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prose分類表
散文詩散文日記書信駢文雜文
散文集隨筆笑林散文評鑒

作品父類: 散文 prose


  “隨筆”“隨筆”,有文就錄,有感就發,有事就記,有理就說,率性而為,不必拘泥!
  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啓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徵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因此,富有“理趣”是它們的突出特色。
  
  閱讀這類文章,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位妙語佳句,還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寫隨筆就像與鄰傢談心般輕鬆,沒有任何的負擔,沒有華麗的辭藻,嚴密的結構。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製,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進行綜合議論。隨筆也不受字數的限製,短的幾十字,長的幾百字,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
  寫隨筆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出寫作的意圖:或者是一種快樂的心情,或者是一點小感悟,或者是一個新觀點……總之,如同鄰傢大嬸般親切與平易近人。
  生活隨筆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觀點、新發現……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寬廣,時時處處事事都可以寫成文章。
  
  “五四”新文學時代,現代隨筆的創作繁榮一時,但“隨筆”的命名與內涵尚未及統一,隨筆這一文體便被左翼文學排斥至文學邊緣。這給當代隨筆的文體研究帶來了一定睏難。從現代隨筆的濫觴、朱自清的“散文觀”、周作人和魯迅的“隨筆觀”等角度入手,在現代散文衆多的命名中尋找隨筆的源頭,以期為當代隨筆的發展提供可資藉鑒的依據。
  
  
  隨筆內容方面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
  
  1、人的生命形態主要由許許多多細小的瑣事組成,驚險奇特,英烈悲壯,可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態。平平凡凡,尋尋常常,隨處皆是,是生活的常態。衹有那些註目尋常瑣事,並在其中能感發出無盡趣味來的人,他的心境必不至枯澀,他的心泉必不至幹涸,而一旦弄筆寫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覺,墜入境界,放任自由。對瑣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發現不了詩意的人,其人必定幹枯無趣,其心必定頑劣粗糙,自然極難與筆墨有緣。
  
  2、於今世界紅塵滾滾,物欲洶洶,人心越來越浮躁,時尚越來越火爆,而寫作恰恰需要細膩的心靈,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處。所以,身處現代,你選擇寫作,其實寫作也在選擇你。衹有當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時候,你才能從平常的生活中感發出具有共鳴效應的整體情感,生發出啓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也便有可能與寫作結下一份良緣。應該說,綺語清詞,嘉言華章是天地間早就有了的,它在隨筆式的自由寫作中最易被呈現出來,衹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體味方能妙手偶得。
  
  3、人總說永恆,期盼永恆,其實哪會有什麽真正的永恆。人易朽,文字也易朽。如前所述,寫作和其它種類的藝術一樣,衹是人的一種生命享受與精神自救。寫作之初就心存“文章千古事”的覺悟與抱負的人,十有八九成不了寫作的好手。用一顆善良之心,真誠之心去貼近平常的生活,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觸摸時代的脈搏,尋覓真善美的所在,並忠實地將其訴諸筆端,這纔是我們生活隨筆寫作的正途。
  
  
  隨筆的分類
  常見的現代隨筆有記敘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說明性隨筆、繪景性隨筆、狀物性隨筆等等。
  
  1、記敘性隨筆
  
  記敘性隨筆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的片斷或作者的偶然經歷,基本內容是敘事寫人。隨筆的主旨是寫情見性,它的抒寫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觀感受,有時直截了當說出,有時是隱藏在文字背後;它描寫的往往是人人類似經歷的平凡小事,但經過你仔細體味後,會使你察覺世俗風情、感悟人生道理。
  
  2、議論性隨筆
  
  這類隨筆又叫“隨感”或“雜感”。所謂“隨”,有隨手記下而非刻意為文之義;所謂“雜”,是指內容廣泛,包羅萬象,大至社會問題、人生哲理,小至身邊瑣事,風花雪月,鳥蟲寵物,校園風情,學習心得,書籍品評,親人友人,無可不寫。但隨筆的重點還是個“感‘字,作者要有感而發,哪怕是一點思考、一點感受、一點閃光的意念都可帶到文章中去,不擺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種隨意漫談的風格。
  
