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人情 連城璧   》 捲一 譚楚玉戲裏傳情 劉藐姑麯終死節      李漁 Li Yu

《連城璧》是李漁創作的一部擬話本小說集。也是清代屢遭禁毀的小說之一。李漁(1611-1680),原名仙侶,字笠鴻、謫凡,號笠翁,別署覺世稗官、笠道人、隨庵主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世又有《無聲戲》流傳。《無聲戲》有一集、二集之分,出版後很受歡迎,李漁友人杜碮加以篩選,編成《無聲戲合集》,又稱《無聲戲合選》,隨即被封殺,現在《合集》僅存殘本。後來又有《連城璧》和《十二樓》面世,內容與一集、二集大致相同,惟回目改易而已。這是書商的慣技。這兩本小說因查禁而稀見,後來上海古籍出版社將《連城璧》《十二樓》編入了“十大古典白話短篇小說”叢書係列,所以現在市面上應該不難找到。《連城璧》計有12捲,又有《連城璧外編》6捲,每捲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捲一 譚楚玉戲裏傳情 劉藐姑麯終死節 詩云:從來尤物最移人,況有清歌妙舞身;一麯霓裳千淚落,曾無半滴起嬌顰。 又詞雲:好妓好歌喉,擅盡風流。慣將歡笑起人愁。盡說含情單為我,魂魄齊勾。捨命作纏頭,不死不休。瓊瑤瓊玖竟相投。桃李全然無報答,尚羨嬌羞。 這首詩與這首詞,用說世間做戲的婦人尋常妓女另是一種娉婷,別是一般嫵媚,使人見了最易消魂,老實的也要風流起來,慳吝的也會撒漫起來。 這是甚麽原故?衹因他學戲的時節,把那些鶯啼燕語之聲、柳舞花翻之態操演熟了,所以走到人面前,不消作意,自有一種雲行水流的光景。不但與良傢女子立在一處,有輕清重濁之分;就與娼傢姊妹分坐兩旁,也有矯強自然之別。 況且戲場上那一條氈單,又是件最作怪的東西,極會難為醜婦,幫襯佳人。醜陋的走上去,使他愈加醜陋起來;標緻的走上去,使他分外標緻起來。 常有五六分姿色的婦人,在臺下看了,也不過如此;及至走上臺去,做起戲來,竟像西子重生,太真復出,就是十分姿色的女子,也不比他不上。這種道理,一來是做戲的人,命裏該吃這碗飯,有個二郎神呵護他,所以如此;二來也是平日馴養之功,不是勉強做作得出的。 是便是了,天下最賤的人,是娼、優、隸、卒四種,做女旦的,為娼不足,又且為優,是以一身兼二賤了。為甚麽還把他幫起小說來?衹因第一種下賤之人,做出第一件可敬之事,猶如糞土裏面長出靈芝來,奇到極處,所以要表揚他。別回小說,都要在本事之前另說一樁小事,做個引子;獨有這回不同,不須為主邀賓,衹消藉母形子,就從糞之土中,說到靈芝上去,也覺得文法一新。 卻說浙江衢州府西安縣,有個不大不小的鄉村,地名叫做楊村塢。這塊土上人傢,不論男子婦人,都以做戲為業。梨園子弟所在都有,不定出在這處,獨有女旦腳色,是這一方的土産。 他那些體態聲音,分外來得道地,一來是風水所致,二來是骨氣使然。衹因他父母原是做戲的人,當初交媾之際,少不得把戲臺上的聲音、氈單上的態度做作出來,然後下種,那些父精母血已先是戲料了;及至帶在肚裏,又終日做戲,古人原有胎教之說,他那些鶯啼燕語之聲,柳舞花翻之態,從胞胎裏面就教習起了;及至生將下來,所見所聞,除了做戲之外,並無別事。習久成性,自然不差,豈是半路出傢的婦人所能仿佛其萬一?所以他一這塊地方,代代出幾個馳名的女旦。別處的女旦,就出在娼妓裏面,日間做戲,夜間接客,不過藉做戲為由,好招攬嫖客;獨有這一方的女旦不同,他有“三許三不許”。 那三許三不許?許看不許吃;許名不實;許謀不許得。 他做戲的時節,渾身上下,沒有一處不被人看到,就是不做戲的時節,也一般與人頑耍,一般與人調情;獨有香噴噴的那鐘美酒,衹使人垂涎咽唾,再沒得把沾唇。這叫做許看不許吃。 遇着那些公子王孫,富商大賈,或以錢財相結,或以勢力相加,定要與他相處的,他也未嘗拒絶;衹是口便許了,心卻不許,或是推說身子有病,卒急不好同房;或是假說丈夫不容,還要緩圖機會,挨得一日是一日,再不使人容易得手。這叫做許名不許實。 就是與人相處過了,枕席之間十分繾綣,你便認做真情,他卻像也是做戲,衹當在戲臺上面與正生做出風流戲文,做的時節十分認真,一下子臺就不作準。常有癡心子弟要出重價替他贖身,他口便許你從良,使你終日圖謀,不惜納交之費,圖到後來究竟是一場春夢,不捨得把身子從人。這叫做許謀不許得。 他為甚麽原故定要這等作難?要曉得此輩的心腸,不是替丈夫守節,全是替丈夫掙錢,不肯替丈夫掙小錢,要替丈夫掙大錢的意思。 但凡男子相與婦人,那種真情實意,不在粘皮靠肉之後,卻在眉來眼去之時,就像極饞的客人上了酒席,衆人不曾下箸時節,自己聞見了香味,竟像那些饌餚都是不吃過的一般,不住要垂涎咽唾;及至口之後,狼餐虎嚼吃了一頓,再有珍饈上來,就不覺其可想,反覺其可厭了。 男子見婦人,就如饞人遇酒食,衹可使他聞得,不可容他下箸,一下了箸,就不覺興致索然,再要他垂涎咽唾,就不能夠了。所以也這一方的女旦,知道這種道理,再不肯輕易接人,把這三句秘訣,做了傳傢之寶,母傳之於女,姑傳之於媳。不知傳了幾十世,忽然傳出個不肖的女兒來,偏與這秘訣相左,也許看,也許吃,也許名,也許實,也許謀,也許得,總來是無所不許。 