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 vocable分類表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憶江南歸字謠漁歌子搗練子秋風清
如夢令長相思相見歡生查子昭君怨
點絳唇浣溪沙攤破浣溪沙菩薩蠻減字木蘭花
采桑子巫山一段雲卜算子訴衷情好事近
謁金門憶秦娥清平樂阮郎歸桃花源憶故人
眼兒媚酒泉子柳梢青西江月南歌子
醉花陰浪淘沙鷓鴣天虞美人南鄉子
玉樓春鵲橋仙小重山踏莎行釵頭鳳
一剪梅臨江仙唐多令蝶戀花漁傢傲
蘇幕遮青玉案天仙子江城子風入鬆
祝英臺近禦街行洞仙歌滿江紅水調歌頭
滿庭芳鳳凰臺上憶吹簫暗香八聲甘州聲聲慢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
⊙⊙●、⊙○⊙●○○▲
⊙○⊙▲
●⊙●○○,⊙○⊙●,⊙●●○▲



  (1)本調又名《摸魚子》、《買陂塘》、《邁陂塘》、《安慶模》。一百十六字,二十一句,前片六仄韻,後片七仄韻。
  (2)起句七字,上三下四,仄句不用韻,幾為他詞所無。例一辛詞首句“雨”字,係與所押韻巧合,非葉韻。第六句或上三下七,或分五字兩句,倘屬後者,則上句為上一下四,下句為上二下三(見例二)。第八、九句係四字對句(見例二,辛詞例外),上加一豆。末句五字,上二下三,葉韻。後片句法,除一、二句外,其餘與前第二句以下全同。
  (3)例一為辛詞名篇之一。作者通過一個少女的對景傷春,感懷身世來暗示南宋朝廷的艱危局面,寄托自己的一腔幽怨。前片頭四句雖用比興手法,但意思極為清晰。再也經不起一次次的風吹雨打了,眼看着春天又歸去。喜愛春天而常怕花開得太早,何況花落得數也數不清呢?至此,作者衹好直接呼喊春天留住,並且告訴她:“聽說芳草一直鋪到天邊,把您的歸路都擋住了。”但又有什麽用?你再埋怨,她還是不說話,悄悄地溜走了。那麽她是否就此去無蹤跡呢?算起來,衹有屋檐下的蜘蛛網殷勤地把紛飛的柳絮粘住。蛛網纖細,柳絮飄蕩,靠它來留春,還能留得幾許!這中間包孕着對南宋朝廷的諷刺。從惜春到怨春的幾個層次,表現了作者對南宋朝廷“深愛和深恨”的矛盾心理。後片采用的許多典故,看上去各不相幹,但被作者成功地貫串在這首詞裏,大大加深了題意。開頭五句是說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因有人妒而遭遺棄,住在長門宮。雖然她用千金重價買得當時辭賦名傢司馬相如的一篇《長門賦》,想打動武帝,可是沒有奏效,見面的日子又耽誤了,這一肚子的悲苦之情又嚮誰傾吐呢?“娥眉”是指長而細的眉毛,這裏藉代美人。作者的意圖在於藉過去的帝後關係來喻當前的君臣關係。十幾年來,由於他同主和派政見不合,頗有“孤危憂懼”之感。他曾對宋孝宗說:“生平剛拙自信,年來不為衆人所容,恐言未出而禍不旋踵。”這使他感覺到自己的處境同陳皇后有共同之處。這次調遣,作者原想乘機有所作為,不料仍管錢糧事(漕運),英雄無用武之地,衹好失望地說:“準擬佳期又誤”了。“娥眉”失寵,固然由於姦邪進讒,主要還在君王變心,或者簡直可理解為宋孝宗的昏庸愚味、埋沒人才,使作者屢遭壓抑,言路堵塞,抱負難展,終有“脈脈此情誰訴”之嘆。接着,詞的筆鋒一轉,矛頭指嚮朝裏的姦邪們,用“君莫舞”引出“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句。意即你們不要靠長袖善舞而得意忘形,你們可曾看見,唐明皇的寵妃楊玉環,漢成帝的寵後趙飛燕,曾經以妒聞名,到頭來不都成了灰土了嗎?這就是你們的下場。“閑愁”句承上啓下,對上文來說,自己報國無門,反遭人妒,身居閑職,由閑職而帶來精神上的苦惱--“閑愁”。越想恢復中原,越感苦惱,所以說“閑愁最苦”。對下文來說,正因為“閑愁最苦”,所以更不忍心去倚着高樓的危欄朝外面看了。那是什麽樣的景色?將要落山的太陽正吊在煙靄籠罩的柳樹上,一片凄涼景色,正是使人傷心的地方。這景色,正意味着南宋朝廷的昏暗局面,無怪孝宗看到這首詞後很不高興,儘管沒有加罪於他(據《鶴林玉露》記載)。此詞兼有豪放和婉約兩方面的長處,在沉鬱悲晾中顯示激昂慷慨,在激昂慷慨中不失綽約多姿。如果說李易安的《聲聲慢》用豪放的筆調寫婉約的內容的話,那麽稼軒此詞可說是用婉約的風格表現了豪放的內容,通篇藉喻,情景相生,是一篇思想性藝術性達到高度統一的好作品。
  例二為一首對景懷舊(遊)之作。前片憶寫雨後湖邊遊樂的情景。後片作今昔對比,抒發了“人去樓空”的感慨。詞在寫法上,用景色來反襯人事的變幻,表現出感情上的波折。“山容水態依然好,惟有綺羅香散”,由此引起作者的感慨:昔日繁華的“歌舞池”,今天已經“青蕪滿目成秋苑”了。以致本來“麴塵(淡黃色,麴,同麯)波外風軟”的西湖美景,此時也已被“正落絮飛花,將春欲去”的情景所取代,這種寫法使詞富於含蓄。所以,雖然這首詞不過寄托着封建士大夫的某種“遊興”,但從表現手法看,還不失為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有的句子裏如“漲西湖、半篙新雨”,筆墨異常飽滿;又如“簾半捲,度一縷歌雲”,簾子衹捲起一半9註意:如寫簾子全都捲起便毫無意味了),那清脆的歌聲便被一縷絲綫穿引着飛嚮雲霄去了,表明歌聲(回加辶)蕩雲間,令人有悠揚清新之感,很有點白石(姜夔)遺風。萬樹把作者的詞不達意推崇為“絶唱”,當然不適當,說它風流婉約,在淺深濃淡之間,還是比較符合事實的。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