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廣東 >廣州 > 
目錄
·概況 Zengcheng City·基本概況·農業狀況
·投資環境·旅遊景點·行政區劃
·地方特産·歷史沿革·歷史名人
·增城高校·增城最新消息·英文解釋
·近義詞·相關詞·包含詞
·更多結果...
概況 Zengcheng City
  增城市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廣州東部,背靠大廣州,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竜門。總面積1741.4平方千米。總人口83萬人(2003年)。2005年區劃調整後面積人口數據待更新。
  區人民政府駐荔城街道,郵編:511300。代碼:440183。區號:020。拼音:Zengcheng Shi。
  增城市轄3個街道(荔城、增江、朱村)、6個鎮(正果、石灘、新塘、中新、派潭、小樓)。
基本概況
  增城市增城白水寨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部,西距廣州60公裏,東距惠州80公裏,南與東莞市隔江相望,距深圳120 公裏,水路距香港70海裏。因地處連結香港、深圳、廣州三個大都市的中部,被稱之為“黃金走廊”。 地理坐標:東經(E)113°29‘4"~113°59‘44",北緯(N)23°4‘42"~23°37‘20"。增城於1993年撤縣設市,市人民政府駐荔城鎮,市區距廣州60公裏,距深圳120公裏,廣九鐵路和廣深、廣汕公路橫貫其中,廣深、廣惠高速公路南部通過,地理位置優越。
  增城建縣於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隸屬南海郡,距今有1800多年歷史。因南海郡原轄6縣,新設一縣,增多一城,故曰“增城”。1993年撤縣設市,轄6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2005年廣州市行政區劃調整前,增城全市轄 16個鎮(街),總面積1741平方公裏,總人口83萬。調整後,劃出新鎮的鎮竜居委會和鎮竜、逕頭、九樓、大坦、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14個村,以及新塘鎮的賢江、新莊、永崗、禾豐四個村,總面積和人口略有所減少。市政府駐荔城。
  增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風調雨順,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2.2度,年均降雨量1869MM,適宜於熱帶、亞熱帶作物生長,是著名的荔枝之鄉、魚米之鄉。境內青山緑水,風景秀麗。市區衆山環抱,一江穿城。南部屬美麗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8%,擁有蕉石嶺、大封門、南香山、金坑等森林公園和自然生態保護區,是廣州東翼的“緑飾”;也是珠江三角洲大經濟圈中的緑洲。
  增城是廣東省文明城市和廣東省衛生城市。2008年,全市工業總産值1104.5億元,比上年增長24.4%;農業總産值50億元,增長8.12%;生産總值510.3億元,增長18.3%;財政總收入102.48億元,增長20.7%。在廣東省68個縣市中居首位。
  增城自然資源豐富,物華天寶。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20多種,其中石灰石、花崗岩石、陶瓷土等含量較大。人均水資源居全省各市(縣)前列,有豐富的冷礦泉和溫泉。這裏處於丘陵山地與珠江三角洲平原過渡地帶,土地肥沃、山川秀麗。增城挂緑是荔枝品種中的極品,迄今400餘年,享譽海內外;增城絲苗米馳名中外,“泰稷牌”絲苗米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奬,“穗珍牌”香絲苗米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金奬。
  增城旅遊資源豐富。別具特色的荔鄉風情和水鄉景色美不勝收,歷史悠久的何仙姑傢廟、東南亞之最的盤竜古藤、西園挂緑、風臺攬勝、百花崖影、古海遺蹤、正果佛寺等衆多的名勝古跡,讓遊人大飽眼福;裕達隆花園、高灘溫泉及4個國際級高爾夫球場等旅遊景點和設施,讓遊客流連忘返;百花山莊度假村、增城賓館、挂緑賓館、太陽城娛樂廣場、紫雲山莊以及一批酒店為遊客休閑度假提供優質服務。
農業狀況
  增城農業以種植業、畜牧業、水産業、林業為主,優質米、荔枝、蔬菜、畜牧、水産和速生豐産林是農業六大支柱産業。農業基地星羅棋布,三高農業産值占農業總産值70%,六大支柱産業逐步基地化、規模化、産業化。耕地面積44.9萬畝,其中水田36.97萬畝。糧食種植面積62.07萬畝,水果面積32.09萬畝(其中荔枝種植面積19.75萬畝,竜眼種植面積3.11萬畝),蔬菜復種面積40.7萬畝,水産養殖面積6.64萬畝,飼養生豬76.25萬頭,林地面積119.5萬畝。2002年農業總産值34.97億元(當年價),2002年,全市糧經比例為42.9:57.1。種植業以優質水稻、蔬菜、花生、玉米和水果為主,水果以荔枝、竜眼、烏欖、香大蕉、芒果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三鳥、白鴿為主。增城荔枝和增城絲苗米是名特優産品,馳名中外。烏欖也是增城名特優農産品。種植甜玉米、花卉和養羊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觀光旅遊農業是新興的旅遊項目。
