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 : 中国 > 
目录
·旅游 Travel·历史沿革 History·人口分布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地理地貌 Geographical landscape·甘肃民族 Gansu Ethnic
·文化特产 Cultural specialty·气候特点与特产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ties·通信交通 Communication Traffic
·宗教概况 Religions·汽车牌照 License plate·西部开发 Western Development
·经济建设 Economic development·甘肃高校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甘肃旅游 Gansu Tourism
·矿产资源 Mineral Resources·友好城市 Sister Cities·现任领导 The current leadership
·英文解释·法文解释·近义词
·相关词·包含词·更多结果...
旅游 Travel
甘肃 旅游
甘肃 旅游
甘肃 旅游
甘肃 旅游
甘肃 旅游
  甘肃旅游投诉电话:甘肃省旅游投诉电话:0931-8411200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甘肃最佳旅游时间:5-10月甘肃民俗节庆活动:甘肃省内有汉、回、藏等多个民族,丰富的宗教传统和民间文化,衍生出了许多独特的宗教节日和民间节庆活动。
  甘肃最大的旅游节庆活动,当属甘南地区的拉卜楞寺大法会及浪山节。拉卜楞寺每年举办七次规模较大的宗教法会,其中以正月毛兰姆法会和七月说法会最为著名。毛兰姆法会内容丰富,场面壮观,有寺僧考试、辩经、诵经、晒大佛、法舞、藏戏表演、祈祷活动等,其中尤以正月十三的“晒大佛”最引人注目;七月说法会主要内容有辩经、“乐拉劝”法会和法舞表演。当月正值甘南藏族僧众的浪山节,当地各族群众,欢聚一堂,民俗风情十分浓郁。
  此外还有:中国甘肃兰州中国丝绸之路节;每年8月18—28日定期举办的兰交会;每年4月份的桃花会;春节社火活动等。甘肃城市地图:甘肃特别提醒:甘肃省跨纬度很大,所以南北气候有明显差别。兰州以北地区夏天炎热,冬季严寒,日夜温差大,干燥少雨,到这些地区旅游除必备太阳镜、帽子等防晒品外,最好再带件厚实的外套,以抵御早晚的寒气。
  甘南地区天然草场是重要旅游资源,夏季游甘南要备雨伞、雨鞋,这里天气多变,常有风雨。甘肃美食:甘肃省南北跨度很大,省内的主要餐饮特色是以兰州为代表的回族风味。“牛肉拉面”,则是兰州回民风味的代表。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饮食特点则是以肉制品和奶制品为主,在夏河附近的饭店里可以吃到正宗的藏餐,你可以浅尝一下,若是不习惯的话,在夏河还有许多川味餐馆,相信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口味。
  甘肃购物:甘肃当地的土特产有:兰州白兰瓜、天水花牛苹果、敦煌西瓜、以及天麻、杜仲、灵芝、甘草、黄芪等中药材。
  特色工艺品有:兰州的雕刻葫芦、卵石雕、洮砚,酒泉夜光杯,天水雕漆,嘉峪石砚,敦煌壁画摹本和蜡染服装等。甘肃交通:航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南京、杭州、敦煌、嘉峪关等近三十条航线,并开通有每周星期二飞往香港的定期旅游包机航线。兰州市区至中川机场70公里,约一小时车程,有班车和出租车接站。
  铁路:兰州是西北最大的铁路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兰州也是东起连云港,西抵荷兰鹿特丹港的第二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一站。兰州站位于市区南侧的皋兰山脚下,每天有54列客车经过该站往返于全国各城市之间。
  公路:兰州市内有四条国道干线通过,有7个长途汽车客运站。另有5条省道,50条县乡道路,兰州通往各省市县和旅游景点问的公路四通八达,乘坐汽车旅游非常方便。
  甘肃住宿:甘肃现有各类宾馆、饭店数百家,仅兰州就有近五十家,另有数十家国内旅游定点饭店,可以满足众多游客不同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敦煌莫高窟的声誉渐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往,这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以敦煌国际大酒店、太阳大酒店等为代表的一些中高档酒店,服务周到、安全卫生。
  甘肃娱乐:甘肃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兰州为最。中心广场是兰州市内最大的集会场地,群众自发的集体舞蹈晨练队伍每天多达数干人之众,排列整齐,舞姿统一协调,蔚为大观。滨河路边为又一大集体活动场所。白天,离退休人员好在戏园、茶园或棋园中度过休闲时光,中年人好在卡厅或钢琴酒吧与亲朋好友聚会共乐,青年人则对迪斯科和交谊舞厅情有独钟。游泳、高尔夫球、保龄球是中青年人都喜爱的健身运动,双休日外出旅游已成时尚。
  兰州有各种文化、体育场所供您休闲娱乐。千百年来,兰州积淀了丰厚的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风格。目前,兰州市已拥有秦剧、陇剧、豫剧、京剧等文艺创作表演团体16个,群众艺术馆2个,剧院14个,各类群众性文艺团体100多个,各类文娱经营网点3500多个,各类体育场馆1000多个。
  如有兴趣,您可观看省或兰州市秦剧团的专业演出。省老干部活动中心有时也有秦腔演出。金城盆景园内设有茶座,客人可自唱自娱。兰州的太平鼓舞著名于世,已成为每年春节社火表演和重大节庆活动的重要演出内容,也可一观。
  简称:甘或陇
  省会:兰州
  位置:甘肃省地处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面积:总面积约45.4万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2237.11万。
  行政区划分:现辖5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个县级市,60个县,7个自治县。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它象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筒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筒称为陇。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樊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肉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复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乏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华夏始祖伏羲氏曾在这里推八卦、授渔猎。甘肃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等。甘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地湾遗址证明,这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渭河上游。三千多年前,周人先祖发祥于陇东一带。