅行回来,在重庆到宜昌的三峡水道上。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风景,却没有两岸绵延的叠嶂层峦,苏州再美也是宁谧的,放不开气势,连汹涌奔腾几万里的长江到了那,都会知趣地变得舒缓起来,怕打扰了那份江南特有的宁静。小桥流水的衣袖里,自古以来只藏得下几缕莼鲈之思、几片逍遥桃花。惟独眼前,惟独这里,滔滔长流融进了黛山猿啼,巍峨峡口直入青冥长天。汽笛声声,晚风徐徐,夕阳之西是无边暮色,那一方浸润着山河气势与历史沧桑的流霞,已逆着江水的方向,隐隐退去。
明早会到达白帝城。那是个充满诗情和政治隐喻的地方,历代文人游三峡,鲜有人会不在那里系缆登赏,要不就好比去杭州却不看西湖,去西北错过嘉峪关。白帝城,它是去三峡的一个期盼,它象一个历史坐标与文化书签,安稳而长久地伫立在江流之中、浊浪之上,淘尽岁月、洗尽沧桑。我们可以想象,千年前的长江也应该是这种气势,这种色调,沉雄而激越,豪迈而欢畅,可自然美的亘古不变往往是一种恒久的虚空,好了,造物显然比我们更明白这个道理,她一开始就让白帝城横腰耸立,点缀起这茫茫大江。让无数英雄豪杰、士子文人,抛却轻舟后就不忍离去,留下一声声政治重托,一篇篇不朽华章。于是,历史美和山水之美,一下子融合在了一起,变得温润暧昧起来。三峡流水,白帝涛浪,因此也就成了一种象征,它昭示着后世,让他们知道这滚滚滔声里,曾有过多少经邦济世的豪愿和轻舟晨别的诗情。
船身在长江起伏的晚潮里轻轻摆曳,旅客们累了一天,大都已睡去。我独自迎风走上甲板,似乎今夜已难再入眠。船舷栏杆已经退却了白日的温度,象溅起的江水一样清凉,夜航是惬意的,尤其在这大江之上,无论你仰眺繁星点缀的苍穹,还是顺着探照灯的光柱望向山崖,处处都是风景。此时此刻,我忽然觉得游船才是现代社会一个最好的修养隐遁之处,你看,它浮于茫茫大江,起点已过,终点未至,它悠然独立,恰似与世隔绝,山外青山,无限黛色,完全不知城市何在,现代何代,烦嚣与浮躁也一并消失在晚涛江风之中。接着我便不自觉地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几句诗行,这位诗人很年轻,却已早早故去: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
诗人当时并没有面对河流,他只是以梦为马,伫立在想象的大河之旁,目送涛浪奔腾不息,叹息年华虚度,一身疲惫。此时此刻默背着他的诗,我却真实地面对着万里长江,身感双重的惭愧。其实不仅是面对大江,面对同样浩瀚的中国文化,我也时常会产生那种惭愧感,像俯身掬起江水,我们能盛满的也永远只是那一小方手掌。在中国文化的这条大河长流前,我们显得那么渺小而微不足道,如一粟沧海,如孤舟大江。
就在这个时候,我有了一种冲动和感悟,是否能将中国文化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用一种比较新的文体梳理出来。我知道掬水的掌心有限,中国文化之河无限,可这种冲动在起伏有致的江涛声里丝毫没有消匿的痕迹,显得越发强烈。我们也知道,古代许多文人几乎一生都在庙堂,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离山水比较远,多在贬谪或命运不济时才与山水发生关系,而那个时候可能正是他们最失意无助,情绪最低落的时候,于是山水在他们眼里也有了情致,或含愁、或藏怨、或凝恨,随着一篇篇诗章词赋洒向峻岭大河的同时,也就赋予了山水永恒的人文含义。可以这么说,是山水抚慰和静化了文人,文人也反向烘托渲染了山水。可与山水贴肤接触的一刹那,终究是短暂的,并不能涵括这些文人的一生,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命运远比想象地更复杂,更多舛。这时我想到了文化小说这一方式,不侧向于山水,亦不偏重于庙堂,只以这些文人的命运为入口展开叙述。比起纯净唯美的山水,他们仕途的环境要险恶地多;比起淡泊无争的僻野荒村,他们的人生要喧嚣忙碌地多,因此山水往往只是他们汰洗凡俗的寄托,只是他们身在庙堂的向往,哪一天这种寄托和向往鲜活地呈现在自己眼前了,诗情便会如江水般洒脱地奔泻开来。
水阔山长,华夏大地还有无数像三峡这样风景优美的地方,它们默默地安座在辽阔的版图之上。它们抚慰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让他们寄情为他们疗伤,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里中国文化也得到了它的传承与绵延,这种绵延千年不断,从未止息。
夜已深了,航船正穿越着不知名的峡口,再过几个时辰,它将驶过千年前那位大诗人解缆离开的地方。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引子 | 第2节:水风空落眼前花(1) | 第3节:水风空落眼前花(2) | 第4节:水风空落眼前花(3) | 第5节:水风空落眼前花(4) | 第6节:水风空落眼前花(5) | 第7节:水风空落眼前花(6) | 第8节:山长水阔知何处(1) | 第9节:山长水阔知何处(2) | 第10节:山长水阔知何处(3) | 第11节:山长水阔知何处(4) | 第12节:山长水阔知何处(5) | 第13节:山长水阔知何处(6) | 第14节:山长水阔知何处(7) | 第15节:乱红飞过秋千去(1) | 第16节:乱红飞过秋千去(2) | 第17节:乱红飞过秋千去(3) | 第18节:乱红飞过秋千去(4) | 第19节:乱红飞过秋千去(5) | 第20节:故 国 晚 秋(1) | 第21节:故 国 晚 秋(2) | 第22节:故 国 晚 秋(3) | 第23节:故 国 晚 秋(4) | 第24节:故 国 晚 秋(5) | |
| No. I [II] [III] Pa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