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 經絡   》 第01章 手太陰肺經      佚名 Yi Ming

中醫學認為,經絡(channel,又譯meridian),是人體中聯絡髒腑與肢體,運行氣血的通路,大者為經脈,經脈的分支為絡脈。血行脈中,氣行脈外。人的生機,靠的是氣血的維護與營養。神采奕奕,容光煥發,說明的是人的氣血旺盛,平衡,運行通暢。氣血的補充靠的是精髓的産生,精虧髓亡,死期可知。精髓的産生又與髒腑的功能相聯繫。
第01章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 【循行】 《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係,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本經穴]中府(肺募),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郄),列缺(絡),經渠(經),太淵(輸、原),魚際(滎),少商(井)。 【註釋】 中焦——宋·王維一《銅入腧穴針灸圖經》註:“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𠔌,水𠔌精微上註於肺”。 胃口——《銅人》註:“胃口,謂胃之上口,賚門之位也。” 肺係——元·滑伯仁《十四經發揮》註:“謂喉嚨也。”喉嚨,兼指氣管而言。 臑內--臑音鬧。指上臂。屈側稱臑內,當肱二頭肌部;伸側稱臑外,當肱三頭肌部。 少陰——此處指手少陰心經。 心主——指手厥陰心包經。 臂內——臂,指前臂;內,指內側,即掌側。 上骨——“臂之上骨”指橈骨。 廉——指側邊而言。 寸口——腕後橈動脈搏動處。 魚,魚際--“魚”或稱“手魚”,今稱“大魚際”,“魚際”即指魚的邊緣部分。 【語譯】 本經有了異常變動就表現為下列病癥:肺部脹滿,膨膨氣喘、咳嗽,鎖骨上窩“缺盆”內(包括喉嚨部分)疼痛;嚴重的則交捧着兩手,感到胸部煩悶,視覺模糊。還可發生前臂部的氣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癥。 本經所屬腧穴能主治有關“肺”方面所發生的病癥,如咳嗽,氣上逆而不平,喘息氣粗,心煩不安,胸部滿悶,上臂、前臂的內側前邊(經脈所過處)疫痛或厥冷,或掌心發熱。 本經氣盛有餘的實癥,多見肩背疼痛,感冒風寒自汗出,傷風,小便頻數,口鼻噓氣;本經氣虛不足的虛證,多見肩背疼痛怕冷,氣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顔色異常。 手太陰絡脈 【循行】 《靈樞·經脈》: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起於腕上分間,並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散入於魚際。 其病:實,則手銳掌熱;虛,則欠呿小便遺數。取之去腕一寸半,別走陽明也。 【註釋】 另--即絡脈。從本經分出的絡脈,由此走嚮相表裏的經脈。 分間--指分肉之間。當橈骨莖突後方。 並--指與經脈並列而行。 手銳--手的銳骨部,指魚際後方。 欠呿——欠,呵欠;呿:書中寫法為(去欠),張口的樣子。虛則欠呿,肺氣不足所致。 遺數--遺,小便不禁;數,小便頻數。 【語譯】 手太陰絡脈,名列缺。起於腕關節上方橈骨莖突後的分肉之間,在腕後一寸半處,走嚮手陽明經脈;與手太陰經脈並行,直走入手掌中,散布在大魚際部。 其病癥:實證,手掌和手腕部灼熱;虛證,呵欠、尿頻、遺尿。可取手太陰絡穴治療。本絡絡於手陽明大腸經。 手太陰經別 【循行】 《靈樞·經別》:手太陰之正,別入淵腋少陰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腸,上出缺盆,循喉嚨,復合陽明。 【註釋】 正——十二經別又稱別行之正經,意指從十二經脈分出。 別——分別,指十二經脈循行通路之外的另一通路,別道行走。這與經脈、絡脈所指之別意義不同。 復合陽明——復,再走。陰經經別,合於有表裏關係的陽經;陽經經別則合入本經。所以十二經別,就構成為“六合” 【語譯】 手太陰經別,從太陰經分出,進入腋下淵腋的部位,行於手少陰經別之前,進入走嚮肺部,散到大腸,嚮上淺出於缺盆部,沿着喉嚨,由此再合入於手陽明經脈。 手太陰經筋 【循行】 《靈樞·經筋》: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裏,散貫賚,合賚下,抵季脅。 其病:所過者支轉筋痛,其成息賚者,脅急、吐血。 【註釋】 魚後——魚際的後邊。 肩前髃——即肩髃部。 賚——膈肌。楊上善註:“賚謂膈也。? 支轉筋痛——支,支撐不適,轉筋,肌筋拘攣掣痛。 息賚——古病名,為五積之一,屬肺之積。主要癥狀為脅下有積塊而氣逆上奔。 【語譯】 手太陰經筋:起始於大拇指之上,沿大指上行,結於魚際之後,行寸口動脈外側,上行沿前臂,結於肘中,嚮上經過上臂內側,進入腋下,出缺盆部,結於肩髃前方,其上方結於缺盆,自腋下行的從下方結於胸裏,分散通過膈部,與手厥陰經之筋在膈下會合,達於季脅。 其病癥:在本經筋循行處,可出現支撐不適、拘攣掣痛,重者可成息賚病,脅肋拘急,上逆吐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第01章 手太陰肺經第02章 手陽明大腸經第03章 足陽明胃經第04章 足太陰脾經
第05章 手少陰心經第06章 手太陽小腸經第07章 足太陽膀胱經第08章 足少陰腎經
第09章 手厥陰心包經第10章 手少陽三焦經第11章 足少陽膽經第12章 足厥陰肝經
第13章 督脈第14章 任脈第15章 衝脈第16章 帶脈
第17章 陽蹺脈第18章 陰蹺脈第19章 陽維脈第20章 陰維脈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