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陶庵夢憶 》
自序
張岱 Zhang Dai
《陶庵夢憶》(共八捲)為明朝散文傢張岱所著,也是張岱傳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該書成書於甲申明亡(1644年)之後,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纔初版行世。其中所記大多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雜事,將種種世相展現在人們面前,如茶樓酒肆、說書演戲、鬥雞養鳥、放燈迎神以及山水風景、工藝書畫等等,構成了明代社會生活的一幅風俗畫捲,尤其可以說是江浙一帶一幅絶妙的《清明上河圖》。其中雖有貴族子弟的閑情逸緻、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會生活和風俗人情的反映。同時本書中含有大量關於明代日常生活、娛樂、戲麯、古董等的紀錄,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質文化的學者視為重要文獻。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他是仕宦世傢子弟,前半生過着封建士大夫的風流浪漫生活,如他在自作《墓志銘》中說:“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捨,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這一切,他在晚年回憶往事的時候,還悔恨有加,自譴不已。他有較濃厚的佛傢思想,但並非佛教的虔誠信徒;他生於詩書禮儀之傢,思想卻自由散漫。但他卻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清兵南下後,他深感國破傢亡的沉痛和悲憤,“披發入山”,表示對清統治者的不滿與抗議,儘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斷炊”地步,也不後悔。撫今追昔,頗有“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之感。於是他以追憶的方式,記敘早年的見聞,寫成《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以及記錄明代史事的《石匱書》, 以寄托故國之思。
自序
陶庵國破傢亡,無所歸止,披發入山,駴駴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輓詩,每欲引决。
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後人妝點語也。饑餓之餘,好弄筆墨,因思昔人生長王、謝,頗事豪華,今日罹此果報。以笠報顱,以簣報踵,仇簪履也;以衲報裘,以苎報絺,仇輕暖也;以藿報肉,以糲報粻,仇甘旨也;以薦報床,以石報枕,仇溫柔也;以繩報樞,以甕報牖,仇爽塏也;
以煙報目,以糞報鼻,仇香豔也;以途報足,以囊報肩,仇輿從也。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旅蟻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嚮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遊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矣。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甕,念無所償,癡坐伫想曰:“得是夢便好!”
一寒士鄉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非真,自嚙其臂曰:
“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餘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因嘆慧業文人,名心難化,正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拓二王,以流傳後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傢捨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自序 | (捲一)鐘山 | (捲一)報恩塔 | (捲一)天台牡丹 | (捲一)金乳生草花 | (捲一)日月湖 | (捲一)金山夜戲 | (捲一)筠芝亭 | (捲一)礄園 | (捲一)越俗掃墓 | (捲一)奔雲石 | (捲一)木猶竜 | (捲一)天硯 | (捲一)吳中絶技 | (捲一)濮仲謙雕刻 | (捲二)孔廟檜 | (捲二)孔林 | (捲二)燕子磯 | (捲二)魯藩煙火 | (捲二)朱雲崍女戲 | (捲二)紹興琴派 | (捲二)花石綱遺石 | (捲二)焦山 | (捲二)表勝庵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