古語道得好:“有治人,無治法。”他圓通了一世,一般也替丈夫同心協力,掙了一註大錢,還落得人人說他脫套。 這個女旦姓劉,名絳仙,是嘉靖末年的人。生得如花似玉,喉音既好,身段亦佳,資性又來得聰慧。別的女旦衹做得一種腳色,獨是他有兼人之才,忽而做旦,忽而做生,隨那做戲的人傢要他裝男就裝男,要他扮女就扮女。 更有一種不羈之才,到那正戲做完之後,忽然填起花面來,不是做淨,就是做醜,那些插科打諢的話,都是簇新造出來的,句句鑽心,言言入骨,使人看了分外銷魂,沒有一個男人不想與他相處。 他的性子原是極圓通的,不必定要潘安之貌,子建之才,隨你一字不識、極醜陋的人,衹要出得大錢,他就與你相處。 衹因美惡兼收,遂致賢愚人賞,不上三十歲,掙起一分絶大的傢私,封贈丈夫做了個有名的員外。 他的傢事雖然大了,也還不離本業,傢中田地倒托入照管,自己隨了丈夫,依舊在外面做戲,指望傳個後代出來,把擔子交卸與他,自己好回去養老。 誰想物極必反,傳了一世,又傳出一個不肖的女兒來,不但把祖宗的成憲視若弁髦,又且將慈母的芳規作為故紙,竟在假戲文裏面做出真戲文來,使千年萬載的人看個不了。 這個女兒,小名叫做藐姑,容貌生得如花似玉,可稱絶世佳人,說不盡他一身的嬌媚,有古語四句,竟是他的定評: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紅。加之一寸則太長,損之一寸則太短。 至於遏雲之麯,繞梁之音,一發是他長技,不消說得的了。 他在場上搬演的時節,不但使千人叫絶,萬人贊奇,還要把一座無恙的乾坤忽然變做風魔世界,使滿場的人個個把持不定,都要死要活起來。 為甚麽原故?衹因看到那銷魂之處,忽而目定口呆,竟像把活人看死了;忽而手舞足蹈,又像把死人看活了。所以人都贊嘆他道:“何物女子,竟操生殺之權?”他那班次裏面有這等一個女旦,也就勾出名了。誰想天不生無對之物,恰好又有一個正生,也是從來沒有腳色,與藐姑配合起來,真可謂天生一對,地生一雙。 那個正生又有一樁奇處,當初不由生腳起手,是從淨醜裏面提拔出來的。要說這段姻緣,須從根腳上敘起。 藐姑十二三歲的時節,還不曾會做成本的戲文,時常跟母親,做幾出零星雜劇。 彼時有個少年,姓譚,名楚玉,是湖廣襄陽府人,原係舊傢子弟,衹因自幼喪母,隨了父母親在外面遊學。後來父親又死於異鄉,自己衹身無靠,流落在三吳、兩浙之間,年紀纔十七歲。一見藐姑,就知道是個尤物,要相識他於未曾破體之先。 乃以看戲為名,終日在戲房裏面走進走出,指望以眉眼傳情,挑逗他思春之念,先弄個破題上手,然後把承題、開講的工夫逐漸兒做去。 誰想他父母拘管得緊,除了學戲之外,不許他見一個閑人,說一句閑話。譚楚玉窺伺了半年,衹是無門可入。 一日,聞得他班次裏面樣樣腳色都有了,衹少一個大淨,還要尋個伶俐少年,與藐姑一同學戲。譚楚玉正在無聊之際,得了這個機會,怎肯不圖?就去見絳仙夫婦,把情願入班的話說了一遍。絳仙夫婦大喜,即日就留他拜了先生,與藐姑同堂演習。 譚楚玉是個聰明的人,學起戲來自然觸類旁通,聞一知十,不消說得的了。藐姑此時年紀雖然幼小,知識還強似大人,譚楚玉未曾入班,藐姑就相中他的容貌,見他看戲看得殷勤,知道醉翁之意决不在酒,如今又見他投入班來,但知香豔之可親,不覺娼優之為賤,欲藉同堂以納款,雖為花面而不辭,分明是個情種無疑了,就要把一點靈犀托付與他。 怎奈那教戲的先生比父親更加嚴厲,念腳本的時節不許他交頭接耳,串科分的時節唯恐他靠體沾身。譚楚玉竟做了梁山伯,劉藐姑竟做了祝英臺,雖然同窗共學,不曾說得一句衷情,衹好相約到來生變做一對蝴蝶,同飛共宿而已。 譚楚玉過了幾時,忽然懊悔起來道:“有心學戲,除非學個正生,還存一綫斯文之體。即使前世無緣,不能夠與他同床共枕,也在戲臺上面,藉題說法,兩下裏訴訴衷腸。我叫他一聲妻,他少不得叫我一聲夫,雖然作不得正經,且占那一時三刻的風流,瞭瞭從前的心事,也不枉我入班一常這花面腳色,豈是人做的東西?況且又氣悶不過,妝扮出來的不是村夫俗子,就是奴僕丫鬟。自己睜了餓眼,看他與別人做夫妻,這樣膀胱臭氣,如何忍得過?”一日,乘師父不在館中,衆腳色都坐在位上念戲。譚楚玉與藐姑相去不遠,要以齒頰傳情,又怕衆人聽見,還喜得一班之中,除了生旦二人,沒有一個通文理的,若說常談俗語,他便知道,略帶些”之乎者也”,就聽不明白了。 譚楚玉乘他念戲之際,把眼睛覷着藐姑,卻像也是念戲一般,念與藐姑聽,道:“小姐小姐,你是個聰明絶頂之人,豈不知小生之來意乎?”藐姑也像念戲一般,答應他道:“人非木石,夫豈不知,但苦有情難訴耳。”譚楚玉又道:“老夫人提防得緊,村學究拘管得嚴,不知等到何時,才能夠遂我三生之願?”藐姑道:“衹好兩心相許,俟諸異日而已。此時十目相視,萬無佳會可乘,幸勿妄想。”譚楚玉又低聲道:“花面腳色,竊恥為之,乞於令尊、令堂之前,早為緩頰,使得擢為正生,暫締場上之良緣,預作房中之佳兆,芳卿獨無意乎?” 藐姑道:“此言甚善,但出於賤妾之中,反生堂上之疑,是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子當以術致之。”譚楚玉道:“術將安在? “藐姑低聲道:“通班以得子為重,子以不屑作花面而去之,則將無求不得,有蕭何在君側,勿慮追信之無人也。”