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楓
百科
百科
字典
成語
找字
文字樹
文字通
知識樹
漢英
英漢
互譯
時光隧道
朝政
國度
今日是何年
讀書
詩歌
小說
歷史
百科
散文
旅遊
劇作
搜索
用戶
密碼
登陸
註册
English
簡體
繁體
pīnyīn
我的
圖片
我的地圖
北美枫文集
似曾相識
詩歌
小說
歷史
百科
散文
旅遊
劇作
北美枫
意見反饋
關於我們
頁面幫助
幫助
歷史小說 a historical novel
分類表
人物傳記
筆記雜錄
軍事紀實
紀實報告
穿越歷史
傳記
雜錄
影视同名
中国话剧
传统戏剧
戏剧评论
影视同名
影视评论
群星荟萃
莺歌燕乐
音乐
莺歌燕乐
群星荟萃
儿童小说
寓言
童话
人物传记
军事纪实
穿越历史
笔记杂录
纪实报告
历险小说
心理学小说
恐怖悬疑
推理侦探
军事生活
战争
动漫
同志小说
女性小说
情与欲
言情
青春校园
现实百态
职场商界
都市生活
黑白两道
乡土风情
知青文革
三言二拍
世态人情
侠义小说
公案小说
其它古典
唐宋传奇
宗教小说
手抄艳情
才子佳人
演义说部
神魔志怪
讽刺谴责
话本小说
鸳鸯蝴蝶
哲理小说
武侠
科幻小说
网络小说
超现实小说
魔奇侠玄
人物传记
军事纪实
穿越历史
笔记杂录
纪实报告
演义说部
诗人评传
诗歌文集
诗歌评论
诗歌鉴赏
道教词
道教诗
散文
散文评鉴
散文诗
散文集
日记书信
杂文
笑林
随笔
骈文
作家评传
小说评论
小说选集
故事演绎
短篇小说
体育健儿
体育运动
健美健身
兵器武术
商界精英
经济商企
职场培训
金融股票
两性生活
休闲娱乐
养生健康
天天美容
女性天空
婚姻家庭
时尚分享
励志感悟
学校
学案
教学
演讲
蒙学
文学思考
汉语
书法
文房四宝
棋牌
篆刻雕塑
绘画
设计
人文学者
哲学思考
新闻媒介
时政
法律
生理心理
社会学
美学
信息科学
军事类
农业类
动物
医学类
地质学
天文算法类
术数类
植物
环境科学
生物学
百科全书
科学家
科普
诸子杂家
书类
儒家类
四书类
圣经类
孝经类
小学类
文化思考
易类
春秋类
法家类
社交礼仪
经书评论
诗经类
道家类
释家类
体育健儿
商界精英
作家评传
人文学者
科学家
诗人评传
世界历史
书信
别史
史论史评
官职
政书
断代
杂史
正史
纪事本末
编年
诏令奏议
载记
通史
春秋类
地记
方志
方言
民俗
名山大川
园林建筑
异国风情
旅游文化
旅游经济
旅游记录
风景名胜
水果
菜谱
饮料
饮食文化
人类与考古
博物
地理类
文物古董
筆記雜錄
閱讀 筆記雜錄 作品!!!
