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杂家 天工开物   》 乃粒      宋应星 Song Yingxing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宋应星在任江西省分宜县教谕期间,将他平时所调查研究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技术整理成书,在崇祯十年,由其朋友涂绍煃资助出版。 体例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天工开物》序: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异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匹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鬻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共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未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佰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 祟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上篇: 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 作咸:介绍盐的生产方法 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中篇: 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 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属矿的生产技术 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杀青:造纸的方法 下篇: 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 麹蘖:做酒的方法 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 评价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传播 《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初版发行后,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刻书界的注意。 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较早地引用了《天工开物》的有关论述。还在明代末年,就有人刻了第二版,准备刊行。 大约17世纪末年,它就传到了日本,日本学术界对它的引用一直没有间断过,早在1771年就出版了一个汉籍和刻本,之后又刻印了多种版本。 19世纪30年代,有人把它摘译成了法文之后,不同文版的摘译本便在欧洲流行开来,对欧洲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产生过许多重要的影响。如1837年时,法国汉学家儒莲把《授时通考》的“蚕桑篇”,《天工开物?乃服》的蚕桑部分译成了法文,并以《蚕桑辑要》的书名刊载出去,马上就轰动了整个欧洲,当年就译成了意大利文和德文,分别在都灵、斯图加特和杜宾根出版,第二年又转译成了英文和俄文。当时欧洲的蚕桑技术已有了一定发展,但因防治疾病的经验不足等而引起了生丝之大量减产。《天工开物》和《授时通考》则为之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亦阅读了儒莲的译著,并称之为权威性著作。他还把中国养蚕技术中的有关内容作为人工选择、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例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止,《天工开物》一书在全世界发行了16个版本,印刷了38次之多。其中,国内(包括大陆和台湾)发行11版,印刷17次;日本发行了4版,印刷20次;欧美发行1版,印刷1次。这些国外的版本包括两个汉籍和刻本,两个日文全译本,以及两个英文本。 而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等的摘译本尚未统计入内。《天工开物》一书在一些地方长时期畅销不滞,这在古代科技著作中并不是经常看到的。 发现的争论 有一种说法,天工开物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但是因为在国内却由于满清的文字狱而长期失传。在1920年代才从日本传回来。后来在浙江宁波发现了初刻本。 