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憶江南 | 歸字謠 | 漁歌子 | 搗練子 | 秋風清 | 如夢令 | 長相思 | 相見歡 | 生查子 | 昭君怨 | 點絳唇 | 浣溪沙 | 攤破浣溪沙 | 菩薩蠻 | 減字木蘭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雲 | 卜算子 | 訴衷情 | 好事近 | 謁金門 | 憶秦娥 | 清平樂 | 阮郎歸 | 桃花源憶故人 | 眼兒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陰 | 浪淘沙 | 鷓鴣天 | 虞美人 | 南鄉子 | 玉樓春 | 鵲橋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釵頭鳳 | 一剪梅 | 臨江仙 | 唐多令 | 蝶戀花 | 漁傢傲 | 蘇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風入鬆 | 祝英臺近 | 禦街行 | 洞仙歌 | 滿江紅 | 水調歌頭 | 滿庭芳 | 鳳凰臺上憶吹簫 | 暗香 | 八聲甘州 | 聲聲慢 | | |
|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1)本調六十八字,十二句,前後片各五仄韻。唐時原為單調,三十四字,亦有全平韻或仄韻轉平韻者。樂府雜錄雲,《天仙子》本名《萬斯年》,李德裕進,屬龜茲部舞麯。因皇甫鬆詞有“懊惱天仙應有以”句,取以為名,張子野演為雙調。
(2)例一小序雲,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嘉禾即今浙江嘉興市。小倅,小官。詞的前片流露了惜春之意,後片寫意,後片寫景,體會入微。“雲破月來花弄影”句,描寫暮春的一個夜晚,庭園裏靜悄悄的,衹有風還在吹個不定,天上白雲過處,露出一輪皓月,銀光瀉到地上,那迎風搖曳的花朵正在不停地擺弄着清影。又是“破”,又是“弄”,字面上煞是熱鬧,其實恰恰是用熱鬧的字寫出幽靜的境界。所謂“寓靜於動”,本是盛唐詩人王維等重要的藝術手法之一,作者把它成功地運用於詞境,顯得更加優美動人!據鬍仔《苕溪漁隱叢話》引《古今詩話》載,他自己也得意地把它同其他兩個句子“嬌柔懶起,簾壓捲花影”。此外如“隔墻磅過鞦韆影”,“無數楊花過無影”等句子,也以含蓄、有韻味見稱。我們為什麽不可以在學習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創造出一些優美的詞句來反映新的時代精神呢?
例二頭兩句寫水仙花的形狀、芬芳,後三句用擬人手法極寫賞花的樂趣。後片“翹戴”兩句來了個轉折,道出此種樂事“且隨人意換”。“西樓”以下四句,明點出人已遠去,縱有“國香”,誰也不管,徒呼奈何而已。此詞寫法上不同於純粹的詠物詞,而是托物言情之作。
此即和凝“柳色披衫”詞體。和詞單調,此則加一段為雙調。但和詞第四句不用韻,此第四句用韻也。 按,張詞別首,前段第一句“持節來時初有雁”,持字平聲。又一首“水調數聲持酒聽”,數字仄聲。又一首第二句“因愛弄妝偷傅粉”,因字平聲,弄字仄聲;第三句“金蕉並為舞時空”,金字平聲,並字仄聲;第六句“往事後期空記省”,往字、後字俱仄聲;後段可平可仄同。又,趙令畤詞,前後段第四、五句“春欲竟,愁未醒”、“閑展興,臨好景”,或作平仄仄、平仄仄。《翰墨全書》詞“玉繩轉,銀河淡”、“漏聲緩,珂聲遠”,又作仄平仄、平平仄。均與此詞小異,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