投資環境
  增城市增城白水寨緊連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黃埔區和東莞市等經濟發達地區,産業基礎好,尤其汽車、摩托車、 IT業等高新技術産業聚集效應越來越大,有強大的産業支撐,既可承受周邊地區的産業轉移,又能為周邊産業提供核心配套。非公有製經濟十分活躍,外嚮型經濟和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2004年,增城着力發展新型現代工業和生態文化旅遊,促進了全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十五”計劃主要經濟發展目標順利提前實現,在全國經濟百強縣(市)評比中躍居第19位,保持廣東省縣域經濟“領頭羊”地位。2008年在全國經濟百強縣(市)評比中躍居第12位。200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36.88億元,同比增長13.04%,增長速度在廣州市原四郊市中排第2位,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劃目標;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躍上新臺階,分別達23.44億元和10.37億元,增長20.7%和27.7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提前兩年完成“十五”計劃目標;工業總産值達465.63億元,增長14.98%;農業總産值39.14億元,增長6.16%;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65.41億元,增長14.09%;外貿出口總額5.71億美元,增長21.45%;實際利用外資1.74億美元,增長16%;農民人均收入4964元,增長5.04%;職工年平均工資18150元,增長8.49%;城鄉生産生活用電量達31.08億千瓦時,增長10.33%。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步入良性循環,廣州東部現代化新城區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工 業 增城大力推進新型工業組團化,可集中連片開發的工業用地近10萬畝,發展空間廣阔。市重點建設新塘工業加工區、東區高新産業工業基地、寧西工業基地和石灘工業基地。園區地勢平坦,地質條件好,岩層到地面僅20米左右,用地區內建築物少,土地平整工程和拆遷安置工程量小,運輸及運營成本低。全市已形成汽車摩托車及其配件製造業、牛仔休閑服裝業、精細化工等支柱産業。首期投資22億元、生産規模12萬輛的廣州本田二廠及首期投資2億元、生産規模100萬輛的五羊本田新工廠即將投入量産。牛仔休閑服裝約占全國總産量的五成,康威運動係列産品名列全國前茅,國際牛仔服裝節、牛仔面輔料展覽會影響廣阔,新塘鎮被授予“中國牛仔服裝名鎮”稱號。
  農 業 增城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是廣州地區和珠江三角洲糧食、水果、蔬菜、禽畜和鮮活商品的主要生産基地,走出了一條“公司 +基地+農戶”的“三高”農業發展路子。全市種植優質稻53萬畝(優質稻種植率達 98.3%以上),蔬菜40萬畝、荔枝22萬畝、速生豐産林21萬畝。現已形成泰稷絲苗米發展有限公司、威華中纖板廠、漢華菜場等農業竜頭企業。增城挂緑荔枝久負盛名。堪稱品質一流。2001、2002年舉辦了兩屆挂緑荔枝拍賣會,最貴一粒為55.5萬元,轟動海內外。2003年舉辦了增城挂緑敬贈抗擊非典英雄活動,受到社會的好評。增城絲苗米素有“米中碧玉”美譽,挂緑、總統等品牌米供不應求。遲菜心等蔬菜鮮嫩爽甜,遠銷香港及歐美。 
  支柱産業
  組團工業 增城重點發展汽車摩托車及其配件製造業、鋼鐵、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環保、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産業以及無污染、規模大的加工製造業及市場前景好的紡織製衣等傳統優勢産業。2004年全市全年實現工業總産值465.63億元,工業銷售産值453.92億元,分別增長14.98%和15.8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316.63億元,增長16.84%;高新技術産品産值32.19億元,增長17.51%。工業用電量24.54億千瓦時,增長20.44%,是1999年6.91億千瓦時的3.55倍。全年新上工業項目364宗,新增廣州市著名商標3個。新塘工業加工區、東區高科技工業基地、新塘環保産業基地和寧西、石灘等工業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招商引資承載力不斷增強。