民国初年,有一个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说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于是他想看到这本书的全貌,于是到北京的各个大图书馆去搜寻这本书,结果一本都没有找到,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 也就是说在经过满清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经彻底从中国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人几乎都没有,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到日本的图书馆去查,这一查不要紧,发现这本书居然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法国都有翻译本,而且法国的还有全译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中国没有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本都没有,后来他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找到《天工开物》的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可见明朝民间印刷工业的发达)。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但这种说法已经被证伪,因为事实上《天工开物》现存的清朝雍正年间的版本一直保存在国家图书馆,而且在浙江宁波天一阁一直藏有其初刻本。
乃粒 天工开物卷上 乃粒第一卷 宋子曰。上古神农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不然。神农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详明。其故何也。纨裤之子。以赭衣视笠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晨炊晚饟。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夫先农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 总名 凡谷无定名。百谷指成数言。五谷则麻菽麦稷黍。独遗稻者。以著书圣贤。起自西北也。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饵膏馔之中。而犹系之谷者。从其朔也。 稻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刘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槁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卽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卽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凡秧旣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卽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卽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凡稻旬日失水。卽愁旱干。夏种冬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絶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初禾。耕治老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卽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暵干无忧。此一异也。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卽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稻宜 凡稻土脉焦枯。则穗实萧索。勤农粪田。多方以助之。人畜秽遗。榨油枯饼。枯者。以去膏而得名也。胡麻菜菔子为上。芸薹次之。大眼桐又次之。樟桕棉花又次之。草皮木叶。以佐生机。普天之所同也。南方磨緑豆粉者。取溲浆灌田。肥甚。豆贱之时。撒黄豆于田。一粒烂土方三寸。得谷之息倍焉。土性带冷浆者。宜骨灰蘸秧根。凡禽兽骨。石灰淹苗足。向阳暖土不宜也。土脉坚紧者。宜耕陇叠块。压薪而烧之。埴坟松土不宜也。 稻工耕耙磨耙耘耔具图 凡稻田刈获不再种者。土宜本秋耕垦。使宿槁化烂。敌粪力一倍。或秋旱无水。及怠农春耕。则收获损薄也。凡粪田若撒枯浇泽。恐霖雨至。过水来。肥质随漂而去。谨视天时。在老农心计也。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则土质匀碎。而其中膏脉释化也。凡牛力穷者。两人以扛悬耜。项背相望而起土。两人竟日。仅敌一牛之力。