汉唐以来,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陇东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起伏于甘肃的东南部,西越兰州后便是河西走廊,起自兰州西北,止于疏勒河玉门关,长达一千二百多公里,与青海界山祁连山脉接壤。河西走廊是一片狭长平坦的高原,海拔一千至一千五百多公尺俯瞰走廊地带,是绵延不绝的沙碛地、沙丘和风化的缓地,其中也有绿洲出现。绿洲的水源,来自由祁连山三千三百多条冰川的雪水所汇成的河流,为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以及紧靠祁连山谷的乡镇提供水源。河西走廊最窄处仅四十多公里,最宽处也不过几百公里。甘肃的石窟分布于河西走廊两侧,这里原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当年那些远走漠漠塞外丝路的人为保平安,纷纷在这个艰辛跋涉之地开窟造像,这些历千年而不毁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丝路历史的见证。于是有了敦煌的莫高窟、安西县的榆林窟、玉门的昌马石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文殊山石窟和马蹄寺石窟、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武山县的水濂洞石窟、甘谷县的大像山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泾川县的王母宫石窟、庆阳县的北石窟寺等,简直是一条石窟走廊。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独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风情、肃南裕固族民俗,让许多国人甚至外国客人都新奇不已。以前曾是丝路孔道的边荒之地,如今已被兰新铁路铁路自东而西伸展,把一片片绿洲串连一起,其中各县、市、城、乡均有公交车可达,交通相当便利。
历史沿革 History
甘肃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省境东南地区为北地郡和陇西郡。汉代先在省境置凉州,至元封五年(前106)省境先后改置武都、陇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10郡。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元代始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明代废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清代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范围。光绪十年(1884)分出新疆。1912年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1927年废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甘肃省名相沿至今。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建制,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方生息、繁衍,利用简陋的石器顽强地同大自然作斗争。建国以来,先后在镇原县姜家湾、寺沟口、黑土梁,庆阳巨家塬,环县楼房子和刘家岔处,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早期人类用火的遗迹。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已发现的有1000处,其中著名的有受仰韶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中下游为中心,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齐家文化;还有晚于齐家文化,发现己有铜器,已经进入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早期的辛店、寺洼和卡窑文化。古代传说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也起于西北。近几年来,该省考古工作者在省境东部秦安县大地湾发现并挖掘了一处距今7800至45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8000余件,其中发现的7000年前的地画、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筑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会堂式宏伟建筑,系国内首次发现。这处遗址堪与西安半坡村遗址相媲美。这里发现的罕见的三足钵、三足罐珍品,比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要早1000多年。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史前史特别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字起源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人口分布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甘肃 人口分布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甘肃省人口密度为55.30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1982年的43.08人/平方公里多12.22人,比1990年的49.25人/平方公里多6.05人,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人口密度超过200人/平方公里的市(地、州)有临夏州(241.26)、兰州市(232.02)和天水市(223.91);超过100人/平方公里的有平凉市(181.79)和定西地区(138.69);酒泉市最低,为5.13人/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617.16万。
  2000年人口普查时,甘肃省14个市(地、州)登记的人口中,0-4岁的人口为678.35万人,占27%,同1990年相比,比重下降了0.97个百分点;15-64岁的人口为1708.19万人,占6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5.56万人,占5%,与1990年相比,比重上升了0.94个百分点。甘肃省共有5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19.92万人,占总人口的8.75%。人口在千人以上的16个,主要少数民族为回、藏、东乡、土、裕固、满、保安、蒙古、撒拉和哈萨克族。其中,回、藏、东乡人口在40万人以上,回族人口最多,为118.49万人,东乡、裕固和保安为甘肃地方特有的少数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甘肃省14个地、市、州登记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293.69万人,占甘肃省总人口的91.3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18.42万人,占甘肃省总人口的8.69%。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42.34万人,增长11.81%,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32.68万人,增长17.59%。