  旅遊業 增城重點發展富有特色的生態與體育休閑式旅遊項目 ,尤其是規模大、吸引力強的旅遊項目及四星級以上的度假式酒店。2004年該市加強了何仙姑旅遊景區和白水寨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建設,加大了策劃包裝和宣傳推介力度,舉辦了挂緑詩會、荔枝文化旅遊節、新塘國際牛仔服裝節、增城菜心美食節等係列活動,逐步形成了“荔鄉仙境增城遊”,白水寨被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全市旅遊接待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人次,增長112.06%。商貿、房地産等服務業穩步發展。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4.53億元,增長12.34%;商品銷售總額79.41億元,增長9.99%;房地産總成交金額70.76億元,增長8.52%。
  現代服務業 增城市區、新塘、石灘等中心鎮重點發展上規模、檔次高、環境好、服務功能齊全的商貿城和大型現代化物流配送企業。按市場需求,依法依規重點發展品牌好、實力強、質量好、設施完善的房地産。增城賓館、百花賓館.太陽城大酒店等四星級酒店和高級賓館服務優質,設有多間日韓料理餐廳,按超白金五星級標準建設的鳳凰城大酒店設有鳳凰島外商傢園。鳳凰城、錦綉香江花園、荔城碧桂園、疊翠華庭、中堅豪庭、新世界花園、新康花園、恆大山水城等緑色社區規模大、環境好、檔次高。
  都市農業 近年來,增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通村道、建基地、深加工、拓市場、辦節慶、促流通,引導調整優化了農産品種養結構。蔬菜、花卉苗木、優質米、畜牧水産等農業基地建設得到加強,逐步形成了以廣汕公路為主軸,以中北部鎮街為片區的特色農業産業帶。新引進了6傢農業竜頭企業,農産品深加工有效推進,現有廣州市級以上農業竜頭企業5傢、省和廣州市名優農産品5個。絲苗米原産地保護申報獲得通過,農業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建成了市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
旅遊景點
  增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風調雨順,年均氣溫21.6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869MM,適宜於熱帶、亞熱帶作物生長,是著名的荔枝之鄉、魚米之鄉。境內青山緑水,風景秀麗。市區衆山環抱,一江穿城。南部屬美麗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8%,擁有蕉石嶺、大封門、南香山、金坑等9個森林公園和自然生態保護區,是廣州東翼的“緑飾”。也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圈中的緑洲。
  增城旅遊資源豐富,“荔鄉仙境”旅遊形象深入人心,自然稟賦和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別具特色的荔鄉風情和水鄉景色美不勝收。何仙姑傢廟、千年盤竜古藤、鳳臺攬勝、萬壽寺、古海遺蹤、正果佛爺寺、雁塔、鳳塔、瓜嶺古村落等名勝古跡吸引衆多國內外遊人的目光;增城賓館、百花賓館、太陽城大酒店、新好景大酒店、華僑酒店、鳳凰城酒店、凱旋門大酒店、挂緑園酒傢、挂緑廣場購物城、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增城廣場等旅遊服務設施使遊人流連忘返;南華、仙村、荔湖、紫雲山莊等多個高爾夫球場讓遊人揮桿自如,盡享陽光、空氣和緑地之樂趣;增城荔枝文化村、百花山莊度假村、白水寨風景名勝區、錦綉大封門、何仙姑旅遊風景區、金荔苑農業生態園、𠔌豐園、蕉石嶺森林公園、蘭溪荔枝溝、朱村絲苗米生産示範基地、盈園等生態休閑度假之地令遊人返璞歸真,回歸自然;荔枝節、仙姑誕、竜舟節、佛爺誕、仙姑得道誕、畲族風情等民間民俗和荔枝文化旅遊節、菜心美食節、登山節、牛仔服裝節讓遊人盡領非凡熱鬧。