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凡牛中国惟水黄两种。水牛力倍于黄。但畜水牛者。冬与土室御寒。夏与池塘浴水。畜养心计。亦倍于黄牛也。凡牛春前力耕汗出。切忌雨点。将雨则疾驱入室。候过谷雨。则任从风雨不惧也。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値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假如有牛者。供办十亩。无牛用锄而勤者半之。旣已无牛。则秋获之后。田中无复刍牧之患。而菽麦麻蔬诸种。纷纷可种。以再获偿半荒之亩。似亦相当也。凡稻分秧之后。数日旧叶萎黄。而更生新叶。青叶旣长。则耔可施焉。俗名挞禾。植杖于手。以足扶泥壅根。并屈宿田水草。使不生也。凡宿田草之类。遇耔而屈折。而稊稗与荼蓼。非足力所可除者。则耘以继之。耘者苦在腰手。辩在两眸。非类旣去。而嘉谷茂焉。从此泄以防潦。溉以防旱。旬月而奄。观铚刈矣。 稻灾 凡早稻种。秋初收藏。当午晒时烈日火气在内。入仓廪中关闭太急。则其谷粘。带暑气。勤农之家。偏受此患。明年田有粪肥。土脉发烧。东南风助暖。则尽发炎火。大壤苗穗。此一灾也。若种谷晚凉入廪。或冬至数九天收贮雪水冰水一瓮。交春卽不验。清明湿种时。每石以数碗激洒。立解暑气。则任从东南风暖。而此苗清秀异常矣。祟在种内。反怨鬼神。凡稻撒种时。或水浮数寸。其谷未卽沉下。骤发狂风。堆积一隅。此二灾也。谨视风定。而后撒则沉。匀成秧矣。凡谷种生秧之后。妨雀鸟聚食。此三灾也。立标飘扬鹰俑。则雀可驱矣。凡秧沉脚未定。阴雨连绵。则损折过半。此四灾也。邀天晴霁三日。则粒粒皆生矣。凡苗旣函之后。亩上肥泽连发。南风熏热。函内生虫。形似蚕茧。此五灾也。邀天遇西风雨一阵。则虫化而谷生矣。凡苗吐穑之后。暮夜鬼火游烧。此六灾也。此火乃朽木腹中放出。凡木母火子。子藏母腹。母身未坏。子性千秋不灭。每逢多雨之年。孤野墓坟。多被狐狸穿塌其中。棺板为水浸。朽烂之极。所谓母质坏也。火子无附。脱母飞扬。然阴火不见阳光。直待日没黄昏。此火冲隙而出。其力不能上誊。飘游不定。数尺而止。凡木穑叶遇之。立刻焦炎。逐火之人。见他处树根放光。以为鬼也。奋梃击之。反有鬼变枯柴之说。不知何来鬼火。见灯光而已化矣。凡火未经人间灯传者。总属阴火。故见灯卽灭。凡苗自函活以至颕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卽枯。将刈之时。少水一升。谷数虽存。米粒缩小。入碾臼中。亦多断碎。此七灾也。汲灌之智。人巧已无余矣。凡稻成熟之时。遇狂风吹粒殒落。或阴雨竟旬。谷粒沾湿自烂。此八灾也。然风灾不越三十里。阴雨灾不越三百里。偏方厄难。亦不广被。风落不可为。若贫困之家。苦于无霁。将湿谷升于锅内。燃薪其下。炸去穅膜。收炒糗以充饥。亦补助造化之一端矣。 水利筒车牛车踏车拔车桔槔皆具图 凡稻妨旱。藉水独甚。五谷厥土。沙泥硗腻。随方不一。有三日卽干者。有半月后干者。天泽不降。则人力挽水以济。凡河滨有制筒车者。堰陂障流。繞于车下。激轮使转。挽水入筒。一一倾于枧内。流入亩中。昼夜不息。百亩无忧。不用水时。拴木碍止。使轮不转动。其湖池不流水。或以牛力转盘。或聚数人踏转车。身长者二丈。短者半之。其内用龙骨拴串板。关水逆流而上。大抵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而牛则倍之。其浅池小浍。不载长车者。则数尺之车。一人两手疾转。竟日之功。可灌二亩而已。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盖去水非取水也。不适济旱。用桔槔辘轳。功劳又甚细已。 麦 凡麦有数种。小麦曰来。麦之长也。大麦曰牟。曰穬。杂麦曰雀。曰荞。皆以播种同时。花形相似。粉食同功。而得麦名也。四海之内。燕秦晋豫齐鲁诸道。烝民粒食。小麦居半。而黍稷稻粱仅居半。西极川云。东至闽浙吴楚腹焉。方长六千里中。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磨面以为捻头环饵馒首汤料之需。而饔飧不及焉。种余麦者。五十分而一。闾阎作苦以充朝膳。而贵介不与焉。穬麦独产陕西。一名青稞。卽大麦。随土而变。而皮成青黑色者。秦人专以饲马。饥荒人乃食之。大麦亦有粘者。河洛用以酿酒。雀麦细穗。穗中又分十数细子。间亦野生。荞麦实非麦类。然以其为粉疗饥。传名为麦。则麦之而已。凡北方小麦。历四时之气。自秋播种。明年初夏方收。南方者种与收期。时日差短。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亦一异也。大麦种获期与小麦相同。荞麦则秋半下种。不两月而卽收。其苗遇霜卽杀。邀天降霜迟迟。则有收矣。 麦工北耕种耨具图 凡麦与稻初耕。垦土则同。播种以后。则耘耔诸勤苦皆属稻。麦惟施耨而已。凡北方厥土坟垆易解释者。种麦之法。耕具差异。耕卽兼种。其服牛起土者。耒不用耕。并列两铁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镪。镪中间盛一小斗。贮麦种于内。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欲密而多。则鞭牛疾走。子撒必多。欲稀而少。则缓其牛。撒种卽少。旣撒种后。用驴驾两小石团。压土埋麦。凡麦种紧压方生。南方地不北同者。多耕多耙之后。然后以灰拌种手指拈而种之。种过之后。随以脚根压土使紧。以代北方驴石也。耕种之后。勤议耨锄。凡耨草用阔面大鏄。麦苗生后。耨不厌勤。有三过四过者。余草生机。尽诛锄下。则竟亩精华。尽聚嘉实矣。