  少数民族人口之所以增长快,一是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方面享受着较宽松的生育政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二是由于少数民族享受较多的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后生育的子女在民族成份上多数认定为少数民族,而一部分汉族人口也将其民族成份改为少数民族。
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甘肃 行政区划
  甘肃政区图甘肃省设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市:五区三县
  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嘉峪关市:(不辖区、县,市直管六街道、三镇。)
  五一街道、新华街道、前进街道、胜利街道、建设街道、镜铁山矿区街道、峪泉镇、文殊镇、新城镇
  金昌市:一区一县
  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二区三县
  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天水市:二区五县
  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一区三县
  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一区五县
  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一区二市四县
  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一区六县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一区七县
  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定西市:一区六县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陇南市:一区八县
  武都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宕昌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市七县
  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县
  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地理地貌 Geographical landscape
甘肃 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二级阶梯上。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着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风光。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省会兰州,天水、嘉峪关、平凉、庆阳、酒泉、张掖、金昌、白银等为省内主要城市。该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接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河西走廊绵延于省内西北部;砂磁、戈壁与绿洲相间。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西倾山、龙首山、马鬃山等。本省河流多属黄河水系,以黄河及其支流洮河、渭河、祖历河等为主。
甘肃民族 Gansu Ethnic
甘肃民族
甘肃民族
甘肃民族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省内现有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东乡、积石山、张家川7个民族自治县,有39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9.8%。
  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全省86个县、市、区中,除少数民族聚居的21个县、市外,其余65个县、市、区中均有散居的少数民族。
文化特产 Cultural specialty
甘肃 文化特产
甘肃 文化特产
甘肃 文化特产
甘肃 文化特产
甘肃 文化特产
甘肃 文化特产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乏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彩。古朴典雅的临复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气候特点与特产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ties
  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据国务院勘界结果为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折合6.8亿亩。其中,农用地为3.81亿亩;建设用地0.14亿亩;未利用地2.87亿亩。人均占有土地26.31亩。人均占有耕地2.71亩,比全国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洼盐碱、沼泽等。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河流大部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虽然甘肃省气候干燥,气象灾害危害重,但干旱气候区丰富的光能、热量、风力资源、大气成分资源等气候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据甘肃省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展气候资源的分区规划,并根据各区的气候特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甘肃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甘肃省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总量为4544.02万公顷,人均占有量2公顷,居全国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泽、石山裸岩、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万公顷土地可用于生产建设,占土地总面积的60.11%。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顷,有白龙江、洮河、祁连山脉、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其中有连香树、水青树、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贵植物;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稀有珍贵动物的达54个种或亚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野马、野骆驼、野驴、野牦牛、白唇鹿等。