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波谱启示录:安迪·沃霍尔的哲学   》 第1节:推荐序      Andy Warhol

本书堪称“波普教皇”安迪•沃霍尔的非正式自传。沃霍尔在此书中回顾了自己病态的少年晨夕,孤寂的青年时代,在纽约闯荡的岁月,初创“工厂”的奢华时光,以及他遭受枪击的创痛。英文版刊行于1975年,此后事迹自然无法呈现,但沃霍尔的人生精华已然浓缩于此。同时,这又一部拼贴而成的波普语录。爱,性,工作,艺术,名气,头衔,时间,死亡,美,成功……举凡时尚都市生活的各式困惑,此书都备有现成的骇世箴言任君挑选——中译本甚至做足工夫,将凡具警策潜力的句子都以加重的字体予以强调,并配上英文,免去摘引者核对原文的劳顿。三十余年过去,安迪•沃霍尔的波普呓语读来依旧新鲜时尚,或许,沃霍尔就是时尚本身。
第1节:推荐序 推荐序一 消费时代的自由和诚实 陈丹青 安迪·沃霍尔不是作家而超越所有作家。至少,从自然主义、意识流到新小说作家们苦心开掘的领域,被他轻而易举大幅度刷新。他使每分钟的琐屑与念头值得一顾、值得一写,一如他使世界同意:汤罐与广告值得一画。半世纪前,他公开为绘画重新定义,此后又在私下重新定义了写作。 这本书展示了无所不在的自由和诚实,或者说,沃霍尔以无辜的自私、病态的天真、备受困扰的好奇心,以及对任何外部信息与内心活动的天然的平等意识,向我们证明什么才是自由和诚实。阅读它,我发现自己对消费时代种种人性的可能,对于时尚、购物、金钱、媒体、性等等的感知,仍处于前消费时代。 沃霍尔已经过时了,但他在我们这里尚属未来。现在,沃霍尔将近三十年前那些语无伦次而异常细腻的独白,对于自以为进入现代生活的中国都市读者们,可能正当其时。不过请注意,你休想从中获益,除非你也像他那样诚实地面对自由,以至无须在乎那就是自由,就是诚实。 推荐序二 安迪·沃霍尔的遗产 徐冰 我曾用一套《天书》,换过一件安迪·沃霍尔的版画。而这幅画的真假,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个疑问。因为我的一个朋友是美国安迪·沃霍尔委员会的成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鉴别、清理沃霍尔留下的繁杂的艺术作品。 其实,沃霍尔留下的真正繁杂的是他的思想、生活和处理艺术的方式。 他的复杂性在于:他把艺术与社会核心部分的关系,看得透到了让人"无从下手"的程度。只有退回到中国禅智慧的方法里,才有可能找到大致的对位。 这本书差不多是一本禅的公案集。 如果你总是期待师傅告诉你什么是禅的要旨,师傅一定不会告诉你。如果你想从沃霍尔这本书里找到对艺术的回答,同样也一定找不到。这种"尴尬"正是沃霍尔的一种方法。 事实上,学会想事情的方法比弄清楚一个事情的概念,不知道要重要多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Next Chapter >>   
第1节:推荐序第2节:爱(青春期) (1)第3节:爱(青春期) (2)第4节:爱(青春期) (3)
第5节:爱(青春期) (4)第6节:爱(青春期) (5)第7节:爱(壮年期) (1)第8节:爱(壮年期) (2)
第9节:爱(壮年期) (3)第10节:爱(壮年期) (4)第11节:爱(衰老期) (1)第12节:爱(衰老期) (2)
第13节:爱(衰老期) (3)第14节:爱(衰老期) (4)第15节:爱(衰老期) (5)第16节:爱(衰老期) (6)
第17节:爱(衰老期) (7)第18节:爱(衰老期) (8)第19节:爱(衰老期) (9)第20节:美(1)
第21节:美(2)第22节:美(3)第23节:美(4)第24节:美(5)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