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小说 三俠五義   》 第一回 設陰謀臨産換太子 奮俠義替死救皇娘      石玉昆 Dan Yukun

《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長篇俠義公案小說。清代無名氏根據說書藝人石玉昆說唱的《竜圖公案》及其筆錄本《竜圖耳錄》編寫而成,全書120回。清人俞樾(1821-1907)加以增刪修訂,改寫成《七俠五義》,首刊於光緒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捲首有問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石玉昆(約1810~1871),字振之,天津人,滿清鹹豐、同治間著名說書藝人。其說唱之《竜圖公案》,今猶有傳抄本,唱詞甚多。後有人在此基礎上,刪去唱詞,增飾為小說,題《竜圖耳錄》。光緒年間,問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潤色,更名為《忠烈俠義傳》,又名《三俠五義》,均為 120回。近代學者俞樾認為本書第1回“狸貓換太子”事,“殊涉不經”,遂“援據史傳,訂正俗說”,重撰第1回。又以三俠即南俠展昭展熊飛、北俠紫髯伯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實為四俠,增以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瀋仲元共為七俠;原五鼠即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仍為五義士,改書名為《七俠五義》,於光緒十五年作序刊行。所以今有《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兩本流傳。 【主要人物】 包拯 三俠: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實為四俠) 七俠: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瀋仲元 五義: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 【內容大概】 小說敘寫宋朝包拯在俠客、義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俠客義士幫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書中塑造了一位鐵面無私、不畏權勢的清官形象,麯折地體現了人民的願望。其中包公平冤獄、“鍘寵昱”、“除藩王”等情節,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表現了人民群衆的鬥爭精神。書中穿插了大量俠客活動,既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義行為,也表現出他們忠心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本質。它的出現,表明近代傳統的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完全合流。小說的內容大致分為兩部分。前70回,涉及北宋仁宗年間,河南陳州旱情嚴重,包拯奉皇命到陳州放糧賑災。