功勤易耨。南与北同也。凡粪麦田。旣种以后。粪无可施。为计在先也。陕洛之间。忧虫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南方所用。惟炊烬也。俗名地灰。南方稻田。有种肥田麦者。不粪麦实。当春小麦大麦青青之时。耕杀田中蒸罨土性。秋收稻谷必加倍也。凡麦收空隙。可再种他物。自初夏至季秋。时日亦半载。择土宜而为之。惟人所取也。南方大麦有旣刈之后。乃种迟生粳稻者。勤农作苦。明赐无不及也。凡荞麦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后种。其性稍吸肥腴。能使土瘦。然计其获入。业偿半谷有余。勤农之家。何妨再粪也。 麦灾 凡麦妨患。抵稻三分之一。播种以后。雪霜晴潦。皆非所计。麦性食水甚少。北土中春再沐雨水一升。则秀华成嘉粒矣。荆扬以南。唯患霉雨。倘成熟之时。晴干旬日。则仓廪皆盈。不可胜食。扬州谚云。寸麦不怕尺水。谓麦初长时。任水灭顶无伤。尺麦只怕寸水。谓成熟时。寸水软根倒茎沾泥。则麦粒尽烂于地面也。江南有雀一种。有肉无骨。飞食麦田。数盈千万。然不广及。罹害者数十里而止。江北蝗生。则大祲之岁也。 黍稷粱粟 凡粮食米而不粉者。种类甚多。相去数百里。则色味形质。随方而变。大同小异。千百其名。北人唯以大米呼粳稻。而其余概以小米名之。凡黍与稷同类。粱与粟同类。黍有粘有不粘。粘者为酒。稷有粳无粘。凡粘黍粘粟。统名曰秫。非二种外。更有秫也。黍色赤白黄黑皆有。而或专以黑色为稷。未是。至以稷米为先他谷熟。堪供祭祀。则当以早熟者为稷。则近之矣。凡黍在诗书有虋芑秬秠等名。在今方语有牛毛燕颔马革驴皮稻尾等名。种以三月为上时。五月熟。四月为中时。七月熟。五月为下时。八月熟。扬花结穗。总与来牟不相见也。凡黍粒大小。总视土地肥硗。时令害育。宋儒拘定以某方黍定律。未是也。凡粟与粱统名黄米。粘粟可为酒。而芦粟一种。名曰高粱者。以其身高七尺。如芦荻也。粱粟种类名号之多。视黍稷犹甚。其命名或因姓氏山水。或以形似时令。之不可枚举。山东人唯以谷子呼之。并不知粱粟之名也。已上四米。皆春种秋获。耕耨之法。与来牟同。而种收之候。则相悬絶云。 麻 凡麻可粒可油者。惟火麻胡麻二种。胡麻卽脂麻。相传西汉始自大宛来。古者以麻为五谷之一。若专以火麻当之。义岂有当哉。窃意诗书五谷之麻。或其种已灭。或卽菽粟之中别种。而渐讹其名号。皆未可知也。今胡麻味美而功高。卽以冠百谷不为过。火麻子粒压油无多。皮为疏恶布。其値几何。胡麻数龠充肠。移时不馁。粔饵饴饧。得粘其粒。味高而品贵。其为油也。发得之而泽。腹得之而膏。腥膻得之而芳。毒厉得之而解。农家能广种。厚实可胜言哉。种胡麻法或治畦圃。或垄田亩。土碎草净之极。然后以地灰微湿。拌匀麻子而撒种之。早者三月。种迟者不出大暑前。早种者花实亦待中秋乃结。耨草之功。唯锄是视。其色有黑白赤三者。其结角长寸许。有四棱者。房小而子少。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因肥瘠所致。非种性也。收子榨油。每石得四十觔。余其枯。用以肥田。若饥荒之年。则留供人食。 菽 凡菽种类之多。与稻黍相等。播种收获之期。四季相承。果腹之功。在人日用。盖与饮食相终始。一种大豆。有黑黄两色。下种不出清明前后。黄者有五月黄六月爆冬黄三种。五月黄收粒少。而冬黄必倍之。黑者刻期八月收。淮北长征骡马。必食黑豆。筋力乃强。凡大豆视土地肥硗。耨草勤怠。雨露足悭。分收入多少。凡为豉为醤为腐。皆大豆中取质焉。江南又有高脚黄。六月刈早稻。方再种。九十月收获。江西吉郡。种法甚妙。其刈稻田。竟不耕垦。每禾槁头中拈豆三四粒。以指扱之。其藁凝露水以滋豆。豆性克发。复浸烂槁根以滋。已生苗之后。遇无雨亢干。则汲水一升以灌之。一灌之后。再耨之余。收获甚多。凡大豆入土未出芽时。妨鸠雀害。驱之惟人。一种绿豆。圆小如珠。绿豆必小暑方种。未及小暑而种。则其苗蔓延数尺。结荚甚稀。若过期至于处暑。则随时开花结荚。颗粒亦少。豆种亦有二。一曰摘绿。荚先老者先摘。人逐日而取之。一曰拔绿。则至期老足。竟亩拔取也。凡绿豆磨澄晒干为粉。荡片搓索。食家珍贵。做粉溲浆。灌田甚肥。凡畜藏绿豆种子。或用地灰石灰。或用马蓼。或用黄土拌收。则四五月间不愁空蛀。勤者逢晴频晒。亦免蛀。凡已刈稻田。夏秋种绿豆。必长接斧柄。击碎土块。发生乃多。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扳土。则不复生。旣生之后。妨雨水浸。疏沟浍以泄之。凡耕绿豆及大豆田地。耒耜欲浅。不宜深入。盖豆质根短而苗直。耕土既深。土块曲压。则不生者半矣。深耕二字。不可施之菽类。此先农之所未发者。一种豌豆。此豆有黑斑点。形圆同绿豆。而大则过之。其种十月下。来年五月收。凡树木叶迟者。其下亦可种。一种蚕豆。其荚似蚕形。豆粒大于大豆。八月下种。来年四月收。西浙桑树之下。遍繁种之。盖凡物树叶遮露。则不生此豆与豌豆。树叶茂时。彼已结荚而成实矣。襄汉上流。此豆甚多而贱。果腹之功。不啻黍稷也。一种小豆。赤小豆入药有奇功。白小豆一名饭豆当飡。助嘉谷。夏至下种。九月收获。种盛江淮之间。一种稆音吕豆。此豆古者野生田间。今则北土盛种。成粉荡皮。可敌绿豆。燕京负贩者终朝呼稆豆皮。则其产必多矣。一种白藊豆。乃沿篱蔓生者。一名峨眉豆。其他豇豆虎斑豆刀豆与大豆。中分青皮褐色之类。间繁一方者。犹不能尽述。皆充蔬代谷。以粒烝民者。博物者其可忽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后一章回 >>   
乃粒粹精甘嗜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