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考古 圖說北齊高洋墓   》 第1節:通往灣漳之路      朱岩 Zhu Yan

據傳,春秋時代的首霸齊桓公開始築鄴,戰國後歸魏國。魏國大臣西門豹和史起曾先後擔任鄴縣令,在這期間先後開鑿了十二渠引漳水溉田,使????鹵之地盡為良田,所以左思《魏都賦》說:“西門溉其前,史起濯其後。”這次治鄴的結果是,通過疏瀎河道,逐漸使這片土地成為春秋戰國時期溝渠發達的區域。古代農業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灌溉農業,必須有水澆灌莊稼,纔可能保證收成,因此,從漢代到唐代,這裏一直屬於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第1節:通往灣漳之路 一、通往灣漳之路 1.從京廣綫南下 列車在遼闊的華北平原上風馳電掣地嚮南飛馳,車窗外不斷閃過一株株筆直的白楊樹。和風吹送着一片片整齊的麥田,漾起一輪又一輪金色的波浪。在田間簡易的馬路上,一些上點年紀的冀中漢子,就像高傢莊的鄉親們一樣裹着白色的頭巾,吆喝着大車往來奔忙,一幅豐收在望的忙碌景象。 西側的車窗外,有一條南北走嚮的山廓一直隱隱地伴隨着列車南下,那就是著名的太行山脈。當西沉的夕陽漸漸遊移到那遙遠的山廓之上,人們眼前出現了一條不算太大的河流。這是一條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河流,相傳2300多年前,一個當地的地方官吏為了治理此河,曾把一個危害地方、為"河伯"四處張羅童男童女的老巫婆扔進了滔滔的河水。後來,這個故事被寫進了中學的歷史課本,成為中國老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條河流發源於山西省東南部的太行山腹地,有清漳、濁漳二源,在河北省涉縣合漳村匯合後,稱為漳河,流域面積達18200平方公裏。 當漳河流經冀、豫兩省的交界地面時,車窗外不斷有大大小小的古代墳丘從人們眼中閃過。望着那矗立在蒼穹下的巨大土丘,人們不由得涌起一陣思古情懷--眼前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曾有過怎樣的輝煌呢? 這裏是河北省最南部的磁縣地界,地處華北大平原的腹地,曾經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距此嚮南不過幾十公裏的河南省北部重鎮安陽,就曾經長期成為商王朝的都城;而從此嚮東5公裏,就是著名的鄴城了。 據傳,春秋時代的首霸齊桓公開始築鄴,戰國後歸魏國。前面提到的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魏國大臣西門豹和史起曾先後擔任鄴縣令,在這期間先後開鑿了十二渠引漳水溉田,使????鹵之地盡為良田,所以左思《魏都賦》說:"西門溉其前,史起濯其後。"這次治鄴的結果是,通過疏瀎河道,逐漸使這片土地成為春秋戰國時期溝渠發達的區域。古代農業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灌溉農業,必須有水澆灌莊稼,纔可能保證收成,因此,從漢代到唐代,這裏一直屬於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就在這樣一片曾經喧鬧一時的熱土上,那大大小小的墳丘,必然與歷史上一係列大大小小的歷史人物相聯繫。而與這片土地有關的係列人物中,最讓人耳熟能詳的,莫過於那位在戲劇舞臺上抹着白臉的曹操。 2.曹操"七十二疑塚"與北朝陵墓群 史載: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拜漢丞相,封於鄴;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敗袁紹,實據鄴城;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王,都於鄴;曹魏黃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歸葬鄴城之西陵。 那麽,曹操的陵墓在哪裏?這個歷史上的謎案,時至今日依然成為人們經久不衰的話題。 曹操的陵墓既然被稱為西陵,那麽,它就應該位於他親自規劃建造的歷史名城曹魏鄴城之西。 鄴城遺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最南端的臨漳縣,鄴城以西5公裏的磁縣境內,分佈着大大小小的墳丘--就是那些在列車上引發人們聯想的大小土丘。曾幾何時,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當地居民,都把這些墓葬稱為"曹操七十二疑塚"。 曹操的多疑與狡黠,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傳說曹操死後,為了迷惑人們,保全自己的陵墓不被盜掘,一夜之間在當時鄴都的西郊建造了數量衆多的假墳丘,然後把自己隱藏在這大大小小的土丘下面。於是,曹操達到了目的,他真正的藏身之地,直到今天仍然迷惑着當世的人們。 北宋時代,人們出於當時的政治目的,開始醜化曹操,此後就連民間戲劇中的曹操,都被描述成白臉姦臣,"七十二疑塚"的傳說,更是他多疑姦詐的一個有力證據。宋人愈應符在《曹操疑塚》詩中寫到∶ 生前欺人絶漢統,死後欺人設疑塚。 人生用智死即休,焉有餘機到丘壠。 又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第1節:通往灣漳之路第2節:七十二疑塚第3節:北朝陵墓群調查第4節:最高大的墳丘天子塚(圖)
第5節:開進灣漳村(圖)第6節:初見帝王威儀(圖)第7節:踏過蓮花地毯的儀仗隊(圖)第8節:墓道壁畫人物
第9節:兩側的儀仗隊列第10節:地下水出現了(圖)第11節:朱雀門中睡國寶(圖)第12節:被侵擾的武士(圖)
第13節:墓葬部分被盜掘(圖)第14節:墓室頂部的天象圖(圖)第15節:鎖定陵墓主人第16節:蒼狼出世(圖)
第17節:我是一隻來自北方的狼第18節:雙面皇帝第19節:既徵伐四剋,威振戎夏第20節:乍現盛世曙光(圖)
第21節:華麗時代(圖)第22節:色彩紛呈的時代(圖)第23節:畫傢的綫條老到純熟第24節:迷霧重重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