譚楚玉點點頭道:“敬聞命矣。”過了幾日,就依計而行,辭別先生與絳仙夫婦,要依舊回去讀書。絳仙夫婦聞之,十分驚駭,道:“戲已學成,正要出門做生意了,為甚麽忽然要跳起槽來?” 就與教戲的師父窮究他變卦之由。 譚楚玉道:“人窮不可失志。我原是個讀書之人,不過因有計蕭條,沒奈何就此賤業,原要藉優孟之衣冠,發泄我胸中之壘塊。衹說做大淨的人,不是扮關雲長,就是扮楚霸王,雖然塗幾筆臉,做到那慷慨激烈之處還不失我英雄本色;哪裏曉得十本戲文之中,還沒有一本做君子,倒有九本做小人。這樣喪名敗節之事,豈大丈夫所為?故此不情願做他。”絳仙夫婦道:“你既不屑繼做花面,任憑尊意揀個好腳色做就是了,何須這等任性。”譚楚玉就把一應腳色都評品一番道:“老旦貼旦,以男子而屈為婦人,恐失丈夫之體;外腳末腳,以少年而扮作老子,恐銷英銳之氣;衹是小生可以做得,又往往因人成事,助人成名,不能自闢門戶,究竟不是英雄本色,我也不情願做他。”戲師父對絳仙夫婦道:“照他這等說來,分明是以正生自居了。我看他人物聲音,倒是個正生的材料。衹是戲文裏面,正生的麯白最多,如今各樣戲文都已串就,不日就要出門行道了,即使教他做生,那些腳本一時怎麽念得上?”譚楚主笑一笑道:“衹怕連一腳正生,我還不情願做;若還願做,那幾十本舊戲,如何經得我念?一日念一本,十日就念十本了。 若遲一月出門,難道三十本戲文還不勾人傢搬演不成?”那戲師父與他相處,一嚮知道他的記性最好,就勸絳仙夫婦把他改做。正生改了花面。 譚楚玉的記性,真是過目不忘,果然不上一個月,學會了三十多本戲文,就與藐姑出門行道。 起先學戲的時節,內有父母提防,外有先生拘管,又有許多同班朋友夾雜其中,不能夠匠心匠意,說幾句知情識趣的話。 衹說出門之後,大傢都在客邊,少不得同事之人,都像弟兄姊妹一般,內外也可以不分,嫌疑也可以不避,挨肩擦背的時節,要嗅嗅他的溫香,摩摩他的軟玉,料想不是甚麽難事。 誰料戲房裏面的規矩,比閨門之中更嚴一倍。但凡做女旦的,是人都可以調戲得,衹有同班的朋友調戲不得。這個規矩,不是劉絳仙夫婦做出來的,有個做戲的鼻祖,叫做二郎神,是他立定的法度。 同班相謔,就如姊妹相姦一般,有礙於倫理。做戲的時節,任你肆意詼諧,盡情笑耍,一下了臺,就要相對如賓,笑話也說不得一句。略有些曖昧之情,就犯了二郎神的忌諱,不但生意做不興旺,連通班的人都要生起病來。 所以劉藐姑出門之後,不但有父母提防,先生拘管,連那同班的朋友都要互相糾察,見他與譚楚玉坐在一處,就不約而同都去伺察他,惟恐做些勾當出來,要連累自己,大傢都擔一把幹係。 可憐這兩個情人,衹當口上加了兩紙封條,連那”之乎者也”的舊話也說不得一句,衹好在戲臺之上藉古說今,猜幾個啞謎而已。 別的戲子怕的是上臺,喜的是下臺,上臺要出力,下臺好躲懶故也。獨有譚楚玉與藐姑二人。喜的是上臺,怕的是下臺,上臺好做夫妻,下臺要避嫌疑故也。 這一生一旦立在場上,竟是一對玉人,那一個男子不思,那一個婦人不想?又當不得他以做戲為樂,沒有一出不盡情極緻。同是一般的舊戲,經他兩個一做,就會新鮮起來。做到風流的去處,那些偷香竊玉之狀,偎紅倚翠之情,竟像從他骨髓裏透露出來,都是戲中所未有的一般,使人看了無不動情。做到苦楚的去處,那些怨天恨地之詞,傷心刻骨之語,竟像從他心窩裏面發泄出來,都是刻本所未載的一般,使人聽了無不墮淚。 這是甚麽原故?衹因別的梨園的都是戲文,他這兩個做的都是實事。戲文當做戲文做,隨你搬演得好,究 竟生自生而旦自旦,兩個的精神聯絡不來,所以苦者不見其苦,樂者不見其樂,他當戲文做,人也當戲文看也。 若把戲文當了實事做,那做旦的精神註定在做生的身上,做生的命脈係定在做旦的手裏,竟使兩個身子合為一人,痛癢無不相關,所以苦者真覺其苦,樂者真覺其樂。他當實事做,人也當實事看也。 他這班次裏面有了這兩個生旦,把那些平常的腳色都帶挈得尊貴起來。別的梨園每做一本,不過三四兩、五六兩戲錢,他這班定要十二兩,還有女旦的纏頭在外。凡是富貴人傢有戲,不遠數百裏都要來接他,接得去的就以為榮,接不去的就為以為辱。劉絳見新班做得興頭,竟把舊班的生意丟與丈夫掌管,自己跟在女兒身邊,指望教導他些騙人之法,好趁大註的錢財。 誰想藐姑一點真心死在譚楚玉身上,再不肯去周旋別人。 別人把他當做心頭之肉,他把別人當做眼中之釘。教他上席陪酒,就說生來不飲,酒杯也不肯沾唇;與他說一句私話,就勃然變色起來,要托故起身。 那些富傢子弟拚了大塊銀子去結識他,他莫說別樣不許,就是一顰一笑,也不肯假藉與人。打首飾送他的,戴不止一次兩次,就化作銀子用了;做衣服送他的,都放在戲箱之中,做老旦、貼旦的行頭,自己再不肯穿着。隱然有個不肯二夫、要與譚楚玉守節的意思,衹是說不出口。 一日做戲做到一個地方,地名叫做□□埠。這地方有所古廟,叫做晏公廟。晏公所職掌的,是江海波濤之事,當初曾封為平浪侯,威靈極其顯赫。他的廟宇就起在水邊,每年十月初三日是他的聖誕。 到這時候,那些附近的檀越都要搬演戲文,替他上壽。往年的戲常請劉絳仙做,如今聞得他小班更好,預先封了戲錢遣人相接,所以絳仙母子赴召而來。 往常間做戲,這一班男女都是同進戲房的,沒有一個參前落後。獨有這一次,人心不齊,各樣腳色都不曾來,衹有譚楚玉與藐姑二人先到。他兩個等了幾年,衹討得一刻時辰的機會,怎肯當面錯過?