  增城,是著名的“荔枝之鄉”,境內挂緑荔枝聞名世界。增城栽培荔枝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品種繁多,分佈亦廣,元朝時增城荔枝已飲譽嶺南。明末清初,挂緑荔枝被列為朝廷貢品。挂緑荔枝甜如甘露,味勝幽蘭,晶瑩似玉,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清初詩人李鳳修如此形容:“南州荔枝無處無,增城挂緑貴如珠,兼金欲購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盤盂。”因此,挂緑荔枝已成為增城的象徵。增城境內現種植荔枝60多萬畝,規劃建設四條荔枝走廊和二個荔枝世界,五千畝以上的荔枝園達10個,上萬畝的荔枝園5個。荔枝品種多達52個,除增城挂緑、水晶球等特優品種外,優良品種還有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犀角子、雪懷子等10多個。荔枝成熟期較早與最遲的品種相隔4個月,達120多天。荔枝節(6月中旬至7月中旬)始傳於明末,沿襲至今,是增城的傳統節日。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增城連年舉辦荔枝節,邀請海內外賓客品嚐荔枝,洽談經貿,交流文化,場面浩大,盛況空前。
  增城,人傑地靈,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一仙一竜,一佛一鳳,一將一相,一巫一術,仙即何仙姑,竜即宋代進士李肖竜,佛即正果牛仔賓公佛,鳳即宋代進士廖金鳳,將即南宋振國大將軍石文光,相即南宋右丞相崔與之,巫即南宋道士楊柳清,術即南宋術士鐘法進。在八大名人當中,何仙姑首推名人之首。八仙故事源遠流長,深受民間喜傳樂頌。何仙姑,增城小樓鎮仙桂村人。現何仙姑傢廟、亞洲古藤之最——盤竜古藤、西園挂緑、荔枝生態主題公園——盈園等景點,都留有何仙姑的仙跡。牛仔賓公佛,增城正果番豐人。宋皇正果寺年間在正果瑞山成佛岩得道成佛,後人移其肉身塑製佛像,並修建正果寺以紀念,馳名遐邇。增城是荔枝之鄉,因有一仙一佛,故把增城旅遊形象定位為“荔枝仙境”。
  在增城,遊客可以品嚐到最好的荔枝、絲苗米和繁多的荔鄉特色美食;呼吸到清新空氣,領略到秀美的自然生態風光和日新月異的城鄉風貌;體悟到荔鄉人民的熱情好客。無論是休閑度假或旅遊觀光,你可以感受到一種現代文明與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相互交融的和諧、協調與雅緻。
行政區劃
  增城市轄3個街道(荔城、增江、朱村)、6個鎮(正果、石灘、新塘、中新、派潭、小樓)。
  荔城街道: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部,東接惠州,南鄰東莞、深圳,西連廣州,是增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街總面積149.71平方千米,現城區面積17平方千米(規劃面積為35.8平方千米),總人口18萬人,下轄10個居委員會和24個村委會。
  增江街道:位於增城市市區東部,總面積49.48平方千米,總人口41571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35408人,下轄2個居委會和8個村委會。從2008年1月1日起,石灘鎮的初溪、四豐、大埔圍3個村委會正式劃歸增江街道辦事處管轄。調整後,增江街道轄11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69.9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4萬人,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
  朱村街道:位於增城市中部,距增城市政府14千米,西距廣州市45千米。全街總面積93.9平方千米,下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50個村民小組(經濟合作社),人口31864人。
  派潭鎮:位於增城市北部,距荔城鎮28千米,西北與從化市、竜門縣接壤,面積289.5平方千米,轄3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73637人,其中農業人口66899人。(2003年0
  石灘鎮:位於增城市南部,東與惠州接壤,南與東莞一河之隔,北與荔城相連。2004年區劃調整後,石灘鎮轄原石灘、三江、沙莊三鎮(街),共3個居委會和47個村委會,總面積184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10089人,外來人口6萬多人。從2008年1月1日起,石灘鎮的初溪、四豐、大埔圍3個村委會正式劃歸增江街道辦事處管轄。調整後,石灘鎮總面積163.53平方千米,轄44個村委會和3個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10.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6萬人,鎮政府駐地不變。
  新塘鎮:位於增城市南部。2004年區劃調整後,新塘鎮管轄原新塘、永和、仙村(除嚇崗村)、沙埔、寧西5鎮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16個居委會和75個村委會,總面積280.48平方千米,總人口391196人,其中常駐戶籍人口218283人。2005年,將新塘鎮的賢江、新莊、永崗、禾豐4個村劃歸廣州市蘿崗區管轄。區劃調整後面積人口數據待更新。