  3、說明性隨筆
  
  黎先耀寫人和自然關係的隨筆《天之驕子》,着筆於形態各異的自然景觀,表達自己熱愛大自然的情趣,着力加強人們的生態意識。因此,說明性隨筆不同於純粹的說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帶有鑒賞的性質,有時則藉物抒懷,另有寄托。模山範水,往往以片斷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態準確形象地描繪出來。練習這類隨筆,要以精細而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筆調輕靈,不刻意為文。正如王國維所說的那樣:“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怎樣寫教育隨筆
  
  一,什麽是教育隨筆
  隨筆是文學體裁中散文的一種.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短小活潑.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於收集,整理和使用.
  隨筆在寫作樣式上沒有什麽固定的限製,常見的有藉事說理,夾敘夾議等形式.藉事說理:作者要着力描寫一個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於故事之中.夾敘夾議:作者在敘述一個事件的同時,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邊敘述一邊評論.也可以是把事件先敘述完,再做評論.
  隨筆是最適合教師創作使用的一種形式.
  
  二,寫教育隨筆有什麽好處
  1,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如果你要問我:你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麽,留下些什麽我也不知怎樣回答.寫教育隨筆,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讓我們的老師衹留下模糊的記憶,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隨着年齡的繼續增長淡出這個美麗的世界.
  2,用教育隨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為要寫,所以要閱讀;因為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為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師行為研究的最好依托.
  3,通過教育隨筆,讓每個教師成為新課程的成功實踐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這麽多的,實質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蠃旋前進,每個老師肯定會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本領.
  耕耘於教學一綫的教師,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積纍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之餘,及時把心得記錄下來,不僅對自己日後工作有促進作用;如果發表,對廣大同仁也具有藉鑒意義.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言:"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育,教學對象,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實施因材施教.回顧和總結教育教學過程的心得和方法,不僅積澱了個人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豐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
  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師,其功赫赫.回首整個從教生涯,或許因疏於及時記載心得體會,屆時找到一條清晰的軌跡不免顯得有些睏難,然昨日難以再現,徒留一縷憾意.
  誠然,如今的教師負擔很重.有來自業務上的,更多的或許還是來自心理方面無形的壓力.面對高職低聘,轉崗,待崗等現實問題,使得教師們對分數不得不計較.一貫被稱之為"良心活兒"的隱性工作,教師自己對"良心"兩字欲說還休.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數是硬道理"的論調就不難理解.也因此會有不少教師奉行"一心衹教手中書,莫管教改與科研."這種現狀,結果使得教師自己衹擁有一桶"死水",限製了教師自身的發展,對學生的培養也是無益的.適時撰寫論文是解决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為其操作性強,收效也顯著.
  教師的論文,大致可分為純理論的學術研究文章和涉及具體問題的教學小論文.考慮到實際情況,筆者更贊同廣大中小學教師側重寫一些教學小論文.通過及時整理教學思路,記錄教學心得,衹會對教學起促進作用.就教學中的某一具體問題,通過縝密的思考,或查閱相關的資料,最後形成文字.這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質疑,析疑的過程.寫作過程使得教師對處理問題的方法更趨條理化,更符合科學性,能直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根據筆者自己的經驗,勤於筆耕教學小論文,有助於培養執筆教師的教研意識.尤其是此類小論文被報刊錄用或獲奬時,更能促成該教師在教學上乘勢而上,提升境界.
  現代的教學形勢,要求教師有傳統的"教書匠""學者型教師"轉化.名副其實的"學者型教師"必須會進行學術研究,教學小論文為載體的教研是鋪就學術研究大道的"基石".作為教師,不進行教研,而直接從事抽象的理論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這麽說,沒有教研就沒有科研.
  在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踩着一個個的腳印,隨時記錄着這一軌跡,嚮教育更深處漫溯,教而時研之,不亦樂乎
  