作品父類:
歷史小說 a historical novel
作品子類:
雜錄 Miscellany
雜事之屬:小說之近於情理者入本類。
歷史小說類,介於小說和野史之間,暫歸歷史類,但同時出現於兩個版塊
評論
(1)
hepingdao
寫到
(2008-09-07 08:23:51)
:
最近為大百科全書改寫幾條小說的條目,對於某些文言小說的定性,特別感到為難。諸如志怪小說和傳奇小說,就很難區別。尤其是筆記小說,大傢沒有共識。先說筆記,劉葉秋先生的《歷代筆記概述》把筆記分為3大類:小說故事類、歷史瑣聞類和考據辨證類。也就是說,小說故事類的筆記就是筆記小說。周勳
初先生的《唐代筆記小說敘錄》則衹講歷史瑣聞類的筆記,似乎把筆記小說衹限於古人所說的雜史筆記或“雜事小說”。按“筆記”一詞本指散文的一體,如劉勰《文心雕竜?才略》篇說:“路粹楊修,頗懷筆記之工。”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傳》說:“筆記尤盡典實。”以筆記為名的書大概始於宋祁的《筆記》(原名為《景文筆錄》,又稱《宋景文筆記》),繼而出現了《老學庵筆記》、《芥隱筆記》等。到了清代以筆記命名的書更多,如記志怪故事的《閱微草堂筆記》,也有談考據辨證的如《雙硯齋筆記》,還有內容很雜的《庸閑齋筆記》等,可以說筆記的內容包羅萬象,無所不容。而筆記和小說連稱,大概始見於宋人史繩祖的《學齋占畢》捲二,他舉的例子是《真子》,那是一本考據辨證性的書。“筆記小說”作為一種小說的類目,似乎興起於清末,民國初年進步書局編印了《筆記小說大觀》之後,更是大為流行。《筆記小說大觀》收書很寬,收到了《能改齋漫錄》、《武林舊事》、《九國志》乃至《畫墁集》(大概因誤認為《畫墁錄》而誤收)等,似乎絶大多數的筆記都能說是小說。嗣後“筆記小說”的名稱被人用得越來越濫,如近年臺灣新興書局編印的《筆記小說大觀叢刊》,收到了《韓詩外傳》、《獨斷》乃至《麯海總目提要》等書,簡直是泛濫無邊了。筆記小說”最初宋人史繩祖用以指考據辨證性的筆記,到了清末民初纔擴大到無所不包的各種筆記。《筆記小說大觀》起了無限擴展的影響,對目錄學造成了一些混亂。
中國古代小說傢的概念極為寬廣,在目錄學上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前人如鄭樵曾說小說與傳記、雜傢、雜史、故事相紊亂而不能分《通志?校讎略》)。馬端臨也說,“蓋有實故事而以為雜史者,實雜史而以為小說者”(《文獻通考》捲一九五)。在小說內部,又有下一級的分類問題。唐人劉知《史通?雜述》篇提出了“偏記小說”的名稱,他說:“是以偏記小說,自成一傢。而能與正史參行,其所從來尚矣。爰及近古,斯道漸煩。史氏流別,殊途並騖,推而為論,其流有十焉:一曰偏記,二曰小錄,三曰逸事,四曰瑣言,五曰郡書,六曰傢史,七曰別傳,八曰雜記,九曰地理,十曰都邑簿。劉知幾把小說分為10類,又用“ 偏記”來統攝這些作品。實際上已經是包羅萬象,比前人的小說概念擴大了。明人鬍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捲二九《九流敘論》則把小說分為志怪、傳奇、雜錄、叢談、辨訂、箴規等6類,還是容納很廣的。《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小說傢類分為3三個屬類:雜事、異聞、瑣語。館臣們對前人着錄的小說作了一些調整,如把《新唐書?藝文志》小說傢類的《資暇集》和《宋史?藝文志》小說傢的《能改齋漫錄》、《容齋隨筆》等改入雜傢類,而把曾列在地理類的《山海經》、實錄類的《穆天子傳》、道傢類的《神異經》和雜史類的一批書改入小說類。小說的範圍有所調整,但雜事之屬的作品還是包容極廣。從今天的圖書分類學來衡量,絶大多數都算不上小說了。如雜事之屬的《朝野僉載》、《大唐新語》等,中華書局版的校點本都編入了“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在圖書館的目錄裏,一般就列入歷史類了。這是大傢都可以認同的。但是按新的圖書分類法,在小說類之下,再分古代作品和現代作品,在古代作品之下又分筆記、話本平話、章回等小類。筆記小說是古代小說的一個小類,下面又分為志怪、傳奇、雜事筆記等等。這樣筆記小說就包括了志怪、傳奇等非紀實的作品,有些研究者就不便苟同了。《中國叢書綜錄》的子目目錄把小說分為雜錄、志怪、傳、諧謔、話本、章回、評論7個小類,其中評論著作本不該列在小說之下,本、章回屬於通俗小說,其餘4類大體上都是古代作品。編者不列筆記小說而立了一個“雜錄”類,顯然是經過認真思考的。因為如果把筆記小說作為一個大類,那就和志怪、傳奇等作品不在一個層次上了。如果筆記小說已經總括了古代的志怪、傳奇、雜事筆記等作品,那麽就差不多包羅了古代文言小說的全部,就不如幹脆統稱之為文言小說更為明白概括。如近年出版的《中國文言小說書目》、《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等,就是如此。《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在小說類之下設了筆記、短篇、長篇3類,而在筆記之下分設雜事、異聞、瑣語、諧謔4個小類。前3類完全沿用《四庫全書》的類目,衹加了一個“諧謔”類,其實這類作品不多,仍照《四庫全書》合在瑣語類也未嘗不可。《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創新在於把通俗小說列入了小說類,分設短篇、長篇兩個小類。這可以說是調和折衷兼通古今的一種過渡辦法,比之把通俗小說列在集部較為合理。“集”字顧名思義,就是把幾篇作品收集在一起。集部是按編書的體例立名的,並不等於學科上的文學類。所以長篇小說或單篇小說列入集部是沒有依據的。章學誠《校讎通義?宗劉》篇曾說:“今即世俗所謂唐宋大傢之集論之,如韓愈之儒傢,柳宗元之名傢,蘇洵之兵傢,蘇軾之縱橫傢,王安石之法,皆以生平所得,見於文字,旨無旁出,即古人之所以成一子也。”如他所說,文集都可以歸入子部,通俗小說自然仍隨小說傢附入子部為宜。
古代小說如果仍用四部粗分的話,不如仍沿襲《四庫全書》小說傢3個屬類的名稱,再加上一個通俗小說的新屬類(下面可以再分短篇、長)。雜事之屬固然概念模糊、內涵太廣,但大傢熟悉《四庫全書》的傳統,已經約定俗成,何必用一個同樣概念模糊、內涵太廣的“筆記小說”來取代它呢?