神廟之中不便做私情勾當,也衹好敘敘衷麯而已。 說了一會,就跪在晏公面前,又雙發誓道:“譚楚玉斷不他婚,劉藐姑必不另嫁。倘若父母不容,當繼之以死,决不作負義忘情、半途而廢之事。有背盟者,神靈殛之!”發得誓完,衹見衆人一齊走到,還虧他回避得早,不曾露出破綻來,不然疑心生暗鬼,定有許多不祥之事生出來也。當日做完了一本戲,各回東安安歇不題。 卻說本處的檀越裏面有個極大的富翁,曾由貲郎出身,做過一任京職。傢私有十萬之富。年紀將近五旬,傢中姬妾共有十一房。劉絳仙少年之時,也曾受過他的培植,如今看見藐姑一貌如花,比母親更強十倍,竟要拚一註重價娶他,好與傢中的姬妾湊作金釵十二行。就把他母子留入傢中,十分款待,少不得與絳仙溫溫舊好,從新培植一番,到那情意綢繆之際,把要娶藐姑的話懇懇切切的說了一番。 絳仙要許他,又因女兒是棵搖錢樹,若還熨得他性轉,自有許多大錢趁得來,豈止這些聘禮;若還要回絶他,又見女兒心性執拗,不肯替爹娘掙錢,與其使氣任性,得罪於人,不如打發出門,得註現成財物的好。 躊躇了一會,不能定計,衹得把句兩可之詞回覆他道:“你既有這番美意,我怎敢不從?衹是女兒年紀尚小,還不曾到破瓜的時節;況且延師教誨了一番,也等他做幾年生意,待我弄些本錢上手,然後嫁他未遲。如今還不敢輕許。”那富翁道:“既然如此,明年十月初三,少不得又有神戲要做,依舊接你過來,討個下落就是了。”絳仙道:“也說得是。”過了幾日,把神戲做完,與富翁分別而去。 他當晚回覆的意思,要在這一年之內看女兒的光景何如,若肯回心轉意,替父母掙錢,就留他做生意;萬一教誨不轉,就把這着工夫做個退步。 所以自別富翁之後,竟翻轉面皮來與女兒作對。說之不聽,繼之以駡,駡之不聽,繼之以打。誰想藐姑的性子堅如金石,再不改移。見他凌逼不過,連戲文也不情願做,竟要尋死尋活起來。及至第二年九月終旬,那個富翁是早差人來接。接到之時,就問絳仙討個下落。絳仙見女兒不是成傢之器,就一口應允了他。那富翁競兌了千金聘禮,交與絳仙,約定在十月初三神戲做完之後,當晚就要成親。 絳仙還瞞着女兒,不肯就說,直到初二晚上,方纔知會他道:“我當初生你一場,又費許多心事教導你,指望你盡心協力,替我掙一分人傢。誰想你一味任性,竟與銀子做對頭。良不像良,賤不像賤,逢人就要使氣,將來畢竟有禍事出來。邊樁生意不是你做的,不如收拾了行頭,早些去嫁人的好。某老爺是個萬貫財主,又曾出任過,你嫁了他,也算得一位小小夫人,況且一生又受用不荊我已收過他的聘禮,把你許他做偏房了。明日就要過門,你又不要任性起來,帶挈老娘啕氣。” 藐姑聽見這句話,嚇得魂不附體,睜着眼睛把母親相了幾相,就回覆道:“母親說差了,孩兒是有了丈夫的人,烈女不更二夫,豈有再嫁之理?”絳仙聽見這一句,不知從那裏說起,就變起色來道:“你的丈在那裏?我做爺娘的不曾開口,難道你自己做主,許了人傢不成?”藐姑道:“豈有自許人傢之理,這個丈夫是爹爹與母親自幼配與孩兒的,難道還不曉得,倒裝聾做啞起來?”絳仙道:“好奇話!這等你且說來是那一個? “藐姑道:“就是做生的譚楚玉,他未曾入班之先,終日跟來跟去,都是為我。就是入班學戲,也是藉此入門,好親近孩兒的意思。後來又不肯做淨,定要改為正生,好與孩兒配合,也是不好明白說親,把個啞謎與人猜的意思。母親與爹爹都是做過生旦,演過情戲的人,難道這些意思都解說不出?既不肯把孩兒嫁他,當初就該留他學戲;即使留他學戲,也不該把他改為正生。既然兩件都許,分明是猜着啞謎,許他結親的意思了。 自從做戲以來,那一日不是他做丈夫,我做妻子?看戲的人萬耳萬目,那一個做不得證見?人人都說我們兩個是天地生成,造化配就的一對夫妻,到如今夫妻做了幾年,忽然叫我變起節來,如何使得?這樣圓通的事,母親平日做慣了,自然不覺得詫異;孩兒雖然不肖,還是一塊無瑕之玉,怎肯自傢玷污起來? 這樁沒理的事,孩兒斷斷不做!”絳仙聽了這些話,不覺大笑起來,把他啐了聲道:“你難道在這裏做夢不成?戲臺上做夫妻那裏作得準?我且問你,這個’戲’字怎麽解說?既謂之戲,就是戲謔的意思了,怎麽認起真來?你看見幾個女旦嫁了正生的?”藐姑道:“天下的事,樣樣都可以戲謔,衹有婚姻之事,戲謔不得。 我當初衹因不知道理,也順說做的是戲,開口就叫他丈夫。如今叫熟了口,一時改正不來,衹得要將錯就錯,認定他做丈夫了。別的女旦的不明道理,不守節操,可以不嫁正生;孩兒是個知道理守節操的人,所以不敢不嫁譚楚玉。” 絳仙見他說來說去,都另是一種道理,就不復與他爭論,衹把幾句硬話發作一場,竟自睡了。 到第二日起來,吃了早飯午飯,將要上臺的時節,衹見那位富翁打扮得齊齊整整,在戲臺之前走來走去。 要使衆人看了,見得人人羨慕,個個思量,不能夠到手的佳人,竟被他收入金屋之中,不時取樂,恨不得把” 獨占花魁”四個字寫在額頭上,好等人喝采。 譚楚玉看見這種光景,好不氣忿。還衹說藐姑到了此時,自有一番激烈的光景要做出來,連今日這本戲文决不肯好好就做,定要受母親一番痛楚,然後勉強上臺。 誰想天下的事盡有變局,藐姑隔夜的言語也甚是激烈,不想睡了晚,竟圓通起來。坐在戲房之中,歡歡喜喜,一毫詞色也不作,反對同班的朋友道:“你今日要與列位作別了,相處幾年,衹有今日這本戲文才是真戲,往常都是假的,求列位幫襯幫襯,大傢用心做一番。”