陳州惡霸龐煜仗着自己是皇親國舅,竟派人刺殺包大人。南俠展昭、錦毛鼠白玉堂、老隱士晏子陀等人暗中保護、幫助包大人,使包大人得以刀鍘國舅,除暴安良。隨後,包大人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宮冤案“狸貓換太子”之事,使仁宗與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團聚。 主要寫包公斷各種奇案冤獄以及鋤龐昱、葛登雲和為李太後伸冤等故事,其中穿插南俠封“禦貓”,五鼠鬧東京並歸服朝廷和授職事。50回,以顔春敏(顔查散)為中心,寫他在衆俠客義士協助下,剪除馬朝賢、馬強、襄陽王趙鈺等誅強鋤暴的故事。 【真實背景】 包拯,歷史上實有其人,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宋史》有傳。仁宗時曾官監察御史、天章閣待製、竜圖閣直學士、樞密副使等職。以大臣知開封府事時,以剛正不阿著稱。宋元以來不斷有以包公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出現,如宋元話本《合同文字記》,元雜劇《抱妝盒》、《盆兒鬼》、《陳州糶米》等。明末出現的《竜圖公案》,是有關包公審案斷獄的短篇故事集。這些作品,其中不少是民間傳說,摻雜不少冥靈迷信荒誕不經的內容,《三俠五義》中的包拯形象,多取材於民間傳說,並加虛構,且沿襲了荒誕迷信部分。但將短篇串連為長篇,情節有所發展,傳奇色彩濃厚,使包拯不畏強暴、剛正嫉惡、處事幹練的形象較為飽滿。特別是小說增加了大量勇俠之士遊行村市除暴安良、為國立功的故事。如南俠展昭為包公於金竜寺殺兇僧,天昌鎮拿刺客,在龐吉花園破妖魔等。 【核心思想】 小說把俠客義士的除暴安良行為,與保護官府大臣、為國立功結合起來,南俠、五鼠均被授皇傢護衛,表現了宣揚忠義和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思想。但是,俠客義士依附統治階級中的正面人物,與邪惡勢力對立,仗義除暴,為民申冤,反映了人民群衆的某些思想和願望。小說明顯地表達了人們對清明政治的要求和對是非善惡的態度,具有一定的意義和認識價值。如小說揭露和抨擊了太師龐吉恃寵結黨營私,誣陷忠良;龐昱荼毒百姓,搶掠民間婦女;苗秀父子魚肉鄉裏,重利盤剝;葛登雲、馬剛肆虐逞兇,為害地方等。同時,對嫌貧愛富的柳洪、雪中送炭的劉洪義、嫁禍於人的馮君衡等,褒貶態度亦極鮮明。 【特點評價】 “衝霄樓盜盟單” 選自楊柳青年畫《七俠五義》 《三俠五義》繪聲狀物,保留了宋元以來說話藝術的明快、生動、口語化的特點,刻畫人物、描寫環境,能與情節的發展密切結合。特別是對俠客義士的描繪,各具特色,多有性格,富於世俗生活氣息。魯迅說此書“而獨於寫草野豪傑,輒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態,雜以詼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中國小說史略》)。 【文化影響】 《三俠五義》是俠義公案小說的代表作,影響十分廣泛。其後,出現了《小五義》、《續小五義》、《英雄大八義》(大宋八義)、《英雄小八義》(梁山後代)等類似的作品。【清代類似的俠義通俗小說還有:《兒女英雄傳》(俠女十三妹故事)、《施公案》、《彭公案》、《七劍十三俠》、《海公大紅袍》、《海公小紅袍》、《永慶升平全傳》、《緑牡丹》(四望亭全傳)、《俠義禪真逸史》、《俠義禪真後史》、《聖朝鼎盛萬年青》、《劉公案》、《狄公案》、《林公案》、《白牡丹》、《正德下江南》等.