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老子集註 》
說明
落花散人 La Huasanren
《老子》這本書,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歷史上對它的解釋可以說的汗牛充棟。僅僅這個現象就說明這是一本“有趣”的書。
但本文力圖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即結合政治學的角度重新認識這部古老的作品。作者對於這個挑戰當然是有充分的認識。但作者同時也知道,非如此不能係統地理解古代哲學家的風采。
而這麽做的收穫同時也是豐富的。
至少我們可以知道《老子》究竟是一部什麽樣的書。它所集中討論的主題是什麽。
對於中國古典哲學的認識。
對於該書在哲學史的地位的認識。
關於一般政治原則的教益。這甚至對於當前的政治實踐也是有啓迪作用的。
說明
普遍認為《老子》是一部晦澀的書。
理解這部睏難的書的最好就是“逐字逐句”地去讀它。也就是說,從基礎的基礎作起。
人們指責,這種或許是愚蠢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簡直就是在開玩笑。因為年代久遠,令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某個字、某個詞或某句話可能根本就是後來的訛傳而已!
但即使這樣,也不能放棄這種方法。因為這是根據原著本身理解原著的必經之路。即使後來被證明這裏言之鑿鑿的某個觀點其實本來不是《老子》的原文,那也衹好如此——人們不能因噎廢食!雖然我認為,理解老子的精神遠比就某個字的含義的理解更加重要;但前者衹有建立在後者的基礎上纔是可靠的!
《老子》在理解上存在如下特別的睏難:
斷句。
已經“死”的字或詞,如“象帝”。當然,也許這不是什麽詞,但無論如何,這的確使準確的理解更加睏難了。
歧義。即在這篇近乎是“解釋”性質的文章中,作者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可能會和一些似乎已經普遍承認的觀念産生衝突,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有理由堅持自己的看法,但並不一定就否定了其他不同的觀點,總之,如果結合《老子》的全文來看,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見解是正常的;而相反的情況則不正常了。
不同的版本的字、句不同。我在這裏參照了幾個版本,選擇了其中比較廣泛流傳的作為“正文”。如果讀者對於某些字、句有不同的意見,完全可以一起討論。至於什麽是最終的結論,與理解《老子》一書精神相比倒是次要的事情。
儘管存在這些睏難,但認為《老子》是絶對不可能被理解的觀點也是過於偏激了。恰恰相反,《〈老子〉集註》這部書就致力於這樣的努力,即通過概念的分析,比較滿意地理解《老子》並不是如想象的那麽難於達到。當然,這同樣需要讀者本身的思考才能作到。
希望這本《〈老子〉集註》對於理解《老子》,進而理解中國古典哲學能夠有所裨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