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顷,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24.15万千瓦,居全国第10位,可能利用开发容量1068.89万千瓦,年发电量492.98亿千瓦小时。矿产资源种类多而储量丰富。能源矿产中,煤、石油、油页岩、天然气、地热水均有储量,仅煤炭就包括了无烟煤、一般用煤、焦煤、褐煤等几大类;黑色金属有铁、锰、钒、铬等及冶金辅助原料矿产熔剂灰岩、熔剂白云岩等14种,大部分已探明储量,铬铁矿、钒矿、菱镁矿及铸型用粘土等储量在中国居前5位;有色金属矿产包括了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分散元素矿产共28种已探明了储量,其中铜、镍、钴、铅、锌、锑、铂族、硒和碲等矿产是甘肃的优势矿产;此外尚有硫、磷、蛇纹岩、芒硝等非金属化工原料矿产9种和石棉、白云母、石膏、石灰岩等非金属建材原料矿产14种均已探明了储量。
  甘肃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居突出地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糜子、胡麻、油菜籽、甜菜、棉花、大麻、烟叶、当归、党参等,此外还有各种蔬菜瓜果种植栽培,形成了种类繁多、布局合理的种植体系,很多产品已成为甘肃省的名优特产,如河西甜菜(含糖率居全国第二位)、敦煌长绒棉、山丹油菜籽、兰州水烟、黑瓜籽、天水花牛苹果、秦安蜜桃、岷县当归、纹党、潞党等。畜牧业是仅次于种植业的农业经济部门,畜禽品种齐全,大家畜有马、牛、驴、骡、骆驼,小畜禽有猪、羊、鸡、兔等,有28个优良畜禽品种,其中河曲马、山丹马、岷县黑裘皮羊、合作猪、静宁鸡、甘肃双峰驼等是闻名中国的优良畜种。随着多种经济的发展,利用2万余公顷宜养鱼水面发展了渔业生产,共养殖100多个鱼种,其中红鳟鱼、细鳞鲑、大鲵、甲鱼、黄河鲤鱼、鸽子鱼、石花鱼为名优特水产品。依靠省境森林资源和宜林土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业生产,形成了以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薪炭林为结构,以冷杉、云杉、油松、华山松、栎类林、杨桦林等为优势种的林业生产体系,活立木总蓄积量1.74亿立方米。工业是甘肃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利用丰富的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了基础工业,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配合,包括煤炭、石油、电力、冶金、机械、化学工业、建材、森林、食品、纺织、造纸等十几个部门在内的生产体系,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电力、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和建筑材料的重要基地。
通信交通 Communication Traffic
  主要铁路干线: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干武线,宝中线;
  主要公路干线:西兰公路、甘新公路、甘川公路、京藏公路等;
  现有民用机场: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庆阳机场。
  规划中民用机场:金昌金川机场等10个民用机场。
  民航开辟了以兰州为中心,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南京、昆明、敦煌、庆阳等全国主要城市及省内主要旅游胜地和革命老区的航空网。
  今后几年,努力形成以兰州中川机场为中心,东西部机场群为两翼,辐射全省大部分市州的机场网络集群。"昨日下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就该省机场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明年起,将改扩建、新建10个机场。3年后,陇原大部分地区都有飞机穿行。
  “七五”末期,铁路在省内线路长度达1884公里,公路、民航和水运总通车(航)里程分别为3.47万公里、3.57万公里和219公里。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很快,全省有1116个邮电局所,开展了有声信函、邮政快件、特快专递、礼仪电报、邮政储蓄等业务。全省14个地、州、市和52个县(市)的长途电报、电话进入了全国自动转报通信网。1990年甘肃省社会总产值为505.1亿元,国民收入207.28亿元,人均社会总产值2258元,人均国民收入为927元。
宗教概况 Religions
  伊斯兰教:穆斯林160万多人,宗教活动场所3731处。有“四大教派”(格的目、伊赫瓦尼、西道堂和色来非耶)、“四大门宦”(哲赫忍耶、虎夫耶、库布忍耶和尕德忍耶)的分别。其中伊赫瓦尼、西道堂、色来耶和哲赫忍耶等教派和门宦的传始人均在甘肃
  佛教:可统计信徒80万人,其中藏传佛教45万人,汉传佛教35万多人。宗教活动场所682处。甘南的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六大宗主寺院之一。
  道教:可统计信徒21万多人,宗教活动场所212处。平凉崆峒山较著名。
  基督教:可统计信徒6万人,宗教活动场所304处。系由15个教派联合而成:中华基督教会、内地会、宣道会、神召会、福音会、协同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基督徒聚会处、浸信会、真耶稣教会等。
  天主教:可统计信徒3万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3处。
汽车牌照 License plate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甘肃 汽车牌照
  A 兰州市
  B 嘉峪关市
  C 金昌市
  D 白银市
  E 天水市
  F 酒泉市
  G 张掖市
  H 武威市
  J 定西市
  K 陇南市
  L 平凉市
  M 庆阳市
  N 临夏回族自治州
  P 甘南藏族自治州 。
西部开发 Western Development
  甘肃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壮大城市经济为龙头,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发挥比较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把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综合性高新石化基地、中药材加工基地、林牧业基地和旅游大省,充分发挥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桥梁、纽带和依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进一步解放思路、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就是近期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