民國以後出現的《明清八義》、《三俠劍》、《雍正劍俠圖》(童林傳)等等,儘管從年代劃分不屬於“古典文學”,但也都屬於傳統俠義小說,多以麯藝說書形式流行. 到了當代,由於小說、影視、戲麯、麯藝的發展,傳統武俠文學被改編為評書、評話、彈詞等各種形式的作品,不斷豐富發展,續書也很多,比如《金刀黃天霸》、《白眉大俠》等】. 而《三俠五義》等俠義公案小說的不少故事,又成為各類戲麯的題材來源。如京劇《打鑾駕》、《遇皇后》、《北俠除霸》、《打竜袍》、《五鼠鬧東京》等,都是敷演《三俠五義》的故事。《三俠五義》情節紛繁麯折而又條理清晰,語言通俗,保留了宋元以來說書藝術的生動活潑、直截明快的特色,對以後的公案小說産生過廣泛的影響。後來《小五義》、《續小五義》、《後續小五義》、《再續小五義》等續書的紛紛涌現,都是受它直接影響的結果。 《三俠五義》除原刻本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鉛印本。《七俠五義》有1980年北京寶文堂的鉛印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首次出版了謝藍齋抄本《竜圖耳錄》。
第一回 設陰謀臨産換太子 奮俠義替死救皇娘 詩曰: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裏舊江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弦。 天下太平元事日,鴦花無限日高眠。 話說宋朝自陳橋兵變,衆將立太祖為君,江山一統,相傳至太宗,又至真宗,四海升平,萬民樂業,真是風調雨順,君正臣良。 一日,早朝,文武班齊,有西臺御史兼欽天監文彥博出班奏道:“臣夜觀天象,見天狗星犯闕、恐於儲君不利。恭繪形圖一張,謹皇御覽。”承奉接過,陳於禦案之上。天子看罷,笑曰:“朕觀此圖,雖則是上天垂象,但朕並無儲君,有何不利之處?卿且歸班,朕自有道理。”早期已畢,衆臣皆散。 轉嚮宮內,真宗悶悶不久,暗自忖道:“自禦妻薨後,正宮之位久虛,幸有李、劉二妃現今俱各有娠,難道上天垂象就應於她二人身上不成?”纔要宣召二妃見駕,誰想二妃不宣而至,參見已畢,跪而奏曰:“今日乃中秋佳節,妾妃等已將酒宴預備在禦 花園之內,特請聖駕今夕賞月,作個不夜之歡。”天子大喜,即同二妃來到園中,但見秋色蕭蕭,花香馥馥,又搭着金風瑟瑟,不禁心曠神怕。真宗玩賞,進了寶殿,歸了御座,李、劉二妃陪恃。宮娥獻茶己畢。 大多道:“今日文彥博具奏,他道現時天狗星犯闕,主儲君不利。朕雖乏嗣,且喜二妃俱各有孕,不知將來誰先誰後,是男是女。上天既然垂兆。朕賜汝二人玉璽竜袱各一個,鎮壓天狗衝犯;再朕有金 丸一對,內藏九麯珠於一顆,係上皇所賜,無價之寶,朕幼時隨身佩帶,如今每人各賜一枚,將妃子等姓名宮名刻在上面,隨身佩帶。”李、劉二妃聽了,望上謝恩。大子即將金丸解下,命太監陳林拿到尚寶監,立時刻字去了。 這裏二位妃子吩咐擺酒,安席進酒。登時鼓樂迭奏,彩戲俱陳,皇傢富貴自不必說。到了晚間,皓月當空,照得滿園如同白晝,君妃快樂,共賞冰輪,星鬥齊輝,觥籌交錯。天子飲至半酣,衹見陳林手捧金丸,跪呈御前,天子接來細看,見金丸上面,一個刻着“玉宸宮李妃”,一個刻着“金華宮劉妃”,鎸的甚是精巧。天子深喜,即賞了二妃。二妃跪領,欽遵佩帶後,每人又各獻金爵二杯, 天子並不推辭,一連飲了,不覺大醉,哈哈大笑,道:“二妃子如有生太子者,立為正宮。”二妃又謝了恩。 天子酒後說了此話不知緊要,誰知生出無限風波。你道為何?皆出劉妃心地不良,久懷嫉妒之心,今一聞此言,惟恐李妃生下太子立了正宮。