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憶江南 | 歸字謠 | 漁歌子 | 搗練子 | 秋風清 | 如夢令 | 長相思 | 相見歡 | 生查子 | 昭君怨 | 點絳唇 | 浣溪沙 | 攤破浣溪沙 | 菩薩蠻 | 減字木蘭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雲 | 卜算子 | 訴衷情 | 好事近 | 謁金門 | 憶秦娥 | 清平樂 | 阮郎歸 | 桃花源憶故人 | 眼兒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陰 | 浪淘沙 | 鷓鴣天 | 虞美人 | 南鄉子 | 玉樓春 | 鵲橋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釵頭鳳 | 一剪梅 | 臨江仙 | 唐多令 | 蝶戀花 | 漁傢傲 | 蘇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風入鬆 | 祝英臺近 | 禦街行 | 洞仙歌 | 滿江紅 | 水調歌頭 | 滿庭芳 | 鳳凰臺上憶吹簫 | 暗香 | 八聲甘州 | 聲聲慢 | | |
|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姜夔自度麯。張炎曾以此詠荷花荷葉,更名《紅情》。九十七字,十九句,前片五仄韻,後片七仄韻。
(2)第二句五字,上一下四,一字為領字格,宜用去聲。第九句五字,末尾三字應拗,須作仄平仄。後片換頭,起句兩字,第一字平聲,第二字仄葉。第三句五字,同前法。第六句至第八句,則與前片第五句至第七句相同。第九句六字,三字逗。按此調格律,竜榆生先生曾引張炎同調(《紅情》)相對照,指出了張詞平仄句豆,皆與“定格”小有出入,“多以入作平”(見《唐宋詞格律》)。如薑詞“月色”,張作“香色”,薑詞“玉人”,張作“紅衣”等。但情況並非統統如此,張詞中另有以平聲“人”代上聲“與”者,如薑詞“嘆寄與路遙”,張詞為“愛嚮人弄芳”,亦有以去聲“六”代平聲“言”者,如薑詞“紅萼無言耿相憶”,張詞為“三十六宮土花碧”,等等。竜先生說此類平仄出入“皆有其一定規矩”,怎樣的規矩,可以研究,但根據兩詞平仄出入處作一些變通,我認為是完全可以的,不要被規矩限製得太嚴,以致束縛了自己的手腳。此調主要參照張炎同調(無邊香色)而定。
(3)例一是作者通過詠梅懷舊之作。前片先追憶過去,用“舊時月色”開頭,引出所詠的對象,落筆清麗。我同情人多次在月下賞梅、吹笛,甚至冒着寒冷去摘梅花。可是現在,自己卻象南朝的詞人何遜那樣,逐漸衰老,再也沒有早年那種詠梅的豪興了。但是,竹林前面的稀疏的梅花卻依然把冷香送進我的席座,這同我的心境多麽不協調啊(正因為不協調,故云“怪得”)!後片寫自己憶舊的情思漸入高潮,我身處江鄉,倍感寂寥,很想折梅贈與情人,又興嘆路遙難寄,何況正逢雪夜!手持酒樽,不禁泣下;眼看紅梅,相對無言,衹是耿耿相憶。“長憶”兩句與開頭呼應(其中“千樹壓”句,形象優美,生動如畫,為姜氏名句),意即最使人難以忘懷的是同情人攜手,踏雪探梅的情景,那孤山上千樹萬樹的梅花,疏影橫斜,暗香浮動,重重疊疊,倒映在西子湖清冷的碧波上,何等氣象!結尾兩句再回到眼前,可惜現在風吹花飛,各自東西,不知何日纔得重見啊!全詞情景相生,時間上交替使用,脈絡分明,跌宕多姿,是薑詞中一首較好的作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