  三,教育隨筆寫什麽
  對於一綫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衹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着手實踐:如讀書筆記,如教育案例,如教學反思,如學生檔案記錄,如心靈感悟…….寫教育隨筆實際上是個思考與積纍的過程.由於我們身在教育的第一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心路,這對今後的教育教學無疑是有幫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離不開平時的點滴積纍.教育隨筆,因其篇幅的短小,也無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論層面,因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那麽,教育隨筆寫些什麽呢
  (一)記教學得失.每位教師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試驗田",試驗成功與否,肯定會有所"悟",總結得失,在下次教學中自然能揚長避短.比如說,有位老師在教學"吃"字時,考慮到學生先學"氣"字,後學"吃"字,容易把"吃"寫成"氣",因而在教學中特別強調"吃"的右半部分千萬不能寫成"氣"字.誰料,哪壺不開提哪壺,還是有很多學生錯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會了,過了一段時間學生又錯了,怎麽幫助學生正確記住這個字呢她想了一個辦法.一次講評時,她對同學們講,"今天中午,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大餓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學們都感到莫名其妙,紛紛說"不可能!""誰會把筷子吃下去呢"見大傢都在參與議論這事,她感到時機已經成熟,就請一位同學上黑板,讓他寫一句話"我吃了一碗飯".不出所料,學生把"吃"寫成了"氣",有同學馬上站起來更正,"錯了!錯了!吃的中間沒有一橫!"她笑笑,指着這位同學寫的"氣"說:"你們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給卡在喉嚨裏了."同學們都會意地笑了起來."你們能幫他把筷子夾出來嗎"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舉起了手.打那以後,學生再也沒有出錯,看來"筷子卡在喉嚨裏"給大傢的印象還是相當深的.
  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麽會取得成功主要收穫在哪裏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麽會失誤主要癥結在哪裏用什麽方法彌補應該吸取什麽教訓……好題材又誕生了.
  (二)錄教學機智.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隨機應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師在講評作文時,本來先想表揚部分寫得好的,再批評那些寫得差的,看到學生那一雙雙充滿期望的眼神時,他臨時改變主意,選擇學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揚,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學生們都認真地對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許多傳神的字詞,優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構思,已悄然出現在不同的本子上.還有傢長高興地打來電話,說她的孩子回來之後,高興得不得了.沒用傢裏人催着做作業,自己認真地將作文改了又改,再認真地譽寫好.而這個孩子原本就是老師準備批評的對象之—.表揚的力量可見一斑.
  (三)寫教育偶得.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衹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麽請及時把它寫下來.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的話,你會發現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有位老師看到他校一位老師在評判學生分數時,把作業的最低綫定為甲下.好一點的就毫不猶豫地給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寫得整潔美觀的,再加上一個蘋果;寫得特別用心或者解題有新意的,加上兩個蘋果.當然,所謂的"蘋果",衹不過是一個刻成蘋果狀的小印戳而已.但這種看似"畫餅充饑"式的評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學生帶回去的作業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績,這樣一來,孩子歡天喜地,傢長也開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臉上都堆滿了開朗的笑容,孩子們常擠在一起翻開作業本在比誰得的蘋果多,並為了能得更多的蘋果而在暗地裏較勁.反觀自己身邊的老師,給學生留的作業很多,而對學生的評價卻很低,使得傢長誤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很差而常常訓斥孩子,而學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鮮紅的"╳",自我感覺也越來越差,對學習日漸失去了信心,變得畏畏縮縮的,自然少了那份應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們的教育應以正面教育為主,要少一些"正經",多一點歡顔;少一點"刻薄",多一些變通與關愛,這樣纔會取得如同這給"蘋果"一樣的效果.
  (四)記學習所悟.平時,我們在閱讀書報時,常有所感,有所悟.記得有位老師看了《誰動了我的奶酪》想到了老師的"金飯碗"光芒不再,感到隨着對教師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生源的日漸減少,"末位下崗"已是不爭的事實.惟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方能使"奶酪"永遠屬於自己,由此寫了篇文章《誰動了老師的奶酪》,發表在《教師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還有位老師看了《美國教師教"蚯蚓"》後在自己的自然教學中也作了類似的嘗試,寫了篇題為《"動"起來教(捉螞蟻)》的文章,收穫還是相當大的.課前她安排學生捉螞蟻,並讓學生把螞蟻裝在能透氣的小瓶子裏,這樣學生對螞蟻的生活習性就有了深刻的認識;課上她安排學生畫螞蟻,驅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觀察小螞蟻,然後讓學生說螞蟻的身體構造,這樣一來,課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具體了,生動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因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當高漲.教學效果自然是那種灌輸式教學所難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創設融洽和諧的師生活動情境,可以使學生毫無拘束地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當中,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要遠比那種為維護師道尊嚴而人為地拉開師生間距離的做法高明得多.因為師生關係的不民主,最終導致的是師生關係的對立;學生會因"厭惡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惡其師"而"厭其教""輕其理".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啓示,産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註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産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綫.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在寫教育隨筆時,我們可以結合案例,作這兩方面的思考:
  1,由點及面作發散性思考.李鎮西老師由學校強迫女兒剪去秀發,想到學校的專製,進而聯想到教育上的種種不民主現象,並就這種現象進行剖析.
  2,由表及裏進行深層挖掘.比如說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經常碰到學生"頂撞老師"的現象,學生為什麽會頂撞教師導致這一現象的病源在哪我們又如何去療救對這類情況是冷處理還是熱處理處理的結果如何通過這件事的處理你得到什麽啓發如果我們真正思考了,並付諸於行動了,肯定會有收穫的.
  