  正果鎮:位於增城市東北16千米,東北與竜門縣交界,西接小樓、派潭鎮,南鄰增江街道,東南依博羅縣羅浮山麓。總面積236.4平方千米。全鎮人口52443人,其中農業人口47711人,非農業人口4276人。鎮轄31個行政村(含388個經濟合作社)和1個居委會。其中:畲族村為廣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村,人口324人。明、清代為增城縣金牛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為第五區。1958年改稱正果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稱前進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改稱正果區。1987年改稱鎮。
  中新鎮:位於增城市中西部,西距廣州市中心38千米,東距增城市中心18千米,南與新塘鎮永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接壤,北距花都國際新機場41千米。2003年,全鎮總面積323.62平方千米,轄49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123077人,其中常住人口107506人(農村94914人,城鎮12592人),外來流動人口15571人。註:2005年,將中新鎮的鎮竜居委會和鎮竜、逕頭、九樓、大坦、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14個村劃歸廣州市蘿崗區管轄。區劃調整後面積人口數據待更新。
  小樓鎮:位於增城市中北部,南距市政府所在地荔城街10公裏。因駐地 相傳宋末有 位老人臨終時囑咐後事。說屋中有小漏,故取村名小漏,諧音小樓。後形成小樓圩。1958年 成立小樓公社,1986年建鎮。全鎮總面積136平方公裏,轄2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4.8萬。2004年,完成工農業總産值95012萬元(現行價),比去年增長10.7%,其中工業産值71056萬元,農業産值23956萬元,分別比去年增長13.2%和3.9%,農村人均純收入3648元,比去年增加5.2%。
地方特産
  增城荔枝
  嶺南佳果數荔枝,荔枝之鄉增城。由於增城地處北回歸綫附近,氣候溫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適宜荔枝的生長,自古就以盛産荔枝而著稱,被譽為“荔城”,“荔鄉”。增城荔枝栽培歷史悠久,面積廣,品種多,品質優,很早就有文獻記載。特別是培育出“增城挂緑”可謂“南州荔枝無處無,增城挂緑貴如珠”。儼如仙果,享譽南國,蜚聲中外。現增城荔枝種植已達 60 多萬畝,荔枝品種多達 52 個,除挂緑最為人們贊賞外,還有水晶球、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犀角子、雪懷子等十多個名優品種。
  增城竜眼
  “石硤”是竜眼中的上品。增城石硤竜眼特點是高産優質,果實肉厚爽甜、核小、糖分高,鮮食味道甜美,有豐富的營養。曬幹後的竜眼肉(桂圓),有鎮靜、滋補功能,是中藥滋補藥材。
  西山烏欖
  西山烏欖具有皮薄、肉厚(占全果 60% 以上)、肉紋幼嫩、油質適中、味道芳香等特點。用西山烏欖的油欖豉是一種地道的鄉土美食,享有“生蚝豉”之美稱。西山烏欖出仁率高,為取欖仁的最好品種。
  密石紅柿
  密石紅柿果實肥大,果實無核或小核,多汁、多糖,口感清甜、柔軟、爽滑、涼快。保存期可達一個多月。除鮮食外,還可以加工為柿餅、柿霜等。産品主要銷往東莞、中山、廣州及港澳地區。
  如豐果子調味食品
  如豐果子調味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傢農副産品深加工類的民營食品企業,主要對我市的特色農産品進行開發和加工,公司創辦於1986年,經過二十年的艱苦創業,已從農産簡單加工到深加工,從傳統的生産工藝發展到依靠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先進生産工藝,打造了“如豐”品牌,是“廣州市著名商標”。目前已經開發的特色農副産品有甜酸蕎頭、香辣菜、風味豆豉、蚝油、遲菜心幹、蘇繆菜幹、鼕瓜幹、苦瓜幹、烏欖角、竹芋粉、黃葛粉、粉葛丸、老薑片、老茶婆、蜆肉幹、水翁花茶等七大類100多個民間特色的美食産品,其中一滴香豉油、XO醬、香辣蘿蔔等産品深入海內外消費者歡迎。
  小樓黑皮鼕瓜
  小樓鎮位於增城市的北部,這裏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無工業污染,非常適合鼕瓜的生長,所産的黑皮鼕瓜以果大、豐産、肉質結構緊實緻密、清甜而著稱,質量比其它地區生産的鼕瓜優質,因此深受菜商及消費者歡迎。2004年小樓鎮被劃定為廣州市十大蔬菜生産基地之一。目前全鎮及周邊地區種值鼕瓜1萬多畝,産量約5萬噸,産值達4000萬元,並建立了黑皮鼕瓜標準化示範區,已申請註册“仙境”商標和通過了無公害農産品認證,采用無公害標準化生産,所産鼕瓜銷往國內外各大城市。
  正果臘味