又對譚楚玉道:“你往常做的都是假生,今日纔做真主,不可不盡心協力。”譚楚玉道:“我不知怎麽樣叫做用心,求你教導一教導。”藐姑道:“你衹看了我的光景,我怎麽樣做,你也怎樣做,衹要做得相合,就是用心了。”譚楚玉見他所說的話,與自己揣摩光景絶不相同,心上大有不平之氣。 正在忿恨的時節,衹見那富翁搖搖擺擺走進戲房來,要討戲單點戲。譚楚玉又把眼睛相着藐姑,看他如何相待,衹說仇人走到面前,定有個變色而作的光景。 誰想藐姑的顔色全不改常,反覺得笑容可掬,立起身來對富翁道:“照傢母說起來,我今日戲完之後,就要到府上來了。” 富翁道:“正是。”藐姑道:“既然如此,我生平所學的戲,除了今日這一本,就不能夠再做了。天下要看戲的人,除了今日這一本,也不能夠再看了。須要待我盡心盡意摹擬一番,一來顯顯自傢的本事,二來別別衆人的眼睛。但不知你情願不情願?”那富翁道:“正要如此,有甚麽不情願?”藐姑道:“既然情願,今日這本戲不許你點,要憑我自傢作主,揀一本熟些的做,纔得盡其所長。”富翁道:“說得有理,任憑尊意就是,但不知要做那一本?”藐姑自己拿了戲單,揀來揀去,指定一本道:“做了《荊釵記》罷。”富翁想了一想,就笑起來道:“你要做《荊釵》,難道把我比做孫汝權不成?也罷,衹要你肯嫁我,我就暫做一會孫汝權,也不叫做有屈。這等大傢快請上臺。”衆人見他定了戲文,就一齊妝扮起來,上臺搬演,果然個個盡心,人人效力。麯子裏面,沒有一個打發的字眼;說白裏面,沒有一句掉落的文法。 衹有譚楚玉心事不快,做來的戲不盡所長,還虧得藐姑幫襯,等他唱出一兩個字,就流水接腔,還不十分出醜。至於藐姑自己的戲,真是處處摹神,出出盡致。 前面幾出雖好,還不覺得十分動情,直做到遣嫁以後,觸着他心上的苦楚,方纔漸入佳境,就不覺把精神命脈都透露出來,真是一字一金,一字一淚。做到那傷心的去處,不但自己的眼淚有如泉涌,連那看戲的一二千人,沒有一個不痛哭流涕。 再做到抱石投江一出,分外覺得奇慘,不但看戲之人墮淚,連天地日月都替他傷感起來。忽然紅日收藏,陰雲密佈,竟像要混沌的一般。 往常這出戲不過是錢玉蓮自訴其苦,不曾怨悵別人;偏是他的做法不同,竟在那將要投江、未曾抱石的時 節,添出一段新文字來,夾在說白之中,指名道姓咒駡着孫汝權。 恰好那位富翁坐在臺前看戲,藐姑的身子正對着他,駡一句“欺心的賊子”,把手指他一指;咒一句“遭刑的強盜,”把眼相他一相。 那富翁明曉得教訓自己,當不得他良心發動,也會公道起來,不但不怒,還點頭稱贊,說他駡得有理。藐姑咒駡一頓,方纔抱了石塊走去投江。 別人投江是往戲場後面一跳,跳入戲房之中名為赴水,其實是就陸;他這投江之法,也與別人不同,又做出一段新文字來,比咒駡孫汝權的文法更加奇特。 那座神廟原是對着大溪的,戲臺就搭在廟門之外,後半截還在岸上,前半截竟在水裏。藐姑抱了石塊,也不嚮左,也不幾右,正正的對臺前,唱完了麯子,就狠命一跳,恰好跳在水中。果然合着前言,做出一本真戲。把那滿場的人,幾乎嚇死,就一齊吶喊起來,教人撈救。 誰想一個不曾救得起,又有一個跳下去,與他湊對雙。這是甚私原故?衹因藐姑臨跳的時節,忽然掉轉頭來,對着戲房裏面道:“我那王十朋的夫阿!你妻子被人凌逼不過,要投水死了,你難道好獨自一個活在世上不成?”譚楚玉坐在戲箱上面,聽見這一句,就慌忙走上臺來,看見藐姑下水,唯恐追不及,就如飛似箭的跳下去,要尋着藐姑,與他相抱而死,究竟不知尋得着尋不着。 滿場的人到了些時,纔曉得他要做《荊釵》全是為此,那辱駡富翁的着數,不過是順帶公文,燥燥脾胃,不是拚了身子嫁他,又討些口上的便宜也。 他衹因隔夜的話都已說盡,母親再不回頭,知道今日戲完之後,决不能夠完名全節。與其拖刀弄劍,死於一室之中,做個啞鬼;不如在萬人屬目之地,暢暢快快做他一場,也博個載流傳的話柄。所以一夜不睡,在枕頭上打稿,做出這篇奇文字來。 第一着巧處,妙在嘻笑如常,不露一毫慍色,使人不防備他,才能夠為所欲為。不然,這一本擔幹係的戲文,就斷斷不容他做了。第二着巧處,妙在自傢點戲,不由別人做主,才能夠藉題發揮,泄盡胸中的壘塊。倘若點了別本戲文,縱有些巧話添出來,也不能夠直捷痛快至此也。第三着巧處,又妙在與情人相約而死,不須到背後去商量,就在衆人面前,邀他做個鬼伴,這叫做明不做暗事。若還要瞞着衆人,與他議定了纔死,料想今日决死不成,衹好嫁孫汝權,再做抱石投江的故事也。 後來那些文人墨士,都作輓詩吊他。有一首七言絶句云:一誓神前死不渝,心堅何必怨狂且。 相期並躍隨流水,化作江心比目魚。 卻說這兩個情人一齊跳下水去,彼時正值大雨初睛、山水暴發之際,那條壁峻的大溪又與尋常溝壑不同,真所謂長江大河,一瀉千裏,兩個人跳下去,衹消一刻時辰,就流到別府別縣去了,那裏還撈得着?所以看戲的人口便喊叫,沒有一個動手。 劉絳看見女兒溺死,在戲臺上捶胸頓足,哭個不了。一來倒了搖錢樹,以後沒人生財;二來受過富翁的聘禮,恐怕女沒了,要退出來還他,真所謂人財兩失。哭了一頓,就翻轉面皮來,顧不得孤老、表子相與之情,竟說富翁倚了財勢,逼死他的女兒,要到府縣去告狀。 那些看戲的人,起先見富翁賣弄風流,個個都有些醋意。 如今見他逼出人命來,好不快心,那一個不摩拳擦掌,要到府縣去遞公呈。 還虧得富翁知竅,教人在背後調停,把那一千兩聘禮送與絳仙,不敢取討;又去一二千金,彌縫了衆人,纔保得了平安無事。