自那日歸宮之後,便與總管都堂郭槐暗暗鋪謀定計,要害李妃,誰知一旁有個宮人名喚寇珠,乃劉妃承禦的宮人。此女雖是劉妃心腹,她卻為人正直,素懷忠義,見劉妃與郭槐 商議,好生不樂。從此後各處留神,悄地窺探。 單言郭槐奉了劉妃之命,派了心腹親隨,找了個守喜婆尤氏;這守喜婆就屁滾尿流,又把自己男人托付郭槐,也做了添喜郎了。 “一日,郭槐與尤氏密密商議,將劉妃要害李妃之事,細細告訴。姦婆聽了,始而為難。郭槐道;“若能辦成,你便有無窮富貴。”婆子聞聽,不由滿心歡喜,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對郭槐道:“如此如此,這般這般。”郭槐聞聽,說:“妙!妙!”真能辦成,將來劉妃生下太子,你真有不世之功。”又囑咐臨期不要誤事,並給了好些東西。婆子歡喜而去。郭槐進宮,將此事回明,劉妃歡喜無限,專等臨期行事。 光陰迅速,不覺的到了三月,聖駕至玉宸宮看視李妃,李妃參駕,天子說:“免參。”當下閑談,忽然想起明日乃是南清宮八千歲的壽辰,便特派陳林前往禦園辦理果品,來日與八千歲祝壽。陳林奉旨去後,衹見李妃雙眉緊蹙②,一時腹痛難禁。天子着驚,知是要分娩了,立刻起駕出宮,急召劉妃帶領守喜婆前來守喜。劉妃奉旨,先往玉宸宮去了。郭槐急忙告訴尤氏。尤氏早已備辦停當,雙手捧定大盒,交付郭槐,一同至玉宸宮而來。 你道此盒內是什麽東西?原來就是二人定的好計,將狸貓剝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認不出是何妖物,好生難看。二人來至玉宸宮內,別人以為盒內是吃食之物,哪知其中就裏,恰好李妃臨蓐,剛然分娩,一時血暈,人事不知。劉妃、郭槐、尤氏做就活局,趁着忙亂之際,將狸貓換出太子,仍用大盒將太子就用竜袍包好裝上,抱出玉宸宮,竟奔金華宮而來。劉妃即喚寇珠提藤籃暗藏太子,叫她到銷金亭用裙縧勒死,丟在金水橋下。寇珠不敢不應,惟恐派了別人,此事更為不妥,衹得提了藤籃,出鳳右門至昭德門外,直奔銷金亭上,忙將藤籃打開,抱出太子。且喜有竜袱包裹,安然無恙,抱在懷中,心中暗想:“聖上半世乏嗣,好容易李妃産生太子,偏遇姦妃設計陷害,我若將太子謀死,天良何在?也罷!莫若抱着太子一同赴河,盡我一點忠心罷了。”剛然出得銷金亭,衹見那邊來了一人,即忙抽身,隔窗細看。見一個公公打扮的人,踏過引仙橋,手中抱定一個宮盒,穿一件紫羅袍綉立蟒,粉底烏靴,胸前懸一挂念珠,項左斜插一個拂塵兒,生的白麵皮,精神好,雙目把神光顯。這寇承禦一見,滿心歡喜,暗暗地念佛說:“好了!得此人來,太子有了救了!”原來此人不是別人,就是素懷忠義、首領陳林。衹因奉旨到禦園采辦果品,手捧着金絲砌就竜妝盒,迎面而來。一見寇宮人懷抱小兒,細問情由。寇珠將始未根由,說了一回。陳林聞聽,吃驚不小,又見有竜袱為證。二人商議,即將太子裝入盒內,剛剛盛得下。偏偏太子啼哭,二人又暗暗的禱告。祝贊已畢;哭聲頓止。二人暗暗念佛,保佑太子平安無事,就是造化。二人又望空叩首罷,寇宮人急忙回宮去了。 陳林千捧妝盒,一腔忠義,不顧死生,直往禁門而來。纔轉過橋,走至禁門,衹見郭槐攔住道;“你往哪裏去?劉娘娘宣你,有話面問。陳公公聞聽,衹得隨往進宮,卻見郭槐說:“待我先去啓奏。”不多時,出來說:“娘娘宣你進去。”陳公公進宮,將妝盒放在一旁,朝上跪倒,口尊:“娘娘,奴婢陳林參見,不知娘娘有何懿旨?”劉妃一言不發,手托茶杯,慢慢吃茶,半晌,方纔問道:“陳林,你提這盒子往哪裏去,上有皇封,是何緣故?”陳林奏道:“奉旨前往禦園采揀果品,與南清宮八大王上壽,故有皇封封定,非是奴婢擅敢自專的。”劉妃聽了,瞧瞧妝盒,又看看陳林,復又說道:“裏面可有夾帶?從實說來!倘有虛偽,你吃罪不起。”