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guó xué zhì huì dāng xià shēng huóbǎi jiā jiǎng tán   》 dān dào xiāng héng héng gòu zhù rén liǎng 'àn( 1)      zhāng xiǎo jié Zhang Xiaojie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古老的国学与当下生活的关系。国学不仅仅是固有学术,还包含着现代精神。国学并不是固步自封的僵化体系,而是不断融合其他文明以突破自我的日日新的生命体。国学并不邈远,与我们当下生活息息相关。正如于丹教授所言,国学一旦为我们的生命体验所激活,那温暖的气息便流荡在心灵,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失落甚至绝望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文化就是拯救自己的一种力量。本书选取百家讲坛当红讲授者的十篇精彩演讲,希望能对读者思考当下生活和国学智慧的关系能有所裨益。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1) 于丹1965年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出版《形象 品牌 竞争力》《于丹心得》《于丹〈庄子〉心得》等著作多部。 文化基因渗透在我们的血液中,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生命。其实什么是文化?用西方的界定来讲,文化就是人类所有生活方式的总和,用《周易》中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而化之,所以文化从来不是静止的、僵死的,文化其实是温暖的、朴素的。 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朋友对我讲,《论语》太火了,国学太热了。那么我们所谓的国学是什么呢?那就是,若即若离随着你的成长、可以长久品的一些道理。孔子所说的人生历程,而立之年有而立的思想,让我们降低一点,用一生的心去体认。从这一点来这么一句话,在我看《论语》不烫手,也不理论,这种态度我称之为温暖……这是我说的一种态度;第二种态度,我对于中国文化是敬而不畏,也就是说,我们这种敬重之心不仅对于《论语》《庄子》等,而且是对于先前的古代文化,我们对每一次日出和每一次云起,都有一种尊敬,这是一种“敬而远,厚重而博雅”,而对于我们是生命体验对它进行的一次激活,让流荡的气息能够注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失落甚至绝望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文化就是拯救自己的一种力量,如此而已。 今天的文化并不是我们拿出来去写文章、去聊天、去炫耀的东西,所以孔子对他的学生说:“汝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什么是小人学?在《论语》里小人之学唯独哉,也就是说,小人之学,或者是后生这种学位,汝而出乎口,而君子学,学了之后,能够传而言,不乎使之,变成你的气息流荡。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天地正气能不能基于一身,这种养气是我们涵养文化的一生,以貌取人,举手投足之间,变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一种价值判断。而在其中,我们已经很难分出来孰为儒孰为道,这是我今天介入的命题,在我们思想中不要把儒和道分开,这关乎一种方法论。我们从上个世纪,一直习惯于两个方法论,我们一直以A、B两个当中,有一个是正确,有一个是错误;我们一直以为是非黑即白、非男即女等等。 我们终于迎来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可以说,一个社会文明是否真正繁盛,有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它的文化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今天,所谓西方文化已经介入了中华的文明,和中国文明的传承以及新时代的构筑形成和谐,这一切成为我们今天的文化体系。体系的各种元素是圆润的,并不是纯朴的,各种文化在我们社会和经验体系中不是简单的呈现出物理式的组合,而是构筑成化学的反应,那么我们的生命就得到了化解,儒和道不过是两种元素而已,不是唯一性,它是我们文化基因的最重要的基石。 大家可能知道,在中国的开天辟地神话中有一个人名字叫盘古,但这个开辟不是像西方神话讲的那种突变,比如拿一把大斧子,啪,劈开,然后金光四射出现天地万物,震撼我们的视听和思考。但是盘古不是这样。开天辟地作为中国人的一种道德理念,它与天地相辅相成,盘古生其中,然后天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从容不迫,和谐共生。一共长了多少年?凡一万八千岁。开天地,气息相浑,盘古在其中,这个时候天数极高,地数极深,而盘古极长。大家说讲儒道为什么说这么长的故事,因为接下来有一段话说到中国人的理想。形容盘古这个人有六个字,叫“神于天,圣于地”,我们今天经常说神圣,什么是中国人的神圣呢?它是构筑我们人格的两岸。这两岸有多高呢?上一段到天,下一段到地,而天地人三“才”,人在其中共同成长。什么叫做“神与天”?就是讲我们每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必须要有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在自我人格上要做到超越,要用我们思考的能力,这恰恰是中国道家赋予中国文化的元素。什么叫“圣于地”呢?儒家说:“天下为己任,能不重乎?死而后已,能不远乎?”这样的一种理想就是在大地上有一种实践的能力,要用你自己的足迹去行走,要用你自己的能力去开辟。孔子说:“先从其言,而后从之”,儒家提倡的是行动者的知识分子,用我们的行动去改变世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选集】bǎi jiā jiǎng tán
dān dào xiāng héng héng gòu zhù rén liǎng 'àn( 1) dān dào xiāng héng héng gòu zhù rén liǎng 'àn( 2)
dān dào xiāng héng héng gòu zhù rén liǎng 'àn( 3) dān dào xiāng héng héng gòu zhù rén liǎng 'àn( 4)
dān dào xiāng héng héng gòu zhù rén liǎng 'àn( 5) dān dào xiāng héng héng gòu zhù rén liǎng 'àn( 6)
dān dào xiāng héng héng gòu zhù rén liǎng 'àn( 7) dān dào xiāng héng héng gòu zhù rén liǎng 'àn( 8)
dān dào xiāng héng héng gòu zhù rén liǎng 'àn( 9)qián xùn xué de dāng dài jià zhí( 1)
qián xùn xué de dāng dài jià zhí( 2)qián xùn xué de dāng dài jià zhí( 3)
qián xùn xué de dāng dài jià zhí( 4)qián xùn xué de dāng dài jià zhí( 5)
qián xùn xué de dāng dài jià zhí( 6)qián xùn xué de dāng dài jià zhí( 7)
qián xùn xué de dāng dài jià zhí( 8)qián xùn xué de dāng dài jià zhí( 9)
qián xùn xué de dāng dài jià zhí( 10)qián xùn xué de dāng dài jià zhí( 11)
yáo gàn mínglǎo zhì huì rén shēng chéng gōng( 1)yáo gàn mínglǎo zhì huì rén shēng chéng gōng( 2)
yáo gàn mínglǎo zhì huì rén shēng chéng gōng( 3)yáo gàn mínglǎo zhì huì rén shēng chéng gōng( 4)
dì   I   [II]   [III]   [IV]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