錢玉蓮不曾娶得,白白做了半日孫汝權,衹好把”打情駡趣”四個字消遣情懷,說曾被絶世佳人親口駡過一次而已。 且說嚴州府桐廬縣,有個濱水的地方,叫做新城港口,不多幾分人傢,都以捕魚為業。內中有個漁戶姓莫,人就叫他做莫漁翁,夫妻兩口搭一間茅捨,住在溪水之旁。 這一日見洪水泛濫,决有大魚經過,就在溪邊張了大罾,夫妻兩個輪流扳扯。遠遠望見波浪之中,有一件東西順流而下,莫漁翁衹說是個大魚,等他他流到身邊,就一罾兜祝這件東西卻也古怪,未曾入罾的時節,分明是浮在水面上的;及至到了罾中,就忽然重墜起來,竟要沉下水去。莫漁翁用力狠扳,衹是扳他不動,衹得與妻子二人,四腳四手一齊用力,方纔拽得出水。 伸起頭來一看,不覺吃了一驚,原來不是大魚,卻是兩個屍首,面對面,胸貼了胸,竟像捆一處的一般。 莫漁翁見是死人,就起了一點慈悲之念,要弄起來埋葬他。 就把罾索係在樹上,夫妻兩個費盡許多氣力,擡出罾來。仔細一看,卻是一男一女,緊緊摟在一處,卻像在雲雨綢繆之際,被人扛擡下水的一般。 莫漁翁夫婦解說不出,把他兩個面孔細看一番,既不像是死人,又不象是活人,面上手上雖然冰冷,但鼻孔裏面卻還有些溫意,但不見他伸出氣來。 莫漁翁對妻子道:“看這光景,分明是醫得活的,不如替他接一接氣,萬一救得這兩條性命,衹當造了個十四級的浮屠,有甚麽不好?”妻子道:“也說得是。”就把男子的口對了男子,婦人的口對了婦人,把熱氣呵將下去。不上一刻,兩個死人都活轉來。 及至扶入草捨之中,問他溺死的原故,那一對男女訴出衷情,原來男子就是譚楚玉,婦人就是劉藐姑,一先一後跳入水中,衹說追尋不着,誰想波濤裏面竟像有人引領,把他兩個弄在一處,不致你東我西;又像有個極大的魚,把他兩個負在背上,依着水面而行,故此來了三百餘裏,還不曾淹得斷氣。衹見到了罾邊,那個大魚竟像知道有人撈救,要交付排場,好轉去的一般,把他身子一丟,竟自去了,所以起先浮在水上,後來忽然重墜起來。虧得有罾隔住,不曾沉得到底,故此莫漁翁夫婦用力一扳,就扳上來也。 譚楚玉與藐姑知道是晏公的神力,就望空叩了幾首,然後拜謝莫漁翁夫婦。莫漁翁夫婦見是一對節義之人,不敢怠慢,留在傢中款待幾日,養好了身子,勸他往別處安身,不可住在近邊,萬一父母知道,尋訪前來,這一對夫妻依舊做不成了。 譚楚玉與藐姑商議道:“我原是楚中人,何不回到楚中去? 傢中的薄産雖然不多,耕種起來,還可以稍供糒粥。待我依舊讀書,奮志幾年,怕沒有個出頭的日子?” 藐姑道:“極說得是。但此去路途甚遠,我和你是精光的身子,那裏討這許多盤費?”莫漁翁看見譚楚玉的面貌,知道不是個落魄之人,就要放起官債來,對他二人道:“此去要得多少盤費?”譚楚玉道:“多也多得,少也少得。若還省儉用些,衹消十兩也就夠勾了。”譚楚玉道:這等不難。我自賣魚走贊聚得幾包銀子,就並起來藉你。衹是一件,你若沒有好處,我一釐也不要你還;倘若讀書之後,發達起來,我卻要十倍的利錢,少了一倍,我也决不肯受的。”“韓信受漂母一飯之恩,尚且以千金相報,你如今救了我兩口的性命,豈一飯之恩!就不藉盤費,將來也要重報,何況又有如此厚情?我若沒有好日就罷了,若有好日,千金之報還不止,豈但十倍而已哉!”莫漁翁夫婦見他要去,就備了餞行的灑席,料想沒有山珍,衹有水錯,無非是些蝦魚蟹鱉之類。貧賤之傢,不分男女,四個人坐在一處,吃個盡醉。 睡了一晚,第二日起來,莫魚翁並了十兩散碎銀子,交付與他。 譚楚玉夫婦拜辭而去,一路風餐水宿,戴月披星,自然不辭辛苦。 不上一月,到了傢中。收拾一間破房子,安住了身,就去鋤治荒田,為衣食之計。藐姑衹因自幼學戲,女工針指之事全然不曉,連自傢的綉鞋褶褲都是別人做與他穿的,如今跟了譚楚玉,方纔學做起來。當不得性子聰明,一做便會,終日替人傢緝麻拈草,做鞋做襪,趁些銀子,供給丈夫讀書。 起先還是日裏耕田,夜間誦讀,藐姑怕他分心分力,讀得不專,竟把田地都歇了,單靠自己十個指頭,做了資生的美産。 連買柴糴米之事,都用不用着丈夫,衹托鄰傢去做,總是怕他妨工的意思。 譚楚班讀了三年,出來應試,無論大考小考,總是矢無虛發。進了學,就中舉;中了舉,就中進士;殿試之後,選了福建汀州府節推。 論起理來,湖廣與福建接壤,自然該從長江上任,順便還傢,做一出錦還鄉的好戲。怎奈他炫耀鄉裏之念輕,圖報恩人之念重,就差人接了傢小,在京口相會,由浙江一路上去,好從衢、嚴等處經過,一來叩拜晏公,二來酬謝莫漁翁夫婦。 又怕衙門各役看見舉動,知道他由戲子出身,不像體面,就把迎接的人都發落轉去,叫他在浦城等侯,自己夫妻兩個一路遊山玩水而來,十分灑樂。 到了新城港口,看見莫漁翁夫婦依舊在溪邊罾魚,就着傢人拿了帖子上去知會,說當初被救之人,如今做官上任了,從此經過,要上來奉拜。 莫漁翁夫婦聽了,幾乎樂死,就一齊褪去箬帽,脫去簑衣,不等他上岸,先到舟中來賀喜。譚楚玉夫妻把他請在上面,深深拜了四拜。 拜完之後,譚楚玉對莫漁翁道:“你這扳罾的生意,甚是勞苦;捕魚的利息,也甚是輕微。不如丟了罾網,跟我上任去,同享些榮華富貴何如?”藐姑見丈會說了這句話,就不等他夫妻情願,竟着傢人上去收拾行李。 莫漁翁一把扯住傢人,不許他上岸,對着譚楚玉夫妻搖搖手道:“譚老爺、譚奶奶,饒了我罷。這種榮華富貴,我夫妻兩個莫說消受不起,亦且不情願去受他。