陳林當此之際把生死付於度外,將心一橫,不但不怕,反倒從容答道:“並無夾帶。娘娘若是不信,請去皇封,當面開看。”說着話,就要去揭皇封。劉妃一見,連忙攔住道:“既是皇封封定,誰敢私行開看!難道你不知規矩麽?”陳林叩頭說:“不敢,不敢!”劉妃沉吟半晌,因明日果是八千歲壽辰,便說:“既是如此,去罷!”陳林起身,手提盒子,纔待轉身,忽聽劉 妃說:“轉來!”陳林衹得轉身。劉妃又將陳林上下打量一番,見他面上顔色絲毫不漏,方緩緩他說道:“去罷。”陳林這纔出宮。這也是一片忠心,至誠感應,始終瞞過劉妃,脫了這場大難。 出了禁門,直奔南清宮內,傳:“旨意到。”八千歲接旨人內殿,將盒供奉上面,行禮已畢。因陳林是奉旨欽差,纔要賜座,衹見陳林撲簌簌淚流滿面,雙膝跪倒,放聲大哭。八千歲一見,唬得驚疑不止,便問道“伴伴,這是何故?有話起來說。”陳林目視左右。賢王心內明白,便吩咐:“左右回避了。”陳林見沒人,便將情由,細述一遍。八千歲便問:“你怎麽就知道必是太子?”陳林說:“現有竜袱包定。”賢王聽罷,急忙將妝盒打開,抱出太子一看,果有竜袱 。衹見太子哇的一聲,竟痛哭不止,仿佛訴苦的一般。賢王爺急忙抱入內室,並叫陳林隨入裏面,見了狄娘娘,又將原由,說了一遍。大傢商議,將太子暫寄南清宮撫養,候朝廷諸事安頓後,再做道理。陳林告別,回朝復命。 誰知劉妃已將李妃生産妖孽,奏明聖上。天子大怒,立將李妃貶入冷宮下院,加封劉妃為玉宸宮貴妃。可憐無靠的李妃受此不白之冤,嚮誰申訴?幸喜冷宮的總管姓秦名鳳,為人忠誠,素與郭槐不睦,已料此事必有姦謀;今見李妃如此,好生不忍,嚮前百般安慰。又吩咐小太監餘忠:“好生服侍娘娘,不可怠慢。”誰知餘忠更有奇異之處,他的面貌酷肖李妃的玉容,而且素來做事豪俠,往往為他人奮不顧身,因此秦鳳更加疼愛他,雖是師徒,情如父子。他今見娘娘受此苦楚,恨不能以身代之,每欲設計救出,衹是再也想不出法子來,也衹得罷了。 且說劉妃此計已成,滿心歡喜,暗暗地重賞了郭槐與尤氏,並叫尤氏守自己的喜。到了十月滿足,恰恰也産了一位太子,奏明聖上。天子大喜,即將劉妃立為正宮,頒行天下。從此人人皆知國母是劉後了。待郭槐猶如開國的元勳一般,尤氏就為掌院,寇珠為主宮承禦。清閑無事。 誰想樂極生悲,過了六年,劉後所生之子,竟至得病,一命嗚呼。聖上大痛,自嘆半世乏嗣,好容易得了太子,偏又夭亡,焉有不心疼的呢?因為傷心過度,競是連日未能視朝。這日八千歲進宮問安。天子召見八千歲,奏對之下,賜座閑談,問及世子共有幾人,年紀若幹。八千歲一一奏對,說至三世子,恰與劉後所生之子歲數相仿。天子聞聽,竜顔大悅,立刻召見,進宮見駕。一見世子,不由竜心大喜,更奇怪的,是形容態度與自己分毫不差,因此一樂,病就好了。即傳旨將三世子承嗣,封為東宮守缺太子。便傳旨叫陳林帶往東宮參見劉後,並往各宮看視。陳林領旨,引着太子,先到昭陽正院朝見劉後,並啓奏說:“聖上將八千歲之三世於,封為東宮太子,命奴婢引來朝見。”太子行禮畢。劉後見太子生的酷肖天子模樣,心內暗暗詫異。陳林又奏還要到各宮看視。劉後說:“既如此,你就引去;快來見我,還有話說呢。”陳林答應着,隨把太子引往各宮去。 路過冷宮,陳林便嚮太子說:“這是冷宮,李娘娘因産生妖物,聖上將李娘娘貶入此宮。若說這位娘娘,是最賢德的。”太子聞聽産生妖物一事,心中就有幾分不信。這太子乃一代帝王,何等天聰,如何信這怪異之事?可也斷斷想不到就在自己身上,便要進去看視。恰好秦鳳走出宮來,(陳林素與秦鳳最好,已將換太子之事悄悄說明:“如今八千歲的世子就是抵換的太子。”秦鳳聽了大喜。)先參見了太子,便轉身進宮奏明李娘娘,不多時,出來說道:“請太子進宮。”陳林一同引進,見了娘娘,太子不由得淚流滿面。這正是母子天性攸關。