  正果鎮民間有製作各種臘味的傳統,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製作工藝。近年來,正果鎮發展形成了一批以加工臘味為主的農副産品加工企業,其中王富來臘味、緑佳臘味、珍果臘味、正味王臘味、金霖牌臘味等品牌質量上乘,統一采用本地優質土豬肉作原材料,嚴格按照衛生標準生産,用傳統的工藝製作,食之香脆、清甜而不膩、味道勝人一籌。
  黃塘頭菜
  正果鎮黃塘頭菜已經有百年歷史,因為主要在正果鎮黃塘村種植而得名,黃塘頭菜屬於“江南頭菜”的名貴品種。黃塘村位於東江支流增江河畔,土地肥沃,水源清潔,環境清新,十分適合種植頭菜。該村采用無公害蔬菜標準種植頭菜,所産頭菜個體適中,飽滿結實,肉質鮮嫩,采用傳統方式製作,色澤金黃,香氣濃郁,爽甜可口,風味獨特,是不可多得的美食。黃塘頭菜主要在正果鎮種植,全年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
  派潭涼粉草
  增城歷來盛産涼粉草,與荔枝、絲苗米、烏欖並稱為“增城四寶”。其中北部山區派潭鎮産量最多,品質最佳。派潭涼粉草具有葉濃、枝幼,色黑而有光澤的特點,含粘膠質豐富。用它製作“涼粉糕”,呈透明墨茶色,有特殊香味,是盛夏理想的清熱解暑食品。
  新塘欖核雕
  增城利用烏欖核製作精巧雅緻的欖核雕刻,源遠流長,是南國藝苑中的新塘欖核雕一朵奇葩,名傳海內外。清代著名民間藝人湛菊生( 1802 — 1876 )欖雕代表作—《赤壁遊舫》,被稱為“廣東一寶。”目前主要品類有船、珠串、坐件和挂件四大類,其中“仿古赤壁船”、“狀元遊街”、“福祿壽星”等産品遠銷歐、美和東南亞等地,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增城黑糯米
  黑糯米是一種名貴水稻,俗稱黑米、藥米,具有特殊的藥用價值。據《廣州農業特産志》記載:因廣州黑糯米産地在增城故名增城黑糯米。增城黑糯米的栽培歷史悠久,據清嘉慶《增城縣志》記載:“增城多産糯,有黃糯、白糯、焦糯(即黑糯)、對糯,又有香糯,尤以焦糯和香糯最佳。”現産於新塘、仙村、三江、石難、荔城等地。
  水南白庶
  特點是:蔗汁多而清甜,皮薄肉脆,擲地即折,有“玻璃白蔗”之稱。水南白蔗栽培歷史悠久。《廣東新語》記述:“增城之西洲,人多種蔗,種至三四年,即盡伐以種白蔗。白蔗得種蕉地,益繁盛甜美。而白蔗,種至三四年,又復種蕉。……蕉與蔗相代而生,氣味相入,故勝於他鄉所産。”每到收蔗季節,各地商賈雲集,爭相購買,遠銷外省及港澳市場。
  仙村馬蹄
  增城仙村所産馬蹄(荸薺),以個大蒂小、肉厚皮薄、爽脆清甜、無渣多汁著稱。無論生吃、熟食,都有清潤生津、消暑化痰的功效,是盛夏清涼解暑的佳品
歷史沿革
  增城建縣於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隸屬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轄6縣,新設一縣,增多一城,故曰“增城”。
  原隸屬廣州市下為增城縣,1993年12月8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3]239號)撤銷增城縣,設立增城市,與從化市一樣同屬於廣州的縣級市。
  2000年,增城市轄1個街道、15個鎮。總人口899644人,各街道、鎮人口: 沙莊街道 14639 荔城鎮 189620 正果鎮 39341 三江鎮 37143 石灘鎮 73046 仙村鎮 50180 沙埔鎮 19271 新塘鎮 180567 永和鎮 54181 寧西鎮 13187 朱村鎮 31482 鎮竜鎮 38649 中新鎮 29035 福和鎮 36212 派潭鎮 55746 小樓鎮 3734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增城市轄1個街道(沙莊)、15個鎮(荔城 正果 三江 石灘 仙村 沙埔 新塘 永和 寧西 朱村 鎮竜 中新 福和 派潭 小樓)。
  2004年2月19日,增城市將原來的16個鎮(街)撤並為6鎮3街道:撤銷荔城鎮、朱村鎮,設立荔城、增江、朱村3個街道辦事處;撤銷鎮竜、福和2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中新鎮;撤銷三江鎮、沙莊街道辦事處,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石灘鎮;撤銷永和、仙村、沙埔、寧西4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新塘鎮。調整後:(1)荔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原荔城鎮湘江、繼梅、鳳凰、沿江、西園、興發、開園、富鵬、金竹、雁塔等10個居委會,慶豐、蔣村、逕嚇、群愛、新聯、金星、西瓜嶺、太平、三聯、五一、光明、明星、橋頭、棠村、蓮塘、棠廈、木潭、竜角、慶東、羅崗、夏街、隔塘、城豐、廖村等24個村委會和原仙村鎮嚇崗村委會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10個居委會和25個村委會,總面積149.71平方千米,總人口173808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155408人。