  四,教育隨筆怎樣寫
  很簡單,衹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把身邊真實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筆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間,移到自己的硬盤中即可,不必過分強調邏緝,不必十分講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靈的私語,智慧的沉澱.有些教師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寫東西,抑或是想起寫文章就頭痛,認為這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其實不然.在我們和教師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教師講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從口頭的變成書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隨筆.
  教育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便,隨時,隨手,隨心等.
  隨手:隨筆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時發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當時産生的想法,那種想法也有點火花閃動似的,所以需要及時捕捉,記錄下來.因為扔了一段時間之後,您對事件的記憶可能就不那麽清晰了,故事就很難說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見了.所以要養成隨手寫的習慣.如果能堅持記教育日記,那麽您會發現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經不太記得的事,但是在當時它是如何地讓您受到震動.
  隨便:隨筆沒有什麽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麽論點論據,文字也可長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說的話說清楚了,也不一定要湊到1000字.如果您沒想好這件事說明了什麽,但是這件事卻讓您有所觸動,不說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麽理論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
  隨心:這裏講的隨心有兩層意思,一是隨心所欲,沒有太多的限製;二是筆要隨腦.文章是筆寫出來的,但卻是大腦想出來的,所以隨筆是筆要隨腦.
  隨筆要想寫好,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是切入一個事件的角度不同於以往,或是自己的觀點不同於常俗.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有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所以工作之中要註意觀察.教師生活於學生之中,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這就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每個孩子都是一本待讀的書,和孩子的每一次傾心的談話,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工作之餘要讀一點書,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處及與教育現實的結合點在哪裏,所謂有正確的理念,纔會有正確的眼光;有正確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發現.
  最重要一點是,要想寫好隨筆,關健還在於動筆,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隨筆.
  很多人說,要我反思一下教學沒問題,但要寫成一篇反思隨筆,則有了壓力這是因為,通常我們認為反思5分鐘也行,50分鐘也可.可寫文章則不同,5句話總認為算不上文章吧.就是這一觀念影響了大傢寫隨筆的積極性.為了使自己改變被動的局面,為什麽不改一改這一舊觀念呢其實也沒有人規定過教學隨筆不可以衹寫五句話.如果是你深思熟慮後的五句話也是好隨筆.
  比如:今天的導入不夠理想,因為沒有引起學生的註意力,主要是選擇的素材太陳舊了,時間也用的太多了,今後我得改變.
  這是五句話的教學隨筆,我覺得就是一篇好隨筆,可能它不適合發表,但教師寫教學隨筆主要不是用於發表的,而是對自己教學的改變,是為了自己的提高.這隨筆雖然是五句話,但發現了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並提醒自己要改變.而且這樣的隨筆對工作忙的教師來說,更符合實際.當然,我並不是說寫隨筆衹用五句話,而是說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時間寫則長無時間寫則短.
