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憶江南 | 歸字謠 | 漁歌子 | 搗練子 | 秋風清 | 如夢令 | 長相思 | 相見歡 | 生查子 | 昭君怨 | 點絳唇 | 浣溪沙 | 攤破浣溪沙 | 菩薩蠻 | 減字木蘭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雲 | 卜算子 | 訴衷情 | 好事近 | 謁金門 | 憶秦娥 | 清平樂 | 阮郎歸 | 桃花源憶故人 | 眼兒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陰 | 浪淘沙 | 鷓鴣天 | 虞美人 | 南鄉子 | 玉樓春 | 鵲橋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釵頭鳳 | 一剪梅 | 臨江仙 | 唐多令 | 蝶戀花 | 漁傢傲 | 蘇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風入鬆 | 祝英臺近 | 禦街行 | 洞仙歌 | 滿江紅 | 水調歌頭 | 滿庭芳 | 鳳凰臺上憶吹簫 | 暗香 | 八聲甘州 | 聲聲慢 | | |
|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本調創自周邦彥。周密《浩然齋雅談》記邦彥取六醜之義,以此詞犯六調,然頗難唱,故以高陽氏之六子,皆纔而醜者比之。一百四十字,二十七句,前片八仄韻,後片九仄韻。例用入聲韻部。
(2)第一、八、十三句和後片第二句均為上一下四之五字句。後片第九句九字,上三下六。第十二句八字,上三下五。例詞中的領格字如“正”、“但”、“似”及“葬”、“漸”諸字習慣上均用去聲,衹有極少數例外。下面再引三傢同調詞句與周圍作一對照(字下有一橫綫者為去聲,有二橫綫者為入聲):
<pre>
周邦彥
正單衣試酒 但蜂媒蝶使 似牽衣待話
葬楚宮傾國 漸蒙籠暗碧
方千裏
看流鶯度柳 奈離襟別袂 嘆良宵漏斷
縱冶遊南國 謾去容暮碧
鄭文焯
又年芳催老 衹輕朱薄粉 縱仙城夢見
數斷紅消息 照清池宴席
陳洵
正朱華照海 尚幢幢日蓋 似依依念定
怨粉輕衣薄 算孤根易托
</pre>
宋瀋義父《樂府指迷》指出“句中用去聲字,最為緊要”。萬樹《詞律》則進一步把它說成“有一要訣曰:各詞轉折跌宕處,多用去聲”。他認為上聲和入聲可以代替平聲,惟有去聲是單獨的,所以在應該用去聲的地方,决不可以用其他三聲代替。凡學填詞者,應在閱讀作品時多多留意這一點。
(3)這首詞以十分惋惜的心情嘆息凋零的薔薇,惜花所以惜人,作者是托花的命運來喻自己遊宦的不得意的。它還特別成功地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花和人的關係寫得有血有肉,有生氣,有情緻。前後片的意思分三層來寫。第一層,開頭五句嘆韶光易逝,春已歸去,自己尚作客他鄉。第二層,“為問”以下六句,寫夜來風雨無情,把薔薇摧落得象美人釵鈿墜落滿地,上面還殘留着香脂,散亂在種植桃柳的小徑之間。第三層,承上啓下,這種情況還有誰來愛惜呢?衹有蜂媒蝶使,在我的窗前飛個不停。花中有人,這裏寄托了作者身世凄涼之感。後片分四層來寫。第一層“東園”以下四句,寫作者遊園目睹現場,不勝惋惜。第二層,“長條”三句,正如周濟所指出的,不說人惜花,卻說花戀人,運用擬人手法,別具一格,其想象力之豐富,值得後人重視學習。第三層,“殘英小”以下四句,是說把小小的殘花插在美人頭巾上,終究比不上盛開的花朵插在美人頭上那麽嫵媚動人。這裏作者又以殘花自比,與前片的美人受到摧折是相互呼應的。第四層,“漂流處”以下三句,作者活用紅葉題詩事。唐代傳說,有一宮女為寄相思而題詩紅葉上,希望它從禦溝中流到外面,後來果然被宮外某士人拾得並巧結了良緣。不過這裏作者是反用其意,即希望落花不要被潮汐漂走。要不然,如果落花上有人題了相思的詩,又怎麽叫別人看見呢?作者儘管對仕途不滿,但很可能對自己的前途還是抱着一綫希望的。他用以表現的乃是比興手法,這種結尾“意緻尤纏綿無已,耐人尋繹”(《蓼園詩話》),充分顯示了婉約派詞風的一些特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