陳林一見,心內着忙,急將太子引出,乃回正宮去了。 劉後正在宮中悶坐細想,忽見太子進宮面有淚痕,追問何故啼哭。太子又不敢隱瞞,便說:“適從冷宮經過,見李娘娘形容惟淬,心實不忍,奏明情由,還求母後遇便在父王跟前解勸解勸,使脫了沉埋,以慰孩兒凄慘之忱。”說着,便跪下去了。劉後聞聽,便心中一驚,假意連忙攙起,口中誇贊道:“好一個仁德的殿下!衹管放心,我得便就說便了。”太子仍隨着陳林上東宮去了。 太子去後,劉後心中哪裏丟得下此事,心中暗想:“適纔太子進宮,猛然一見,就有些李妃形景;何至見了李妃之後,就在哀傢跟前求情!事有可疑。莫非六年前叫寇珠抱出宮去,並未勒死,不曾丟在金水橋下?”因又轉想:“曾記那年有陳林手提妝盒從禦園而來,難道寇珠擅敢將太子交與陳林,攜帶出去不成?若要明白此事,須拷問寇珠這賤人,便知分曉。”越想愈覺可疑,即將寇珠喚來,剝去衣服,細細拷問,與當初言語一字不差。劉後更覺惱怒,便召陳林當面對證,也無異詞。劉後心內發焦,說:“我何不以毒攻毒,叫陳林掌刑追問。他二是如此心毒,哪知橫了心的寇珠,視死如歸。可憐她柔弱身軀,衹打得身無完膚,也無一字招承,正在難分難解之時,見有聖旨來宣陳林。劉後惟恐耽延工夫,露了馬腳,衹得打發陳林去了。寇宮人見了陳林已去,“大約劉後必不幹休,與其零碎受苦,莫若尋個自盡。”因此觸檻而死。劉後吩咐將屍擡出,就有寇珠心腹小宮人偷偷埋在玉宸宮後。劉後因無故打死宮人,威逼自盡,不敢啓奏,也不敢追究了。劉後不得真情,其妒愈深,轉恨李妃不能忘懷,悄與郭槐商議,密訪李妃嫌隙,必須置之死地方休,也是合當有事。 且說李妃自見太子之後,每日傷感,多虧秦鳳百般開解,暗將此事,一一奏明。李妃聽了,如夢方醒,歡喜不盡,因此每夜燒香,祈保太子平安。被姦人訪着,暗在天子前啓奏,說:“李妃心下怨恨,每夜降香詛咒,心懷不善,情實難宥。”天子大怒,即賜白 凌七尺,立時賜死。誰知早有人將信暗暗透於冷宮。秦鳳一聞此言,膽裂魂飛,忙忙奏知李娘娘。李娘娘聞聽,登時昏迷不醒。正在忙亂,衹見餘忠趕至面前,說道:“事不宜遲!快將娘娘衣服脫下,與奴婢穿了。奴婢情願自身替死。”李妃蘇醒過來,一聞此言,衹哭得哽氣倒噎,如何還說得出話來,餘忠不容分說,自己摘 下花帽,扯去網巾,將發散開,輓了一個綹兒;又將自己衣服脫下,放在一旁,衹求娘娘早將衣服賜下。秦風見他如此忠烈,又是心疼,又是羨慕,衹得橫了心在旁催促更衣。李妃不得已將衣脫下,與他換了,便哭說道:“你二人是我大恩人了!”說罷,又昏過去了。秦風不敢耽延,忙忙將李妃移至下房,裝作餘忠臥病在床。剛然收拾完了,衹見聖旨已到,欽派孟彩嬪驗看。秦鳳連忙迎出,讓至偏殿暫坐。“俟娘娘歸天後,請貴人驗看就是了。”孟彩嬪一來年輕,不敢細看;二來感念李妃素日恩德,如今遭此兇事,心中悲慘,如何想得到是別人替死呢。不多時,報道:“娘娘已經歸天了,請貴人驗看。”孟彩嬪聞聽,早已淚流滿面,哪裏還忍近前細看,便道:“我今回覆聖旨去了。”此事若非餘忠與娘娘面貌仿佛,如何遮掩得過去。於是按禮埋葬。 此事已畢,秦鳳便回明餘忠病臥不起。郭槐原與秦公公不睦,今聞餘忠患病,又去了秦鳳膀臂,正中心中機關,便不容他調養,立刻逐出,回籍為民。因此秦鳳將假餘忠擡出,特派心腹人役送至陳州傢內去了,後文再表。 從此秦鳳踽踽涼涼,凄凄慘慘,時常思念徒兒死的可憐又可敬,又惦記李娘娘在傢中怕受了委麯。這日晚間正在傷心,衹見本宮四面火起,秦鳳一見已知是郭槐之計,一來要斬草除根,二來是公報私仇。”我縱然逃出性命,也難免失火之罪;莫若自焚,也省得與他做對。”於是秦風自己燒死在冷宮之內。此火果然是郭槐放的,此後劉後與郭槐安心樂意,以為再無後患了。就是太子也不知其中詳細,誰也不敢泄漏。又奉旨欽派陳林督管東宮,總理一切,閑雜人等不準擅入。