街道辦事處駐原荔城鎮政府駐地。(2)增江街道辦事處:管轄原荔城鎮東湖、橋東2個居委會,光耀、聯益、五星、光輝、東方、西山、陸村等7個村委會和原小樓鎮白湖村委會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2個居委會和8個村委會,總面積49.48平方千米,總人口41571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35408人。街道辦事處駐址另行選定。(3)朱村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朱村鎮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1個居委會和12個村委會,總面積94.3平方千米,總人口35376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32366人。街道辦事處駐原朱村鎮政府駐地。(4)中新鎮:管轄原中新、鎮竜、福和3鎮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3個居委會和49個村委會,總面積323.62平方千米,總人口119560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109451人。鎮政府駐原中新鎮政府駐地。(5)石灘鎮:管轄原石灘鎮、三江鎮、沙莊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3個居委會和46個村委會,總面積182.25平方千米,總人口132889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109239人。石灘鎮政府駐原石灘鎮政府駐地。(6)新塘鎮:管轄原新塘、永和、仙村(嚇崗村除外)、沙埔、寧西5鎮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16個居委會和75個村委會,總面積280.48平方千米,總人口391196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218283人。鎮政府駐原新塘鎮政府駐地。
  2004年村(居)名錄一覽(此處村、居名錄由根據《廣州市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荔城街道:轄 湘江、繼梅、鳳凰、沿江、西園、興發、雁塔、金竹、開園、富鵬10個社區;城豐、夏街、西瓜嶺、太平、三聯、五一、光明、明星、羅崗、廖村、廖隔塘、棠村、橋頭、竜角、木潭、慶東、棠廈、連塘、金星、新聯、慶豐、蔣村、逕嚇、群愛24個村委會。
  增江街道:轄 橋東、東湖2個社區;光耀、聯益、五星、光輝、東方、西山、陸村、白湖8個村委會。
  朱村街道:轄 朱村社區;朱村、竜崗、竜新、聯興、丹邱、山角、山田、南崗、橫朗、神崗、鳳崗、秀山12個村委會。
  新塘鎮:轄 東街道、西街道、中街道、西寧、衛山、漁村、小逕、匯美、新康、省水電二局、新世界、永和、寧西、仙村一、仙村二、公平16個社區;久裕、南安、南埔、新墩、西洲、東洲、白江、坭紫、新街、黃沙頭、石下、瓜嶺、大墩、田心、白石、上邵、白水、塘美、官湖、瑤田、章陂、群星、新何、甘涌、東華、棉花場、烏石、九如、陂頭、長崗、崗豐、葉嶺、公安、翟洞、塔崗、禾豐、賢江、新莊、永崗、蔞園、簡村、馮村、中元、石逕、路邊、郭村、下元、百湖、湖東、斯莊、湖中、下境、仙聯、竹元、巷頭、十字窖、深涌、下基、沙角、西南、沙頭、上境、基崗、藍山、潮山、沙窖、碧潭、嶽湖、塘邊、崗尾、官渡、上嶺、巷口、長巷、三安、上基76個村委會。
  石灘鎮:轄 石灘、三江、沙莊3個社區;鄭田、塘頭、仙塘、橫嶺、馬修、崗貝、沙尾、田邊、街心、顧屋、高門、元洲、碧江、麻車、增塘、石湖、南孛、沙隴、白江、石頭、石嚇、嶽埔、鳳埔、謝屋、橋頭、燈孛、舊山嚇、新山嚇、沙頭、崗尾、四豐、初溪、大埔圍、金蘭寺、水竜、溪頭、塘口、田橋、元美、葵湖、田心、元崗、上塘、下圍、土江、竜地、嚇崗47個村委會。
  中新鎮:轄 中新、鎮竜、福和3個社區;中新、大田、烏石、逕嚇、中嶺、山美、團结、集豐、九和、聯豐、慈嶺、蓮塘、坑背、鎮竜、逕頭、九樓、大坦、麥村、新田、洋田、湯村、旺村、均和、金坑、福洞、福山、大涵、聯安、新圍、雙塘、裏汾、濠逕、坳頭、南池、田美、合益、三星、心嶺、五聯、安良、茅田、三逕、永興、泮嚇、官塘、大安、池塘、簡塘、新安49個村委會。
  正果鎮:轄 正果社區;水圍、西湖灘、東汾、烏頭石、亮星、石溪、大弄、黃屋、麥村、番豐、黃塘、浪撥、何屋、花園、屆尾、麻弄、銀場、合水店、圭湖、到尉、水口、汀塘、白麵石、池田、正果洋、畲族、和平、蒙花埔、嶽村、中西、蘭溪31個村委會。
  派潭鎮:轄 派潭社區;雙頭、漢湖、鵝兜、派潭、高村、圍元、劉傢、黃沙氹、車洞、大埔、利逕、黃洞、萬能、水口弄、灣嚇、小逕、湴汾、鄧村、新高埔、鄧路嚇、大田圍、舊高埔、佳桐嶺、拖羅、玉枕、七境、雙合寮、亞口弄、亞如弄、樟洞坑、高灘、上九陂、榕樹嚇、密石、背陰、東洞36個村委會。