我這扳罾的生意雖然勞苦,打魚的利息雖輕微,卻盡有受用的去處。青山緑水是我們叨住得慣,明月清風是我們僭享得多,好酒好肉不用錢買,衹消拿魚去換,好朋好友走來就吃,不須用帖去招。這樣的快樂,不是我誇嘴說,除了捕魚的人,世間衹怕沒有第二種。受些勞苦得來的錢財,就輕微些,倒還把穩;若還遊手靠閑,動不動要想大塊的銀子,莫說命輕福薄的人弄他不來,就弄了他來,少不得要陪些驚嚇,受些苦楚,方纔送得他去。你如今要我跟隨上任,吃你的飯,穿你的衣,叫做’一人有福,帶挈一屋’,有甚麽不好?衹是當不得我受之不安,於此有愧。況且我這一對夫妻,是閑散慣了的人,一旦閉在署中,半步也走動不得,豈不鬱出病來?你在外面坐堂審事,比較錢糧,那些鞭撲之聲,啼號之苦,順風吹進衙裏來,叫我這一對慈心的人,如何替他疼痛得過?所以情願守我的貧窮,不敢享你的富貴。 你這番盛意,衹好心領罷了。”譚楚玉一片熱腸,被他這一麯《魚傢傲》唱得冰冷,就回覆他道:“既然如此,也不也相強。 衹是我如今纔中進士,不曾做官,舊時那宗恩債還不能奉償。 待我到任之後,差人請你過來,多送幾頭分上,等你趁些銀子,回來買田置地,贍養終身,也不枉救我夫婦一常你千萬不要見棄。”莫漁翁又搖手道:“也不情願,也不情願,那打抽豐的事體,不是我世外之人做的,衹好讓與那些假山人、真術士去做。我沒有那張薄嘴唇,厚臉皮,不會去招搖打點。衹求你到一年半載之後,分幾兩不傷陰德的銀子,或是俸薪,或是羨餘,差人賫送與我,待我夫妻兩口備些衣衾棺槨,防備終身,這就是你的盛德了。我是斷斷不做遊客的,千萬不要來接我。” 譚楚玉見他說到此處,一發重他的人品,就分付船上備酒,與他作別。這一次筵席,衹列山珍,不擺水錯,因水族是他傢的土産,不敢以常物相獻故也。雖是富貴之傢,也一般不分男女,與他夫妻二人共坐一席,因他是貧賤之交,不敢以宦體相待故也。四個人吃了一夜,直到五鼓,方纔分別而去。 行了幾日,將到受害的地方。彼時乃十一月初旬,晏公的壽誕已過了一月。譚楚玉對藐姑道:“可惜來遲了幾時,若早得一月,趁那廟中有戲子,就順便做本戲文,一來上壽,二來謝恩,也是一樁美事。”藐姑道:“我也正作此想,衹是過期已久,料想那鄉付去處沒有梨園,衹好備付三牲,啞祭一祭罷了。”及至行至之時 ,遠遠望見晏公廟前依舊搭了戲臺,戲臺上的椅桌還不曾撤去,卻像還要做戲的一般。譚楚玉就分付傢人上去打聽,看是甚麽原故。 原來十月初旬下了好幾日大雨,那些看戲的人除了露天,沒有容身之地。從來做神戲的,名雖為神,其實是為人,人若不便於看,那做神道的就不能夠獨樂其樂了。所以那些檀越改了第二個月的初三,替他補壽。 此時戲方做完,正要打發梨園起身,不想譚楚玉夫妻走到,雖是偶然的事,或者也是神道有靈,因他這段姻緣原以做戲起手,依舊要以做戲收場,所以留待他來,做了一出喜團圓的意思也不可知。 譚楚玉又着傢人上去打聽,看是那一班戲子。傢人問了下來回覆,原來就是當日那一班,衹換得一生一旦。那做生的腳色就是劉絳仙自己,做旦的腳色,乃是絳仙之媳,藐姑之嫂,年紀也衹有十七八歲,衹因死了藐姑,沒人補缺,就把他來頂缸。這兩個生旦雖然比不得譚、藐,卻也還勝似別班,所以這一方的檀越依舊接他來做。 藐姑聽見母親在此,就急急要請來相會。譚楚玉不肯道:“若還遽然與他相見,這出團圓的戲就做得冷靜了。須要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纔做得有些熱鬧。”藐姑道:“說得有理。” 就着管傢取十二兩銀子,又寫了一個名帖,去對引起檀越道:“傢老爺選官上任,從此經過,衹因在江中遇了颶風,許一個神願,如今要藉這廟宇裏面瞭瞭願心,兼藉梨園一用,戲錢照例關來,一毫不敢短少。”那些檀越落得做個人情,又多了一本戲看,有甚麽不便宜?就欣然許了。 譚楚玉又分付傢人,備了豬羊祭禮,擺在神前。衹說老爺冒了風寒,不能上岸,把官船橫泊在廟前,艙門對神座,夫妻二人隔着簾子拜謝。拜完之後,就並排坐了,一邊飲酒,一邊看戲。衹見絳仙拿了戲單,立在官艙外面道:“請問老爺,做那一本戲文?”譚楚玉叫傢人分付道:“昨日夫人做夢,說晏公老爺要做《荊釵》,就作《荊釵記》罷。”絳仙收了戲單,竟進戲房,妝扮王十朋去了。 看官,你說譚楚玉夫妻為甚麽原故,又點了這一本?難道除了《荊釵》,就沒有好戲不成?要曉得他夫妻二人不是要看戲,要試劉絳仙的母子之情。藐姑當日原因做《荊釵》而赴水,如今又做《荊釵》,正要使他見鞍思馬、睹物傷情的意思。若還做到苦處,有些真眼淚掉下來,還不失為悔過之人,就請進來與他相會;若還舉動如常,沒有些酸楚之意,就不消與他相會,竟可飄然去了。所以別戲不點,單點《荊釵》,這也是譚楚玉聰明的去處。 衹見絳仙扮了王十朋走上臺來,做了幾出,也不見他十分傷感;直到他媳婦做玉蓮江,與女兒的光景無異,方纔有些良心發動,不覺狠心的貓兒忽然哭起鼠來。 此時的哭法,還不過是背了衆人,把衣袖拭拭眼淚,不曾哭得出聲;及至自己做到祭江一出,就有些禁止不住,竟放開喉嚨哭個盡興。 起先是叫:“錢玉蓮的妻呵,你到那裏去了?”哭到後面,就不覺忘其所以,“妻”字竟不提起,忽然叫起“兒”來。滿場的人都知道是哭藐姑,雖有顧麯之周郎,也不忍捉他的錯字。 藐姑隔着簾子,看見母親哭得傷心,不覺兩行珠淚界破殘妝,就叫丫鬟把簾子一掀,自己對着臺上叫道:“母親不要啼哭,你孩兒並不曾死,如今現在這邊。”