  以壮大城市经济为龙头,就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以兰州市为重点,以陇海线和兰新线为依托,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形成大开发的支撑点和新的经济增长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镇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实施三大战略,就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强基础教育和适用人才培养,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使科技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推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吸引国内外的人才、技术、资金,推动甘肃的大开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开发中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施甘肃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走发挥比较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就是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形成石油天然气与精细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生物制药、特色农副产品及以其为原料的加工业、旅游业五大支柱产业。
  实施西部大开发,要有重点分步骤的推进。经过10年的努力,使甘肃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面开发的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良性开发机制初步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框架基本形成,几大特色明显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甘肃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甘肃
经济建设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8年经济数据
  完成生产总值3100亿元,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0亿元,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0亿元,增长19%;
  外贸进出口总额61.6亿美元,增长12%;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4.9亿元,增长38.8%。
  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70.9亿元,增长20.2%;
  财政支出实现965.4亿元,增长4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1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分别增长10%、1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5%;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人口自然增长率6.5‰。
甘肃高校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甘肃高校
  兰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中医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商学院 甘肃政法学院 河西学院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 张掖医专 平凉医专 甘肃联合大学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陇东学院 天水师院 、 定西师专
甘肃旅游 Gansu Tourism
甘肃旅游
  之一、黄帝问道圣地——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 ,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秦汉时期,崆峒山开始有了人文景观。历代陆续兴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近年来,新修了法轮寺、卧观平凉、观音堂、通天桥、飞升宫、王母宫、问道宫等景点三十五处,基本恢复了历来所称的“九宫八台十二院”中四十二处建筑群。
  1986年5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平凉时亲笔题书“崆峒山”;1994年元月,崆峒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元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中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7年5月8日,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2年10月顺利通过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2003年7月26日,崆峒山又登上了国家名片,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隍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组成的《崆峒山》特种邮票是我省继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和嘉峪关城楼后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第4套地方题材的特种邮票;2004年3月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8月9日,太统——崆峒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之二、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临夏盆地南部。据考古学家考证,在距今2400万年——520万年的晚中新世时,这里湖泊星罗棋布,河流蜿蜒纵横,大地上草木茂盛,是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
  一、已发现的化石种类及价值
  迄今为止,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存放的古动物化石有近万件。我国目前最有权威的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邱占祥院士等一批文物专家,对馆藏化石标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这批馆藏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其中一级品50多件,二级品180多件,三级品350多件,同时专家确认:“和政发掘的化石,是举世罕见的铲齿象和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数量远远大于整个欧亚大陆已知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地点的采集数量,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览价值。
