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憶江南 | 歸字謠 | 漁歌子 | 搗練子 | 秋風清 | 如夢令 | 長相思 | 相見歡 | 生查子 | 昭君怨 | 點絳唇 | 浣溪沙 | 攤破浣溪沙 | 菩薩蠻 | 減字木蘭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雲 | 卜算子 | 訴衷情 | 好事近 | 謁金門 | 憶秦娥 | 清平樂 | 阮郎歸 | 桃花源憶故人 | 眼兒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陰 | 浪淘沙 | 鷓鴣天 | 虞美人 | 南鄉子 | 玉樓春 | 鵲橋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釵頭鳳 | 一剪梅 | 臨江仙 | 唐多令 | 蝶戀花 | 漁傢傲 | 蘇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風入鬆 | 祝英臺近 | 禦街行 | 洞仙歌 | 滿江紅 | 水調歌頭 | 滿庭芳 | 鳳凰臺上憶吹簫 | 暗香 | 八聲甘州 | 聲聲慢 | | |
|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此係姜夔自度麯。九十八字,十九句,前後片各四平韻。
(2)第四、五句各五字,句法上一下四。九、十兩句,各傢分法不一,《詞律》和鄭文焯等主張分九、十兩句為上五下六。後片第三、四、五句各四字,開頭以一字領之。第八句在句法上為上一下四,以一字領八九兩句。
(3)此調序言雲:“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麯。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開頭三句交代地點,點明作者初到該地。“過春風十裏”兩句,寫揚州的自然景色,但筆鋒一轉,馬上道出兵燹後的揚州“廢池喬木”,到黃昏“清角吹寒”,一片凄涼。當時離鬍馬窺江已十六年,但當地人“猶厭言兵”,即還怕談起那回兵事,從一個側面來揭露金統治者的暴行,同時也顯示了自己無限的感慨。後片頗多化用唐杜牧在揚州的詩句,如“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裏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贈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左亻右幸)名。”(《遣懷》)“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總的意思無非是今日的“淮左名都”已成一荒涼冷落之城市,縱令才華出衆的杜牧再到這裏,也難以表達我此時悲愴之心情。娓娓道來,不着痕跡。問題是寫“黍離之悲”時利用這類側豔詩句太多,反使全詞的基調顯得軟弱。惟“波心蕩,冷月無聲”句,通過晃蕩在水中的清寒月光來烘托凄冷的氣氛,以同杜牧當年筆下的二十四橋的繁華景色作一強烈對照,既繪聲繪色,又能脫去穠豔,頗能顯示薑詞的清空特色,而成為千古名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