這陳林卻是八千歲在天子面前保舉的,從此太平無事了。如今將仁宗的事已敘明了,暫且擱起,後文自有交代。 便說包公降生,自離娘胎,受了多少折磨,較比仁宗,坎坷更加百倍,正所謂“天將降大任”之說。閑言少敘,單表江南廬州府合肥縣內有個包傢村,住一包員外,名懷,傢富田多,騾馬成群,為人樂善好施,安分守己,因此人人皆稱他為“包善人”,又曰“包百萬”。包懷原是謹慎之人,既有百萬之稱,自恐擔當不起。他又難以攔阻衆人,衹得將包傢村改為包村,一是自己謙和,二免財主名頭。院君周氏。夫妻二人皆四旬以外。所生二子,長名包山,娶妻王氏,生了一子,尚未滿月;次名包海,娶妻李氏,尚無兒女。他弟兄二人雖是一母同胞,卻大不相同:大爺包山為人忠厚老誠,正直無私,恰恰娶了王氏,也是個好人;二爺包海為人尖酸刻薄,姦險陰毒,偏偏娶了李氏,也是心地不端。虧得老員外治傢有法,規範嚴肅,又喜大爺凡事寬和,諸般遜讓兄弟,再也叫二爺說不出後來,就是妯娌之間,王氏也是從容和藹,在小嬸前毫不較量,李氏雖是刁悍,她也難以施展。因此一傢尚為和睦,每日大傢歡歡喜喜。父子兄弟春種秋收,務農為業,雖非詩書門第,卻是勤儉人傢。 不意老院君周氏安人年已四旬開外,忽然懷孕。員外並不樂意,終日憂愁。你說這是什麽意思呢?老來得子是快樂,包員外為何不樂?衹因夫妻皆是近五旬的人了,已有兩個兒子,並皆娶媳生子,如今安人又養起兒女來了。再者院君偌大年紀,今又生産,未免受傷;何況乳哺三年更覺辛勞,如何禁得起呢,因此每日憂煩,悶悶不樂,竟是時刻不能忘懷。這正是傢遇吉祥反不樂,時逢喜事頓添愁。 未審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註解: 儲君——帝王的親屬中已經確定繼承皇位等最高統治權的人。 薨——君主時代稱諸侯或大官死。 觥籌交錯——形容許多人相聚飲酒的熱鬧情形。 蹙——皺(眉頭)。 就裏——內部情況。 臨蓐——指孕婦分娩前一段時間。 酷肖——極其相像 承嗣——把兄弟等的兒子收做自己的兒子。 天性攸關——關係到人先天具有的品質或性情。攸:所 檻——門檻,門限。 宥——寬恕,原諒。 踽踽——形容一個人走路孤零的樣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选集】包公案
第一回 設陰謀臨産換太子 奮俠義替死救皇娘第二回 奎星兆夢忠良降生 雷部宣威狐狸避難
第三回 金竜寺英雄初救難 隱逸村狐狸三報恩第四回 除妖魁包文正聯姻 受皇恩定遠縣赴任
第五回 墨鬥剖明皮熊犯案 烏盆訴苦別古鳴冤第六回 罷官職逢義士高僧 應竜圖審冤魂怨鬼
第七回 得古今盆完婚淑女 收公孫策密訪姦人第八回 救義僕除兇鐵仙觀 訪疑案得綫七裏村
第九回 斷奇冤奏參封學士 造禦刑查賑赴陳州第十回 買豬首書生遭橫禍 扮化子勇士獲賊人
第十一回 審葉阡兒包公斷案 遇楊婆子俠客揮金第十二回 展義士巧換藏春酒 龐姦侯設計軟紅堂
第十三回 安平鎮五鼠單行義 苗傢集雙俠對分金第十四回 小包興偷試遊仙枕 勇熊飛助擒安樂侯
第十五回 斬龐昱初試竜頭鍘 遇國母晚宿天齊廟第十六回 學士懷忠假言認母 夫人盡孝祈露醫睛
第十七回 開封府總管參包相 南清宮太後認狄妃第十八回 奏沉痾仁宗認國母 宣密詔良相審郭槐
第十九回 巧取供單郭槐受戮 明頒詔旨李後還宮第二十回 受魘魔忠良遭大難 殺妖道豪傑立奇功
第二十一回 擲人頭南俠驚佞黨 除邪祟學士審虔婆第二十二回 金鑾殿包相參太師 耀武樓南俠封護衛
第二十三回 洪義贈金夫妻遭變 白雄打虎甥舅相逢第二十四回 受亂棍範狀元瘋癲 貪多杯屈鬍子喪命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