  1、科研价值 生活在1300万年——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一直深受中外地质古生物学家的密切关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许多科研单位,以及美国、日本、瑞士等国的学者多次来临夏考察,进行地质古生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成果。确认我县收藏的这批种类繁多、保存完好的化石标本,将对临夏地区晚第三纪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和古动物群演化变迁,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我们认为和政征集的6000多件古动物化石标本,其中不乏极其珍贵、有极高科学研究价值的标本,有些标本不仅在国内可称为精品,而且在国际上也属不可多得的典型化石,有重大的学术意义”。(邱占祥)
  2、珍藏价值 古化石是不可再生资源。本世纪20年代在内蒙古通古尔发现的铲齿象化石和陕西保德发现的三趾马动物群,在世界古生物学界享有盛名。而这些化石绝大多数现存放在国外博物馆中,这对我国开展地质古生物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和政县馆藏的“这批化石标本在品种、数量和质量上都可以和上述经典地区的化石相媲美,从而填补了我国古哺乳动物化石收藏中的一个重要空白区。
  3、展览价值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存放的这批化石标本均为已灭绝动物的化石,其中绝大多数标本是头骨和牙床,特别是象等大型动物和长颈鹿、犀牛等中型动物的骨骼化石形态特异,除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外,对广大青少年和广大群众也具有较强的直观科普教育,是认识甘肃史前生物与环境的生动历史教材。
  二、馆藏化石的特征及意义
  和政古动物化石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其中三趾马化石储量及已采集的头骨化石标本数量为欧亚大陆之首,超过了世界最著名的希腊三趾马动物群产地皮克米和萨拉摩斯;铲齿象动物群化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欧亚大陆上也是最丰富的,其数量也超过了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库班猪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批标本。这批化石形成于青藏高原隆升关键的晚新生代,是生物进化的实证,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展览价值。有些标本不仅在国内可称为精品,而且在国际上也属不可多得的典型化石,有重大的学术意义。这批化石标本在品种、数量和质量上都可以和上述经典地区的化石相媲美。在馆藏化石中,相当完整、比较完整的标本中,完整率达97.3%,它们全系已灭绝动物遗存。和政地区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是完全清晰的,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来判断,和政地区有可能包含多个动物群的层位,甚至有比三趾马动物群更早的层位。和政地区富含化石地层的岩性与其他地区也不尽相同,是一种很接近黄土的土状堆积,这些都表明在晚中新世时和政地区的古地貌和古气候条件已经和黄河中下游有所区别,而青藏高原的隆升对我国地貌和气候的改造,以至对全球气候格局的影响一直是我国科学家探索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如此丰富的古动物化石,特别是如此大量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使我们有可能对晚新近纪的哺乳动物群的演变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这些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连续剖面是反映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不可多得的证据,他的潜在的尚待发掘的价值绝不逊色于闻名与世的珠峰南坡的西瓦利克,具有世界意义。和政化石被誉为古动物学界的“东方瑰宝”、“高原史书”。它的出土与发现,掀起了青藏高原隆升变迁的神秘面纱,打开了人类窥视黄河古老文明的窗口,引起了国内外古动物学界的广泛关注。
  三.文物保护开发
  和政古动物化石是祖国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遗产,为了开发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历届临夏州委、州政府及和政县委、县政府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从发现到保护、征集,经历了从不知到认知,到完全认识其独特价值的艰难过程。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03年9月,投资1525万元,占地19.2亩,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正式竣工开馆。为了进一步促进和政古动物化石的综合保护和持续开发,作到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有效结合, 2005年8月5日,占地44亩,总投资3000万元的博物馆二期馆又开工建设, 2006年8月7日,博物馆二期馆正式竣工并开馆。馆内共展出四大动物群不同时期代表性的180多件精品古动物化石和动物骨架15具,并穿插绘制达800平方米各种不同动物生活场景大型背景画。营造古动物生活的实景,通过瀑布、小桥、流水、巨型山体、机械动物、动物雕塑、空间成像等现代化的声、光、电展示方式,真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古动物生活的原始生态环境。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博物馆,一、二期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举办风格独特的科学展览,接纳国内外专业研究人员,进行专业文化交流和青少年及广大游客科普方面提供了便利,为古城宁河架起了一座连接五湖四海的桥梁。化石博物馆是世人了解古动物的窗口,每个热爱大自然的人来到这里,都将经历一次心灵上的极大震撼。
  之三、国家级森林公园松鸣岩
   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松鸣岩,位于和政县吊滩乡小峡之中,距兰州市145公里、临夏市55公里,顶峰海拔2730米。景区面积33平方公里,由南无台、西方顶、玉皇峰、鸡冠山四峰组成。因其突兀挺拔,状似笔架,又名“笔架山”。这里青峰接云、古松参天,四季云雾缭绕、终年流水潺潺。每当山风劲吹,松鸣如涛、震荡峡谷,故名“松鸣岩”。古有“须弥翠色”之景名,园内有乔木、灌木200余种,野生花木174种,有野生药材205种,有一定经济和观赏价值的野生果品类数10种。丰富的植物资源使景区四季变化鲜明,景观丰富多变,又有"绿色植物王国"之美称。