我在撰寫小說條目時曾費盡心思,反復考慮,想給某些作品下一個定義,但總是難以愜意。例如魯迅曾從《酉陽雜俎》引申出一個雜俎的通,近人也由此而設立了“雜俎”的小說類目(如《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雜俎小說似乎可以指稱兼容各類作品的小說集和筆記,但也不比雜事小說的概念更明確多少。又如魯迅曾把《世說新語》係列的書稱為志人小說,有人也由此而設立了“志人”的小說類目,但這類書並不多,真正像《世說新語》那樣具有文學性的作品更少。因此,與其各持己見地分設類目,或各行其事地對筆記小說進行界定,不如暫且沿用《四庫全書》的舊類目而加以適當的改變。“雜事”的本意不就是說它雜收兼容嗎?我們就把別處放不下的作品留給它。當然,在為古籍進行編目時我們可以根據具體內容加以區別。不妨把以歷史瑣聞為主的作品改入史部的雜史類,或者在史部另立一個史料筆記屬類;也不妨把以考據辨證為主的作品歸入子部的雜傢類。
鬍應麟所分的六類中,志怪、傳奇兩類最接近現代的小說概念,在《四庫全書》裏合在異聞之屬,的確有些籠統。但單篇傳奇本來不能算書,而且傳奇和志怪也很難區分。鬍應麟就說:“至於志怪、傳奇,尤易出入,或一書之中,二事並載,一事之內,兩端俱存,姑舉其重而已。”在小說史研究中,不妨分別得細一些,盡可能辨別志怪傳奇的異同;在古籍編目時,可能沒有條件去仔細辨別,分到異聞小說這一級也未嘗不可。例如《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一書,把某些作品稱為 “志怪傳奇集”,作為學術研究是一種比較謹慎的做法,可是在圖書編目時到底分入哪一類呢?有些書目分得很細,對小說按題材分類,結果是挂一漏萬,或者繁瑣不堪。即以現代小說來說,如果按題材分,將要分多少類呢?清末民初的小說界曾把小說分成若幹類,起了許多名稱,如梁啓超提倡的政治小說,更有人提出了歷史小說、地理小說、科學小說、軍事小說、偵探小說、言情小說、國民小說、家庭小說、社會小說、冒險小說、神怪小說、滑稽小說等(小說林社《謹告小說林社最近之趣意》,詳見陳平原、夏曉虹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1)。如果圖書館都按此分類編目的話,將會造成多大的睏難。看來小說分類宜粗不宜細,越細可能越不精確。當,像百科全書和辭典的釋文,寫得詳細一些更好,不過很可能會造成混亂和矛盾。例如我參與編纂的《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中的唐代部分,所收作品的定性,就有(唐代)小說集、傳奇小說、志怪小說集、筆記、筆記小說集、野史筆記、雜事小說集、志怪傳奇小說集、志怪雜事小說集、神仙傳記、雜史著作、箴規集、笑話集等13種提法。有一位博士生在論文裏作了一番統計,指出我們在前言裏沒有說明小說分類的標準。我感到很難解釋。這些作品絶大部分是前人稱作小說的,而我們又想加以區別,說明它不同於一般的小說,就給它一個別的名稱,但未必準確,因此往往缺乏科學性和權威性。現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正在修訂,我希望編委會能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定出一個多數人認可的古代小說的分類標準來,也許能夠推動古代小說的文體研究,對古籍圖書的分類也能起一定的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