  常寫短隨筆可以剋服寫隨筆的危難情緒,可養成勤寫隨筆的習慣,這樣堅持下去,偶爾寫幾篇較長的教學隨筆,可以發表的隨筆並不是難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長的,長的隨筆往往是在短隨筆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教師工作最忙,畢竟也有大快的休息時間,在休息時間裏沒有教學工作,正是修改隨筆,完善隨筆的好時機.就拿上面那五句話的隨筆來說吧.可以補充一下這樣的內容.如何導入才能引發學生的註意力什麽樣的素材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第二堂課的導入是如何做的這樣是問題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兩個導入實例,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發表也是沒有問題的.
  寫隨筆從字數,語言方面比較自由,但也不可以隨便寫,它不是流水賬,也不是教學實錄,它是反思後的結晶,是教學經驗的總結,隨筆也不是日記,如果說一天下來沒有什麽可寫就可以不寫,如果說某一天靈感不斷,寫它個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發是隨筆的主要特徵.而發出的感想是否精華,則與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結構,理論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相關.有的人衹追求隨筆的數量,不關註隨筆的質量,幾十篇下來,風格一個樣,語言一個樣,甚至連描述的教學情節也差不多,每天堅持寫這樣雷同的教學隨筆價值是不大的.寫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外化過程,要使外化質量的提高必須有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觀點,知識,方法內化為自己的觀點,知識,方法,才能不斷地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隨筆.
  有了題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質量的隨筆你可能通常會覺得有話說不出說不好,這是因為尚缺乏理論積纍,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並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視角.而這個至關重要的錘煉過程要求我們:
  1,註重積纍相關理論.理論積纍並無任何捷徑,衹有平常紮紮實實地研讀並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2,認真解讀他人隨筆成果.一般報刊雜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教學隨筆,可以細細地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總結提煉得出自己觀點的,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受到很大啓發,感覺豁然開朗.
  五,寫教學隨筆的註意點.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寫的教學心得體會,不僅自己覺得有新意,而且讓別人看後也覺得耳目一新,不可重複別人的觀點.
  2,列舉實例要具體生動.在舉例時一定要把事實講明白,使讀者看後既懂,又能學會用.
  3,要做到小中見大.從個別具體的事例出發,能體現出一般規律.註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點上來,反映較深刻的問題和道理.使讀者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個性看共性.
  4,文章結構可多樣化.教學隨筆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簡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寫此文的目的,再列舉實例說清楚事實及過程,最後歸納小結教學的心得體會.
  願大傢從現在起,將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想凝聚成文字,"我手寫我心",每天,每周擠時間寫一點,堅持不懈,日積月纍,必將在教育徵途中留下自己成長的軌跡!
  
  什麽是隨筆?
  1.猶言隨手下筆。2.一種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3.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可以想到什麽就寫什麽,隨着心情來寫</CA>
  什麽是隨筆?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