  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松鸣岩佛寺,镶嵌于悬崖绝壁,掩映在万绿丛中,气势雄伟,险要壮观,悠悠数百载香火不断,一年一度的松鸣岩花儿会更是盛况空前。其主要景点有:独松迎客、幽寺钟声、拜殿秀色、大殿雄姿、悬泉飞瀑、天桥、一线天、同心松等。
  之四、莫高窟
   莫高窟 Dunhuang Caves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让人注意。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概 况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学”。敦煌学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不仅在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艺术之美、文化内蕴之丰富以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文化遗产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建筑艺术 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
  彩塑艺术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壁画艺术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艺术 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发现砌封于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余件。文书除汉文写本外,栗特文、佉卢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文书函等的世俗文书。 敦煌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艺术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
  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矿产资源 Mineral Resources
甘肃 矿产资源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甘肃省查明矿产资源的矿种数有97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5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891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77个、中型202个、小型612个。据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2005),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甘肃省列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25种,前十位的有49种。亚洲最大的金矿——甘肃阳山金矿的发现,是我国近年来探矿业的一个壮举。据悉,阳山金矿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吨,是亚洲最大类卡林型金矿。据估算,阳山金矿已探明的黄金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达500亿。
友好城市 Sister Cities
  序号
  友好城市名称
  国家
  结好日期
  签字地点签字人
  1
  秋田县
  Akita Prefecture
  日本
  Japan
  1982.08.05
  秋田县
  李登瀛
  2
  克赖斯特彻奇市
  Christchurch City
  新西兰
  New Zealand
  1984.04.22
  甘肃
  陈光毅
  3
  俄克拉何马州
  Oklahoma State
  美国
  U.S.A
  1985.06.12
  俄克拉何马州
  陈光毅
  4
  绍莫吉州
  Somogy County
  匈牙利
  Hungary
  1997.04.21
  绍莫吉州
  闫海旺
  5
  吉萨省
  Giza Governorate
  埃及
  Egypt
  2004.07.21
  吉萨省
  陆 浩
  6
  阿尔巴省
  Alba County
  罗马尼亚
  Romania
  2004.09.01
  甘肃
  罗笑虎
  7
  库斯塔奈州
  Kostanai Region
  哈萨克斯坦
  Kazakhstan
  2004.09.15
  库斯塔奈州
  杨志明
  8
  西马绍纳兰省
  Mashonaland West Province
  津巴布韦
  Zimbabwe
  2004.10.22
  西马绍纳兰省
  刘晓明
  9
  科雷兹省
  Correze Province
  法国
  France
  2005.01.20
  科雷兹省
  刘晓明
  10
  奥希金斯将军解放者大区
  Region of Libertador General Bernardo O’Higgins
  智利
  Chile
  2005.04.04
  奥希金斯将军解放者大区
  陆 浩
  11
  戈亚斯州
  Goias State
  巴西
  Brazil
  2005.04.08
  戈亚斯州
  陆 浩
  12
  科阿韦拉州
  Coahuila State
  墨西哥
  Mexico
  2005.04.15
  科阿韦拉州
  陆 浩
  13
  纳瓦拉自治区
  Navarra Autonomous Region
  西班牙
  Spain
  2005.08.16
  纳瓦拉自治区
  苏 荣
  14塔马塔夫省
  Province autonome de Toamasina马达加斯加共和国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2005.12.09塔马塔夫省
  李 膺
  15斯来果郡
  Sligo County
  爱尔兰
  Ireland
  2006.04.13斯来果郡
  陆 浩
  16佛罗里达省
  Florida Province
  乌拉圭
  Uruguay
  2006.04.20佛罗里达省
  陆 浩
  17奥尔金省
  Holguin Province
  古巴
  Cuba
  2006.04.26奥尔金省
  葛正芳
  18法夫大区
  Fife Council
  英国
  U.K.
  2006.10.11法夫大区郭颖纯19格罗德诺州
  Grodno State白俄罗斯
  Belarus
  2007.07.08
现任领导 The current leadership
甘肃 现任领导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
  甘肃省长徐守盛
英文解释
  1. n.:  Gansu,  Gansu province, China
法文解释
  1. n.  Gansu ( Province )
近义词
甘肃省, ,
甘肃社区
甘肃镇
相关词
中国地理城市地名行政区划行政幽游白书县域
百科大全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甘农大海南人物企业家
soho组织单位学校法学旅游出行历史
地貌高原百科辞典四大高原更多结果...
包含词
甘肃鼹