  小樓鎮:轄 小樓社區;黃村、鄧山、沙崗、二竜、九益、正隆、羅坑、竹坑、青逕、秀水、長嶺、約場、河洞、臘圃、西境、東境、廟潭、西元、小樓、江坳20個村委會。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5]35號)將增城市中新鎮的鎮竜居委會和鎮竜、逕頭、九樓、大坦、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14個村,新塘鎮的賢江、新莊、永崗、禾豐4個村劃歸廣州市蘿崗區管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增城市轄3個街道(荔城、增江、朱村)、6個鎮(正果、石灘、新塘、中新、派潭、小樓)。
  從2008年1月1日起,石灘鎮的初溪、四豐、大埔圍3個村委會正式劃歸增江街道辦事處管轄。調整後,石灘鎮總面積163.53平方千米,轄44個村委會和3個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10.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6萬人,鎮政府駐地不變;增江街道轄11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69.9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4萬人,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
歷史名人
  增城市有源遠流長的古文化。歷史上人民群衆的文藝創作豐富多彩,不少仕宦文人,曾留下不朽篇章。唐元和十四年(819),文學家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路經增城時,曾寫有《宿增江口示侄孫湘》兩首詩,流傳至今。邑人中,北宋進士古成之著有詩集傳世。南宋進士、軍事傢、政治傢崔與之以詩詞著名,有“粵詞之祖”的稱譽,著有《菊坡全集》。宋代進士陳大震於元大德八年(1304)著有《南海志》,其殘本為廣東現存最早的志書。度宗鹹淳七年(1271)進士李肖竜,在百花林石壁題詩,是迄今唯一發現的宋代詩詞真跡。明代進士湛若水是聞名國內外的教育傢、理學家、詩人,遺著有《湛甘泉集》30多捲。明代進士鬍庭蘭,亦以從事教育著名,著有《相江子集》。清乾隆進士湛祖貴,著有《紅荔山房詩稿》。進士賴際熙,著有《荔坨文集》。
增城高校
  華南師範大學增城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
  廣州華立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大學鬆田學院
  廣州鬆田職業學院
  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
  廣東華商職業學院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北校區)
  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
增城最新消息
  前一到兩個月,公交車廣州二汽8路車已開始啓動。
  7月,新塘15路車啓動。
  11月2日,增城新圖書館正式開放。
英文解釋
  1. n.:  Zengcheng City
近義詞
增城
相關詞
地理廣東省行政村安慶簡歷領導廣州市更多結果...
包含詞
增城市中醫院增城市人民醫院
增城市新塘醫院增城市派潭中學
增城市潭湖中學增城市仙村中學
增城市康寧醫院增城市荔城醫院
增城市示範醫院增城市婦幼保健院
增城市中國旅行社增城市時達大酒店
中共增城市委黨校增城市二輕服裝廠
增城市中光玩具廠增城市衛生防疫站
增城市挂緑園酒傢增城市金泰豐燃油有限公司
廣州增城市鶴之洲濕地公園增城市廣播電視大學
增城市荔城鎮第二小學增城市泛亞化纖棉廠
增城市沙埔鎮肆拾肆服裝廠增城市藝鴻工藝品有限公司
增城市增州天然工藝廠增城市新塘冠田玩具廠
增城市盛達服裝有限公司增城市威竜皮革公司
增城市泛亞化纖綿廠增城市沙埔鎮長虹化纖廠
增城市朱村增輝針織廠增城市正果鎮生力針織廠
增城市國輝針織有限公司增城市荔城鎮新聯針織廠
增城市棉紡廠有限公司增城市三江皮革加工廠
增城市仙村興發皮革廠增城市三江吉星玩具廠
增城市獸醫衛生監督檢驗所增城市獸醫防疫檢疫站
增城市慢性病防治站增城市輝成玩具有限公司
增城市永和鎮天祥玩具廠增城市成人教育培訓中心
中共增城市委黨校校友會增城市沙埔鎮長潤化纖廠
增城市石灘圳美賓館增城市新塘新月賓館飲食部
增城市派潭鎮大酒店增城市沙埔鎮冠民化纖廠
增城市新塘雄苑紡織服裝有限公司增城市利達針織整染有限公司
增城市偉邦針織時裝有限公司增城市新塘東華華基服裝漂洗廠
增城市廣播電視大學磁城市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增城市美圖裝飾工藝製品有限公司
增城市億臨工藝手袋有限公司增城市精神病防治院康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