絳仙睜着眼睛把舟中一看,衹見左邊坐着譚楚玉,右邊坐着女兒,面前又擺了一桌酒,竟像是他一對冤魂知道臺上設祭,特地來受享了一般。就大驚大駭起來,對着戲房裏面道:“我女兒的陰魂出現了,大傢快來!”通班的戲子聽了這一句,那一個不飛滾上臺,對着舟中細看,都說道:“果是陰魂,一毫不錯。”那些看戲的人見說臺前有鬼,就一齊害怕起來,都要回頭散去。 衹見官船之上,有個能事的管傢,立在船頭高聲吆喝道:“衆人不消驚恐,艙裏面坐的不是甚麽陰魂,就是譚老爺、譚奶奶的原身。當初虧得晏公顯聖,得以不死,所以今日來酬願的。”那些看戲的人聽了這幾句話,又從新掉轉頭來,不但不避,還要挨擠上來,看這一對淹不死的男女,好回去說新聞。 就把一座戲場擠做人山人海,那些老幼無力的,不是被人擠到水邊,就是被人踏在腳底。 譚楚玉看見這番光景,就與妻子商議道:“既已出頭露面,瞞不到底,倒不如同你走上臺去,等衆人看個明白,省得他挨挨擠擠,夾壞了人。”藐姑道:“也說得是。”就一齊脫去私衣,換了公服。譚楚術穿了大紅圓領,藐姑穿着鳳冠霞帔,兩個傢人張了兩把簇新的藍傘,一把蓋着譚楚玉,一把蓋着藐姑,還有許多僮僕丫鬟,簇擁着他上岸。 譚楚玉夫妻二人先到晏公法像之前,從新拜了四拜,然後走上戲臺,與絳仙行了禮。行禮之後,又把通班的朋友都請地來,逐個相見過去。 絳仙與同班之人問他被救的來歷,譚楚玉把水中有人引領,又被大魚負載而行,及至送入罾中,大魚忽然不見,幸遇捕魚人相救,得以不死的話,高聲大氣說了一遍,好使臺上臺下之人一齊聽了,知道晏公有靈,以後當愈加欽敬的意思。 衆人聽了,驚詫不已。衆檀越聞知此事,個個都來賀喜。 當日要娶藐姑的富翁,恐怕譚楚玉夫妻恨他,日後要來報怨,連忙備了重禮,央衆檀越替他解紛。 譚楚玉一毫不受,對衆檀越道:“若非此公一激之力,不但姻緣不能成就,連小弟此時還依舊是個梨園,豈能飛黃騰達至此?此公非小弟之仇人,乃小弟之恩人,何報之有?”衆人聽了,嘖嘖稱羨,都說他度量寬宏。 藐姑對絳仙道:“如今女婿中了進士,女兒做了夫人,你難道還好做戲不成?趁早收拾了行頭,隨我們上任,省得在這邊出醜。”絳仙見女兒、女婿不念舊惡,喜之不勝,就把做戲的營業丟與媳婦承管,自傢跟着女兒去享榮華富貴。 誰想到了署中,不上一月,就生起病來,千方百藥醫治不好,衹好得叫女兒送他回去。及至送到傢中,那病體不消醫治,竟自好了。病愈之後,依舊出門做戲,康康健健,一毫災難也不生。這是甚麽原故?一來因他五行八字註定是個女戲子,所以一日也離不得戲場,離了戲場就要生災作難。可見命輕福薄的人,莫說別人扶他不起,就是自傢生出來的兒女,也不能夠擡舉父母做個以上之人。所以世間的窮漢,衹該安命,切不可仇恨富貴之人,說不肯扶持帶挈他。 二來因絳仙的身子終日輕浮慣了,一時鄭重不來,就如把梅香升作夫人,奴僕收為養子,不便賤相要露出來,連他自己心上也不覺其樂,而反覺其苦,一覺其苦,就有疾病生出來。 所以妓女從良,和尚還俗,若非出自本意,被人勉強做來的,久後定要復歸本業,不能隨主終身也。 卻說譚楚玉到任之後,做了半年,就差人賫了五百金送與莫漁翁,叫他權且收了,以後還要不時饋送,决不止千金而已。 誰想莫漁翁十分廉介,止收一百兩,做了十倍利錢,其餘四百金盡皆返璧。 譚楚玉做到了瓜期之後,行取進京,又從衢、嚴等處經過,把晏公廟宇鼎新一番,又買了幾十畝香火田,交與檀越掌管,為祭祀演劇之費。再到新城港口,拜訪莫漁翁。莫漁翁先把幾句傲世之言,挫去他的驕奢之色;後把許多利害之語,攻破他的利欲之心。 譚楚玉原是有些根器的人,當初做戲的時節,看見上臺之際十分鬧熱,真是千人拭目、萬戶傾心,及至戲完之後,鑼鼓一歇,那些看戲的人竟像要與他絶交了一般,頭也不回,都散去了。可見天地之間,沒有做不了戲文,沒有看不了鬧熱,所以他那點富貴之心還不十分着緊;如今又被莫漁翁點化一番,衹當夢醒之時,又遇一場棒喝,豈有復迷之理?就不想赴京去考選,也不想回傢去炫耀,竟在桐廬縣之七裏溪邊,買了幾畝山田,結了數間茅屋,要遠追嚴子陵的高蹤,近受莫漁翁的雅誨,終日以釣魚為事。 莫漁翁又薦一班朋友與他,不是耕夫,就是樵子,都是些有入世之才、無出世之興高人,終日往還,課些漁樵耕牧之事。 藐姑又有一班女朋友,都是莫漁翁的妻子薦與他的,也是些能助丈夫成名,不勸良人出仕的智女,終日往來,學些蠶桑織紆之事。後來都活到九十多歲,纔終天年。衹可惜沒有兒子,因藐姑的容貌過於嬌媚,所以不甚宜男;譚楚玉又篤於夫婦之情,不忍娶妾故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捲一 譚楚玉戲裏傳情 劉藐姑麯終死節捲二 老星傢戲改八字 窮皂隸陡發萬金
捲三 乞兒行好事 皇帝做媒人捲四 清官不受扒灰謗 義士難伸竊婦冤
捲五 美女同遭花燭冤 村郎偏享溫柔福捲六 遭風遇盜緻奇贏 讓本還財成巨富
捲七 妒妻守有夫之寡 懦夫還不死之魂捲八 妻妾敗綱常 梅香完節操
捲九 寡婦設計贅新郎 衆美齊心奪才子捲十 吃新醋正室蒙冤 續舊歡傢堂和事
捲十一 重義奔喪奴僕好 貪財殞命子孫愚捲十二 貞女守貞來異謗 朋儕相謔緻奇冤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